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259明军的小麻烦

隆万盛世 1259明军的小麻烦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58: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说没有旧例,魏广德笑道,“翻阅典籍考考,总能找到。

张居正和张四维闻言,都是微微点头。

大明的仪式,都要参考古籍,试图恢复汉唐旧制。

“此事急否,礼部上下最近都在忙着选后之事。”

方逢时开口道。

方逢时忽然提到选后之事,自然也是朝廷这段时间来除了对外战事,最吸引朝堂关注的事儿。

是的,甚至西南和辽东的战事,吸引了也不如小皇帝朱翊钧大婚一事重要。

对于京官们来说,西南和辽东的战事必胜,只是不知道朝廷最后从哪里拿钱出来进行善后。

毕竟打仗就两个要点,一是军粮,二是军饷。

军粮,大明朝廷还真不缺粮食。

每年几千万石粮税是实打实的,不过就是调拨民力转运稍微麻烦点。

但是军饷得掏出真金白银,对于缺银子的朝廷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儿。

而且,为了皇帝大婚,户部的银库直接就敞开了,没人敢在这件大事儿上说什么。

平时宫里下旨要户部给钱采购各种东西,户部和都察院都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请求皇帝节俭,做天下之表率云云。

但是在选后这件事儿上,那真是满堂静默,没一个人会出来说什么。

明朝在选拔皇后时的态度和外表与以往朝代有着截然不同的考虑,他们更加重视女性的行为举止是否端正和外貌是否具有吸引力。

关于女性的家庭背景,如果过于高贵会成为选择皇后的障碍。

明朝在选拔皇后时,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出身贫穷的女人,这样的皇后便可以凭借她们的贤能和简单的品质来支持皇帝。

明朝的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条款。

其实不仅是皇后,妃嫔的选择,甚至宫女,都要求如此。

太祖皇帝之所以会这样行事,主要是为了预防皇家权力被外戚垄断,从而对皇权产生威胁。

这和其他朝代截然不同的选后方法确实新颖,也几乎杜绝了外戚风险。

此事,在万历五年正月,当万历帝年满十五岁时,两位皇太后,即万历帝的嫡母陈太后和万历帝生母李太后便向礼部发出旨意,为万历帝进行皇后的选才工作。

这次的选拔活动主要在京师、直隶等地区举行,共有四百五十多人进入候选名单。

因为是礼部负责,内阁并未插手,毕竟还没到最后一步。

不过方逢时忽然提到这个事儿,魏广德就想起前几天给小皇帝上课后,朱翊钧还拉着他在文华殿一角问起选后之事。

是的,朱翊钧已经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已经知道选后对他的重要性。

所以,他想在选后进入最后阶段前,亲眼看看那些被选中的秀女。

当然,皇帝选后并非盲婚女嫁,按制在最后两三个人选的时候,秀女是要和皇帝见面,以确定皇后人选。

也即是最后的选择权在小皇帝朱翊钧手里,可他已经心痒难耐,想要先看看礼部到底给他选中了什么样的女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隆庆皇帝的事儿,冯保私下找过张居正和魏广德,内廷已经准备把收起来的那些书送回乾清宫。

想到这里,魏广德开口问道:“方侍郎,礼部选材一事,已经进行到那一步了?”

“回次辅大人,礼部总计在南北直隶甄选秀女四百余人,经过层层筛选,现在还余三十余人,都已经到了京城,只等内廷进行最后遴选。”

方侍郎开口答道。

“选后乃涉及国本大事,自然优先于缅甸之事,礼部重心仍然要先于选后。”

魏广德说到这里,先看了眼张居正,见他点头,这才继续说道:“选后之事礼部已经进行过多次,想来早就已经有了章程,照做即可。

至于西南之事,也是两宫太后所定,也是耽误不得。

不如礼部依旧专注选后之事,让翰林院那边先把手里的事儿停一停,查阅古籍草拟仪注。”

魏广德提议道。

翰林院清闲的很,只要没有其他衙门的官身,那成天就是看书和风花雪月。

当然,实际上也不完全。

比如现在交给翰林院的差事,就有修《实录》的工作,但是其实要求并不急。

放放,也是可以的。

“翰林院那边还在修《实录》,这个......”

方逢时有些迟疑,不过张居正这时候也开口道:“善贷的提议不错,现在礼部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选后之事不出岔子,也不能耽搁缅甸设省之事。

相对来说,后一件怕还会更麻烦,要从浩瀚古籍中寻找类似活动仪制,这工作量可不轻。

《实录》的事儿,就先放一放。”

首辅和次辅的意见都是一致,这让方逢时还怎么说,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那我回去就知会王希烈,让他安排此事。”

方逢时答道。

“对了,秀女可送入宫中?还是礼部还在甄选?”

魏广德又问道。

小皇帝想看秀女的事儿,说出来就是个大事儿,不声不响也就没事儿。

不过如果现在秀女最后的甄选还没结束,那就是人都还在宫外,小皇帝要想看到,魏广德可不敢大胆到带小皇帝出宫去看美女。

如果其他条件都符合要求,那经过层层筛选的秀女就会被送入皇城的储秀宫里生活居住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宫里还会对这些秀女进行新一轮的筛选,最后才会定出几个人选,再由两宫太后勾选。

胜出之人,自然就是能见到皇帝的。

程序很多,很严苛,魏广德也不想掺和其中。

万一小皇帝偷看到看对眼的人,人又被礼部戳落了,怕是会有麻烦。

最好还是丢进宫里,让小皇帝自己去看。

到时候是内廷的事儿,就算闹出什么事儿来,相信冯保也能把消息瞒下来。

“现在大部分已经甄选完成,只有少数秀女礼部还在核对,这几天派出去的人都该能回来了。”

大明选择秀女,第一步是各地官府选出适龄女子,之后是对她们进行初步选择,要求家世清白和品貌端庄。

这一步,地方官府是要对秀女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绝无人敢弄虚作假。

而且选秀中,一些官员趁机为自己挑选美女这种事儿,至少在当下还没人敢做。

原因很简单,只要达到要求那就要层层上报。

就算戳落,也得有充分的理由。

一旦发现符合条件而没有上报,地方官员在考察上就等着被打“下下”的评语吧。

实际上,若是地方上出了皇后,对上报的官员来说也是大大的政绩。

皇后要求极高,若是被选中,自然说明地方官员能力出众,所以才会有才女出现。

同时近水楼台先得月,和皇后娘家关系好,虽然不能保证高官厚禄,但是说说好话还是可以的。

这可是直通后宫的关系,没人会在这件大事上作梗,除非不想要更好的仕途了。

地方上报以后,层层筛选,最后礼部还要对送入宫里的女子情况进行核对。

若是就在京师,自然简单快捷,可若是在偏远州府,这一来一回核对就很花时间。

这也是选秀多集中在南北直隶的缘故,核对所需要时间比较短。

“抓紧吧,尽快把选拔出来的秀女送入宫中,礼部也就少个事儿了。”

魏广德笑道。

“是,魏阁老的话我会带回礼部,督促尽快完成甄选工作。”

方逢时急忙说道。

其实礼部也希望尽快完工好等着领赏,事儿压在自己衙门里,总归担心出点差错。

只要选拔完成,把甄选出的秀女送到宫里,就没礼部的差事儿了。

大不了就是最后落选的女子,礼部安排人再把她们送回去。

清朝时期,落选的秀女通常会留在宫里担任宫女,但是大明的制度却同。

在明朝,秀女落选后通常会被送回家,而不是留在宫中担任宫女,甚至这些落选之人都不能被选为妃嫔。

就比如选后,最后在皇帝面前露脸的两三人,在皇帝选择皇后以后,淘汰之人事不会被留在宫里成为妃嫔,而是直接打道回府,被礼部安排送回家中。

倒是之前在宫里落选的人当中,会有一些人被留下,充作妃嫔人选。

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考虑,因为能走到最后一步的人选,各方面其实都满足成为母仪天下皇后的资格,只是皇帝更看谁顺眼。

若是将最后的落选之人也留在宫里,难保不会有人觊觎皇后宝座,进而引发宫闱争斗。

所以,落选之人直接送回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例发生。

至于那些早早落选之人,必然是多方面达不到成为皇后的条件,自然也就不会觊觎那个位置了。

只能说,朱元璋定下的很多制度,确实都有可取之处。

用首辅张居正的评价就是,“太祖得天下,因不拘成法也。”

说“不拘成法”,朱元璋,顺便也给自己的改革贴金,因为他的改革也多是如此。

而此时缅甸王都东吁城里,俞大猷却是在微微皱眉。

不为其他,就是因为在知道明军打破东吁城后,暹罗宗室就蠢蠢欲动,想要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

暹罗一边遣使大明,诉说这些年被缅甸压迫的艰辛,一边就是派人往东吁城找俞大猷,希望可以从他手里找回已经被明军查扣的宝物。

别说,当初大明当年颁赐暹罗的宝策金印,倒是印证了缅甸灭国暹罗后,掠夺走所有财富的说法。

只是失陷御赐之物,事后也未向大明朝廷报告,这事儿就可大可小。

所以,俞大猷并不打算归还暹罗那些东西,只是造册,等待朝廷的命令。

而现在他已经得到消息,北面战事已经结束,以大明大胜告终,缅王莽应龙及其下属全部被俘。

受限于兵力不足,俞大猷并没有派兵北上,而是等着北部明军南下于他会和。

这就意味着,虽然他们走海路过来需要两三个月的行程,但实际上走路,若是不发生意外的话,或许一个月就可以抵达云南。

俞大猷从未想到过,原来他们距离大明是如此之近。

别说他,其他水师将领的表情也是类似,走海路包了一大圈,貌似有点冤枉。

只是他今日皱眉,不是因为刚刚把暹罗使者又赶走,而是北方明军迟迟没有南下和他们会和的意思。

现在明军两部之间,还有许多被缅甸人控制的城池阻隔他们的交通。

不会以为大明派出传令兵能随意进出那些城池吧?

水师兵力不足,现在占据南方已经非常勉强,急需北方明军南下支援,李成梁不会还在等着他率师北上吧。

俞大猷想着,忽然对外面喊道:“来人。’

他不打算等了,他准备派人北上联系李成梁,催促明军尽快南下,支援水师部队。

本来水师并没有攻占缅甸南方的打算,只是攻打缅甸王都,声援北方战场。

但是发现缅甸南方的城市好打,且兵力不多,这才在整个南方烧起战火。

他们是成功了,可这么点人马统治如此多的缅甸人,俞大猷终归觉得心惊胆战的。

亲兵到来以后,他马上就安排他们寻找向导,准备北上联络李成梁南下之事。

而在俞大猷遇到小麻烦的时候,北方的李成梁那里也有些不顺利。

虽然明军势如破竹击败缅军,擒拿不少缅甸头目,铁壁关缅军也选择了投降,可不尽快处理十余万缅军战俘,其实对于李成梁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爆了。

明军进入缅甸的全部兵马,总计十六万,云南兵马六万余,占了大半。

其他各省兵马共计十万,也是西南各省能抽调精锐的极限。

实际上,现在李成梁就接到广西和贵州方面的文书,希望破敌之后尽快放回他们的兵马,理由则是地方土司有不稳的迹象。

再有运输能力的原因,极大限制了明军继续趁胜追击,扩大占领区的行动,这才是他的兵马迟迟不能南下的主要原因。

“爹,要不我带两万人马先从阿瓦南下,直奔东吁城,先把南面和水师的通道。

再派人西进攻打蒲甘城,听说那里是原来东吁王朝的王都,想来应该也留下不少好东西。

其他地方慢慢来,还是先稳住北方再说。”

李如松开口说道。

明军现在只能说已经占领大部分缅北城池,其实就是孟养、孟密等宣慰司的地盘。

占领阿瓦,出现在他们面前就是巨大的缅甸中南部,受限于兵力不足,李成梁暂时有点不知所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