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有魄力

国潮1980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有魄力

簡繁轉換
作者:镶黄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3 11:20:3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除了把自己收藏中的部分宝贝借给皮尔卡顿公司之外,宁卫民也没忘了京城的两家美术院校??国家美院和工艺美院。

尤其是后者,因为天然自带实用美术的属性,比国家美院的纯艺术派更适合商用,无论是此前还是在今后,都注定会对他的个人事业起到莫大的帮助。

实际上对宁卫民来说,无论是出于回报对方的,还是出于利己的目的,甚至是出于当初曾对霍延平所做的公益性承诺,他都一直存有把自己收藏中的部分近代美术画作,长期出借给这两个美术院校展览的意愿。

所以待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除了忙和生意上的事儿,宁卫民也抽空跟两家院校就此事进行了多次接触与沟通。

那自不用说,两家美术院校对宁卫民主动释放的好意相当惊喜,表现得分外积极。

最初接触的时候,两所院校的领导,除了对宁卫民的慷慨大加称赞,充分表达出各自的感激之心和敬佩之情之外,几乎是迫不及待想要尽快把这些名家大作赶紧接回自己的学校。

毕竟国内目前在教育方面可以投入的资源太少了,尤其是美术专业这样的“偏门”。

即使是国家最高等的美术学府,但每年能拿到手的经费仍然少的可怜,顶多就勉强维系基本的教学工作,哪儿有闲钱去买这些名家的美术作品?

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宁卫民总是能整出些花活,时不时给这些美术院校的师生找点外快,就连教授和老师们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怎么可能产生这方面的奢望?

所以现在宁卫民给予他们的,那是他们平时完全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简直就是梦想照进了现实。

而同时,更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些名家大作又确实是美术行业在专业教学中所缺少,又急需的东西。

有机会能够临摹名家的真品,多看精品画作,对每个专业美术人才的眼界、见识提升,和磨炼绘画技巧都是极为有效的方式。

虽然不能说是必需品。

但这就像国家乒乓球队想买的动作捕捉进口设备一样,是属于能够在关键的细处帮助专业人士突破瓶颈,有可能让艺术境界更进一步的好东西。

所以就连两大院校,已经算是美术家的不少知名教授,对此事也殷切得很。

说是满心澎湃,激动莫名,一点不夸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件事不可能于短时间办成,压根就不是急茬的事儿。

宁卫民也不是什么毛头小子,他绝不可能头脑发热,一冲动就跑来搞捐赠做好事的。

那么怎么保证这些画作的绝对安全,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最现实问题。

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说防盗和防火的问题,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保存书画是需要相当专业的保存条件的,湿度、光线、温度、防尘,都要考虑到才行。

而且样样都需要专业性,不管是设备,还是人。

但很可惜的是,如果以实际情况来判断,以两所美术院校目前只有几栋简易楼的条件,现在可并不具备这样的硬件儿基础。

于是很快的时间里,两所院校的校领导就都熄火了,仿佛被一瓢凉水给浇醒了。

他们瞬间理解了宁卫民的需要??要想拿到这些画作进行展览和教学工作,起码也得弄出几间临摹室,设备条件还得达到专业美术馆的级别才行。

这怎么可能呢?

原本他们就是买不起马的破落户,为了养马还要盖个庄园,这是什么操作?

无疑更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了。

不过好在宁卫民能提出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来不是为了戏耍大家,看别人难受的。

他又召开了会议。

而且就在校领导们都沉默不语,面显尴尬的时候,宁卫民便态度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其实大家不说,我也知道大家发愁什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是有一定了解的,缺资金是不是?没关系,其实我的意思是,如果咱们能跟教育局做好沟通工作,获得准许的话,我愿意出资给在咱们校区里分别兴建一栋楼,

作为校方专属的美术馆。这样一来,不但我出借给各位的书画作品能够获得安全的保证,就是咱们学校的教授和老师的作品,也会同样获得更好的保存条件......”

“什么!居然要捐给我们?”

“宁经理,你说的是真的?”

“盖楼可不便宜呀!”

“专业级的展览馆,哪怕一栋三层小楼,至少也得几百万!”

宁卫民的话登时就在现场引发了渲染大波,这个消息让在座众多校领导再也没法保持矜持。”

哪怕他们都有身为美术家和专家的涵养,但此时完全失去了气定神闲的镇定。

这一点不奇怪,不为别的,就因为宁卫民真的做出来了借马,还要附送庄园的事儿。

而且这已经不仅仅是金钱的馈赠了,宁卫民要赠送给他们的更是名声,名气,业内影响,和社会地位。

真的建立起来这么个美术馆,那就是天大的面子,两所学校现有的局限,一切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

毫无疑问,这个惊天的消息一旦确认公布。

他们两所院校就会得更优的报考生源,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会大大靠前,想当老师的美术人才首要目标就是来他们的学校。

完全可以说,他们要彻底奠定全国美术院校领头羊的地位了。

什么川美,广美,浙美,在教学条件上,立刻就会被他们甩下一大截去。

这种变化,足够让其他美术院线急红眼,羡慕得跳脚的。

“对,是真的。我就是要捐给咱们两所院校。这既是为了帮助我们院校培养出更优秀的美术人才,也是为了回报长久以来各位对于我在各方面的支持。我没有什么附加条件,只希望我们能共同在工艺美术领域建立起一条产

学结合的方式,能够以一种良性循环,来改变我们美术行业和美术人才缺乏经济支持的现状。所以钱不是问题,各位也不用帮我可以省钱。我们先着手设计工作吧,尽量把设计方案根据现实的条件做到最优,我也会请一些外籍专

业人士提供意见的。总之,我希望我为咱们两所学校建造的美术馆是务实的,专业的,只要该花的钱,那咱们就花......”

在座所有人的神情,在听到宁卫民的这番话后,先是惊讶,然后进而转为肃然起敬。

结果就是所有人迅速达成了精神共识,不可抑制的爆发出了一次感激的掌声。

尽管这些人多数都是四十开外,尽管只有不到七八个人在场,但他们没有人在意自己和宁卫民的年龄差,仍然以一种真心的感动让掌声产生了热烈的效果。

“有眼光,有魄力!”一个老教授心服口服。

“难怪皮尔卡顿公司和坛宫饭庄能发展这么快!”又一个教授说。

“后生可畏啊。宁经理,虽然我们打交道这么久了,但今天我还是有一种刚认识你的感觉。那好,今后让我们继续互相支持吧。我相信我们在美术行业里,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工艺美院的副校长很认真的保证,并对宁卫民伸出了感激的手。

或许有人会因此又要说宁卫民是圣母了,或许有人会担心宁卫民出借的画作会被无耻小人偷偷掉包,认为他这是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属于自找倒霉呢。

但说实话,有这种类似的想法的人,那是既小气,又愚蠢,而且可笑。

确实,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这点无可厚非。

人比人并不高尚多少,很多高尚的行为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大多情况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能做出的。

但是我们得承认,即使自私自利,那也是需要有脑子的。

别的不说,难道书画这种东西,是那种像瓷器一样,可以安安静静的摆放着,永远不会损坏的东西吗?

要是那样的话,当初康术德在地摊儿上收来的古物,也不会打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要出卖古画了。

实际上,完全就让康术德说中了,打宁卫民借助霍欣的帮助,搞来上万幅名家书画后,他就因此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这些画作的储存和维护可没那么简单,时不时就得拿出来展展,挂在墙上晾晾,以免发潮,起霜。

没有拥有过名家画作的人根本不会懂得其中的麻烦。

但宁卫民却早就明白过来了,敢情收藏也是个体力活和技术活。

要不是因为宁卫民办坛宫饭庄,还有帮助康术德很快收回了马家花园,要不是有康术德、罗广亮和小陶这样可靠的人可以托付,他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坚持这么久。

坦白的说,在他最疲惫的时候,连后悔自己的贪心都是有过的。

早知道这份辛苦,他才不会买这么多。

所以从最基础的实际出发,对外出借画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宁卫民因为自身局限性而产生的需要。

借出去他还能省省自己的力气,少操点心。

另外,无论从产业投入和布局还有公益性上来讲,他也只能做出这种选择。

留在自己身边藏着的那是死宝贝,只有拿出来让人看,才是活宝贝。

这些书画本不应该是属于个人之物,其文化价值原本就该是全国人民共同享有的东西。

宁卫民当初也是对霍延平做出类似承诺的,他说过自己之所以和港客争抢,买下这些书画,并不是只图书画升值,也有保全民族资产的意思。

这话不能说全是假话,尤其是以他今天的财富而论,这话的成色甚至已经变成了七成真,三成假。

更别说,即使是从私利上来讲,难道不是任何一个行业要想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都需要持续在研发上进行资源投入嘛?

那工美行业也是一样啊。

宁卫民用手里的东西去增加教学方面的投入,往大了说是替国家和美术行业做贡献,往小了说也为了未来拥有更多的人才,好把工美行业这块蛋糕做大,保证他个人源源不绝的行业领先地位和利润。

所以出借美术作品给美术院校,持续加强与美术院校合作关系,这是高瞻远瞩,非常必要的一步棋。

留着不给别人看,难道就等着这些书画在家起毛嘛。

当然,考虑到这些书画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未来的巨大潜力,失窃和掉包这种事儿难免发生。

毕竟故宫都遭遇过好几次贼,有的贼还真的偷成了。

常林钻石也有在展览期间被人调包的传闻。

但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起码可以降低概率,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难道因为有贪污的行为,我们就不交税了?

难道因为担心地震的风险,我们就永远睡在露天处?

没这样的道理吧,这么走极端的人,生活里恐怕是没有的。

这或许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例子,在没有能力的人眼里,任何事情都是困难,只有放弃。

但在真心想做事的人眼里,任何困难和障碍都可以找到办法去克服,起码应该尝试尝试。

宁卫民就是这样,说实话在他的眼里,文化产业实在是太庞大的市场了,所以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

拿出借书画给京城的美术院校这件事来说,他捐楼给校方盖美术馆只是第一步,后续他还要成立一个专业的保管公司,建立严谨的安保制度,甚至聘请国内外的专业人才,来负责自己收藏的打理工作呢。

因为他能确定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未来的收藏还会越来越多,而这些收藏在未来可以应用的地方,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越来越多。

要做一个收藏大家,文化大亨,那就得有惊人的气魄,所以他才会自己兴办潘家园旧货市场。

他和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的眼光已经开始放在整个文化产业的上层位置了。

哪怕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但他自己非常清楚,他已经占据了不少优质资源,俨然成了华夏文化对内运营和对外输出的主导者。

而前所未有的美妙前景就在前方等着他,十分令人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