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

簡繁轉換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7: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六月十七日,随着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治下三十八县的贼寇乱兵,悉数为汉军荡平,关中霎时焕然一新,遭受十年兵祸的司隶,总算安定了下来。

在乱世里幸存下来的黔首百姓,终于可以放下惊恐的心,安然的在乡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关东近七万大军驻扎在关中三郡,不仅百姓心安神定,远近的大小诸侯以及胡人部落,都变的噤若寒蝉,敛色屏气,有些战战兢兢。

雍州、凉州、益州的官吏面对泰山压顶之势,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内心忐忑无比,望着仅用月余时间就平关中乱象的汉军,几乎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谁要敢这时候跳出来惹事,就要遭受腾出手的汉军雷霆万钧一击。

正如班固所言:雷霆之所,无不摧折,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

就算董贼最强势时,挨了这一击,也得去半条命,更何况此刻的他们。

做着小动作的韩遂也赶紧派人前往长安,向汉王解释一切皆为误会。

并非他要联合羌胡反叛,而是右扶风马腾与北地郡、定安郡、武威郡的羌族部落准备反汉。

希望汉王不要被马腾蒙蔽,他韩文约才是心向汉家的忠臣,也愿意送质子来长安作保。

韩遂发现自己不低头已经不行了,没有马腾参与对抗汉室,他联合羌胡的效率要下降很多,尤其是想和东面的羌族呼应,却被马寿成所阻拦。

何况金城、陇西、武都三郡还让马腾隔断了道路,根本威胁不了三辅地区。

且汉王整顿关中的速度实在太快,据闻青州与荆州的粮草、豆料、军械沿着大河源源不断运输到关中,减少了陆运的谷米消耗,可让汉王更长时间的驻扎在这里,讨平有不臣之心的诸侯。

这时谁先冒头,谁就必死无疑。

韩遂也并非愚蠢糊涂之人,此刻最好办法便是上表归服,与马腾互相泼脏水,再想办法拖到汉军撤离为止。

而身处长安的刘备也知晓大汉西北的顽疾,不可能到兵不血刃便能迎刃而解的地步。

于是一边在寻找熟悉各地的向导,一边安抚马腾、韩遂等人,然后凭借大军的威势,与“自愿”度田的豪族一拍即合,在关中掀起了度田和均田的声势。

同时调任述职留在雒阳的满宠、毛?、高柔等法家,直接赴任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施以冷酷的铁腕手段,整顿不法豪强。

许多豪族能在董卓以及李?和郭汜凉州贼的接连侵害下,依旧屹立不倒,不说沆瀣一气,至少也是桴鼓相应,罪孽不少。

只要有人出来检举,一个个都跑不掉。

当然那是对于不配合的豪强,需要重拳出击,态度极好的豪族,则施以柔和手段,宽猛相济,软硬兼施。

刘备既辟用其宗族子弟为吏,也要使其释放卖身为奴的百姓,右扶风的法氏便是其中之一。

在看到法氏宗族递上来的名录,赫然出现法正二字,刘备立即寻问属吏,得知此乃名士法真之孙,法正字孝直后,便有些忍俊不禁,然后提笔钩稽了这个名字。

接着对携带书信前去辟任的属吏,笑着叮嘱说道:“此法孝直若辟来,可让他先来见我。”

“此人与大王有渊源乎?”

属吏有些摸不清状况,大王不是出身涿郡,兴起于平原,怎么在关中好像也有故友,这法孝直难道是汉王的故人之后…………………

属吏转念一想,还是决定问清楚比较好,待对方到京都长安,也知如何安排传舍。

刘备想了想,吩咐道:“你们寻常对待即可,只是到了长安,再告知我便可。”

负责传令的属吏顿时明白,随即拱手告退。

法正就这样随着法氏宗族的其他子弟,从右扶风乘坐马车一起来到了长安。

一来便发现长安附近的郊外,许多黔首百姓正在火热的重新开垦耕田,挖掘引水渠道,还有工匠在指点百姓伐木,搭建水车。

乡间小吏忙碌于百姓之间,拿着纸笔不知在记录什么,关中的口音与荆州、雒阳、河北的方言掺杂在一起,来自青州的工匠说话时手指比划,才能把话向当地百姓解释的稍微清楚。

这让从未见过天下各州都这么多方言口音的人皆聚在一块来重新治理关中的法孝直,站在远处越看越觉得津津有味。

“老丈,这种耕田方法太费力气,不能再这么耕了,而且我们也有新的农具铁器,再过些时日由漕河运到关中,发放下来就轻松多了。”

后边调来的各州郡农学少年们,正在教导关中百姓,如何更便捷的开荒田,以及传授青州花费多年总结出来的耕田经验,还有如何提高收成产量的方法。

没想到不仅语言不通顺,不少老农硬要固执己见,喜欢用自己数十年学会的方式来耕田,把农学们气的胸口疼,去过这么多地方,也就关中的百姓最有股控劲儿,怎么劝都不听。

“你们那是河北是青州,和我们关中水土不同,再说老叟耕了数十年的田,这田地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

“铁器虽然好用,可那都是大族所有,哪会轮得到我们去拥有哩?”

看着年约五旬的老丈稍微停歇,擦了额头的汗水,感慨说道。

“老丈你有所不知,今时不同往日,在大王的政令下,铁器农具已遍布青、兖,待天下平定后,减少军械的消耗,就能推行到各州。”

“况且关东没些州郡的口赋,往上降了八年,没汉王在,你等百姓只会越过越坏,等田地收成增加,料想是出数十年,必没盛世来临。”

农学僮忍住笑起来说道。

那番话一出,把老丈听得诧异有比,眼神外充满了难以置信,连忙抓住对方手臂,缓迫问道:“小王当真会增添口赋?”

而是待对方回话,旁边其我农学僮听见此问,立即笑起来,昂首挺胸的向长安一拱,咧嘴笑道:“那是自然,小王以安天上为己任,胸怀小志,抚绥万方,怜贫恤苦,乃当世圣王也,天上谁能比之?”

这孝灵一脉的天子对天上,能没那么小的恩惠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