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 第九十六章 余波

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 第九十六章 余波

簡繁轉換
作者:洒家要吃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4 16:29:39 来源:源1

铜城的天空依然蒙着一层工业区的灰霾,叶晨和田晓霞怀揣着从秦凤岗那里借来的巨款,心情却比这天气更加沉重而坚定。

他们心里很清楚,这笔钱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但真正能撼动现状,为王世才师傅正名,从根本上推动问题解决的,还是那篇即将问世的报道。

回到招待所,叶晨立刻投入最后的稿件润色中。在八十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甚至连固定电话都尚未普及。

一个省报记者想要从外地发回加急稿件,无异于是一场与时间和通讯条件进行的艰苦赛跑,整个过程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技术性和一丝不苟的仪式感。

最核心、最可靠的方式,便是通过昂贵且不方便的长途电话进行口述传稿。叶晨光将最终定稿的稿件仔细收好,对着徒弟田晓霞说道:

“小霞,我们必须赶紧去邮局,这篇稿子要用长途电话传回去。”

田晓霞立刻明白了,在省报实习了这么长时间,她对于这套流程并不陌生,只是缺乏实战经验而已。她迅速检查了采访包,确保记者证、介绍信等证件齐全。

师徒二人再次来到铜城市邮电局,相比清晨,此刻的邮电局更加繁忙。叶辰直接走向挂有“长途电话”标识的柜台,向工作人员出示了省报的记者证和介绍。

“同志您好,我们是省报记者,有紧急新闻稿件需要立刻传回报社总编室,需要挂一个加急长途电话。”叶晨的语气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工作人员在看过了证件后,不敢怠慢,连忙说道:

“请稍等,需要登记,然后排队等待接通。加急电话会优先处理,但线路紧张,也需要时间。”

这就是八十年代长途通讯的现实:挂号与等待。叶晨和田晓霞在邮局长椅上坐下,耳边是其他等待者焦灼的踱步声和接线员透过小窗口传来的“喂,喂,我要接某某地.....”的呼喊声。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每一分钟都关乎着新闻的时效。叶晨看似闭目养神,实则是在心中再次默念稿件,确保口述时万无一失。田晓霞则紧张地观察着通话间的指示灯,双手不自觉的握紧。

等待了近一个小时后,终于轮到了他们。工作人员叫号,将他们引至一个用木板隔出来的,狭小而隔音效果欠佳的长途电话问。

叶晨拿起那个沉重的、听筒线螺旋缠绕的黑色电话,深吸了一口气。电话那头传来了省城方向接线员的声音,经过几次转接,终于听到了报社总编室那熟悉而急促的“喂?”

“总编室吗?我是叶晨!工号0771。”

叶晨首先核对身份,像这种传稿电话,声音必须大而清晰,以克服线路的杂音:

“现在开始传稿,标题是《铜城大牙湾煤矿发生支护钢梁倒塌事故,老矿工王世才舍身救徒英勇殉职》!稿件全文约一千二百字,请准备记录!”

“收到!叶记者请讲,我已经准备好!”电话的另一头,是总编室专门负责记录稿件的资深编辑老周,他面前放着稿纸和笔,身旁坐着打字员,面前是一台中文打字机。

接下来,便是整个传稿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专注力的环节,逐字逐句的口述和笔录。叶辰以平稳而清晰的语速,开始朗读稿件:

“本报讯,记者叶晨、田晓霞从铜城报道......事故发生时,老矿工王世才为抢救违规操作的徒弟安锁子,奋力将其推开,自己却被倒塌的钢梁穿透身体,当场死亡......”

遇到关键信息时,叶晨需要刻意放慢语速,甚至重复解释:

“注意,遇难矿工的名字是王世才,三横王,世界的世,人才的才......对,王世才。被救者叫安锁子,安全的安,锁头的锁......”

电话那头,老周一边飞速记录,偶尔会大声话确认:

“叶晨!刚才那句“矿方试图隐瞒事故详情”后面的具体情节,信号不好,没听清,请重复一遍!”

狭小的电话间里有些闷热,叶晨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田晓霞在一旁,屏息凝神,听着师傅一字一句将那份凝聚了血与泪,真相与勇气的新闻报道,跨越数百公里的距离,传递到报社。

她能想象到省城那边,编辑老周奋笔疾书,值班主编可能已经站在旁边,等待着稿件的最后一个字落地。这是一种依靠人与人的直接协作,在电流杂音中抢出来的新闻时效。

复核与确认环节同样紧张,全文口述完毕后,老周会挑出几个核心段落与关键数据,与叶晨再次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当电话那头传来“稿件接收完毕,核对无误!”的确认时,叶晨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

挂断电话结算了,不菲的长途电话费后,叶晨走出电话间,对着田晓霞露出一个疲惫却释然的笑容。轻声说道:

“稿子传回去了,咱们的任务也算是告一段落。”

田晓霞微笑着点头,这意味着,真相已经踏上了无法阻挡的传播之路。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带着手中的这笔钱和满心的关切,去往那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送去一丝慰藉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而这篇通过“古老”方式传递出去的报道,即将在省报的版面上,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省城,省报社大楼。当总编室负责记录稿件的编辑老周,将记录着叶晨口述内容的最后一张稿纸,从打字机上取下,仔细核对完最后一个标点时,他立刻意识到这篇稿件的分量。

他没有丝毫耽搁,拿起折叠,还带着打字机滚轴温度的稿纸快步走向了新闻部主任的办公室,老周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和激动:

“主任,铜城急电!叶晨和田晓霞传回来的,大牙湾煤矿事故,有矿工为救人牺牲!”

新闻部主任接过稿纸,扶了扶眼镜,迅速浏览起来。他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移动,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而凝重。

王世才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事故背后暴露出的安全隐患,以及叶晨在稿件结尾时对英雄身后事,对矿工生存环境的深沉叩问,都让这篇报道超越了普通的事故新闻,具备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冲击力。

“好!写的好!“

主任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烁着职业性的兴奋光芒,大声说道: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报道!弘扬正气,彰显英雄,也直指问题!”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一篇高质量的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的稿件!主任立刻拿着稿件,亲自找到了值班的主编。

主编在仔细阅读后,同样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当机立断的说道:

“版面不是已经预留出来了吗?立刻启动加急流程!校队、审核、排版,一路绿灯!务必确保明天头版见报!”

随着主编的一声令下,整个省报编辑部如同精密的机器,围绕着这篇稿件高速运转起来。

先是校对环节,经验丰富的老校对员被紧急召集。他们逐字逐句地核对着老周整理记录的文档,确保没有任何错别字、数据错误或语法歧义。

对于“王世才”、“安锁子”、“大牙湾”等地名人名,更是反复确认,办公室里只听见翻动稿纸和医生核对的沙沙声。

接下来就是审核流程,稿件迅速通过了值班编辑和新闻部主任的复审,主编最终签发“同意发排,头版显著位置”的最终意见。流程虽紧,但每一步都严谨无误。

拿到签发稿的排版车间,在接到稿件后也立刻忙碌了起来。此时的报纸排版还是“铅与火”的时候。排版工人根据文稿,在密密麻麻的字架上,熟练地捡出一个个铅活字,放入手托的排字盘中。

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和金属气味,工人们知道这是加急任务,手上动作飞快,铅字碰撞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仿佛在敲击着时代的鼓点。标题被特意选用了醒目的黑体字,以凸显其重要性。

版面初步排好后,通过打字机印出“清样”,再次送回编辑部进行最后核对。编辑们围着清样,做最后的检查,确保版面美观,没有错漏。

最终确认无误的清样被迅速送往报社下属的印刷厂,印刷厂的轮转印刷机早已准备就绪,巨大的滚筒和成卷的新闻纸严阵以待。

当胶片或纸型送达,制版、上机、调试、开印......一系列流程在深夜的印刷车间里轰鸣着展开。带着浓重油墨味的报纸,如同雪片般从机器末端飞速吐出,被捆扎成摞,等待着发往全省各地。

这一夜,省报社的许多办公室都亮着灯。从主编到校对,从排版工到印刷工,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正在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篇新闻报道,更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以及一股能够涤荡人心,推动进步的力

量。

而当第二天清晨,带着油墨清香的省报被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单位时,叶晨和田晓霞在铜城点燃的这束光,必将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也必将照亮大牙湾煤矿的深处………………

清晨,铜城市政府办公楼内还带着一丝清冷。秘书像往常一样,将当日的省报整齐地放在几位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

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李建国习惯性地泡上一杯浓茶,然后拿起报纸,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头版,那个醒目的标题时,他端茶杯的手猛地一顿,滚烫的茶水溅出几滴,哪怕是烫到手,落在桌面上,他也浑

然不觉。

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平静转为惊愕,再由惊愕转为铁青,最后几乎绿的发黑!他飞快地扫过报道上的每一个字,越看心越沉,越看越火大!

“砰!”

李建国生气的原因再简单不过,煤矿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死了人,而且还是如此具有新闻价值的英勇事迹和潜在的安全责任事故,他这个主管领导,居然被蒙在鼓里,直到省报白纸黑字里登出来,他才和全省人民一起获

悉此事。

这简直是荒谬绝伦!是对他权威的严重挑衅,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铜城市的脸上!

李建国就算是闭着眼睛,用脚趾头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无非是大牙湾煤矿的那帮人,担心事故影响他们的业绩、奖金乃至乌纱帽,抱着侥幸心理,企图低调处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干脆就瞒报漏报,把盖子死死

捂住!

“混账东西!”

李建国气的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怒声呵斥道:

“捂盖子都捂到省报上去了!这下好了,全天下都知道了!让我们铜城以这种方式在全省好好露露屁股!”

换作平时,如果事情只在内部小范围流传,他或许还能权衡利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着协调一下。

但现在,盖子已经被省报的记者彻底掀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已经不仅仅是煤矿内部的管理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欺上瞒下,影响铜城整体形象的事件!

李建国立刻抓起桌上的电话,大声命令道:

“马上通知工业局、安监局、宣传部的主要负责同志,还有大牙湾煤矿的矿长刘志成,半个小时后到小会议室开紧急会议!”

李建国的声音如同结了冰碴子,放下电话,他余怒未消。这次,他务必要给大亚湾煤矿的矿长刘志成一点颜色看看,一是要平息自己心头这股被愚弄的与邪火;二是必须要给省里一个明确的交代。

铜城市委市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绝不姑息!那些把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当傻子糊弄的人,往往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傻子!

同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李建国也深知,危机之中也蕴含着转机。单纯的愤怒和处罚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善后,如何将这篇已经无法撤稿的负面报道,任何能力转化为积极的正面效应。

他重新拿起报纸,目光落在“王世才舍身救徒,英勇殉职”那几个字上,眼神锐利。对,王世才!这位牺牲的老矿工,就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想通了这一切,李建国再次对着外面喊道:

“小刘,让宣传部的人也立刻准备起来!我们要迅速行动!”

李建国处理问题的思路很清晰,第一,必须要严肃追责,严厉处理大牙湾煤矿瞒报事故的责任人,尤其是矿长刘志成,要给全市各个企业敲响警钟!

第二要树立典型,要大张旗鼓的宣传王世才的英勇事迹,将他树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学习榜样,弘扬正气,冲断事故的负面影响。这既是顺应舆论,也是对社会良知的回应。

第三则是要妥善善后,必须高标准、高规格的做好对王世才家属的抚恤和安置工作,体现出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第四,要进行安全整顿,立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铜城是个煤炭城市,尤其是要针对煤矿行业,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想到这里,李建国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拿起笔记本,面色沉郁的走向会议室。

一场围绕着大牙湾煤矿事故的风暴,即将在铜城市的权力中枢内部先举。而远在矿区的叶晨和田晓霞或许还不知道,他们的报道,不仅告慰了英雄的在天之灵,也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即将改变许多人的

AD14......

矿区边缘,那排低矮的平房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更显寂寥。叶晨和田晓霞第二次敲响了惠英嫂子家的门。相比昨天的初次拜访,今天的他们,手里还多了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

亮明身份后,惠英嫂子这个眉眼间带着疲惫与哀伤,却仍在强撑着的女人,将他们让进了屋。

屋里陈设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还挂着王世才一张穿着工装、笑容憨厚的黑白照片。年幼的明明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身后,偷偷打量着陌生人。

“惠英嫂子,”叶晨的语气温和而郑重,“我们是省报的记者,这是今天刚出版的报纸,上面刊登了我们写的关于王师傅的报道。”他将那份报纸双手递了过去。

田晓霞适时地补充道,声音轻柔却充满力量:“嫂子,王师傅是英雄,他的事迹应该被所有人知道,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惠英嫂子颤抖着手接过报纸,目光落在那个醒目的标题和丈夫的名字上。她识字不多,但那些铅字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她一眼就看到了报道中描述的,丈夫在最后关头奋力推开安锁子的细节。那些文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

开了她苦苦压抑的情感闸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