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48、第 48 章

北宋小丫鬟 48、第 4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冯胜买那套宅子也是直接定下的,他一看到就喜欢上了,在汴京城西的金梁桥附近,三进的宅子不带花园一共五千贯。

等他买完才告诉荣娘,他还制造了惊喜,故而让马车把荣娘送到这里才告诉她。

荣娘看到这个宅子起初心喜,但随机而来的就是恐惧:“咱们赊贷了多少?”

“也不多,你放心吧。”此时冯胜信心满满。

他今年三十三岁了,当然期望有自己的一个家,首款是他当大夫这么多年的积蓄和赏赐,一共是一千五百贯,另外三千多贯就是日后他要还的。

见荣娘还是不赞成,他还道:“你放心,我的银钱也没都拿出来,手里还有些药,明日找地方脱手,咱们得日子肯定衣食无忧的。”

说罢,还给了一张一百贯面值的交子给她,荣娘才收下,但仍然心中隐隐不安,只叮咛道:“咱们欠了这么钱,日后嚼用可要省些了。”

听说还不起赊贷的,到时候房子也会被收回去的,到时候得不偿失。

这可是豪赌。

冯胜虽然赚的多,但是他一个人就要养全家,这跟锦娘不同,锦娘住自家的屋子,一个月一贯的生活费绰绰有余,所以冯胜能够攒下来的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荣娘心想丈夫绝对是受了锦娘的刺激,正想着,听冯胜介绍:“你看这屋子里全部铺的是木地板,就是冬日踩在地上,也不会让脚发冷。喏,还有前面两个院子,一个给麟哥儿住,一个给官哥儿住,咱们也就别无他求了。”

说完,他看向荣娘,心道我如今这般,也不曾嫌弃她,我也算是一等有良心之人了。

比起冯胜立刻行动,三房都不可置信。

“做刺绣还真的这么挣钱吗?我以为是说着玩儿的。”“莹娘本来觉得自己赚的多,锦娘则穷胖,没想到她还真的………………

三叔母皱眉:“该不会是她要成婚了,是人家男方买的吧?”

二人千般猜测,万般怀疑,甚至遇到罗玉娥连招呼都不打了。

连罗玉娥都无语的对锦娘道:“她们这是怎么了?”

“说起来咱们心胸够宽广的,她家买宅子什么的,我们可没嫉妒,我这一买,她们就如此破防。”这就是锦娘有时候懒得和他们计较的原因,这些人都太浅薄了。

魏雄则道:“其实建房子,真的要找那些装背匠吗?我听说装背匠都从中赚不少银钱的。要不我和你娘帮着你,也免得被人从中赚太顶多。”

锦娘摆手:“这是庄宅行人推荐给我的,您知道的,我每日要去文绣院上差,您和我娘也不是很懂到底怎么建宅子。木料、石料、瓦料,还有各种工人的协调,你们可做不来。我找了装背匠,出什么事情我找他一个人就够了,否则我要跟十几个

人对接,人家还能保证工期,这有什么不好的。”

水至清则无鱼,没点赚头,谁白跟你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锦娘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装背匠姓龚,人称龚头,他们已经把图绘出来了,龚头还问她:“您看台阶这里雕花儿多好看啊,还有屋檐许多人家都是这般飞出来一些......”

这些算是装修的增项,锦娘当然不同意,她笑道:“您就正常的建就行了,我不要这些花里胡哨的。”

硬装简单,软装用心点就好。

但是她要求道:“我想在东厢的附近打一口井。”

“那最少要十几贯呢,您家巷口不是有吗?”龚头道。

锦娘笑道:“那么多人就一口井吃水多不便宜啊,还是在自家打口井,自家吃水也好,况且不是都说那里的水好么?”

龚头陪笑说是,他又说起一事:“抹墙用的青石灰中会用胡椒,如此房子里暖和,您要不要呢?“

“不必了,我感觉便是加了胡椒粉在里面,也不会很保暖。”

噱头啥的咱不要。

龚头又说起地板,木地板过于昂贵,锦娘选了更实惠的五寸厚的青砖铺地,到时候再用石灰勾缝。

零零总总各种材料,锦娘非常有耐心,每一项有问题的都提出异议,连头都不敢打马虎眼,他本来以为家中是魏雄作主,不曾想每一处都是这女娃作主。

她不仅识字会算还会画,一点就透,还非常务实,最重要的是给钱很爽快。

打地基买砖料,头期款就要三十贯,人家都没顿一下就给他了,钱给的爽快,事情当然也就办的快。

龚头离开之后,锦娘正和罗玉娥说起:“等那边的房子弄好了,咱们搬过去,正好把这座宅子就凭出去。咱们这里虽然算是个贫民窟,可是少说也能一个月能凭个三贯,将来也是个进项。

“我,我们也过去吗?”罗玉娥和魏雄都惊讶,这毕竟是锦娘的嫁妆,她们夫妇原本觉得锦娘让她们过去是说着玩儿的。

锦娘挠挠头:“那可不,你们俩和弟弟住一楼,我住二楼,就是你们的屋子没我的大。您和弟弟的柜子到时候我让木匠一起打,只是床和书桌要你们单独买。”

罗玉娥不由道:“要不然把咱们这里的床抬过去吧?”

“买新的吧,这里的就放这边,咱们也睡了好几年了,就是您请人抬过去都得花几百文。”锦娘笑道。

她就是这般,什么话都提前说清楚,如此爹娘和她也好相处,如此含糊不清,到时候为了钱还会争执。

几人对新家又有一番憧憬,锦娘则是每日傍晚跟她娘一起过来看看,白日过来看仿佛监工,人家工匠们也不自在,再者,人家做的事情你也未必都懂。

当然,针线活还是不能够停下,尤其是宅子这边要用钱,她白日在文绣院不好做私活,晚上便点了蜡烛出来绣。

这个月锦绣阁那边倒是史无前例的分了三十五贯给她,锦娘欢喜极了,那边的掌柜也道:“那位夫人很喜欢你的绣品,把你之前的陈货都买走了。”

可锦娘知晓这是例外,这样的人可不多,同时这笔钱也是要到下个月才能拿到,锦绣阁就是如此,一般都会压一半的钱。

如此一想觉得自己在甜水巷买宅子的事情太对了,还是得自己开店才好,否则就锦绣阁给的这个小格子,她根本陈设不了多少东西,且日后从甜水巷过来实在是太远了。

她的手艺应该能赚更多才是!

清明节前后,文绣院正在赶制衣裳,锦娘正在细致的画着花样子,为自己开店做准备。她不愿意开那种传统的绣铺,因此心中自然有一番布置。

却见外面侍从跑进来小声道:“魏绣头,吴待诏想让你帮他夫人做一件夹衣,想问你有没有空?”

“吴侍诏吗?”锦娘想起那个干瘦的小老头。

虽说如今宋朝官员俸禄很丰厚,但是听闻吴待诏家中很清贫,因为他和他夫人都久病缠身,儿子还特别小,听闻身体也很不好。

侍从点头:“是啊。”

锦娘想上次他做绣头的头一日,人家吴待诏家中有事还把图画找出来给了自己,她就答应了。吴待诏住的地方也不比臭水巷好多少,这是一条旧巷子,门口还有污水,锦娘懊恼自己应该穿那些黑色的布鞋过来,她这双缎子鞋算是白费了。

好容易寻到吴待诏家,她忍不住叩门,没办法,若是在文绣院做衣裳送过去,被人看到了不太好。

开门的是一位老仆,引着锦娘母女进去,吴夫人头发花白,天气回暖了,身上还穿一件旧袄,头发插着一根发黑的银簪,用帕子捂嘴咳嗽了几声,吩咐家仆上茶。

锦娘脸上毫无异色,笑吟吟的道:“吴老夫人,我是文绣院的绣娘,吴待诏请我做的夹衣已经做好了,您上身试试,若是大了,我帮您改改。”

“咳咳,劳烦你们了。”吴老夫人道。

锦娘也不白做,这件夹衣反正也没怎么绣花,就是缝了一下,象征性的收五百文算了,所以只是笑:“不麻烦,不麻烦,我们文绣院还要多谢吴老给我们的画呢。”

没想到吴老夫人很是健谈,家里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是那种哀怨连连的,她看着这件衣裳,顿时道:“他是个性子倔强的人,难为为了我求人。我家中只有棉衣和薄衣裳,夹存放不当,一穿着身上就痒。我看你的手艺是真好,不过两三日针脚

竟然如此细密,魏姑娘,你不要觉得我是奉承你,我娘家是吴中人,闺中光景很好时,家中还有专门请的针线人,你比她们强太多了。”

“您是太过奖了。”锦娘赧然,又好奇道:“我见夫人一直咳嗽,不知是什么病?”

吴老夫人摆手:“我原先还有一位长子,长到二十岁快成婚时,结果出去爬山,跌落山崖去了。接着四十岁那年就生了小儿子,生了他着了凉,所以总是咳嗽。”

她这么说和罗玉娥也有共鸣,她也是有个小儿子,故而道:“我也是快三十才生下我小儿子,坐月子的时候腰发凉,到现在都还疼。

两位夫人就各自家长里短,当锦娘听闻吴待诏亲自教儿子读书时,她瞬间察觉这是个机会。能考进翰林院画院的也不是一般人,人家翰林随意点拨一二就够平民受用了。

“吴老夫人,家弟的年纪和令子差不多,冒昧问一下,吴待诏还收不收弟子?”锦娘笑着看向吴老夫人。

在旁一直顾着说话的罗玉娥看了女儿一眼,让翰林老爷教自己儿子,她真是想都不敢想。

吴老夫人话未说绝:“这些我都不管的。”

“吴老夫人,我弟弟已经读蒙学四年,性情老实温顺,只是我们家都学问有限,若非您这和气,我根本就不敢开这个口。也不是一定让您收下,让老大人看看我弟弟,若是他能入得了眼才行,若是入不了眼,那我们也不勉强。”说罢绝口不提工

钱的事情。

吴老夫人似乎颇为难的应下,锦娘又不经意说着她又买了宅邸如何忙,到时候让她爹娘过来云云。

出了吴侍诏的门,罗玉娥不解:“那些士人们多看不起商贾,不知道吴待诏会不会收你弟弟?”

“娘,我们损失什么了吗?”锦娘反问。

罗玉娥一愣,也是,即便吴家不收,儿子也照样读书。

不过,她道:“那你的工钱还没拿啊?”

“对啊,既然没拿工钱给我,这事儿肯定是有戏。您和爹就准备好拜师礼吧。”锦娘笑道。

就像男女之间,若彼此双方有意,怎么都会看对眼,若无意,人家刚才就会把工钱给你了。但她也叮咛爹娘:“若吴待诏收下弟弟,到时候弟弟去考鹿鸣书院就有戏了,只是这个消息咱们就不往外露了。”

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就像她买宅子,也是暗地把地契拿到手才往外说的,要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静悄悄的,办成了再一鸣惊人。

吴老夫人把锦娘的来意说了,她对吴待诏道:“既然她是文绣院的女官,那就是皇家绣娘,肯定也是个有志气的姑娘,能一个人在汴京置下宅子。我想的是让他弟弟过来和咱们韶儿作个伴,如此家中也热闹些。”

他们年纪大了,却养这么小的小孩子,韶儿平日也不爱说话,若是有个孩子陪着一起倒好。魏家虽说是商贾人家,但是看的出来那魏锦娘非常有礼数,性情也是坚韧不拔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魏家家境殷实,老爷还能收一笔束?。

数日之后,吴待诏考较过扬哥儿,说他性情老实稳重,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他愿意收下他。魏雄和罗玉娥把半年多存的二十贯拿出来做了束?,锦娘拿了自己箱子里上等的罗,裁了几尺,又选了两方帕子,罗玉娥又把自家做的灌汤的笼饼抬了

十盒过去。

以前在苟秀才那里,扬哥儿只能算是认得几个字罢了,但是有吴待诏这位负责任又有学问的老翰林教导,扬哥儿的变化非常明显。

首先,他那手歪歪扭扭的字变成了方方正正的馆阁体,其次,读书也更有章法了。

本来锦娘还想让她弟弟将来去做个账房,钱庄做个小掌柜也不错,毕竟真正读书的人,才知道读书人的艰辛。科举比高考更难,独木桥难过,别看宋朝如今实行糊名制,但是行卷风气日盛,她们这样的小商户人家要出一个进士,那几乎是比中

彩票的几率还低。

吴待诏家中虽然清贫,但是学识渊博,为人敦厚,甚至是试过弟弟几回,发现弟弟的确品行端正,读书还算不错才收为自己的弟子。

爹娘自然也是为了这件事情高兴不已,干起活来也觉得更有劲头了。

到了五月份,地基打好,房子雏形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锦娘和罗玉娥两人来的频繁些,魏雄因为在家要做事来的少,没想到竟然已经是初具规模了。

“锦娘,怎么这里是三个门洞?”魏雄问起。

锦娘解释道:“这里三间全部打通了做绣铺,中间放柜台,东边放绣架,西边让客人们休憩吃茶的地方。”

她们从外走到里面,见这里几尺宽的地方,东边用卷棚遮着,还打了槽,西边则是修了一间茅厕,还准备了一扇门的门洞,魏雄走进去里面一看,又讪讪的出来。

锦娘捂嘴直笑:“我想修两间茅房,一间就放这里,如此客人们要出恭也方便,另一间放咱们小楼的西边,咱们自己人也不必和他们混着上。”

中间的月亮门已经把墙码好了,锦娘指着月亮门后面的一块空地:“我是特地让他们空出来种桃花的。如此,从咱们正门的中堂望过去,就是桃花荼蘼之色,咱们小楼掩映其中,十分漂亮。还有我的二楼露台也要用花装扮起来,如此谁知道我们

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青石灰呢。”

轻硬装,重软装,锦娘前世可是装修过房子的人。

逛到中午,大家已经累了,锦娘又去大相国寺买了不少便宜的花瓶、竹帘,还有竹篮,还有不少精巧的竹器,便宜雅致,据说都是从浙江运来的。

罗玉娥拉了拉锦娘的衣裳:“你看方才你在买的时候,有个大户人家的管家也在买……………”

“那可不,外头的东西不贵,可是拿到内宅里面却是很贵了。咱们生于市井,街弄里项,一文钱也要斤斤计较,可内宅的女人们,下人是她们的眼睛和耳朵,哪个厨子不偷吃,我在周家的时候见他们家买花木随便就几百两,可外头的树木,海棠

不过几十文一盆,中饱私囊的不知凡几。”锦娘如此算道。

在大相国寺附近,她娘请她们一起去烧朱院吃饭烤肉,一家四口几乎是扶着墙出来的。

到了家中,又见三叔母过来了,说莹娘这几日诞下一女,洗三的时候请大家过去。

罗玉娥笑道:“好,我们有空一定过去。”

“这话怎么说的,娘家人肯定是都要过去的。”三叔母巴不得让二房舍点财,尤其是最近他们生意很不好了,见别人又是买房造屋,心里自是不舒服。

她又叽里咕噜,颠三倒四的说了一大堆,恨不得二房送金佛玉观音去,一口一个娘家人,连魏雄都听不下去了,径直道:“过几日再说吧,这么晚了,你还不回去么?”

三叔母这才撇嘴回去。

她这么一回去,见三叔正穿戴整齐,忙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三叔叹了一口气:“莹娘生子,咱们做娘家人的可不得出大头,我打算去赌坊去一趟,你知道从今年开始生意就变差了,我试试手气去。”

料想丈夫去年博戏就赢了不少,三叔母也不愿意从自己手里出钱,故而笑道:“那你早去早回,我给你留门。”

三叔晃了晃手里的钱袋子,准备大干一场。

次日,锦娘过去了文绣院,没想到一过来就见到邹月娥走了过来。

“锦娘,昨日你旬休,可能不知晓程牙人过来找你了。说是要谈重新签契约的事情,他不说,我们忘记咱们的契去年年底就到期了。”

锦娘点头:“多谢你告诉我,我中午去找他。”

邹月娥笑道:“如此就好。”

只是没想到程牙人让她签的契约竟然还是两贯,她不懂:“您没搞错吧,怎么现在还是两贯呢?”

程牙人眼睛闪了闪:“这是文绣院要求的,我们也没办法啊。”

“可是我现在是绣头了,您这般的话,日后万一他们文绣院真的只给我两贯,那我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锦娘可不信嘴上说的,嘴上说的再好听,都会变的。

程牙人和锦娘也算是老熟人了,他这个人也算不上是坏人,所以见锦娘如此精明,也好心提点道:“你这个绣头的位置多少人看着啊,你只是暂代而已,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这就是一等的提醒,你如果不同意签两贯一个月的契约,那就是无契约之人,就得走人。

总之,绣头的位置就不属于你了。

不知怎么,程牙人说到这里,锦娘反而心里一松:“唉,真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既然如此的话,那我就不签了,反正我也和文绣院没有契约,我和都绣头说一声吧。”

本来她就想等宅子建好了自己开店,还在犹豫文绣院的差事,两边牵挂着,如此文绣院这边就可以舍弃了。

程牙人常和官府打交道,上回锦娘买宅子找装背匠的龚头还是他的连襟,故而他道:“你这个月虽然没做完,但是工钱我给你拿过来。”

“嗯。”锦娘舒了一口气。

真是世事无常,还好自己早已想过对策。

邹月娥当然是签了两贯的契约,她听说锦娘要走十分意外,锦娘知晓邹月娥就是不爱变的一个人,她甚至都没有去锦绣阁这样的绣楼去找活计,在这里干就一直闷头干,所以,她笑道:“真没想到离别来的如此快,日后善自珍重。”

还好,她在文绣院几乎是学到了精髓。

邹月娥没想到她走的这般决绝,很是怔愣,离开了这儿,她又没成婚,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锦娘背着包袱回去,在门口见到爹娘脸色都很难看,她还心想自己还没说她从文绣院解契了啊?难道是程牙人说的。

正欲开口时,却听爹道:“锦娘,你三叔父昨日在兴庆坊赌博,被官兵追赶,从围墙上摔下来,横死了。”

锦娘愕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