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三百六十九章 年度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任

军工科技 四千三百六十九章 年度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任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2 05:15:25 来源:源1

四千三百六十九章年度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第1/2页)

安西灵湖浩宇科技总部园区,心月狐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作为子公司浩宇航天的总经理余成武和公司负责技术方面的副总周向明此刻正带着人站在门口翘首等待着。

不多时,只见几辆白色无人摆渡车从远处驶了过来,来到他们面前停下。

余成武和周向明等人见状随即迎了上来。

只见吴浩带着张俊,杨帆等一众公司搞成来到这里观看今年度浩宇航天最重要的一次发射任务。

这次发射任务将会是月球知海月面科学考察站的首次动物试验任务,这次发射的载人飞船中,不仅仅是装在着各种货物,还装载了两只猕猴,它们将会作为知海月面科学考察站的首批旅客,在考察站内生活三个月,从而验证整个知海月面科学考察站的生命保障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支撑航天员长期驻留。

余成武快步上前,双手在身前微微交握,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吴总,您可算来了!指挥大厅里刚同步完南海发射场的最新数据,一切都按预定计划推进。”他侧身让出通道,目光不自觉扫过吴浩身后的张俊与杨帆,又迅速落回吴浩身上——这位总公司的核心人物,此刻穿着一身深灰色工装,领口别着枚小巧的银色航天徽标,眼神平静却透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吴浩微微颔首,目光先掠过门口两侧的电子屏,上面滚动着“浩宇航天知海科考站动物试验任务”的蓝色标语,下方的倒计时数字正跳动在“03:47:22”。“路上看了实时传输,建木九号的助推器检查没问题吧?”他一边迈步往里走,一边开口问道,声音不高,却让周围原本略带嘈杂的脚步声瞬间轻了几分。

周向明紧跟在侧,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指尖在随身携带的平板上轻轻一点,调出一组三维模型:“吴总您放心,助推器的氢氧阀门昨天完成了第三次密封性检测,泄漏率低于0.001%,远优于设计标准。这次建木九号用的是改进型YF-130发动机,推力比上一次发射提升了8%,针对南海发射场的高湿度环境,我们还在燃料输送管外层加了纳米陶瓷涂层,防止冷凝水影响管路压力。”

指挥大厅的穹顶呈弧形,淡蓝色的背景光从顶部的格栅中漫溢出来,落在五十多块拼接而成的巨幅显示屏上,将整个空间衬得像一片静谧的科技深海。正中央的主屏幕被分割成四个区域:左上是南海发射场的实时画面,银白色的建木九号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中央,塔架上的橘红色摆杆如同巨人的手臂,轻轻托着火箭的箭体;右上是行者载人飞船的内部结构图,绿色的线条标注出生命保障系统的管路走向;左下是两只猕猴的实时监控画面,一只通体浅黄的猕猴正蹲在生物舱的角落,用爪子扒拉着面前的圆形食盆,另一只深棕色的猕猴则贴在舱壁上,好奇地盯着旁边闪烁的红色传感器;右下则是一组不断跳动的数据流,从燃料储量到舱内温度,每一项数据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绿色代表正常,黄色代表预警,红色则代表危险——此刻,整个屏幕上看不到一丝黄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三百六十九章年度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第2/2页)

“吴总,这边请。”余成武引着众人走到大厅前方的指挥台前,这里预留了五个位置,正对着主屏幕的最佳视角。指挥台上的每个席位前都有一块独立的触控屏,吴浩坐下时,触控屏自动亮起,显示出他的身份信息,同时弹出一组快捷操作按钮:数据放大、画面切换、参数对比。

吴浩的指尖在触控屏上轻轻滑动,将主屏幕上的发射场画面放大,目光落在火箭底部的导流槽上:“导流槽的冷却水系统调试得怎么样?上次建木八号发射时,因为冷却水喷射角度偏差,导致箭体底部温度比预期高了3℃,这次应该解决了吧?”

周向明立刻上前一步,在吴浩的触控屏上点出一组曲线图表:“您记性真好,那次的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这次的冷却水系统改用了三维旋转喷头,能形成120度的锥形水幕,而且在导流槽底部加了200根耐高温合金管,每根管子都装有独立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调整水流强度。昨天的摹拟测试中,箭体底部最高温度控制在89℃,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张俊凑过来看了眼屏幕上的猕猴画面,笑着说道:“这俩小家伙倒是自在,一点都不紧张。上次去生物实验室看它们的时候,‘星尘’还抢了‘云絮’的苹果,现在倒安分了。”

余成武接过话茬,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为了让它们适应太空环境,我们提前三个月就让它们在模拟生物舱里生活了。生物舱的温度控制在25±1℃,湿度50%,每天的光照时间和月球上的昼夜周期同步——月球上的一昼夜大约是29.5天,所以我们用程序控制灯光渐变,让它们慢慢适应。这次飞船里除了特制的营养膏,还带了它们喜欢的坚果和新鲜蔬菜,都是经过脱水处理的,到了月球轨道再复水,保证营养不流失。”

吴浩的目光从猕猴画面移到行者飞船的结构图上,指尖停在标注“生命保障系统”的绿色区域:“这次的环控生保系统,和之前的天宫空间站相比,有哪些改进?毕竟月球上没有大气层,辐射防护和氧气循环的压力更大。”

提到技术细节,周向明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调出一张系统流程图,用激光笔在屏幕上勾勒:“主要有三个改进点。第一是氧气再生系统,我们增加了一套备用的固体氧化物电解装置,万一主系统出现故障,备用系统能在30秒内启动,保证氧气供应不中断;第二是二氧化碳处理,之前用的是氢氧化锂吸收,这次改用了分子筛吸附技术,吸附效率提升了40%,而且分子筛可以循环使用,减少物资消耗;第三就是辐射防护,飞船的舱壁外层加了5厘米厚的聚乙烯板,能有效阻挡宇宙射线,生物舱里还装了辐射剂量仪,实时监测猕猴受到的辐射剂量,一旦超过安全值,会自动启动应急屏蔽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