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 分卷阅读250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分卷阅读250

簡繁轉換
作者:洛娜215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3-28 23:45: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眸中亦是闪耀着博知之光,叫人瞧了便知其绝非寻常老叟。

此人正是司马徽,他此来正是为了图书馆内数本孤本而来,这几本正是兖州的几个世家拿出来,其中一本数法连蔡昭姬也不曾在蔡邕的藏书中见过。

也就是这一本以及蔡邕的数本藏书引来了这位老先生。

本来不是不可以让学生或者年轻人们来的,只是老先生实在等不及了,便趁着天气不错尚可行之时颠颠来到了昌邑。

这座兖州的都郡因为兖州、豫州的刺史曹操驻扎在此,俨然成为了二州最为热闹的城市。

刚刚入城,老人便将帘子掀了起来,看着城中往来的人民。

一个城市治理的如何,看百姓的表情是最明显的答案。昌邑的百姓们表情轻松,走到半路上见到熟悉的人还会停下来闲聊。

他们或是提着篮子,或是牵着幼童,街上行人谈不上摩肩擦踵,却也能用的上川流不息了。

老人点点头,马车入城后便在中间道上行走,入城前便有小吏在他们排队的时候一一交代,入城后道路分为左右边,一律靠右行驶。他们第一次来昌邑还有些莫名其妙,进了城才知道,昌邑城的主干道被拓宽,一道可供两辆马车并行,若两边都靠右行驶,自然不容易发生冲撞。

倒是个好办法。

进城后行驶不过一炷香,马车便停了下来,老人被学生扶下了马车,他抬头一看,便是悬挂有“大汉图书馆”的二层建筑,房屋门口并无人排队,这和他听到的信息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样?他听说图书馆门口常大排长龙呢!

在搀扶下,老人入了堂内,就见一年轻小吏见到他们隔着柜台便对二人拜了一拜,随后自柜台中走出,十分客气得说“老先生,今日的名额已经全数发完,《劝学》亦是已经全数被借出,老先生若要读书,明日还请赶早。”

司马徽闻言稍稍一怔,他向着这位后生回礼,问道“敢问这位郎君,吾自颍川而来,听闻曾来图书馆拜读藏书的友人道,到了午后,会有学子出馆,届时是否可再放一次号?”

小吏听他这般说,便知这位来前是做了功课的,也显然是冲着午后在放号的,他微微苦笑,道“老先生有所不知,您那友人定然是一月前来图书馆的。”

见司马徽点头,他见此时无客人,便请这些风尘仆仆之人先行落座,为他们倒上茶水后,便耐心为他们解释“一月前,午后确有二三成学子需要归家,盖因馆内不允许饮饭,腹饥之时必须出馆,只是现下他们却是不需的,因为如今有了外卖。”

“外,外卖是何物?”几人面面相觑。

“老先生有所不知,图书馆馆内那时禁用饭食,只是学子实在腹饥难捱,又舍不得放下书,实在伤身,见此,刺史大人体谅,后来建了一个偏厅,同书馆不做直接连接,每到饭点便会有馒头还会有些简易面食供应,虽无珍馐,却也勉强能垫饥,只要求用饭完毕后需要洗净手才可重新入馆。”

“因为这些饭食都不是我馆所出,为附近食铺做好了来贩售的,故而我们叫外卖。”

小吏十分自豪得说“所以现在的学子进了馆,便极少会中途离开的。”

见他如此模样,老人温和得点点头表示了解,他又同小吏确认了一遍明日开馆时间,便打算明天再来,忽然他目光一凝,看到了被装裱后悬挂在图书馆后左右各四成对的八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此人字迹遒劲,力透纸背,每个进入图书馆的人都能看到这八个字。

见他视线落点,小吏顿时昂起头颅,一改方才谦逊的模样,极为骄傲“这是我们曹刺史亲笔所书。”

“他挂此幅于此,正是为了劝广大学子,学习知识,却莫要被知识束缚,若对先人有所质疑,不必诡辩,以事实作为证明!”

见小吏挥舞这双手,慷慨激昂的模样,老人微微一笑“这可是你们曹刺史所说?”

“不,不是。”少年摸了摸鼻子“是吾自己理解的。曹大人说以心领悟即可。”

“呵呵。”司马徽笑着点点头“你的理解也没错。”

他再抬头看向那四个字,眼中流光一闪。

只是对于这一句话,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年龄、地位、见识,对这句话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以司马徽的阅历,他能感觉到其中深深的期许以及警告。

事实上,正如他所想,这是夏安然在图书馆见到有学子辩论之时猛然想起的。

辩论当然没错,但是他害怕的是另一件事——清谈。

若说起魏晋南北朝,逃不开的就是魏晋遗风四个字。

虽然后人的眼光看来,魏晋的诸位公子堪称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模样实属封建王朝难得,对于清谈也是持褒义态度,认为这也算是言论自由。

诚然,清谈虽然说是继承了战国时期学说之间的百家争鸣之风貌,只是当年百家争鸣是相互争论和批评,又相互影响、学习,总体目标,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

但是魏晋的清谈,则是不谈国事,不谈名声,“高雅”得专谈老庄、周易。

后世看来,魏晋名士各个有风有骨,实则他们只是被魏晋士族制度及封建等级特权压迫的可怜人,而最初之时是无奈之举,因为封建特权压迫他们不可谈这些,到了后来,醉着醉着,便已经成了习惯,也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不是风骨,是悲剧,使他们报国无望的痛苦和癫狂。

曹操是一次意外看到夏安然书下的这几个字的,他一时受到触动,当即研墨书下这八个字。

这幅字很快被夏安然分开装裱,在得到荀彧认可后,挂在了图书馆堂中。

第二日来看书的学子立刻就看到了这八个字,当下便引发了一番激烈讨论。

如此狂妄态度虽然的确有人表示反对,只是清谈之风起于魏晋,东汉末年比较流行的的确还是能动手的就别多说,所以反对的人也没什么能够站的住脚的论点。

而事实上,于曹军来说,比起能说十句道理的人,他们现在更需要能干一件实事的。

自曹操入驻东郡以来,他的一言一行都将他的态度表现的很清楚,民众也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曹军很少升帐开会,哪怕开会时候讨论的速度也很快,议题过了大家就各回各处,也因为这样的高效率运作,才使得诸位谋臣看起来很空。

其实只是效率高而已。

吕布刚来时候也不习惯,时间久了也觉得挺好,他本也是个爽利性子,如今大家做事都干脆,整个曹营都一股子劲道向一处使,加上福利待遇又好,久而久之,他也熄了离开的心。

同样情况的还有周瑜。

本是被孙策半哄半骗拐来的他,几番试探后认可了曹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