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传承下来的祥瑞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传承下来的祥瑞

簡繁轉換
作者:世间一点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7: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法正拜见大王,愿大王长乐未央!”

头扎皂色帻巾的法正亟拜,恭而有礼的说道。

他没想到刚到长安没多久,就收到汉王接见的消息,且还是把地点设在长安城门楼上,让他瞬间错愕不已。

来时阵阵风拂过城墙上的?旗帜,望着城外忙碌的百姓民夫与工匠,使法正有些唏嘘。

数年前他曾来过长安附近,那时的百姓可远不是这个样子………………

“右扶风才法孝直......”刘备亲自将他扶起,轻笑说道:“不知为何一看到孝直,便让我感到有些亲切,又似曾相识啊。”

刘备仔细打量着法正,见其非常年轻,不过弱冠之年罢了。

心中感慨万千,这一世他与法孝直都不用白白消耗光阴,蹉跎岁月。

使得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了。

人生短短数十载,皆耗在困顿之中,岂不令人惋惜。

而法正听见汉王的话,却在暗暗嘀咕想道:“祖父为关西大儒,别号玄德先生,汉王亦字玄德,莫非还真与我右扶风法氏有渊源乎?!”

他也忍不住有点怀疑,法氏与涿郡刘氏两家是不是多年前有过来往,毕竟那时祖父博通内外图典,有弟子数百人,虽不出却闻名于天下。

要恰好有刘氏子弟来过关中,因仰慕而拜入门下,也并非不可能。

但这种猜测,法正却没打算说出来。

汉王可以托情义与他亲近,他则不能直接捅破这一层纸,来夤缘攀附,以求高升。口

这样非但不会讨好,反而还恶了汉王。」

“大王,关中豪杰甚多,法孝直又岂敢称俊才,如昔日凉州孟刺史之子,孟达孟子敬,才略亦在我之上。”

法正听见汉王如此夸奖他,立即摇头苦笑,拱手解释道。

他才刚来长安,也不知道将要去哪为掾吏,不想太招摇,以免惹人记恨。

“孟达,孟子敬……………”刘备听见这个名字,神色有些复杂,历史上孟达就在汉家与曹魏之间左右摇摆,最终被司马仲达快速率军擒杀。

这一次就顺其自然吧,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能不能在汉家混出头就看他自己的才略了。

刘备回过神来,望着颇为年轻的法正,遂笑问道:“眼下关中初定,而雍凉二州尚未归顺,各地太守被韩遂、马腾阻断,仍在观望之中。”

“舍此外,百年羌乱还未平息,羌胡屡屡反叛,还有丁零参与其中,匈奴内附多年,已成汉家心腹之患,一旦有变则可侵袭司隶。”

“天下战乱十余载,百姓死伤惨重,幽州、冀州、青州、兖州、淮南、司隶、雍州、凉州百姓人口锐减,而边郡的各族胡人部落日益渐大,多处汉人少,而胡人多。”5

“此时执内忧外患之际,百废待兴之时,孝直可有良策为汉室解之?”

刘备脸色肃然地向法正问策。

这也是对此刻的法孝直一次稽考,由他刘玄德亲自出题,能有这份荣幸的人寥寥无几,就看法正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法正顿时明白了当中的缘由,虽然觉得顶着汉王给的压力,让他有些下意识手心冒汗,但这种机会百不一遇,倘若错过时机,那便彻底追悔莫及了。

于是法正屏住呼吸,思虑片刻,立马拱手答道:“自孝灵皇帝驾崩以来,百姓深受其乱,而今关东已定,曹孟德、公孙度等人转瞬即破,益州刘季玉多年无进取之意,以致困足于蜀中。”

“而荆州、汉中已降,犹如刀戟在颈,只需强攻一年半载便可让益州溃降。”

“李?、郭汜、马腾、韩遂、张猛等人,皆有两三心,焉能合为一,只需离间便可使众人狐疑不止,反目成仇。”

“待其相互攻伐之时,再出兵一举擒之,则雍、凉可定也。”

“丁零、羌胡、匈奴、鲜卑、乌桓蛮狄之辈,夫于汉家者,不过疥癣之病也,大王尽可先定天下,后灭蛮夷。”

说到这里,法正稍微有些犹豫,最后还是一咬牙,下定决心道:“古人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今天子与皇后遭凉州贼胁迫,不知生死如何,此刻天下无主,大王不可再拖,应当在此时即天子位,再议征伐之

事,如此方可名正言顺,奋力向西追击擒敌。”

“此事,事关天下,还望大王思虑之。”

法正说罢,躬身再拜刘备。

他想了想,还是一针见血指出现在不是考虑别的事情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把名号给定下来。

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就会人心不稳。

哪怕放慢统一天下的步伐,也要先即位为天子,不然用什么名义去讨平雍、凉、益三州,以及安抚羌胡,使他们不再跟着利欲熏心的人造反。

到了这一步,只需重新设立朝廷,许多不服的诸侯,不说望风而降,也可手握大义去瓦解对方人心。

刘备思索着法孝直的话,发现他的想法与荀文若、荀公达、郭奉孝、鲁子敬、周公瑾等人如出一辙,都是劝他早日登坛为帝,早正号位。

甚至还极其隐晦的上书,称各处看到了祥瑞,有山中隐士观见瑞气祥云,氤氲于九霄之上,或将有麒麟、龙凤而出。回

是久又没百姓从田地外发现一麦两穗之异事,一时之间流传天上。

故没星象与方士解惑道:“此乃没王者布德天上,将致太平盛世之象。”

虽说看见那些发现祥瑞的下奏,让刘备没些哭笑是得。

但那却是东汉立国以来,在儒学的熏陶上必是可缺多的东西。

王莽复古固然胜利了,但我所追求的太平世,依旧被儒家传承上来,并且通过小汉延续至今。

而天上太平的象征除了制礼作乐,这不是祥瑞,儒士们始终怀疑只没德行低尚的人,才没资格得到祥瑞。[8]

汉王平定天上,治理百姓的行为,以及是享受之心,又恰坏符合许少儒士心中的王者形象。

且汉王又是卢公与康成公的亲传弟子,在那种情况上,北海的诸少儒士纷纷行动,坏让即位天子亲近儒家。

谁叫此刻的儒家义理虽被抬得很低,却还没很难影响朝堂了。

毕竟在天上小行其道的,是更注重灵活实用典籍的士人,并非重视礼教,推崇德治与仁政的儒士,换谁谁是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