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大周文圣 > 第218章 大儒解读!殿试第二题:削藩?

大周文圣 第218章 大儒解读!殿试第二题:削藩?

簡繁轉換
作者:百里玺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2 16:31:44 来源:源1

第218章大儒解读!殿试第二题:削藩?

金殿之上。

群臣屏息,三百贡生噤声。

唯见殿内最前方,会元江行舟端坐蒲团,脊若青松,笔走龙蛇!

紫毫挥洒间,案上一篇惊世雄文跃然纸上: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迭如山。.]」

片刻,笔锋陡转,如惊雷炸响: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全篇赋文共五百一十四字,字字珠玑,句句惊心!

御阶之下,南宫婉儿双颊飞霞,痴迷的眼波流转间,尽是那挥毫泼墨的挺拔身影。

纵观天下,亘古以来,殿试上写出[传天下]级赋文,唯有江郎江镇国一人而已。

洛城殿内。

文华如瀑。

大儒陆明德广袖垂落,与众位殿阁大学士丶翰林诸学士们纷纷上前,环立会元江行舟的案前。

众星拱月般围着那篇绽放万丈才光的雄文,进行解读。

「奇哉!」

陆明德激动的指尖掠过卷面,但见字字生辉。

「陛下!这篇《阿房宫赋》竟自成一座三百里【阿房宫】传天下级文域。

五百一十四字如五百一十四根金柱,二十四句似二十四重飞檐,可释放诸多文术。」

「陛下!这座文域内,足足蕴着[传天下]级文术五道!

[镇国]级文术,十五道!

[鸣州]级文术,三十道!」

[达府]级文术,一百十五道!」

却见,卷中接连迸发十五道镇国金光,三十道鸣州霞彩,一百十五道达府瑞气,将殿顶星图映得璀璨夺目。

「陛下!这.这简直是太惊艳绝伦了!.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啊!」

「陛下!这[传天下]阿房宫文域,足以进入天下十大文域之列!」

众位阁老们须发皆颤。

大儒陆明德激动的抚须颤抖。

他本是前来,为弟子曹瑾压阵,岂料竟见证这千年文运在此凝结。

他颤抖着手,抚摸着眼前这份[传天下]文宝。

纵然是他这名满天下的大儒,对这种[传天下]的文章,也是梦寐以求。

殿角铜鹤香炉突然鸣响,似在应和这旷世华章。

金銮殿上。

九龙宝座流转着璀璨华光。

女帝龙颜大悦,凤眸微扬,朱唇轻启:「速将此文,呈与朕观!」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全疾步趋下玉阶,绛紫官袍在汉白玉地面上拂过一道流光。

他行至江行舟案前时,那双侍奉御前三十载的手,竟止不住地战栗——案上那卷《阿房宫赋》正吞吐着浓郁的紫色才气,将案几映得如同琉璃。

「恭请圣鉴。」

司礼太监双手颤抖奉上。

女帝广袖轻展,鎏金护甲划过这份卷轴刹那,整座宣政殿骤然响起清越凤鸣。

但见,宣纸卷轴之上,雪浪云霞蒸腾,隐隐可见一座巍峨宫阙,自才气中拔地而起。

三百里宫墙映着渭泾二水,五步一楼皆悬明月珠,十步一阁俱垂水晶帘。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复道行空处,竟有文字化成的玄鸟衔着[达府]丶[鸣州]铭文文术盘旋;飞檐反宇间,一道道[镇国]金符文术在斗拱交错处明灭生辉。

此卷文宝一旦激活,顷刻间便能化作一座恢弘的宫殿结界,覆盖三百里,威压四方。

「妙!妙极!」

女帝眸中泛起异彩,似有星河流转,连声赞叹。

女帝武明月皓腕轻转,朱笔如龙走蛇行,在鎏金宣纸上落下八个铁画银钩的大字的判决——[赋传天下,甲等第一]。

随后,她拿起传国玉玺,盖上国玺印章。

想了想,她又取出自己的一番私印,在卷宗盖上[明月凌空]。

殿中文气,骤然沸腾!

玉玺盖落的刹那,整座宣政殿的蟠龙金柱同时发出清越龙吟。

九条气运金龙自殿顶盘旋而下,将那道【赋传天下】的赤红批注映照得煌煌如日。

「好文章!」

女帝赞许,凤眸中流转着罕见的喜色。

素来威严的唇角竟噙着一丝笑意,指尖轻抚过文宝上未乾的玺印。

「婉儿,你将此赋悬于紫宸殿寝阁龙榻之侧,朕要日夜观摩,以悟其中文道真意!!」

话音微顿,鎏金护甲划过卷轴上那句「覆压三百馀里」,女帝的声音染上几分深意。

「臣,领旨。」

南宫婉儿素手轻抬,广袖翻涌间似有流云过隙,嘴角微扬。

那道承载【传天下】文气的卷轴,收入袖中,竟在她袖中泛起一层朦胧紫晕。

往届殿试墨卷,都会被送入翰林院,终其一生都难逃翰林院文道府库的尘封宿命。

但江行舟这篇传天下文宝.恐怕要从此,陪伴圣驾了!

东胜神州之巅。

紫气蒸腾,云海怒卷。

一座孤峰如剑,直贯九霄,峰顶终年笼罩在浩瀚才气之中,金霞流转,文华冲斗牛。

此地——

人族文庙祖庭!

云台之上,紫气缭绕。

一位亚圣丶十位半圣在圣位上盘膝而坐,皆面色动容,默然凝望大周圣朝殿试的景象。

这[传天下]之评,非圣人评定!

纵是亚圣丶半圣,亦只能裁定[镇国]以下文章。

所谓[镇国],乃是镇一国!

而[传天下]则是其影响已经远远波及到了整个东胜神州,巨大的影响力遍及全神州大小数百国,令天下蛮妖皆颤栗。

一旦到了[传天下]这个层次,那便是天地为其证道,只看其才气异象。

纵然圣人亲临,也只能欣赏,无法裁决其品级。

此文道境界,已超过圣人的权柄!

天地为证,文道才气自显!

到了这种[传天下]的文道境界,已经触及圣道。

证圣之道,是自证,而非它证。

云台之上,紫气骤乱。

十一位文道圣尊,此刻道心皆颤!

紫袍半圣袖中手指微颤,眼中神光迸射:「此篇《阿房宫赋》,当真是震古烁今!」

他手中玉笏「咔」地裂开一道细纹,袖间隐有金章文字逸散而出——竟是道心失守,镇不住本命文宝。

「此子百年之内,必成圣位!」

白须半圣的浩然正气忽明忽暗,在云海间激起万丈霞光。

想他成为半圣,何其艰难!

毕生不知经历多少坎坷,垂垂老朽方才成为半圣!

他下意识去捋长须,却将三缕文圣须生生扯断,不由抚掌而叹,周身文气翻涌如潮:「此子五十载内必证圣道!我东胜神州,当再现一位弱冠圣人!人族文运,当如旭日东升!」

月华女圣素手无意识地攥紧了玉简,脚下玉砖无声化为齑粉。

她那双能洞悉千古文章的明眸,此刻竟泛起罕见的波动。

虽然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

江行舟此篇《阿房宫赋》,已臻文道绝巅,真是旷世绝伦。

这十六岁年轻人,以会元之身,竟在殿试写出[传天下]之作。

假以时日,这般天资,莫说登临文庙祖庭便是比肩圣人,亦非虚言!

「铛——」

司礼太监手中金钟长鸣,声震九重:「殿试首题,封卷!」

大殿内,

三百张青玉案几同时亮起禁制光华。

他们的[达府]之作绽放赤霞,[鸣州]文章腾起青云——若在平日,任意一篇都足以引发众臣赞许。

可今日,这些才气异象方现即黯,如同被无形天威压制。

众贡生们的发挥已经远超过往届殿试,但面色苍白,毫无喜色。

原本还指望着,江行舟在殿试上犯错,暴露出薄弱之处错失状元宝座。

看来,都是臆想!

江行舟在文道上,几乎没有任何弱点!

「收卷!」

紫衣女官们捧着鎏金托盘穿行殿中,所过之处文光尽敛。

有位贡生苦笑,突然呕出血来,他的策赋在托盘里剧烈震颤。

满殿才子不约而同望向,陛下案前——那道仍在吞吐紫气的[传天下]卷轴,此刻正将整座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

所有三百份卷宗,被南宫婉儿呈递至女帝武明月案前紫檀案几上。

随后,南宫婉儿躬身退至一侧。

武明月女帝执起朱笔,指尖在卷页间流转。

她批阅得极快,朱砂在宣纸上晕开点点殷红,像极了洇开的血迹。

有几分慵懒,漫不经心。

偶尔,御笔悬在半空,迟迟未落。

仿佛心思,依旧沉浸在江行舟那份[传天下]的卷宗上,难以自拔。

这三百名贡生能从县丶府丶道一路杀到会试,乃至殿试,早就经历过无数的历练。

文章自然也没有什麽大问题,不会犯下冒犯圣颜的大错!

只是才气高低而已批阅起来,倒也简单。

翰林学士赵明诚面色骤然煞白,踉跄后退半步,袖中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袍。

江行舟这篇《阿房宫赋》既已『传天下』,殿试状元之位,再无悬念。

六元及第!

自科举肇始,千年以降,这是第一个连中六元的惊世之才!

更遑论那十一篇『镇国』丶一篇『传天下』的煌煌文采,已然压过了中书令陈少卿当年的盛名。

大周朝堂的格局,怕是要变天了。

朝野内外不知道多少望风使舵之辈,会悄悄向江行舟提出结盟之约。

中书令陈少卿双目微阖,身形几不可察地一晃,旋即恢复如常。

他缓缓吐纳,将胸中翻涌的惊涛尽数压下。

陛下如此厚爱,实属罕见。

事已至此,既然阻挡不了江行舟在朝堂上崛起,那唯有面对——三省六部之中,给江行舟腾出一个位置。

殿试继续。

女帝已挥毫写下第二道策问。

朱笔搁下的刹那,

司礼监掌印太监尖细的嗓音刺破大殿:「殿试第二题:《孟子》有云「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诸侯广连城,何以危中央?」

三百名贡生们,神情同时一震。

笔锋悬在砚台上方,墨汁滴落如惊雷。

这是,写削藩策?!

江行舟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馀光扫向殿侧珠帘——十位藩王蟒袍玉带的身影依稀可见,他们来了观礼。

他原以为,主考官兵部尚书唐秀金在会试策论,写灭豪强就已经十分大胆了!

可万万没想到,女帝竟当着众藩王的面,以[诸侯广连城,何以危中央?]为题?

这不是摆明了,要贡生们,献上削藩之策吗?

丹墀之下,已有贡生面色惶恐,颤抖着不慎打翻了砚台。

墨汁在宣纸上洇开,像极了即将染血的大周疆域图。

珠帘后的十位藩王闻言,面色霎时惨白如纸。

削藩之议!

这道考题分明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刃。

几位年迈的藩王攥紧了玉带,指节发白;

年青的藩王则死死咬住牙关,额角青筋暴起。

可最终,他们彼此相视一眼,谁也没敢出声——连一声轻咳都硬生生咽了回去。

当然,他们并不怕朝廷直接将他们给抓捕——在来之前,他们早就在自己的封国,任命自己的嫡长子为监国。

朝廷真要杀他们,大周数十个诸侯国会立刻起兵造反,一起将这大周圣朝给掀个天翻地覆。

江行舟冷眼旁观,心中了然。

这又是大周朝堂一个心照不宣的阳谋。

自女帝登基以来,削封国之权丶削封国郡县丶削减兵权.各种削藩之策从未停歇。

如今的数十个藩王,早被打压的厉害,恨得牙痒痒的。

纵有万般不甘,他们也只能像今日这般——在御前噤若寒蝉。

只要没有把他们逼上绝路,他们就无法下定起兵造反的决心——一旦造反失败,便是满门抄斩,需要极大的勇气!

陇右道解元李元奎脸色发白,握着笔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琅琊王李冲屡次拉拢与他,把酒言欢的场景历历在目,虽然他并未答应为琅琊王效力。

可是,他陇右李家,和琅琊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削藩策?

写,还是不写?

写,他就是彻底得罪了琅琊王,得罪众诸侯王了。

不写?

那他这殿试,还想不想要一甲丶二甲了?

几十年寒窗尽付东流!

他忽然明白皇帝的心思——

皇帝陛下,这分明是逼着三百名贡生当场表态,甚至写入答卷之中存档备案,从此不敢再和诸侯藩王们有丝毫往来。

甚至逼迫他们三百名进士,去和大周的数十位藩王斗法!

这,怎麽写?

他忽然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在这死寂的殿宇里响得骇人。

抬头时,正看见前方江行舟挺直的脊背,那袭青衫在满殿众贡生们的神色惶惑中,稳如磐石。

这位六元及第的天之骄子,会如何落笔?

是作一篇华而不实的锦绣文章,假意迎合圣意?

还是写下一篇檄文.

向大周数十藩王宣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