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226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周文圣 第226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2 16:31:44 来源:源1

第226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周内廷。

三位内阁宰相分席而坐,正商议要事。

中书令陈少卿丶门下令郭正丶尚书令魏泯一一这三位执掌大周朝政的核心人物,此刻正聚首一堂,斟酌如何「安排」那位朝廷风波中心的人物:江行舟。

「如今江行舟以六元及第,圣眷正隆。区区正四品翰林侍读学士,恐怕只是他暂居数月之职。」」

「皇上对他的信重,已近乎极致。再次破格擢升,只是早晚之事。」

「你我应早做打算,在三省六部中预置一席,以备他突然上任。免得措手不及,陷于被动。」

尚书令魏泯半眯双眼,目光掠过陈少卿。

若论内阁中地位最稳丶最不惧后来者替代的,自是正值盛年丶风华正茂的陈少卿。

他尚有宏图待展,大业可为。

然而若论谁心中最不是滋味,恐怕也是陈少卿。世人总将他与江行舟相比,言谈间皆是才俊较量。

而他魏泯,已是垂垂老矣。再过几年,便当致仕归隐,这朝堂风云,终究是看不久了。

陈少卿沉默不语,神情复杂。

「当真拿他毫无办法?」

门下令郭正警了陈少卿一眼。这话,是替他说出来的。陈少卿心高气傲,纵使心有不甘,也绝难宣之于口。

如今内阁三巨头皆需面对江行舟的强势崛起,割让出实利,反倒成了拴在一处的局面。

「江行舟此人才华横溢,行事缜密,几乎无懈可击。

除非一除非他犯错。」

魏泯语气平淡:「可要他犯错,谈何容易?」

「如今他任翰林侍读学士,清要之职,不过终日清谈。

言既无罪,又何来过失?

些许小过,于圣眷正隆的他而言,根本无伤大雅,唯有那些手握实权丶肩负重任的朝廷大员丶封疆大吏,方有犯下大错之可能。」

「不出数月,皇上必定予以重用。

如此天纵之才,岂会长久闲置于翰林院?」

「依我之见,不如就在六部的侍郎之中,为他腾出一个紧要位置。

我们主动上奏,推他出任实职。

一来,向陛下表明我等胸怀,不妒贤能。

二来唯有做事,才会出错,才会开罪于人。欲成大事,便需以身入局。唯有他犯下大错,皇上才会失望别人方有机会。

否则,寻常手段,想要阻他晋升绝无可能。」

话到此处,内廷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既是要让出一个紧要位置,便意味着必须有一方派系做出让步,忍痛割肉。

大周圣朝的中枢核心,是三省六部。

中书省,主掌决策,依皇帝旨意起草诏令。

中书令总领其事,侍郎辅佐,舍人执笔草拟。手握制定政令丶决策谋划之权。举凡国家大政丶

皇帝诏敕,皆由此出,是为政令之「源头」。

御前女官南宫婉儿,便任中书舍人之职,常司诏书起草。

门下省,职在审核。以侍中(门下令)为首,侍郎丶给事**参其事。

中书省所出政令,皆须经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还诏令丶封驳政议,是诏令出台前的关键一环。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朝廷最核心部门,人员编制并不多。

尚书省,主理执行,体系最为庞大。

负责将中书丶门下二省通过的诏令政策落地实施,为最高行政执行机构。

总揽六部,统管大周圣朝一切行政事务,权责最广。然其一切行动,必以诏令经中书丶门下程序通过为前提。

「江行舟若晋身中枢,入三省六部,自然是从六部侍郎起步。」

「吏部丶户部丶礼部,乃上三部,权位最重。

兵部丶刑部丶工部,为下三部,权责稍逊。」

魏泯沉吟片刻,缓缓道:

「兵部侍郎不可。

兵部尚书唐秀金乃江行舟座师——若让他入了兵部,整个兵部恐怕就成了他们师徒的一言堂。」

「可若将他这堂堂六元及第状元郎,安置于刑部或工部,出任侍郎—又恐有轻慢之嫌,反显我等刻意打压。

唯有上三部侍郎,较为妥当!」

「既决定安排在六部侍郎,不如做得大方些!」

门下令郭正微微颌首,接口道:

「吏部管官,礼部掌科举,皆不易出纰漏。

户部侍郎,位列六部次席—执掌天下钱丶粮丶货殖。」

他轻笑一声,意味深长:「呵,寒门士子...骤然掌管天下钱粮货。」

三人深邃的目光交错,彼此心照不宣,皆垂首臧默。

钱丶粮丶货殖,乃天下至诱之物。

多少地方县令郡守丶户部僚属,皆在此间栽倒,身败名裂。

这并非他们刻意设局陷害。

若江行舟自己按捺不住,起了贪念,那便是他自作自受。

纵是皇帝,也必为之失望。即便不予重处,往日圣眷,恐也再难复炽。

光阴流转,修忽一月。

晨光微熹,大周皇城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之中。

百官依序入殿,于玉阶之下整齐肃立,屏息凝神。

女帝端坐龙椅之上,垂拱临朝,她凤目低敛,朱唇微抿,似是沉浸于国事思量之中,周身散发着不容亵渎的威仪。

司礼太监王德全拂尘一扬,声调悠长:「有——事——启—一奏,无——事—一退——朝「陛下!」

尚书令魏泯应声出列,手持玉,躬身奏道:「启奏陛下,如今内有诸侯需加抚慰,外有边疆蛮妖诸国,屡生事端,窥我山河。

国库开支因而骤增,钱粮调度倍显吃紧。」

「当此之际,急需能臣干吏,总筹度支,整伤财政,方能使国库丰盈,以固国本。」

「臣观现任户部侍郎刘凡祯,才具有限,难当此重任。

恳请陛下准其调任地方。」

「户部侍郎一职,关乎国计,牵动天下钱粮,伏乞陛下圣心独断,另简贤能接任,以安社稷!

户部侍郎刘凡祯闻言猛地抬头,宴时心下了然,脸色骤然一白。

他看向户部尚书杨思之,对方却垂眸低首,一言不发,始终未以上官身份开口。

门下省的郭正与中书令陈少卿,两位内阁重臣,也皆无表态之意。

堂上诸公,个个面沉如水,神情漠然。

仿若眼前之事,与他们毫无相干。

刘凡祯心中一片凄然。

他明白了,自己已在无声无息间成了朝堂博弈的牺牲品。各方势力早已暗中达成默契,要拿他的前程,为某人铺路。

可他也是数十年寒窗苦读,一步步挣扎上来的。

虽根基浅薄丶朝中无人,却仍凭一己之力,熬过无数明枪暗箭,才终于坐上这户部侍郎之位,他甚至曾暗暗期盼,待杨思之致仕归隐之后,能由他接任尚书,执掌大周一部之权。

而如今,一切复然而止。

他的仕途,终将断送于此。

刘凡祯心中涌起一阵悲凉。

他并无任何过错,也未曾留下把柄,却就这样被冠以「才具有限」之名,轻飘飘地断送了前程。

「臣才疏学浅,难当重任,恳请辞去户部侍郎一职,外放地方。」

刘凡祯没有挣扎,只是平静地拱手请辞。

朝中内阁执宰们早已达成默契,任何辩白都只会自取其辱。

不如顺势而下,求一处外任,至少仍可为一地之守,为封疆大臣,安稳馀生。

殿中有几位六部侍郎与尚书省官员见状,不禁暗自松了口气,神色间流露出几分轻松。

尽管他们并不明白,为何偏偏是刘凡祯成了那个被牺牲的人。

但至少,他们自己的位置一一暂时是保住了。

「嗯,准奏!」

女帝微微颌首,准其所请。

她并不在意,一名并没有做出多少功勋的户部侍郎的去向。

状元江行舟正式踏入朝廷,才是她期盼之事。

她目光却转向一旁,淡然问道:「魏老尚书以为,何人可接任户部侍郎一职?」

魏泯躬身奏道:「老臣以为,如今朝廷用度吃紧,财政左支右出。

新任户部侍郎当以开拓财源为首要之责。

臣斗胆举荐一一正四品翰林侍读学士江行舟。

他曾献《推恩令》之策,屡有建树,实为可造之材。

若授此重任,晋升正三品户部侍郎,令其推行改革,扩展财源。既可历练才干,他日提拔升迁,也足以令人心服。」

「臣附议!」

群臣纷纷拱手附和。

如今大周圣朝内外开支浩繁,塞北道丶蓟北道丶漠南道等边睡各道催饷索粮之声不绝,户部财库日益见出。

这烫手山芋,交给江行舟自是再合适不过。

若他能开辟新源,解朝廷燃眉之急,固然是好。三省六部丶大周各道的开支,也就宽裕了。

倘若办砸了,得罪了太多的人一一岂不正好遂了许多人的意?

更有不少大臣,暗自揣想。

若这位江侍郎藉此权位,心生贪念,从中渔利捞好处——那便更有一场惊天的好戏可看了。

朝堂之上,不知多少双眼晴,正等着看江行舟如何栽倒。

「准奏!

陈卿,此事便由你拟个章程。

北疆雪狼国近来屡犯边境,其心回测,不可不防。

户部须得任用得力之人,尽快筹措钱粮,以备不时之需。

即依魏卿所奏,调江行舟为户部侍郎,授以改革之权,务必整肃清源,理清户部库银库粮,并开拓财源。」

女帝声调平静,却字字清晰,不容置疑。

「臣,领旨!」

陈少卿躬身行礼,神色肃然。

早朝陛下亲口下旨,中书省草拟圣旨,直接下发门下省丶尚书省。各部对此皆无异议,半日便可办妥此事。

内廷值房。

一名年轻太监含笑趋步上前,低声贺道:「恭喜状元爷!今日早朝,陛下已下旨,晋您为正三品户部侍郎!

请您速回府中,静候宣旨。」

江行舟正在值房中翻阅圣典。

作为翰林侍读学士,他素日不必参与常朝,只需每日入直宫中,处理少许文翰事务。

他含笑起身,自袖中取出一锭金子,从容递向太监手中:「有劳公公特意通传。」

「状元爷,这如何使得!」

那太监受宠若惊,连连推辞。

谁不知江行舟并非寻常朝臣,乃是陛下跟前炙手可热的新贵。

三日之内,由正七品翰林修撰拔擢为正四品侍读学士;不出一月,又由侍读学士之职,跃升实权在握的正三品户部侍郎。

如此升迁,堪称青云直上丶圣眷隆极。

纵观整个大周圣朝,从未有谁普升如此之速。

这位状元爷的前程,又岂是他们这些低级内侍敢轻易「打秋风」的。

「这是讨个彩头的吉利钱,公公不必推辞。」

江行舟含笑将金锭再次推入他手中,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那太监几番推让,终究不过,只得赔笑收下,连声道:「那小臣便沾沾状元爷的喜气,谢爷的赏!」

江行舟离了内廷,乘马车回到江府。

「户部侍郎—」

他轻声自语,这个任命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短短一月之内,竞能再度擢升,速度之快,实属罕见。

更关键的是,此次并非虚衔一一户部执掌天下钱粮赋税,乃是真正的国之命脉所在。

朝中权柄,除吏部外,便以户部为尊。

若无陛下鼎力支持,若无内阁诸臣默许退让,这般要职绝无可能轻易落于他一个资历尚浅的新任官员手中。

他敛目凝思片刻,终究未再深究。

圣旨顷刻即至,届时,天子和众大臣们的用意自当明了。

「圣旨到——!

翰林院侍读学士江行舟接旨一一!」

一声长喝划破了府邸的宁静,宣旨太监手持黄绢,仪仗队伍肃然地抵达江府门前。

「臣,江行舟领旨!」

江行舟闻声整冠敛容,即刻率领妻室薛玲绮及全府上下,于庭中恭迎圣旨。

府内仆从皆垂首屏息,一时间鸦雀无声,只闻风拂衣袂之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