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比如?”
梅长湖笑着坐起来,轻敲女儿额头:“你贺叔说叙州府境内多江河,好些年都未疏浚江河了,河里泥沙攒了不少,若是再不疏浚,只怕堤坝不稳,来往商船都不好走。杨密听后是怎么说的?”
“杨密说田知府是干实事的人,这一两年定会治理河道。”渔娘还记得。
“田知府是湖广德安府人,跟叙州府离得远,再说了,田知府当官后一直在京城做官,田知府跟杨家怎么扯得上关系?还这么亲近?”
“不能是田知府到任叙州府后和杨家一见如故?”外地来的官员跟当地大族搞好关系都是常见操作了。
梅长湖摇摇头:“田知府不是那等人,就算田知府来了叙州府后跟杨家才有来往,疏浚河道这种大事,田知府也不可能告诉杨密。”
田知府初来乍到,衙门积压的公事、本地大族之间的关系只怕都还未理清楚,若是要办大事,没个准备一切未定之前,定然不会贸然告诉一个外人。
除非只有一个缘由,田知府认为杨密是自己人,这才会提前告诉他。
当然,田知府认杨密是自己人,杨密肯定也认田知府是自己人,才会接下买粮这吃力不讨好,还十分得罪人的买卖。
“生意人嘛,吃什么都不能吃亏,若是肯吃亏,定然是有其他更大的进项。”
渔娘听得累人,叹气道:“爹,你说了那么多,也没说杨家跟田家究竟有何关系。”
梅长湖理直气壮:“我怎么知道,要是人家肯明说,还用得着咱们在这儿猜吗?”
林氏听了会儿道:“明面上没有牵扯,那肯定是姻亲上有联系。”
世家大族之间互相联姻都是常事,改朝换代后,前朝一部分当权者没落,新的当权者崛起,这时候大族之间嫁娶维护关系的就更多了。
就比如梅家吧,新朝刚建立的头一年,梅家族里嫁娶了十几个。
“梅家是小家族,虽不像大族来往都是权贵,可也能从嫁娶的人家中看出一二,杨家这样的大族,打算的就更远吧。”
听娘亲这般说,渔娘也开窍了:“听说田知府只是小地主出身,户部郎中也是他老师扶持上去的,杨家就算要拉拢人脉也拉拢不到他一个五品郎中身上,杨家和田知府这般互相信任,应该是中间有田知府老师的缘故吧。”
梅长湖大笑一声:“聪明,不愧是我梅长湖的闺女。”
林氏笑道:“当朝首辅姚炳虽然不是世家出身,姚家在陕西潼关也算是大族,世代家里都有人做官,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否则,当初皇上起事时也不会拉上姚炳,甚至立朝之初就让姚炳以不惑之年的年纪上任内阁首辅。”
渔娘算了算年纪:“不得了,当了十四年首辅今年才五十多岁?”
“不止,听说姚炳当首辅时四十多岁出头,如今应该快六十了。”
梅长湖很敬佩姚炳:“姚炳跟着皇上打天下,皇上封了四公八六侯,四公当中,其他三位国公都是凭军功封爵,只他是唯一一个封国公爵位的文官。”
“姚炳深的当今信任,在首辅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四年,可他依然不忘初心,坚持要清算天下田亩。”梅长湖道:“太难得了!”
“清算多少了?”
“清算大半了,田知府今年把山东啃下来了,如今只剩下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这几个地方还未清算完。”
“啧,这几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世家大族盘踞的地方,想从他们手里扣土地出来可不容易。”
所以说,还未扶起来的寒门,和元气恢复了大半的世家,可能又要斗起来了。
王苍此时还未归家,正在孙家跟先生请教。
王苍:“皇上若是求稳妥,当初就不该如此着急清算天下田亩,若是肯等一等,等寒门的势力压过世家,那时也会少许多阻力,清算天下田亩会进行的更顺利。”
孙浔笑道:“王苍啊,你的想法是好,但你漏算了人心。”
若皇上不趁开国时几乎将世家打残了时扶持寒门,强推清算天下田亩,从寒门上来的那些人只怕已经站到世家那边去了。后续清算天下田亩无人支持,也别想推行下去。
如今嘛,世家打压寒门,上位的寒门子弟只能是皇上的人,大部分不会被世家拉拢。
王苍斟酌道:“依先生看,世家以后当真没有兴复的希望了?”
孙浔深深看着王苍,半晌才道:“当今皇上在位时,世家没有任何机会。”
“学生明白了。”
王苍这边明白了,贺文嘉没明白:“爹,当初若是拿着世家谱挨个杀过去,皇上哪还有如今的担忧啊。”
贺宁远没好气地抽儿子一巴掌:“你也是世家,皇上若是拿着世家谱一路杀下来,哪儿还有你?”
贺文嘉嘟囔:“咱们就事论事嘛。”
“哼,若是杀人就能治理好天下,那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
贺宁远懒得跟傻儿子瞎扯,踹了一脚把人赶出去。
贺宁远独自坐在那儿,轻叹一声,前朝光耀门楣的世家谱,正是今朝的血泪史。
世家谱上排名前十的家族,除了全力支持皇上的陈家,其他全部被斩杀殆尽。十名开外的三流家族,譬如郑家这样的,要么投靠要么逃命。
再如贺家、梅家、王家这样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的末流小家族,更是不值一提。
时移势易啊!
郑家人走了,杨密也走了,南溪县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街上来来往往的小商小贩,使得南溪县宁静中又有了几分鲜活气。
忙忙碌碌又读了几日书,这日休沐,渔娘牵着弟弟的手在院子里溜达。
十月末了,这几日早晚天气渐冷,圆墩墩的二郎穿上了马甲,牵着姐姐的手走了两圈,一下蹲地上不肯走了。
“别偷懒,刚走了两圈就不走了?昨日你还走了三圈。”
“二郎累。”
渔娘可不惯着:“累个啥呀,你早上吃了两个肉包,半碗汤面,一个鸡蛋,你摸摸你挺着的小肚子,还没消化呢,赶紧起来再走两圈。”
“梅羡林!”
渔娘拉不动他,撒开他的手,眉头一皱:“你还走不走?”
大名梅羡林,小名二郎的胖墩墩,不情愿地站起来:“二郎走,走一圈。”
“不行,你必须再走两圈。这院子就这么点大,走两圈才多久会儿?”
二郎嘴巴一瘪,渔娘默默地看着:“你想哭吗?”
“二郎不哭。”胖墩墩忍住。
渔娘忍住笑:“行吧,不想哭就走。”
几个丫头婆子在一旁伺候着,见状不禁都悄悄笑了起来。这个家里,也就他们家大娘子能治住小郎君了。
姐弟俩慢慢悠悠在院子里又走了两圈,伺候的婆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