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国日化1981 > 16、第 16 章

大国日化1981 16、第 16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大江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16 12:03: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周渔回了村,直接去了老村长家。

见了她,老村长就问:“要到了吗?”

周渔点头,“拿到了。”

老村长连忙再问:“跟你判断的一样吗?”

上次周渔和老村长说完后,两个人就各自收集对方消息,老村长自觉自己这事儿干得不错,第二天就把联营的事儿打听清楚了。

随后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那位井干事的上司就让张金鹏带了话来,说是让他们有空去蔬菜公司聊聊。

老村长就觉得,这就可以去了。

知道了原因,就不受对方忽悠,肯定拿他们没办法。

哪里想到,周渔却没应下,却让他去查一查那位经理和蔬菜公司总经理的底细,她自己则要去找联营的正规政策文件。

这就难了,说真的,农民和城里人不一样,虽然说他能找到几个认识的老伙伴,但有大事儿能动用,这种查人托人不是浪费吗?

至于周渔说的政策,他还问呢,为什么非要政策,周渔这才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您不是担心我被当投机倒把的抓了吗?”

这话是真的,从周渔卖蘑菇开始,他就害怕这事儿。不同的是,开始周渔说种蘑菇他不信能种出来,后来周渔种出来了,还卖了高价,他就做了准备,要是真被抓了,他顶着。

他已经六十岁了,干了一辈子村长,也没给村子带来什么好处,他顶着让周渔放手干,说不定能有个好出路。

谁知道,周渔突然提起这个来了。

老村长就问:“这政策跟投机倒把有什么关系?”

周渔就说:“我依稀记得,省城的蔬菜制度改革,是允许个体户买卖蔬菜的,如果可以办下来这个证,咱们以后卖蘑菇就不用东躲西藏了。甚至,农村集体还能开门市部呢。”

周渔毕竟上辈子也没卖过菜,干的也不是这行,只对这方面的制度大致有个了解。好像是改革开放后,蔬菜供给并没有立刻归还于市场,而是在几年之后,才慢慢改革,转为市场经济。

这中间有过不少过渡性政策。

但这个时间节点,周渔不知道。

她只能先干再说。

说真的,要是张金鹏他们这次过来,打听到了开了联营公司,周渔都想不到这政策已经实施了。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她不会去感谢张金鹏他们的。

门市部老村长可不敢想,但如果能当个体户这不就是合法的了?老村长刚刚还觉得没必要去查人,这会儿可就不这么想了,他太知道了,政策还要看下面怎么执行,领导如何很重要。

他连忙点了头去查。

现在他查到了,自然想知道,周渔预测的是不是一样,等着瞧见周渔点了头,他是有点激动又有点遗憾。

这矛盾的样子,周渔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那位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八成不怎么好打交道。果不其然,周渔一问,老村长就竹筒倒豆子,全说了。

“这人叫做吴勇。三十二岁,是个年轻干部,挺能干的,不过大家对他评价都一般,说他为了成绩急功近利,手段有点黑。”

“小林村的韭菜种不好,他要求大量上药,完全不顾是否有害,最终让小林村告了一状。”

周渔一听就知道了,她对于小王庄找事儿的判断还是过于理想化了,周渔在心里记了一笔,以后要注意。

不过好在她够谨慎,即便判断理想化,也不影响后面的行事。

老村长接着说:“这次改制,大家都争的厉害,本来是不准备用他的,可是菌类实在是不挣钱,没人愿意接,但又不能放弃,他主动要求担任务,这才交给他了。”

“这草菇什么样你也知道,转化率极差,夏天都不好长,何况其他季节。大家都以为他肯定做不出什么成绩来。没想到,你种出来了,他可不是要抓着咱们不放。’

“这个人心思不太正,不会轻易放过咱们的。”

不是一般的不太正,他这是两手准备,那天的事儿周渔也仔细问了,来了就讲要合作,老村长一拒绝,张来三就说肚子疼,出去上厕所去了,这就是直接执行第二计划,偷师。

也就是他们没想到,看菇房的周福军会功夫,比人高马大的张来三更厉害,直接给他扔出去了,没让他得逞。

老村长也愁:“他怎么可能让咱当个体户?”

个体户就代表着卖多卖少跟联营公司没关系,业绩也不是他的,他们自负盈亏,从利益上说,就不如将这门技术给小王庄来得合算。

更何况,他们是个零蛋,周渔这边干的热火朝天,他们脸面上更难看。

周渔也跟着点头:“他是不会同意的。”

老村长还想说那怎么办呢,就听见周渔又说:“可我为什么非要通过他啊。联营公司上面有蔬菜公司总经理,蔬菜公司上面有商务局,庙那么多,咱们干嘛非要拜他?”

老村长都愣那儿了,周渔已经问了:“蔬菜公司总经理咋样?”

这个老村长倒是不愁:“人很大胆,是个改革派,口碑很好!”

周渔说:“就找她!”

老村长坐在原地,有些恍惚,他一时觉得周渔的胆子怎么这么大,一时又觉得这就是那个丫头啊,那个丫头为了不甘心,舍得一身剐也将那个负心汉拉下马,跟她一起被开除了。

这是她能干出的事儿。

最后,老村长是这样总结周渔这个人的:读书的确养人啊,不光长知识也涨胆子性子。

第二天一早,周渔就和老村长坐着严华的拖拉机去城里了。

蔬菜公司跟利民餐馆一样,隶属于商务局,在商务局里有一层办公室办公。他们约的是早上九点,周渔提前半小时到的,上了楼发现,改制已经贯彻到底了。

六个种类的联营公司都挂了牌,她往里看了看,瓜果豆荚公司这会儿正清闲,绿叶根菜葱姜蒜里面挺热闹的,周渔数了数桌子,每个公司最少有四张桌子,也就是一个经理,三个干事。

再往里看,恰好井干事提溜着暖壶出来打热水,跟周渔碰了个正着。

他倒是没认出周渔,而是认出了她身后的周为先,愣了一下,立刻脸上堆起了笑:“周村长来了,我们办公室在这里。”说完,扭头冲着里面高声说了一声:“吴经理,梅树村的周村长来了。”

吴勇这会儿还烦着呢。

他没想到梅树村这么麻烦,合作不谈,张来三只是想进去看看,又没有真偷到,居然也抓着不放,闹得沸沸扬扬,他刚刚还挨了总经理一顿批,那个女人跟他说,让他好好处理这事儿。

他怎么处理?刚闹开他就知道不好,让人传了话,请他们来商量,到现在都三天了,也没回话。

他总不能跑去找他们吧,那姿态摆的也太低了,日后就不好领导了。

哪里想到,正愁呢,井中凯居然说梅树村的人来了,他连忙坐正了,等着他们进来。井中凯的声音先到的:“周村长这就是我们办公室,进来坐坐吧。”

他往门口看,果不其然,瞧见了个老头,旁边跟着个年轻的漂亮小姑娘,手里还提这个篮子,他寻思这八成是周村长的孙女之类的,怎么来公司还要带个孩子?

不过还未腹诽完,就听见小姑娘脆生生地说:“我们不是来你们的,请问总经理室是往里走吧。”

井中凯都愣了,不是找他们?他们还认识别人?

不过下意识,他就抬起了手:“对!就在里面开着门那间。”

然后,这一老一少就那么水灵灵地从他眼前经过了,自然也就经过了菌类联营公司的大门,井中凯这才想到,吴勇还在里面呢,他刚才还大声叫了人………………

果不其然,扭头看,吴勇脸色难看得很,皱着眉头说:“去总经理办公室了?”

周渔这会儿已经走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口了,她往里看了看,里面坐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留着短发,是自来卷,看起来倒是很时髦。

周渔直接敲了门,对方抬起了头,大抵是没见过周渔和周为先,问了声:“你是......”

周渔直接就走了进去,周为先其实有点底气不足,但想着万一周渔说话太急,他还能缓和缓和,也跟进去了。

周渔开门见山自报家门:“伍总,您好,我是梅树村的草菇种植户周渔。我种植的草菇专门供应利民餐馆,最近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说完,她就将准备好的南州晚报样刊,递了过去。

那篇千字稿发了大概三分之一版面,周渔给的也很有技巧,将报纸专门折了,只展示她的文章。

伍月华一眼就瞧见了,作为蔬菜公司的总经理,她怎么可能没印象,甚至,当初还是她先看见了报纸,还去利民餐馆尝了尝,再告诉了吴勇,让他跟梅树村联系,看看能不能将菌类联营公司搞活起来。

就是没想到,吴勇会这么办事,也没想到,梅树村这么强硬。

如今周渔过来了,她仔细打量着这位种植户,第一句话就是:“我以为是积年的老把式,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你种的草菇我吃过了,非常鲜美,跟夏天的没区别。”

“小王庄的事儿我也知道了,你们是来解决这事儿的吧,怎么没去找吴勇?”

周渔没想到她说话还比较直,周渔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我不是为了小王庄的事儿来的,但我要找的事儿,跟他有利害关系,还是找您比较妥当。”

伍月华的确是认为周渔绕过吴勇是来告状的,没想到她这么说,她倒是起了兴趣:“不是小王庄的事儿,你能跟他有什么利害关系?”

“我们梅树村想开蔬菜门市。”

伍月华是真的愣了一下,然后忍不住地打量着来人,周为先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周渔则不同,漂亮却不仅是漂亮,她眼睛里有种特别的自信。

她没问,示意周渔说下去。

周渔很坦荡:“菌类联营公司的业绩很差,小王庄的事儿其实说到底,就是菌类联营公司通过我们当突破口,实现冬日零的突破。”

“而我们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饭碗送给别人,恰好如今有政策,所以我们更愿意自己开门市部,自己经营。”

伍月华点点头:“你们消息还挺灵通的。但这个政策还没真正实行过,没有先例,要求也比较严格,你们村不是菜队,没有足够的种植面积,就算会种蘑菇,产量也不大,你们条件不够的?”

“如果有这个呢?!”

周渔这才将一直拎着的篮子提溜了起来,放在了伍月华的桌子上,在伍月华好奇的目光中,掀开了棉被,露出了里面灰色的漏斗状的蘑菇。

伍月华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平菇?这时候怎么有平菇?野生的吗?不太可能。”

周渔的杀手锏就在这里,“这不是野生的,这是我用野生平菇培育的。这种平菇取自南州平菇,是低温蘑菇,比之草菇更容易培育。另外,小王庄草菇的转化率只有10%,而平菇的转化率有100%,也就是说,这东西可以亩产千斤。”

伍月华就是蔬菜公司的一把手,纵然南州菌类少,她也是了解的。

平菇她并非不知道,好几个省的农科院都在研究野生平菇的杂交繁育,目前也有推广的,但还没有普及。

谁能想到,她这边直接超车了呢。

更何况,即便是知道平菇有研究的,可她也不知道这东西产量这么高,这代表着他们南州市民冬日的菜篮子要多一样蔬菜,还也代表着平菇是可以成为产业的。

要知道,他们改制的时候,省里刚发了文件,说有了联营公司,蔬菜公司能干什么,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同其他省市蔬菜公司进行互通有无。

如今都是自给自足,谁家也不比别人多点东西,可蘑菇他们没有啊!

亩产千斤,这不就是赚钱利器吗?

伍月华抬起头来再看周渔,终于明白了周渔的自信从哪里来。

不过她也有顾虑,这东西没销售过,即便产量高,她也不确定南州乃至南河人,接受不接受。

她问:“什么时候有产出?”

周渔回答:“这个月就有,一天十几斤是有的,我们没有大棚,只在屋子里种。”

伍月华想了想说:“那要开什么门市,市场没有打开,东西产量也不够!本末倒置!这样,先当个体户吧,好好经营,打开市场,扩大种植,等产量上来,我就给你批门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