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伍月华的应许,周为先悬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他们以后卖菜,就不用躲躲藏藏了。
他以为这就结束了,等着离开。
哪里想到,周渔根本没走的意思,还吐起了苦水:“伍总,我也想扩大产量,我们现在种菇用的是我家闲置的四间房,还有村委分出来的五间房。”
“用这些房子一是不用再盖省成本,二是保温好。可是如果再想扩大产量,我们村子是没有那么多房子的,就得盖大棚。”
“盖大棚就太难了,没人会,想盖的解释就得用钢材,我们也买不到。”
伍月华是个聪明人,怎么看不出来周渔这是瞧着她好说话,又起了心思想让她帮忙?不过也可以理解,这些东西,农民的确是拿着钱也找不到门路。
蔬菜公司肯定没有盖大棚的业务,更没有帮忙买钢材的义务。
可是,伍月华也的确看重平菇,如果推广得好,这对蔬菜公司很重要。
应该这么说,伍月华反而欣赏周渔有困难敢说出来,要是磨磨蹭蹭捂盖盖,耽误了正事,这才是不可取的。
她也不隐瞒,很直接地说:“南河有两个钢厂,他们之间有业务往来,刚才甚至塑料膜都没问题,我可以帮你弄到。盖大棚我帮你问问,我记得省城有大棚!”
伍月华这么实诚,能不能,行不行,几分把握,问题在哪里都说的明明白白,周渔真是太喜欢这位领导了。
她点点头,“我等您消息。只要知道是谁能建就行,就算对方不愿意过来,或者有其他原因,我也可以去找他们的。麻烦不是问题。
如果说刚刚伍月华只觉得周渔这小姑娘胆子大有本事懂轻重缓急,这几句话让她也刮目相看,干事情就是要这样,不怕难,敢去做。
改革开放这样大好的形式,全国方方面面都动起来了,拖拖拉拉那是对自己不负责。
她终于笑了:“好!”
甚至还站了起来,送周渔和周为先出了办公室。
自从周渔和周为先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吴勇就让井中凯盯着点,他想知道,他们去找伍月华干什么,究竟办成了吗?他这里实实在在还等着周渔的冬日养菇技术救急呢。
哪里想到,里面居然聊起来了,他茶水都喝了两杯,才听见井中凯说:“出来了出来了!”
吴勇直接放了茶杯就要要起身,人既然来了,他就得跟对方聊聊,说一说如今农民还不能私自贩卖蔬菜,和小王庄合作,对梅树村也是有好处的。
哪里想到,井中凯第二句话就是:“总经理送他们出来的,脸上还带着笑呢。”
吴勇连忙走过去,往外一看,恰好瞧见了那个小姑娘正跟伍总说:“伍总,您回去吧。这个蘑菇您炒着吃做汤和炸着吃都可以,不过我不太会做饭,不知道具体步骤。”
他听见了伍月华爽朗的笑声:“我可是很会做,回去我就尝尝。多谢了。”
吴勇对伍月华可是太了解了,这是他的老上司,看着不是个严肃的人,平日里说话挺亲切的,但严格起来不是人,对他也是很有意见,这次要不是实在没人外加有人力保他,他肯定当不了经理。
她笑得这么高兴,这是有什么好事?一盘草菇不至于吧。
还有奇怪的是,不该是周为先为主吗?怎么是这小姑娘说话,他倒是反应挺快,扭头问井中凯:“那个种蘑菇的,叫啥?多大了?”
他倒是去利民餐馆打听了,没打听到。
却没想到去了一趟的井中凯居然一问三不知:“没见到,他们也不说。我猜应该是个老农民吧,否则哪里有这样的手艺?”
吴勇可不同意,有这样的手艺早就种了,不用等到今天。
他虽然不太敢相信,但不得不做出判断,这小姑娘就是种菇的人,否则,轮不上她说话。
等着周渔和周为先从楼道路过这边去楼梯口,他也不用井中凯了,那就是个棒槌啥也不会,他直接出面叫住了周为先:“周村长,我是菌类联营公司的经理吴勇,我们聊聊吧。”
果不其然,开口的却是年轻的女孩子:“没什么好聊的,我们自己的技术不分享,尤其是不分享给那种谈不拢就偷的人,这样的人品质恶劣,在市场经济中,走不长远的。”
明明周渔说的是小王庄,可吴勇就是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感觉好像一巴掌拍在了他脸上。
他偏偏还不能发火,零蛋啊,人家别的联营公司都忙起来了,冬天里叶菜有白菜,瓜果有冬瓜,根菜有胡萝卜,豆荚有黄豆芽绿豆芽,葱姜蒜更不用提,四季都不可少,就菌类空白一片,是个零蛋。
他深吸一口气,笑着说:“就算不跟小王庄合作,你们也是需要售卖菌类的,你知道的,现在对于摊贩大家的态度可不明确,那蔬菜门市外面卖菜的都偷偷摸摸的,你们给利民餐馆供给,万一要是查起来,也是不合规的。”
“这样做生意可做不大,万一出点纰漏,那就一辈子的污点。说真的,冬季蘑菇可是不可多得的,不如稳妥一点。”
他以为抓住了周渔他们的命脉,怎么也要进屋听一听他的想法,那自然总有办法说服的。
哪里想到周渔笑着说:“您说得对,所以我们根据蔬菜公司的政策,办了蔬菜销售个体户了。刚刚伍总签了字,这就去办。多谢提醒。”
说完,周渔就和周为先头也不回离开了。
吴勇那张笑脸是真撑不住了,随着他们一转身啪嗒掉在了地上,办了个体户?那不就是可以自营自销,人家干嘛还要跟他们合作?
那他这个菌类联营公司,就一直零蛋?
吴勇简直气不打一处来,扭头就冲进伍月华办公室了,“伍总,您怎么能同意梅树村办个体户呢,您不是说,让我们菌类联营公司跟他们合作,展开工作吗?你这样弄,我们怎么办?”
哪里想到,伍月华板着脸问他:“那你的合作是怎么进行的?外面的风言风语不够吗?我怎么跟你说的,好好去谈,你倒是好,派去的人谈不成就偷!”
“你不用辩驳,我没有给你扣帽子的意思,但是你的态度脱不了干系!你为什么不去?张金鹏什么样你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你不知道他什么性子?井中凯什么水平全公司谁不知道?你派井中凯跟着张金鹏过去,那不就是随他折腾?”
“我不去分析,这中间你说过什么没有,但这事儿你没处理好是真的吧!”
吴勇半句话说不出来,伍月华将他的小心思全说中了,上次就是因为他出面所以被抓了把柄,这次他来了个放任不管,想要个不在场证明,没想到还不行。
伍月华直接说:“你别以为你不在就跟你没关系,你是当领导的,你不负责谁负责?从小王庄的事儿一出,我们就知道了,也让人调查了,一直等你的处理和表态,你什么都没有。没有负责的意识,那这个领导我看你还是没必要当了。”
吴勇瞪大了眼睛,“什么意思?就因为梅树村的人来告状,就要撤我职?这是莫须有,不符合规定!我不服气。”
伍月华很严肃地说,“恰好这两天我也跟其他几位领导讨论过了,我们当时还是太教条了,认为蔬菜分六类,必须要有六类联营公司,但并不适用于南州实际情况,菌类我们根本不出产。”
“所以研究了一下,我们决定,菌类并到葱姜蒜联营公司,归李三河管理,你还是回归原来岗位。”
他原先就是被处理了,当科员的。
这不就跟撤职一个意思吗?而且他还没处申冤,伍月华可没说因为小王庄的事儿撤职,人家是撤部门!
吴勇还想辩驳,伍月华直接开会去了,他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使劲踢了门一脚!靠!
倒是周渔办完手续一出门,周为先就说:“你可太大胆了。”
周渔笑眯眯地说:“那四爷爷,我们现在又是合法卖菜,建大棚又有了眉目,你高不高兴?”
周为先抬头望着这商务局门口长长的街道,那里种着都是法国梧桐,如今已经全部叶落了,笔直树干一溜延伸开去,一直通到路的尽头,看不见的地方。
就跟他的心情一样,一路通畅,他那张皱巴巴的脸这会儿看起来居然舒展了很多,他点头:“高兴,咋能不高兴呢,我是真没敢想啊!”
周渔主动搀着他:“走吧,既然有了身份,咱们就抓紧干。”
中间路过供销社,周渔还称了一斤水果糖,橘子味的,这是周渔准备给帮忙抄写文章的孩子们的,不过原先她有钱没票,昨天答应每天多提供半斤草菇给利民餐馆,姜桂香塞给她的。
这两天严华没活,拖拉机满人就走,所以回到村才五点多。
往日里,这个时候村子里老热闹呢,下了学的孩子满村子跑,探险捉迷藏,玩石子砸沙包,可这会儿,老安静呢。
只能听见老梅树下情报人员们的说笑声,孩子们可是一个都不见。
老村长一瞧就说:“这都是去村委抄文章去了吧!“
周朵一直对不能卖菜心有遗憾,总觉得错过了挣钱的机会。没想到周渔又给她弄了个好事儿干,派发每天要抄写的文章,审阅并发放抄写费。
周朵的遗憾顿时不见了,放学写完作业,就一门心思干这事儿。
周渔也听说了,全村的孩子们如今都听周朵号令,也不知道她是怎样调派的??从第二天开始,因为周渔家太小,村委就让孩子们去唯一的那间房子抄文章了,周渔也没实地考察过。
今天正好碰上,她就拎着水果糖,去了村委。
秋桂婶这会儿正晒玉米芯呢,平菇的培养料大部分都是玉米芯,得经常翻晒不能发霉。瞧见周渔就问:“怎么样了?”
全村都知道他们今天去那个蔬菜公司了,大家都担心呢。
周渔笑着说:“没事了。以后啊,咱们可以大大方方卖菜了!”
秋桂婶乐的直拍大腿,“那可太好了,今天平菇长得挺好,我瞧着菌丝已经挺密集了。你进去看看?”
周渔说:“等会儿,我先去看看孩子们。”
岂料一提到这个,秋桂婶就笑起来:“要说我的确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看你小小年纪种蘑菇卖蘑菇都弄得好,周朵也一样,弄得可好呢。”
周渔更好奇了,走到窗口去看,结果发现,好家伙,不大的屋子里,坐的满满当当的,村里适龄的孩子几乎都在这儿了,全抄东西呢。
而且孩子们还挺专心的,周渔看了一小会儿,他们都没发现,她也没打扰,扭头去看平菇了。
等着都忙活完了,那边屋门也开了,就听见周朵清脆的声音:“今天到这里,剩下的回去抄,明天别忘了交。”
哗啦啦,就跟下学一样,从小屋里出来二十多个孩子们,大的有十一二岁了,小的居然还有三四岁的,周渔都乐了,问瞧见她扑出来的周朵:“怎么还有这么小的?”
周朵笑着说:“他们肯定不能抄写,跟着哥哥姐姐来的。他们都抄写了,家里的孩子这不没人带,都带着了。”
周渔心里一动,倒是觉得应该买点启蒙书放这里面,孩子们也能看看。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儿,她先把糖拿出来递给周朵,“买给你们的,发一发吧。”
这年头也就是过年能吃块糖,瞧见周朵掏出来的橘黄色橘子瓣一样的糖果,甭管大的小的,立时都走不动了。
周朵直接将布袋递给了旁边一个挺高个子的男孩,说:“贺秋你发吧,一人一块!”
贺秋还真接过来,一个个发出去。
周渔就更好奇周朵是怎么管理的,她问周朵也不含糊,“姐你来看。”
说着,就拉着她进屋,将今天抄写的文章递给周渔,周渔一页页往下翻,几下就瞧出了门道,贺秋是抄写的最多的,一共有五篇,第二名是周欣欣,有四篇,第三名叫周美英,有三篇,剩下的,都是一篇了。
字迹也不同,贺秋的字最好看又工整,往下如是。
周渔就说:“这是谁抄的好,你就多给谁文章?”
周朵老得意呢:“嗯,开始是平分,可我觉得,卷子写的干净整洁老师喜欢,投稿也要看字迹的,肯定是工整的人家喜欢读。而且写的好的,就该奖励。所以,我就让大家投票,写的最好的就能抄五篇。”
“每次写完都评比,下次按着评比的名次来定写多少篇,大家都可服气呢,也可认真呢。
“还有,字实在是不好看的,我也剔除了,不让他们抄写。可是,我觉得这样也不公平,不能不给人家机会吧。就让他们回家练字去,啥时候有把握了,就过来试一试,我提供纸笔,如果排上了,就用他的,谁落下了,就回去接着练字!”
怪不得这里只有二十来个孩子,村子里的孩子却都没影了,原来都去努力了。
周渔原本想着,让孩子们抄写,是让他们在抄写的过程中,读到大量的美文,见识到更广阔的的世界,这样其实就是无声的启蒙,对他们以后无论是眼界还是写作文都有好处。
没想到,周朵还补上了一环,一笔好字还有渴望上进的心,也同样重要。
周渔不由给周朵竖大拇指,她这小妹妹管理很有方法,假以时日,绝对是一把好手。而这群梅树村的孩子们,也不会辜负他们付出的时光的。
周朵让姐姐夸了,很是高兴,美滋滋地说:“姐,那我这算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寒假去省城吗?”
这丫头居然还在意这个,周渔点头:“算!”
周朵可高兴了,不过她也有点担忧,“姐,一天最少40篇,那就是两块钱,虽然现在挣得多了,可也不少的,有用吗?”
周渔这几天也在关注,恰好第二天是周日,她就说:“要不你明天跟我去听听?”
周朵怎么可能不答应?
回家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林巧慧,林巧慧有什么不应的,周渔回来后,家里可大不一样了。
周奋发去世的时候,她觉得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可是她咬着牙,自己站起来当了顶梁柱,她想的是,只要我在,我的两个女儿都要供出去。
后来周渔上大学了,她没觉得肩膀轻了,这只代表周渔走出去了,她还有个小女儿呢。
等着周图强跑到家里说,周渔被退学了,她那会儿其实是很茫然害怕的,她怕自己担不起来了,这个家怎么办。
后来周渔养蘑菇成了,她是三天两头担心投机倒把的事儿。
而现在,周渔将她所有的担忧都解决了。
应该这么说,回来的周渔已经能当顶梁柱了,她替她挡了起来,不用担心房子被抢,不用担心钱挣不够怎么供孩子,只要听她的话干活就行了。
林巧慧好几年没过过这样轻松的日子了,如今别说带周朵去城里,就是她说带周朵去省会去京市,她都不担心。
第二天林巧慧就给姐俩准备了早饭,至于中午饭她压根就没准备,想都知道,这俩丫头肯定要吃好吃的,不用她。
各工厂的广播分三段,第一段是早上七点开始,到八点结束,第二段是中午十二点开始,一点结束,第三段是下午五点开始,六点结束。
周渔她们赶不上第一段,干脆借了严华的自行车,下了拖拉机后,先去了送了草菇,还有周渔专门给李大厨带的平菇??给伍月华的那篮子,就是周渔提前用原种种植的,原本就是为了宣传,倒是物尽其用了。
随后姐妹俩又去了一趟百货公司??冬天了,家里三个女人都干得很,外加用香皂洗头发,头发每一根都恨不得自己待着,简直跟草一样,她想买点护肤品和洗发膏。
不过这会儿样数不多,功能也很有限,周渔本来还想考察市场,看了看后发现,挑选的余地几乎没有,就拿了几款连考察带试用了。
倒是瞧见南州化工厂的铃兰皂换了个包装,原先是纸盒子上面巨大的黄色色块,画了一个简笔花朵,上面写着铃兰皂,这会儿可讲究多了。
用的是淡黄色底色的包装纸,中间写着铃兰皂三个字,左下角是手绘铃兰花,右上角则写着“不拔干、不紧绷、美白润肤”三行字,整个画面淡雅漂亮。
这就是前几天整改的结果?不得不说,他们行动挺快,也挺有吸引力的。
周渔问了句:“这铃兰皂换包装了?还是原价吗?卖得怎么样?”
周渔刚刚要了三瓶面霜一罐洗发膏,不是那种问了不买的人,售货员态度倒也挺好:“换了,就昨天刚换的,价格还是原样,比原先卖得好。”
周渔又问:“除了包装,有别的改动吗?”
售货员这就不知道了,她摇摇头:“不知道呢。”
这就是这会儿的问题,厂家和销售是完全脱节的,周渔也没再问,她手里工业有限,看看是不是能碰上莫芳芳,从她那儿问和购买吧。
买了这些,时间就差不多了,姐妹俩先骑着自行车去了附近的化工厂家属院,果不其然,十二点一到,广播就响了起来。
先放的是一首欢快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乐曲结束了,才听见广播员甜美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广播员尤雪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美文,叫做《卖丁香花的女孩》,希望大家生活甜如蜜。”
文章名字一出来,周朵已经兴奋起来了,“是我们抄写的,这是《夏国文学》上的一篇,我可喜欢呢,真读出来了。”
“姐,我都没敢想!”
周渔笑着说:“走,去其他家听听去。”
这一中午,周渔和周朵换着骑自行车,虽然两个人水平都不咋地,好歹是没摔到沟里,一共跑了三家,居然都读了。
周朵兴奋的要死:“我回去就让大家再抄写!每天都不断!”
周渔笑着说:“好!”
没几天,李晓贺就将菜谱写了出来,周渔当时说了四个菜,他还添了一个,分别是:葱爆平菇,干煸平菇,平菇胡萝卜丝鸡蛋饼,平菇鸡蛋汤,最后一个则是周渔说的炸平菇。
李大厨还跟周渔说:“前四个你主要推,都是好吃又好做,配料也便宜,后面一个用油太多,平日里恐怕做的人少,不过味道很好,我准备放在利民菜馆,到时候,你记得送平菇过来。”
周渔本身是想将平菇和草菇分开的,没想到,还给平菇又找了一条销路,她连忙应了。
李晓贺可是高级厨师,拿了菜谱,周渔就用家里剩下的平菇,让林巧慧帮忙都做了一遍,果然都挺好吃,周朵为此多吃了两碗饭,还舍不得放下那个炸平菇。
这盘菜外酥内软,酥香鲜美,周朵冲着周渔说:“等着平菇产量大了,我每天都要吃这个。”
周渔才不信呢,等着真有了,肯定就不吃了。
尝了味道,周渔就写了几篇相关的介绍美食内涵做法的小文章,照旧混在了寄给各厂广播站的文章里,寄了出去。
南州化工厂广播室尤雪丽一下班就先往传达室走了一圈,这半个多月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了。
三年前她中专毕业后,进了化工厂。
她是化工厂子弟,从小有名的文娱积极分子,在化工厂中学,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市汇演,拿到过歌唱组一等奖。
因着这个,纵然她上的是化工中专,进厂后,还是给她分配到了广播室,负责每日三次的广播。
人人都羡慕她,别人在车间里挥汗如雨,她一天就工作三小时,风吹不着雨晒不着。
但尤雪丽其实一直干的很不顺心。
她只是爱唱歌,并不爱文学,要不怎么能上化工中专呢。偏偏进了八十年代,文学浪潮蜂拥而至,别说小青年了,但凡有点文化的,也读起了诗歌看起了小说。
广播站自然也就被要求跟随时代步伐,广播时代声音。
所以,每天中午,尤雪丽都按着要求读几篇文章,几首诗歌。她三小时广播之外,就需要海量阅读,进行筛选,这让并不爱好这个的她苦不堪言。
她都已经跟父母提了,想要申请转岗,但却被父母以“别身在福中不知福”给拒绝了。在收到那个叫小鱼儿的来稿之前,她已经烦躁的不得了。
至今她还记得,那是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传达室叫住她递给了她三封信,她并不意外,作为厂里最漂亮的年轻姑娘,她每周都能收到表白信,唯一让她诧异的是,一次三封,这次有点多。
到了广播室,她还是拆开看了看,爱慕她的人很多,愿意写封信,她觉得起码是有行动,她认为是需要尊重的。
没想到第一封信打开一看,并没有任何的表白,而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推荐书:尤雪丽播音员您好,我是您的忠实听众,每天都会倾听您在中午播放的文艺世界栏目,我是个文学爱好者,非常喜欢读书,特将我喜爱的文章让孩子摘抄下来,分
享给您,希望您也喜欢。
尤雪丽好奇地拿开了第一张信纸,发现后面整整七页纸规整地写着三篇文章和两首诗歌。每一篇文章,都符合文艺世界的读稿要求。
尤雪丽是又欣喜又小心,专门仔细读了三遍,确定没有任何不良内容,又专门去找了杂志确认的确是人家发表的文章后,就松了口气??可以一天不干讨厌的工作啦!
谁能想到惊喜在后面,每天都能收到这个小鱼儿的来稿,都是她分享的文章。
尤雪丽不会都用的,但的确,她的工作减轻了很多,她人都明媚了。
如今,每天下班去收发室拿信已经成了她最爱干的事情,有人帮忙负重前行,不要太美好好不好?当然,她也觉得这样是不是窃取了小鱼儿的劳动成果,她问了问晚报的人,人家说这种摘抄也有稿费的,她要给小鱼儿发稿费!
不过今天,尤雪丽拿了信,往家走的时候,却被一车间的几位大姐拦住了,“雪丽啊,你最近读的文章,怎么老有好吃的。中午那个干煸平菇,你在广播里,我们家那小子就在饭桌上吐槽,嫌弃我们饭菜不如广播听着好吃,非要吃那个蘑菇。”
“你可别读了,咱们这儿就秋冬天有点野生平菇,现在哪里去找?”
“就是啊,还有上次那个葱爆平菇,哎呀说的又简单又鲜美,我们家闺女说天天吃着白菜,听着美食,就是折磨。”
“雪丽啊,要不就别读了?!孩子闹又做不了,这不馋人吗!”
“雪丽,你是不是馋蘑菇了,不行你去利民餐馆吃一吃草菇,别为难我们了!”
尤雪丽的确最近读了好几篇关于平菇的文章,实在是描写的太好吃了,她有点馋了,可总不能跟人家说这个原因吧。
就在这时,却听见外面有人?喝:“卖平菇喽!卖平菇喽!”
一车间几个工人大姐都停了下来,狐疑地看向了家属院门口,她们是不是最近平菇听多了,南州有平菇?冬天有平菇?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