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魏芳华 > 第五百零九章 身法灵巧

大魏芳华 第五百零九章 身法灵巧

簡繁轉換
作者:西风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5:1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大魏芳华 !

以前费氏希望有人能帮忙暗查姜维、寻找与她先父遇刺有关的凭据,现在反而不太需要她想方设法了。

因为许多人也正在寻找姜维的罪证!汉国朝廷对姜维不满的人不少,趁此机会、想把姜维的旧账都翻出来,乃理所当然的作为。

不过大伙暂时都没有找到真凭实据,只能通过推测、去攻讦姜维。比如说姜维事先已察觉郭循心怀叵测,却暗中放任郭循。

这样的推测无证据支撑,却不是完全没用。关键还是看皇帝信不信,想不想把姜维置之死地!

姜维现在的名气太大,不仅前年袭杀雍凉都督郭淮名声大噪,即便这次丢了汉中、也让举国议论,坏名也是名。太出名的人总是有不少人关注,他的下场如何、根本瞒不住,可谓市井皆知。

因此成都的人们大概都知道情况,目前姜维至少还没被抓。他只是被看管在了自己的府上,甚至还可以见客。

????????????????不过相比以前,如今主动来拜访姜维的人变少了,而司马师依旧是常客。

司马师当然不是因敬仰姜维、故忠心耿耿,实在是除了姜维别人不愿意保他。还得谨防夏侯霸伺机报復!夏侯霸已与汉国皇帝认了亲戚,一旦争起来,朝廷中谁愿替他说话、一个走投无路的降将?

司马师劝道:“仆请将军再次上书请罪,言辞应要诚恳。”

姜维对自己的事,反倒不怎么上心。他看起来颓丧了不少,但居然并没有那种完全绝望的表现,好像还在想什么办法。

这一点,也是司马师最欣赏姜维的地方,非常执着坚持。

见姜维沉默,司马师又道:“将军在关城奉诏,迅速带兵到剑阁、交出了兵权,足以证明将军对朝廷的忠诚。当初陈侍中也派人来见过将军,许诺只要将军奉诏,他便会在朝中为将军秉公直言。不必以成败论英雄,将军虽败、但只因双方国力差距太大;如将军这样兼有忠勇的大将,在汉国仍是首屈一指。”

这时姜维终于开口道:“如果吴国能及时投入兵力,实力相差就没那么大了。可惜了吴国主有善谋之名、却还是靠不住。”

司马师点头道:“去年秋季,刚发现秦亮军南下时、仆便已遣使去东吴,把军情密告了石苞。石苞在东吴做官,必定会及时上书吴国皇帝,吴国人是知道西边有大战的。”

姜维道:“大汉朝廷也遣使去了,给他们机会,抓不住阿!”

他接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道,“我倒是想起了当年的夷陵之战,昭烈皇帝以主力东出,连克数镇,直入荆州。东吴只得以倾国之力来拒,那时曹魏若派兵东西夹击,吴国如何能抵挡?那么好的机会,曹子恒(曹丕)偏不出兵,等我军败亡、后来曹魏再去攻打江陵等地,能打出什么结果?”

司马师沉吟道:“当时吴国主好像在不断遣使北上,多番讨好、并有臣服曹魏之心。”

姜维叹道:“吴国人就是这样,防守时君臣都很有智谋。让他们进攻,便拖拖拉拉,到现在东线都没打起来!”

司马师道:“仆不久前收到石苞的书信,大概是因为吴国君臣不相信、汉中能被曹魏攻下,毕竟曹魏几番攻打汉中都是无功而返。后来听到了王凌的死讯,吴国人才赶紧在东关备战,不过因为进入寒冬、水面枯浅,才没有立刻发起进攻。正如将军所言,他们拖拉到了现在。”

谈到东吴的石苞,姜维忽然主动说道:“子元数度帮我出谋划策,屡立奇功,时至今日,我本该放子元东去吴国的,卿便可以找旧友石苞接应。”

司马师沉住气道:“仆已遣密使,再去了东吴见石仲容。不过眼下姜将军若想安排仆东去,或有不便?”

姜维道:“最重要的是,我还能用得上子元。”

司马师愣了一下,不禁仔细观察着姜维的眼神。这时姜维????????????????起身道:“我这就去写奏书,上书请罪。”

……司马师的密使到了建业,已见到石苞。这时汉国那边汉中、武都、阴平三郡尽失的消息,才终于传到吴国朝廷。孙权等君臣无不震惊!最近建业城中各种场合,人们都在谈论秦亮发动的汉中之战。

虽然魏吴之间一面敌对、一面仍有商队来往,但消息传得仍然比较缓慢。

正月中下旬,在商业最繁荣的石头城、已开始有了传言,只是民间的消息要引起朝廷的重视,有时需要层层上报。只有石苞这种官员收到了确切消息,将事情传递到朝中最是快捷。石苞逃到吴国之后,投奔的人是大将军诸葛恪;但如今诸葛恪还在东关,所以石苞一面派了人去东关、把事情急报诸葛恪,一面上书了朝廷。

吴军此时正屯兵于东关,早先就有北伐的风声,可是至今还没发动!

兵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前阵子魏国大将军王凌薨,但那时已到冬季,天时地利确实不好;吴军善于利用水路,冬季却不利于水军运动。

不过最重要的是,在魏国内部出现问题时,吴国朝廷内部的问题同样不小!

前几年的储君之争,许多大臣各站一边,争斗频发,互拖后腿。而今双方激烈的交锋暂告一段落,却似乎只是在静待、等着下一次的机会,朝臣之间的分歧也是不容易弥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急着聚集大量军队发动进攻,孙权便不得不担心,前线出现一些奇奇怪怪、无法理喻的问题!毕竟当初孙权亲自在合肥城外、被曹魏军几百骑冲得乱七八糟的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以吴国的制度,要聚集足够的重兵、就必须从各家士族那里会合兵力;加上又是无关生死存亡的主动进攻,想想都知道,这段时间大伙会把什么东西放在首位。

孙权站在高台正殿上,听着满朝的文武议论,他自己却在上面踱着步子,久久未作评论。下面各种声音都有,“真没想到,秦亮竟能攻下汉中!”“是阿,去年冬天曹魏大将军王凌去世,本以为秦亮会撤军回洛阳,未料他这么快就击败了姜维。”“姜维可谓当世名将,竟在防守战中遭此大败,丧师失地于曹魏年轻将领之手。”

最近孙权不断听到身边的人提及秦亮,他忽然之间意识到,与自己角逐的枭雄人物、好像又换了一波。而那些以前熟知的人,大多都不在人世了。

接着说话的人,似乎是外都督马茂。因为口音能听出来,那马茂投奔吴国已有好些年,不过后来才从大江北岸南迁的人、口音还是有点区别。

马茂的声音道:“秦亮年纪不大,却是成名已久。司马懿、毌丘俭皆败于其手,已经闻名天下,但因秦亮之前最有名的战绩、多是在曹魏内战,吾等对其还是有些误解。”

随后便有人道:“如今西面战事已了,曹魏中军兵力已经腾出手来,我看攻打合肥的机会、已经不复存在了。????????????????那曹魏大将秦亮不可小视,我等定要提防阿。”

孙权听到这里,立刻侧目循着声音看了一眼。果然有些大臣,总想寻机劝阻北伐!

所以孙权先前派往东关的人,才是诸葛恪。

诸葛恪是国中难得有进取心的人,想攻下合肥这一点、与孙权是不谋而合。而且太子、鲁王两边的人,对诸葛恪都不怎么敌视。

此人倒是身法灵巧,一方面与宗室孙峻等人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一方面在主张上又支持太子。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因此把两边的人都得罪,实属不易。

可能还是因为孙峻与鲁王之间,隔了两层关系,所以太子的人、才没有对诸葛恪过于针对。

其中关系,孙峻与公主孙鲁班夫家是姻亲,当然是支持鲁王的人。而且孙权也知道,孙峻与孙鲁班之间的无伦传言,只是孙权也没办法、只能装作没听到。他甚至不怪孙峻,且同情全琮,因为孙权太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情了,从小就骄纵。好在孙鲁班是公主,并不愁嫁。

同样有这么灵巧身法的人,孙权还注意到了马茂。这个曹魏降将,同样是脚踏两只船而不翻。

孙权知道马茂与孙峻的关系很好,听说马茂也曾为孙鲁班出过主意;去年竟又在孙权召见大臣时,为潘夫人(潘淑)仗义直言……而孙鲁班与潘夫人之间有隙。

马茂在礼法上似乎更为保守,因此马茂对潘夫人的评价很高。说潘夫人不干政,说王夫人坏话时也没有揭短,她只是想得到陛下宠幸,并非别人说的那样性情险恶。一句话便深得孙权之心,潘夫人也因此对马茂颇感信赖。

孙权一边想着朝廷里纷乱复杂的关系,一边转身看向了殿外。

初春的建业,已经下了几天绵绵细雨。只见外面雾沉沉一片,皇宫里的亭台楼阁、城中的望楼城楼,都笼罩在了烟雨蒙蒙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