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宋小丫鬟 > 47、第 47 章

北宋小丫鬟 47、第 47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春未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35: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好在之前她一时兴起学过,现在还真的用上了,大家都惊呼连连。

底图拿过来之后,她就开始挑经布纬,突然,锦娘觉得她若是不学刺绣,其实去织布也不是不行。

邹月娥也忍不住看她:“锦娘,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我也是胡乱学的。”锦娘笑道。

众人都佩服不已。

锦娘环顾四周,不禁勾了勾唇,唯独有真本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许三姐陷害不成,她本来也不是吃苦的性子,自觉丢脸,因而借故保胎直接解契。

同时,她也没有得到那笔赏钱,年前人人都得了两贯或者三贯不等的赏钱,锦娘让人兑成铜子儿,亲自串好了,一个个发的,人人都很开心。

当然,对于锦娘而言,最开心的锦绣阁重新开张了,客流量虽然不如以往,但锦娘的这两个月做的衣裳总算有地方送过去了,然而错过了时节,这些衣裳虽然也卖出去了,年底也不过只分了十二贯。

罗玉娥不知道她赚了多少钱,只知道女儿说做的这些赚的太少了,她不由得道:“不管多还是少,锦绣阁开张了,对你而言是好事啊。”

锦娘却摇摇头:“娘,就像您凭的铺子看您生意一好就要涨价,锦绣阁说关就关,便是文绣院的差事恐怕也非长久。咱们若是有自己的宅子,有自己的铺子,就不会受制于人了。”

转眼她们典的宅子也快三年了,若到时候房主要赎回,她们也只得让出去,另寻她处。

“谁不知晓这个道理,可咱们家里哪里敢想这个。”罗玉娥是想都不敢想。

锦娘也只笑笑。

三妹妹的婚事还是一如婚期,据说安家借遍亲友,甚至还去典当东西,还去抵挡行这些地方借了钱才凑齐。

连荣娘都和罗玉娥说起:“这又是何必呢?将来三妹妹嫁过去,这笔钱还不是他们夫妇还,无缘无故又背了一身债。”

“怎么不是,再说了那个宅子安平也是出了钱的。”罗玉娥磕着瓜子,心里还觉得有些痛快,她就是小人又怎么样?三弟妹之前嘲笑自己女儿嫁不出去,现在她女儿的婚事这般折腾。

荣娘倒是不介入二房和三房争端,又笑着打岔过去了,随口问起锦娘:“不知二妹妹怎么样了?偏我不认识什么人。”

罗玉娥也不傻,锦娘早就同她说过,荣娘夫妻不管她倒好了,谁也没让她们管,偏偏她们不肯真的出力,还爱问人家的私事。

所以,她道:“也不指望旁人了,锦娘的亲事就顺其自然,我看她现在也挺好的,赚的也不比人家少,在家里也自在。她高兴,我们也高兴。”

尽管女儿的亲事似一口大石头在她的心口,但是她已经不再是遇到谁就表现出来的地步,甚至慢慢开始慢慢忽略女儿成婚的事情,毕竟她觉得女儿的品行才干,非一般男子能够配得上的。

想到这里,她还从容许多了。

荣娘家去后,就和冯胜说起:“三妹妹都要出嫁了,咱们二妹妹十八岁了(虚岁)了,二叔母却完全不担心。你说这是为何?”

她不懂,冯胜却觉得自个儿门儿清:“锦娘如今在锦绣阁一个月能挣十贯,文绣院的副绣头一个月就六贯,你二叔和二叔母这是看她是摇钱树,所以留她在家省些花销。

“不可能吧?亲生母女哪能如此啊?”荣娘觉得冯胜把人想的太过黑暗了。

冯胜道:“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虽说锦娘赚的这些钱也没多少,但对于二房可就不少了。”

荣娘虽然生了两个儿子,但依旧腰肢细软,十分美丽。但冯胜又忍不住道:“前儿徐员外儿子的亲事,你怎么没过去?”

“我又为何要去,我并不认识什么员外。”在荣娘看来,丈夫只是个大夫,就做好本分的事情足矣,何须交际太多,让她跟陌生人去套近乎,还得做攀附状,她很不喜欢。

冯胜解释道:“徐员外是医药世家,祖籍江南,你不知晓赵太丞这里又请了几位新大夫过来,将来不知道还有没有我的份。我若能和徐员外打好关系,将来对你我也有益啊,况且荣娘你不是锦娘那种古怪性子,你明明就能做的很好的,为何就不

做呢?“

如果荣娘不善言辞,能力有限倒也罢了,其实她是有能力的,不管到哪里她都能够立刻把场子热起来,为人又热心还细心,没什么做不好的。

她比起她的两位妹妹都拿的出手,锦娘性子傲气,目光犀利,太有个性,莹娘两面三刀,笑面虎,却是个推诿责任,嫉贤妒能之人。

但这个最有能力的人,却总是习惯性点到为止,不愿意真的为这个家做着什么。

他很感激她,他母亲生病三个月都是荣娘照顾的,他哥嫂也喜欢这位弟妹,但是就是在交际上她太不热衷了。

“平日人情往来,我能做的便做,只是不愿意总上杆子去陌生人家中。”“荣娘觉得自己是有底线的。

她正常的人情往来都会做,却要她去攀附人家她做不到。

冯胜按了按太阳穴:“你就按照我说的前去送了礼,多和人家说几句话,这也算不上折辱你啊......”

夫妻二人是谁也不让谁,但莹娘婚事当日,还是一起和睦如初的过来参加大婚。

然而,荣娘还没见到锦娘,倒是罗玉娥夫妇带着儿子过来,她忙问起,罗玉娥笑道:“她有事儿,可不就不能来了吗?”

其实罗玉娥倒是劝女儿出来散心,但是锦娘说她大龄又未婚,出来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拉着她的手胡说八道,既然如此,她还不如自个儿在家烤火,画画花样子。

因此,她替女儿遮掩。

荣娘却觉得锦娘太任性了,这样的人日后嫁人是很吃亏的,甚至惹婆母不喜的。除非找个上门女婿过日子,可这种吃老婆软饭的,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人。

想到这里,她对锦娘觉得有些怕,一个格格不入的人,比那些张牙舞爪的人还要厉害。

锦娘倒是过的惬意,她中午在巷口买了些爱吃的,回去看起了话本子,说起来人也真奇怪,她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理性,可是有时候话本子里的内容却让她非常共情,甚至还痛哭了一次,这大抵是很难相信人间有真情,所以的真情都留在书里。

好在罗玉娥她们回来的时候,锦娘已经恢复如常。

“你说邪不邪门,昨日还艳阳高照,今日你三妹妹成婚,喜棚下雪压的塌下了。”

锦娘听了有些诧异,虽然她是不信这些,但是大婚当日塌场,兆头不好,很快她转移了话题:“怎么你们回来的这么晚?”

魏雄道:“安家是从祥符县来过来接亲的,明日到安家还有一场婚宴,今日要安排男人住下,我一个人送了好几趟。”

虽说魏雄没有表示任何不满,但罗玉娥道:“你三叔真是物尽其用,专门打亲戚的盘算,他不敢打你姐夫的算盘,欺负你爹老实,今日成婚,昨日才买菜,拉柴、拉菜、送人都是你爹包了。最后给了一杯水酒给你爹喝,他还欢喜的不行。”

因为魏雄从来都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无关紧要,别人要他做事,他觉得那是看得起他。

锦娘不动声色道:“爹,那驴车可是我买的啊,可不是您一个人的。三叔平日认识的朋友那么多,和大姐夫他们关系又好,平日请客吃饭倒不见喊您,一到难办的差事就差遣您了。便是平日您跟我做点什么事儿,我还请您吃饭呢。”

这样的话家里也只有锦娘敢说出来,她也不埋怨谁对谁错,只说客观的事情。

本来魏雄此人耳根子软,听锦娘三言两语,也是怔愣了片刻。

罗玉娥就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她一贯就是大吵大闹,听锦娘这般对比,便觉得女儿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了。她更是冷笑连连:“老三也是坑人,如今安家背负了二百贯的彩礼,到时候莹娘一进门,又得背负一身的债。”

“好了,爹娘,咱们喜酒也吃了,该送的份子钱也送完了,日后人家的家怎么过都和咱们无关。”锦娘连忙打住,因为这么一说下去,话就说不完了。

说起份子钱,罗玉娥更是难受:“我和你爹送了一吊钱做份子钱,又送给莹娘和安平一人五分的银子。偏后来才记起来你祖父死的时候,你三叔和三叔母连份子钱都没送。

锦娘想一味抱怨也不是办法,只能及时止损,故而道:“下次他家若再请客,就不送了呗。”

以前锦娘也是特别喜欢后悔,但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错能改,不断复盘,所以路越走越稳当。

隐约之间,锦娘已经是家中定海神针的意思了。

三房的婚事办了之后,过年时,因为不禁赌,三叔博戏据说又赢了不少。

锦娘想她娘说的还真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爹娘铺子的租钱涨了,铺子的生意虽然比刚开始好点,但她们多半花销还是在弟弟身上,贫家要供一个读书人可不容易,笔墨纸砚,先生束?,什么都要花钱。

她其实把自己跟爹娘当成两家人在过,家中生活费她出一半,但是嫁妆多半得她自己攒,爹娘顶多能出个十几贯置办些被褥子孙桶那些。

年后,锦绣阁的生意好起来了,就连锦娘都明显觉得今年她做的衣裳卖的多了许多,仅仅三个月就挣了快四十贯的外快。

阳春三月刚刚过完,莹娘乔迁之喜,特地拿了一盒饴糖过来,又整治了酒水让她们过去她的新宅子暖居。

这还是锦娘头一回到莹娘的两千两买的两进的宅子,莹娘见锦娘过来,倒是十分开心,她推开红漆大门,指着旁边一溜的三间房笑道:“这里是客房,或者到时候家里用仆人的时候住的。”

娘好奇的望了过去,不禁问起:“这房子还真新,是你们买了之后重新建的吗?”

听莹娘的丈夫安平笑道:“是刚建没几年的宅子,除了里面家?是我们自个儿买的,其余的全都是建好了的。”

安平说完,又去前面和男人们说话,听三叔母正和罗玉娥道:“这宅子是我们莹娘的,写莹娘一个人的名字。’

罗玉娥又悄悄对锦娘道:“莹娘的钱都用来还账,安平的钱用来花销,结果名字全写莹娘一个人的。”

锦娘觉得好笑,又指了指前面。

倒座房到二门中间放的是车马,二门就是传统的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东厢挨着厨房,西厢挨着茅房。

“我们只简单的买了些家具,大家别嫌简陋。”莹娘道。

锦娘笑道:“我看挺好的,这样齐整的宅子,位置也不错。”

莹娘咧嘴一笑,显然很开心:“其实你别看我们屋子多,但是每一间都隔的特别小,这里出去也有几座很好的蒙学,”说罢,又幽幽一叹:“为了买这座宅子,我们不知道背了多少债。”

“少来,你们如今跟着张员外卖药那可是没少挣啊。”

古往今来卖药的都还挺赚钱的。

莹娘听说这些也很自得,虽说是冯姐夫指路,可她若没真本事也没办法立足。其实她爹暗中也给了她们钱的,只是那些钱是他曾经借出去的,还不上来了,爹把借条给她们,让她们去收,收的上来算她们的,收不上来那就没办法了。

安平和她每日卖药的空当,就拿一个吃的噎死人的干饼子去讨债,其中心酸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说是整治酒席,中午是三叔烹的羊肉,锦娘夹了几筷子,就见荣娘拿出乔迁的礼物来,她送的是两?细布,一是靛蓝的,另一?是水红的,还包了二百文给莹娘。

锦娘看着很奇怪,为何大姐不把这些铜子儿倾成银子,她在周家的时候,多是见过金银锞子,或者是银?。后来她去倾银铺,才知晓其实也不一定是那种重的都拿不动的银子,人家那是极其富贵的官宦人家,因此,她上次让爹娘去了五分和

八分的银子,放在荷包里也好送人,这般还十分体面。

按道理说大姐姐也是这么多年的主母了,大姐夫也是常常要去给一些贵人看病的,怎么好似不懂似的,直接抓钱固然是挺土豪的,但是有些不体面。

锦娘爹娘决定日后不送钱给三叔,然而莹娘嫁出去了又是一家,她们家便准备了一篓鲜果,两盒干果,三盆海棠,又送了四枚柿子形状的粗瓷杯,杯子里各种五十文用红丝线串成的,精美无比。

“真好看,这柿子杯是在哪儿买的?莹娘欢喜的很。

罗玉娥笑道:“是你二姐姐在鬼市上买的不是什么贵件儿,但是图一个寓意,事事如意。”

莹娘虽然和锦娘不对付,但是对锦娘的眼光非常欣赏,她想照着日后这么送礼,又好看寓意也好。

其实锦娘家送的价钱就没有荣娘的高,荣娘的两?布就花了一贯,锦娘家的鲜果一篓橘子不过三十五文,两盒干果六十文,三盆海棠花连盆儿一起也就六十文,至于柿子形状的粗瓷杯一文钱两个,不算份子钱也就一百多文。

钱少却压了荣娘一头,冯胜当然是看不过去,酒过三巡,遂问锦娘道:“锦娘,你现在绣一幅屏差不多二百贯了吧?我上次去看病的人家,也是个小姑娘,家里分文无有,就靠着卖一幅绣屏赚了几百贯,你呢?”

“我哪里赚这么多啊,充其量糊口而已。”锦娘在心里冷笑,这姐夫就是打压她罢了,刺绣可是要本钱的,绣架、丝线、绒线和各种工具都要用齐,各种各样的花谱,绘画都得看,他在这儿装什么大瓣蒜。

若是以前,锦娘或许会争辩戳穿,现在她是用实力打脸。

冯胜挑眉一笑,一幅伴醉的样子,举杯对三叔道:“三叔父这羊烹的是越来越好了。”

三叔自然不会帮着锦娘说话,等一家人回去的时候,倒是对锦娘一家道:“其实你大姐夫心里也是乱的,他给那些贵人看病,看的好倒也罢了,看不好就得受挂落。他家马车上常年放着上等的烟叶生丝,都是拿去贿赂那些大户人家的。

“看病也有这么些门道啊。”锦娘咋舌。

三叔忍俊不禁:“要不然那么多大夫,人家凭什么选你啊,又不是宫里出来的。”

锦娘不以为然。

十八岁的生辰就这么平平无奇的度过了,锦娘经过三个月,发现自己手头已经有了四百贯了。她开始在旬休时频繁出入房牙铺,爹娘当然是作陪。

因为市坊制被打破,所以宅子既可以做成门面,又可以当做住处。

她拿了一座城坊图在看,娘忍不住劝道:“锦娘,你也准备跟莹娘一样啊?要我说你买了宅子,将来男方也有宅子,那你们到时候岂不是多一处出来?况且咱们不是有这座宅子么?若是这房子的房主过了典期不回来,咱们这房子迟早也是给你做

嫁妆的啊。”

锦娘笑着摇头:“娘,臭水巷的水不仅不好喝,院子太小,你们和弟弟是一间隔成两间。这里环境也不好,偷东西的比比皆是,咱们得搬到一处更好的地方,我还打算把前面改成门面,将来也许自己开铺子。”

文绣院的绣娘有些做到老都没那个勇气从里面出来,所以她们看似是皇家绣娘,事实上收入还不如绣巷的尼姑们。

她本意是想去绣巷看看,但绣巷却是鳞次栉比,根本插不进去。

罗玉娥担心道:“不会到时候还不上吧?”

“那得我去看看。”锦娘笑道。

先去的一处樊房牙处,这位樊房牙这里颇大,他的宅邸地址都颇好,但是价钱太贵了。

锦娘笑道:“我只看一进的。”

“姑娘,你这一进的也得一千六百多贯啊。”樊房牙道。

锦娘立马就放下了,她又听樊房牙道:“贵人们都住南坊,咱们这里靠近金明桥,位置算是不错的。”

但锦娘还是摇头,又隔了十日,她又去了两处,如今不少汴京人买房都买在靠近南薰坊处,可那里的宅子至少也是快两千两。

她只好讪讪的放下,还是有房牙提醒道:“其实你也可以先买地,买了地之后,等你有钱了再建房子不就好了。”

锦娘当然去了解木材的行情,发现其实并不贵,只要不用什么杉木那些,普通的杂木,一颗不过六百多文,砖瓦也不贵,若从官窑买,一口砖约莫十三文,如果买多了,还可以砍价,铺地的砖更是不足十文,石柱两贯一根。

当然,房牙这里还有所谓的装背匠,也就是现在的装修工人,锦娘原本在前世就是自己装修房子,现下她自己设计起来。

“您看,倒座房我要先改成门面,把一进隔成两进,用月亮门隔起来,人造一处墙,西边不做厢房,直接做一条长廊,东边砌一间厨房茅房即便,然后后面便是做两层正脊分三条脊的楼房......”

她找了三位装背匠,报价几乎都是不算家?一百二十贯上下,算上定做的家?,二百多贯。

锦娘手里有四百贯,只能拿出三百贯贷款买地,她如今一个月月钱六贯,一般贷款的期限据说是八到十年,锦娘如果贷款八年,那就是这块地的价格要在九百贯左右。

时下很多人都愿意直接买人家的屋子进去住,不愿意折腾,因为都急着进去住,锦娘却是不同,她家本来就有住的房子,多的是功夫。

她的月钱拿来还每个月的赊贷,外快能拿来装修。

九百贯的地那就好说了,绣巷附近的甜水巷便是有这样的一块地,地主人无钱做房,想快些出手,这里是去年在绣巷的后面辟出来的地,前面是大相国寺,东边接绣巷,巷子前面种着杏花煞是好看,且这里人烟阜盛。

房牙还笑道:“魏姑娘不如回家考虑些时日?一般三日??”

“不,我现在就要,只是我要赊贷,还有前面的三步送给我。”锦娘坚定道。

房牙睁大双眼,觉得太草率了,锦娘却知道这个草率的背后,她已经做了功夫了。

通过庄宅牙人,锦娘拿了三百贯过来交付房主,又在牙人牵线下,找到邸店用“砧基薄”抵押拿了六百贯,每个月利钱四分厘,一个月差不多六贯左右。

宋朝若是典卖倚当庄宅田土,要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开封府。

就比如锦娘现在缴了每千输四十的税,只有完税之后,才能官方在契书上加盖红印,称为“赤契”,有些人目光短浅,为了不付税款,干脆就不完税,锦娘可不会。

她把赤契用一把锁收好,深吸了一口气,她马上也是有房的人啦!

握了握拳,又舒了一口气,总算在年前置办了属于自己的房,等年后就可以装修了,兴许到她十九岁房子才能建成,那才是她最好的生辰礼物。

这一年过年,锦娘能看出爹娘已经能昂起头了三叔母正问起锦娘:“你最近在忙什么?上次我跟你说的亲事你也不去。”

锦娘淡淡的道:“也没什么,就是买了一处地,年后开始起屋了,虽然交给装背匠,到底我们不放心。”

“买了地?不会是把臭水巷的地买了吧?”莹娘连忙追问,她瞧不起荣娘因为荣娘都是靠丈夫,而她靠自己买宅,所以立马贬低。

锦娘笑道:“不是,是甜水巷的。”

冯胜这才正视起来:“你说的是大相国寺附近的吗?”

锦娘点头:“对啊。”

莹娘不可置信道:“那二姐姐你们是把臭水巷的宅子又典出去了吗?”

锦娘摇头:“哪能啊,是我自个儿攒的钱啊。”

“你说的甜水巷不会是那群旧楼那里吧,我记得那里全部挑着各种幌子,人都走不进去,地上全是积水淤泥。”冯胜皱眉。

“姐夫,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那里在前面发过一场大火都烧没了,后来巷口种着杏花,井也是新的,还辟出了阡陌小道,军巡铺就在最前面,那里住的不少是卖珠花、头饰的,也有士子居住,闹中取静呢。”锦娘直直的看着冯胜,一条一

条反驳。

冯胜不知怎么竟然觉得她有些凌厉,内心还有些惧怕,锦娘似乎知道他要问什么,继续道:“我连赤契都拿了,姐夫就放心吧。”

冯胜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锦娘却很开心还多吃了一碗饭,荣娘看向堂妹,觉得她实在是锐气不可挡,她头一次见到冯胜败下阵来的。

本来莹娘安排了中午和晚上两顿饭的,谁知道冯姐夫中午用完饭就走了,连晚饭都不吃了。

回去的路上,罗玉娥觑着锦娘的脸色道:“我看你姐夫恐怕也要买宅子的,肯定要买一个更大的宅子。”

锦娘勾唇一笑:“这不就是我的目的吗?我让他比去。”

她说自己买的两进,冯胜必定要买三进,她起码看过上二十家房牙,三进的宅子怎么都五千两的,这次不把他的钱都坑进去她的名字倒过来写。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冯胜,且等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