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38、第 38 章

北宋小丫鬟 38、第 3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你爹还要去跟你冯姐夫借马车,我没让。”罗玉娥等锦娘一上马车就告状。

锦娘赞赏的看了她娘一眼:“这般做的对,咱们也不是说要断亲,但能别麻烦别人的就别麻烦。总这样小恩小惠的欠着,将来还不是要还过去的。

罗玉娥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出了朱雀门,又往前走到龙津桥,过州桥向南走,这便是夜市一条街,锦娘掀开帘子看到灯火一片,完全是按都按不住的想下马车来。还是罗玉娥按住了她:“急什么,你回来了之后,每日都可以来逛。”

人声鼎沸之处,各种商贩卖的水饭、?肉、肉干,还有玉楼前各式各样食物的熟食,曹家店铺那些摆出来层层叠叠的从食琳琅满目。

过了州桥夜市一条街,就到了臭水巷的门口,罗玉娥给了车夫十五个子儿,她们又把锦娘的行李搬了进去。

这还是锦娘头一回到自己汴京的家中,房里点起了蜡烛,她的房间是成套的家具,翘头书案旁边立着书橱,一架镂花床上铺着缎子被,床旁边立着顶柜,她坐在床上往后面一躺,又打了个滚儿,只恨不得不起来了。

还是罗玉娥道:“喜欢吧?这颜色还是我挑的呢,最适合你们小姑娘的。”

锦娘满意的点头,又起身搂住她娘:“娘,我很满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那你快些换身衣裳,跟娘去灶房烧火。”罗玉娥也是和女儿一刻都离不开。

天知道她还有多少话要跟女儿说,魏雄是个不擅言辞的,儿子还太小,只有女儿什么都可以聊,还能站在自己那边。

锦娘笑眯眯的换上一件青色的绸袄,下面穿灰色的绵裤,系上一条鹅黄色的腹围,她先把自己的书籍衣裳放入书橱和衣柜中,又把钱箱子放好,其余的盥洗之物也拿出来,再看看自己房间的窗户下还有一片空地,到时候放绣架。

真好。

厨房并不是很大,灶头也只有一个,罗玉娥连忙道:“家里的铁锅还好背来了,否则买一口锅可不便宜。”

宋朝的铁就不便宜,不像现代几十块钱上百块就能买一口锅,一口铁锅约莫三到五贯左右,这可是重要的财产。有的人家分家,为了一口铁锅能打的头破血流。

锦娘把稻草弄成一个小把子,放进灶膛里,火烧的旺旺的。

以前她最喜欢跟娘烧火,冬日暖烘烘的,娘还会用一个黑色的小瓦罐里面放豆角腊肉放进灶膛里再拿出来,那可太美味了。

罗玉娥做了六道菜,一样是买的烧鹅,一样羊骨汤、葱煎豆腐、红烧鱼、粉蒸萝卜茼蒿、烩咸菜。

锦娘面前一碗羊骨汤,她俯下头喝了一口,暖烘烘的,再看娘正道:“过几日我来炸丸子,炸一样萝卜丸子,一样肉丸,再用簸箕装好放梁上。”

比起锦娘的不挑嘴,扬哥儿却是个挑嘴的娃,家里烧的菜和米饭塞进去如同嚼蜡,只吃外面买的烧鹅。他的话也不多,但知道自己是姐姐,动不动就要看自己,锦娘刮了一下他的鼻子:“扬哥儿,你的书读的怎么样?”

扬哥儿点头,笑眯眯的,还把手里的木制雀鸟递给她。

锦娘看这雀鸟惟妙惟肖的,有些惊讶:“这是什么?”

罗玉娥笑道:“你弟弟自个儿雕的,之前你到汴京,我和你爹先在你舅家帮忙,就替他买个木头玩意儿,本来是买着玩儿的,后来他自个儿常常拆了自己拼,你看他这么小的人,他手有劲儿。”

锦娘见弟弟的指甲上还有倒皮,心中暗自讶异,又摸了摸他的头:“扬哥儿真聪明,读书怎么样?”

“在江陵有好些小伙伴玩儿,在汴京蒙学,他说话有乡音,先生倒是还好。”罗玉娥道。

锦娘则道:“无事,现下咱们在这里定居,扬哥儿慢慢就熟悉了,蒙学学好咱们十岁之前参加童子试,若考不中就寻一个好一点的书院读书。总之,在汴京读书,肯定比江陵要好的。”

魏雄和罗玉娥在儿子读书方面都听女儿的,只是罗玉娥道:“扬哥儿年纪小,吃不惯汴京的饭菜,苟秀才那里好些学生的父母都送饭去。”

“若是离的近就送,离的远就让弟弟多适应,否则你们日后做生意也不好再送,他总要适应。”锦娘喜欢自家的氛围,做什么事情都有商有量。

饭菜很可口,爹把鹅腿特地留给她了,锦娘吃不完了,他还固执的让她吃,锦娘失笑,家人就似这样,不管你多大了,多能独当一面,他们都怕你吃不饱吃不好。

豆灯之下,一家人吃个精光,锅里留的热水,锦娘洗了手脚,沾上枕头就睡了,早上起床,正准备喊“四儿”,才发现自己在家中,她自个儿都笑了。

早上,外面盖了雪,锦娘找了找衣裳,她听娘在后门找人花六十文买了一担木柴。冬日、炭和柴都是必须品,且快过年了,如若不备下,到时候过年还买不到。

锅里熬了豆粥,配着一小碟咸鸭蛋,锦娘吃了个肚圆。

正好爹送了弟弟去学堂后回来了,他们夫妇为了这个宅子忙活了两三个月,找铺面的事情就耽搁了,更何况现在天儿太冷,还有许多地方插不下脚去。就拿她们附近的州桥夜市,摆摊都严丝合缝,根本没地方出来,因此夫妇二人决定明年开春

再找地方做生意。

这点锦娘倒是同意:“反正咱们如今除了扬哥儿读书,倒也没有旁的开销。”

爹娘帮舅舅起早贪黑做了一年,才换开一年的经营权,二人省吃俭用做了两年,又急着上汴京,也需要休整一二,就莫说是他们,便是自己,也不得在家歇息几日。

成日做活儿,如今闲下来,锦娘也是有些不适应。爹娘都是特别溺爱孩子的,她家务活不必做,遂出去街上找木匠定了两样绣架,去程牙人那里问文绣院的情况。

只不过,成日这里雇车也忒麻烦了些。

魏雄也觉得如此:“不如咱们买头驴,十二贯一匹就可以买上等的驴。”

“成,马车咱们买不起,骡子也得一百贯,毛驴儿倒是可以。日后咱们去哪儿,一家人也方便,不过,得我考上文绣院再说。”有了收入,再提买车的事情。

魏雄颔首:“是这个理儿。”

锦娘知晓爹娘卖了家中的车马来京,反正日后做生意送人搬运东西都用的上,何必节省这个钱,有钱不就是用来改善生活的么?可是现在她刚从周府回来,暂时处于失业的状态,就不能再从本钱里把钱拿出来坐吃山空了。

要说锦娘从周府把另一个铁汤瓶带出来了,所以家中如今有一对了,正好一个铁汤瓶用来喝热水,另一个则用来洗澡。

此时,她就揣着一个热茶坐在堂屋里喝水,就这样坐着都觉得很惬意。

可惬意没多久,就见有人敲门,罗玉娥把人迎了进来,原来是三叔一家和阿奶她们过来了,是啊,三叔也在臭水巷附近做馒头生意,她倒是忘记了。

听娘说她们搬过来之后,三叔有意交好,亲自教爹做汴京人爱吃的笼饼方子。如此,罗玉娥倒也不便说什么了。

锦娘也出去叫人:“阿奶,三叔,三叔母,莹娘妹妹。”

莹娘笑道:“二姐,阿奶一直想见你呢。”

“我也记挂阿奶呢,来来来,都来堂屋坐,我去斟茶来。”锦娘拿出粗瓷碗,里面都放的散茶沫,出来的时候外面也聊上了。

娘和三叔母关系素来很不好,还曾经吵过架,现在却还能说话,锦娘觉得中国似乎都这样,大家为了面子上好看,都会刻意忽略曾经的不快。

实际上什么便宜都让三叔占了,他们表面上说孝敬阿奶,连到汴京都带着阿奶,其实是阿奶半夜起来帮她们生火和面兼烧火做饭,因为三叔母烧不好饭,脾气还特别大。

三叔是过来说过年的事情的,他道:“今年过来要不都去我们那边,反正娘在我那儿,到时候我们做菜,你们直接过来就成?”

罗玉娥下意识看锦娘的反应,锦娘知晓若是三叔可能真这么想的,但三叔母悭吝,故而,她笑道:“三叔,我怕冷,汴京可不比咱们江陵,下雪也就下那么几日。到时候,杯碗筷碟一大桌还得让你们洗,那太受罪了。等天气晴好的时候,你们来

我们家里,大家一起吃饭,那才好。”

接收到女儿是反对的,罗玉娥也开心,因为三房属于做事没任何计划,每年过年都是除夕当天买菜,没本事又爱指手画脚,过年容易吵架,她没房子住就罢了,如今有房子住,也拒绝了:“是啊,别说是锦娘,就是我也不愿意出去了,风吹的我

头疼的很。”

三叔愣了一下,又说起莹娘定亲之后准备买宅子的事情,莹娘也道:“安平家能拿一百六十贯出来,我们找了房牙,房牙说可以替我们借贷九百贯,我向寺庙借了四百多贯。如今我自个儿手里还得拿出二百多贯来,反正是写我的名字,只是我手

里有仅有三十多贯,大姐(荣娘)那边已经借给我了五十多贯,还差百来贯呢…….……”

锦娘常听说三叔爱博戏,就是喜欢以小博大,做生意喜欢找角落或者最便宜的凭钱,没想到她这位堂妹竟然准备在古代“贷款”买房。

啧啧,到底谁是穿越的啊?

但锦娘连忙道:“我一个月不过一贯,前几个月我爹娘钱典了这宅子,我又给了她们一年多的钱,我是真的没有,若有,怎么着也会借给你们的。”

魏雄倒是看莹娘:“让你爹给你点儿不就成了。”若是他有钱,肯定都会锦娘用。

三叔当然不愿意借钱,所以才来二房这里。

三叔他们一听说都不借钱,也坐不下去了,一群人乌泱泱的离开了。

等她们一走,罗玉娥就咋舌:“这三丫头敢情是空手套白狼啊,全是借的银钱,还要写她的名字。’

“真是天底下不能白掉馅饼儿,还要请我们吃饭呢。”锦娘无语。

别看魏雄看起来老实,其实他的阴谋论也不少:“不会是看我们典了宅子,她们就赶紧去买的吧?想跟我们比一比。”

锦娘失笑:“反正咱们家也没钱借,就不管了。”

但很快,锦娘又叮咛她爹:“我听说赊钱,以田宅或金银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到时候您可千万别作保就行。”

“对对对,女儿说的对。”罗玉娥生怕丈夫被忽悠过去作保。

魏雄立马道:“我当然不会作保,可是你三叔为什么不拿钱给莹娘呢?他做了这些年的买卖,房也不置,车也不买,手里那么多钱。”

锦娘摊手:“谁知道呢?还别说拿这些钱出来,就是去她家吃一顿饭多盛一碗饭,三叔母都开始竖起眉头呢。”

只不过这件事情给了锦娘启发,原来北宋也可以跟现代一样贷款买房子,甚至还能够向寺庙借钱,这就是另外一喜了。甚至《宋刑统》引“杂令”中已有明确规定:“诸公私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

不得过一倍。”又引户部格敕:“天下私举质,宜四分收利,官本五分生利。”

想起她在现代首付的房子,在最高点买的,贷款利率都快百分之六了。

又听罗玉娥道:“她们借这么多,怎么还啊?”

锦娘想了想:“我听说莹娘被冯姐夫又介绍去香药铺,专门在铺子里卖成药,卖药您说赚不赚钱?尤其是不少妇人羞于看病,都是买成方,有时候她挎个篮子上门去卖,自然生意好,赚的也多。”

之前,莹娘在做?糟,月钱也很高,可听闻遭到客人调戏,就寻冯姐夫介绍了一份工作。

无论做大夫还是卖药,都是比较挣钱的行业,只不过这些要有门路。

魏雄看向女儿道:“锦娘,要不你也去做吧?求你姐夫介绍一二。一个月一二十贯,可不少。”

“爹,我还是愿意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靠别人,咱们也不欠人家的人情。”锦娘总觉得靠别人自己就得矮一截。

魏雄知道女儿主意大,自个儿也说服不了,他又去锦娘房中帮她铺床扫地,甚至把锦娘漱口的被子都擦的干干净净,期间也没少让锦娘做家务。

可锦娘知晓爹也就嘴上说说,常常是他们夫妇帮着她收拾房间,不需要她做什么。

中午,罗玉娥做了炸丸子,她亲自挎着篮子去秀才家中送饭,还给苟师娘送了一碗丸子。回来时,找锦娘去州桥逛去,锦娘赶忙换了一双旧鞋,戴上毡帽。

罗玉娥一出来就道:“你不知道你爹那嘴多碎,我只要多花一分钱他就爱说什么败家子儿的,还是女儿回来好,我也有人作伴了。”

“娘,爹就这样,嘴上这般说罢了。等明年你们找一处铺子,好生做生意,有了出息,爹也不好?嗦了。”锦娘劝着。

其实似她娘这样年纪的女子,很多内心的苦闷无法倾诉,丈夫未必理解,儿子年纪太小,还有亲戚关系不太和谐,还好她回来了,能够陪伴一二。

锦娘边走边看,终于有一种踏实感:“娘,您知道为何女儿今日特别高兴吗?就是三叔他们也影响不了我的心情了。因为我是自由的人了,真的很好。”

有好些安慰的话,罗玉娥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她是个粗人,只会说:“锦娘,你昨儿不是看曹家从食吗?娘买给你吃。”

锦娘好笑:“娘,您一边说女儿家瘦些好,可一边给人家吃最多的东西。”

曹家卖的糟的小鱼干和松饼,锦娘看着不错,让人包了些,又看到各种肉脯,花二十个子儿买了些,罗玉娥也买了两只风干鸡准备过年的时候吃。

吃食随意买了些,却见这里有专门的铺头卖各种头花,锦娘拉着她娘道:“走,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的梳篦、耳环、头面、绢花、绒花、项圈、璎珞应有就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最贵的三十文,全都是何物。

罗玉娥起初还小心翼翼的,但之后她一件件试,锦娘则道:“娘,您戴这种长珠子的好看,还有这个一把莲的耳坠也不错,买了吧。”

“我就戴着玩玩,哪里还真买啊。”罗玉娥挣扎半天,还是放了下来,毕竟现在她们俩没有收入。

锦娘劝道:“也不过十文,就买了吧,我给您付。”

罗玉娥又摇摇头,锦娘只好直接对掌柜的道:“我要这对“珍珠耳环,掌柜的帮我包起来吧。”

她直接帮娘买了,娘当然是高兴又小心翼翼的,看的锦娘心酸的很。

腊八之前,程牙人给了文书给她,让她进文绣院去当场考核,等于是她前面的绣品已经过关了,现在是决赛。

程牙人还道:“这次文绣院只招十人进去,但是据说参选的就有数百人,到最后复选的才三十人。”

这就是要在三十人中脱颖而出了,锦娘还有些压力。

此次考核是由少府监派出的官员督考,家里人都很紧张,锦娘却是那种越到大事上越有静气的人,她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由父亲雇车把她送去。

魏雄不善言辞,只是指了指马车:“爹在这儿等你。”

“嗯,女儿进去了。”锦娘又深吸一口气,踏了进去。

文绣院不愧为负责纂绣,以供皇家服饰、用品及宾客祭祀之需的地方,真的是极其阔气。听说这里还有绫锦院、染院、文思院。绫锦院专门产专供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要服用,亦供军需,染院则主要任务是学染丝帛缘线及绳革纸藤之类,文思院

除了织造罗、帛等,供岁赐之用外,还掌造金银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凡器服之用。

引导的人都穿着官服,迈着四方步。

进去之后,便见到几张八尺长的红木桌,上面放着考核的东西,只听督官道:“你们每个人桌上都有三件物件儿,第一件是破了洞的衣裳,你们要补的平整看不出来任何瑕疵,第二是在给的荷包上绣相应的景,第三件是要会用雕版做贴金印花的

领抹,在两个时辰之内完成,过时不候。

听督官介绍完,锦娘松了一口气,三样她都会,尤其是印金贴花,是她偷师陈娘子的。

在周府三年,仿佛高考刚考完,现在简直强的可怕。

先拿到破的洞,找到相近的颜色,就开始界线分出经纬,用绣绷把洞撑起来,开始飞快的绣起来,光这个洞就差不多花了半个时辰,她这还是快的。再看荷包,是土泥巴色,锦娘还未见过这么丑的颜色,抬头看别人的,也都是特别辣眼睛的荷

包颜色。

土泥巴色就不如把它当泥地,对,绣六月雪,锦娘赶紧用炭笔画了个花样子,如此便有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

锦娘看着旁边的绣娘补洞还能用双面绣,她心道果真这里是刺绣大师云集,自己不能掉以轻心。

绣这朵六月雪时,根本不敢分心,好容易绣完,她又亲自藏好了线头,放在一旁。

最后开始做领抹,这贴金印花是手艺活,锦娘这一项最弱,但是她好歹能完成,似乎身边有的人在低呼:“怎么用这个做领抹啊,我们不会啊......”

这个时候谁还会告诉别人呢,大家都奔着进来呢,锦娘做的小心翼翼的,做印金的诀窍就是把胶涂三遍,涂完再印上去,若是烫完就不能再烫了。

涂完之后,用小刷子赶紧刷,刷完又开始描彩,这一步就千万不能手抖。

锦娘提醒自己,小心,小心,再小心。

最后一炷香的时候,全部完成,她站了起来:“督官,我做好了。”

督官见她交上来的绣物,暗自点头:“你出去在廊下坐会儿,结果马上告知。”

“是。”锦娘舒了一口气。

在廊下没坐上一盏茶的功夫,就听督官出来唱名,锦娘忽略了前面的名字,终于听到第八个名字是她。

“江陵府魏锦娘入选!”

锦娘一喜,从此她就过上卯时(早上六七点)上工,酉时(下午五点)下工,每旬休息一日,一年可以休息六十日的日子了。听说天气炎热的夏季(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绣匠们的工作量照例还要减半,元旦、寒食、冬至、圣节、请

衣、请粮、请大礼等节假日都要放假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