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685、食碗面反碗底的白眼狼!

赵振国二话不说,一个箭步上前,用自己结实的身躯挡在了应教授老两口前面,沉声喝道:“干什么?你们是干什么的?围着两位老人家想做什么?!”

他这一声吼,中气十足,带着硬朗和不容侵犯的气势,顿时把对面的嘈杂声压下去不少。

那十几号人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介入搞得一愣,纷纷打量起他来。

应教授在他身后,激动地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有些发颤:

“振国……你、你怎么来了……他们……他们……”

应教授他们了半天,却什么也......

车子在怒江峡谷的盘山公路上缓缓前行,雨季刚过,湿气凝成薄雾缠绕于悬崖之间,像一层层未醒的梦。晨曦掀开窗帘一角,只见千仞绝壁如刀削斧劈,江水在谷底奔腾咆哮,声音沉闷如雷滚过地脉。她将大三弦轻轻抱在怀中,琴箱上的冰火图腾在昏黄车灯下泛着微光,仿佛仍在低语:痛与冷,火与声,皆可被看见。

“前方五公里就是傈僳寨。”林强看着导航,语气放轻,“护林站说那孩子最近三天都没下山,一直守在‘哭崖’边上。”

苏芮坐在后排,手里翻着从当地卫生院调出的档案:“叫岩猛,九岁,先天性耳蜗发育不全,完全失聪。父母早年采药坠崖,由阿妈独自拉扯长大。村里人说他从小就不合群,总爱对着山吼,用手比划些没人懂的动作……直到去年一场泥石流提前撤离了整村,大家才发现??他是对的。”

晨曦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阿雅指尖颤抖时描画出的那幅画面:透明丝线从冰川升起,缠绕成人形,最终化作大地的歌声。她忽然明白,有些语言不在唇齿之间,而在骨血深处,在风起之前,在山崩之前,在无人听见的地方悄然响起。

抵达寨子已是傍晚。木屋依山而建,炊烟袅袅,几只土狗懒洋洋趴在门口。一位穿着靛蓝粗布衣的老妇人站在村口等他们,眼神警惕又带着一丝期盼。她是岩猛的阿妈,名叫朵兰。

“他不肯回来吃饭。”朵兰用傈僳语夹杂着生硬汉语说道,手指向远处一块突出的岩石,“每天天亮就上去,天黑才下来。他说……山要哭了。”

晨曦点点头,没再多问。她知道,质疑只会筑起更高的墙。真正的理解,必须先学会沉默。

第二天清晨,她们徒步前往“哭崖”。山路陡峭,碎石易滑,苏芮扶着树干喘息不止,林强背着设备包走在最前。当终于攀上那块悬空巨岩时,眼前景象令人屏息??

一个瘦小的身影背对着她们盘腿而坐,赤脚踩在冰冷岩面,双手搭在膝上,头微微仰起,仿佛在聆听什么。他的耳朵上没有任何助听装置,脸上却有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风吹乱了他的黑发,露出耳后一道淡淡的手术疤痕??曾有人试图植入人工耳蜗,但他术后剧烈排斥,高烧七日不退,最终放弃。

晨曦轻轻放下背包,取出随身携带的震动感知手环和音频频谱仪。林强迅速架设定向麦克风阵列,对准崖壁裂缝深处。

“他在听……不是声音。”苏芮低声说,“是振动?”

“不止。”晨曦望着男孩的背影,“他在读山的语言。”

就在这时,岩猛突然转过头来。

他的眼睛极亮,像是燃着两簇来自远古的火。他盯着晨曦看了许久,忽然抬起右手,五指张开,然后缓缓收拢,再猛然向外一推??这是手语:“危险来了。”

苏芮立刻翻译:“他说……山的心跳变快了,石头快要睡醒了。”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咔嚓”,如同冰裂初启。紧接着,整片崖壁似乎震了一下,细沙簌簌滑落。

林强的仪器屏幕瞬间跳出异常波动曲线:低频振动频率由常态的8Hz骤降至3.2Hz,并伴随周期性脉冲式增强,正是岩体内部应力积累至临界点的典型征兆!

“不好!”他猛地抬头,“这地方撑不过今晚!必须马上通知村民撤离!”

但晨曦却抬手制止了他。她缓缓走向岩猛,在距他一步之遥处蹲下,平视着他清澈而警觉的眼睛。然后,她模仿着他刚才的手势,重复了一遍:张开、收拢、推出。

男孩怔住。

她又慢慢举起左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再指向他,掌心向下轻轻摆动??这是她在阿雅那里学来的共感表达:**我感受到了你所感受的。**

岩猛的眼神松动了一瞬。

下一秒,他忽然伸手,一把抓住晨曦的手腕,用力拉她靠近崖边。他指着下方一道隐蔽的裂缝,双手快速比划:【那里,有三块大石头卡在一起,像牙齿咬住喉咙。现在,左边那颗松了。再有一次震动,就会掉下来。】

苏芮惊呼:“他描述的是典型的楔形滑坡结构!而且位置精准得离谱!”

晨曦心头剧震。这不是预感,是**空间感知**。这个聋哑男孩,竟能通过地面传来的微弱震颤,在脑中构建出整座山体的力学模型!

“你能让它停下来吗?”她用手语艰难地问。

岩猛摇头,眼神黯淡。但他随即转身,从背后掏出一块扁平石片,开始在地上刻画。

线条简洁却极具逻辑:三条交错的斜线代表岩层,中间交点标注一个红点(他用指甲蘸了点血),旁边画了个小人举手向上,接着是一串波浪线通向远方。

【我不是让它停,】苏芮解读,“我是告诉它:别砸到人。我把消息送出去,让它们知道有人在等。”

晨曦鼻子一酸。

这不是预警,是沟通。他不是“疯子”,而是这座大山的孩子,听得懂它最深的呼吸与叹息。他所谓的“吼叫”,其实是呼唤;他打的手语,是写给群山的情书。

当晚,他们在村中召开紧急会议。村干部起初半信半疑,但在林强展示实时监测数据并与地质图比对后,终于决定连夜组织转移。三百余名村民打着火把,牵牛赶羊,沿着唯一安全通道撤往高地。

凌晨两点,第一声轰鸣撕破夜空。

众人回头望去,只见“哭崖”一侧山体轰然崩塌,巨石如瀑布倾泻而下,砸入江中激起百米浊浪。若非提前撤离,整个山寨都将被掩埋。

人群寂静无声,唯有风声呜咽。

忽然,一个小女孩跑上前,扑进岩猛怀里,哇哇大哭。她是村里唯一愿意接近他的同龄人,叫阿?。

岩猛轻轻拍她的背,然后抬起头,望向晨曦。

他缓缓抬起双手,打出一段全新的手语,动作缓慢而庄重:

【以前,我说话你们听不见。现在,你们终于听见了山的声音。可我想知道??你们能听见我的吗?】

晨曦泪如雨下。

她摘下颈间的黑曜石吊坠??那是小哲留下的信物,象征所有无法言说的灵魂终将找到回响。她轻轻放进岩猛掌心,然后握住他的手,贴在自己胸口。

心脏有力地跳动着。

她用手语回应:【你的声音,我一直都听得见。它不在耳朵里,它在这里。】

那一刻,月光穿透云层,洒在废墟之上,宛如银纱覆地。

三天后,他们在寨子旁搭建起临时工作站。林强设计了一套基于地震波反馈的触觉通讯系统,将山体振动转化为可触摸的节奏模式,输入特制手套与地板感应垫。岩猛第一次戴上手套时,整个人僵住了??他“感觉”到了十里外一次小型滑坡的发生过程,就像有人在他掌心敲击摩斯密码。

“他不仅能接收,还能解码!”林强激动不已,“这套系统如果推广,完全可以成为山区灾害预警的神经末梢!”

但晨曦更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她发现,每当岩猛使用这套系统时间过长,他的额头就会渗出冷汗,手指不受控制地抽搐??神经系统再次出现过载迹象,正如阿雅当初面对他人痛苦时的反应。

“他不是机器。”晨曦对林强说,“他是桥梁。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他如何关闭闸门,而不是让他永远承受山的重量。”

于是,她引入新的训练方式:冥想 音乐共振疗法。她让岩猛把手放在大三弦琴身上,亲自弹奏一段由冰川声波改编的旋律,频率控制在4.5Hz左右,恰好能抑制过度兴奋的神经元放电。

起初,岩猛只是茫然。但当第三遍循环响起时,他的呼吸突然变得绵长,紧绷的肩膀缓缓松弛下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用手语表达:【琴在唱歌……山安静了。】

苏芮在一旁记录:“这说明外部谐振可以调节内在感知负荷。我们或许能找到一种‘心灵节律’,帮助这些特殊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机制。”

一个月后,怒江项目初步成型。当地政府同意试点建设“自然感知儿童守护站”,培训像岩猛这样的孩子成为生态哨兵,同时配备心理干预与神经调节支持体系。

临行前夜,全村为他们举行篝火晚会。朵兰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苞米酒,含泪鞠躬。孩子们围着岩猛跳舞,不再躲着他,反而争相模仿他打手语。

岩猛站在火堆旁,忽然走到晨曦面前,递给她一块精心打磨的石牌。上面刻着两个图案:一边是耸立的山峰,一边是怀抱琴的女子,中间连着一条蜿蜒的线,像是声波,又像是血脉。

【你说要带我看世界。】他用手语说,【那以后,我也带你听山。】

晨曦接过石牌,紧紧贴在胸前。

车轮再次启动,驶离傈僳寨。后视镜中,那个小小的身影久久伫立,挥手告别,直至消失在群山褶皱之中。

车内一片静谧。苏芮靠窗沉睡,林强低头整理数据。晨曦抱着大三弦,指尖轻轻拨动一根弦,发出一声悠远的嗡鸣。

手机突然震动。一封加密邮件自动弹出,发件人标记为“西北研究院?陈工”。

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字:

【青海柴达木盆地新发现一处地下共振腔,声学特征与乌兰察布草原墓穴极为相似。现场采集到一段连续脉冲信号,经解码后呈现规律性重复,疑似人为录制。附音频样本。】

晨曦点开附件。

刹那间,车厢内响起一阵奇异的吟唱??

低沉、苍凉,带着草原风沙的粗粝质感,却又分明夹杂着某种熟悉的旋律动机。那是小哲最爱哼的调子,也是晨曦笔记本扉页写着的那句诗的韵律:“鹰飞过雷暴的胸膛,把沉默种成歌。”

她的手猛地攥紧琴弦。

原来,那场车祸并非终点。

乌兰察布的黑曜石、阿雅的共痛之眼、岩猛的山语之耳……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有人早已布局多年,用孩子的天赋编织一张跨越地理与感官的网,只为唤醒某种沉睡的信息。

而她,正一步步走进这张网的核心。

她抬起头,望向挡风玻璃外延绵不断的群山。

“下一个目的地。”她轻声说,声音坚定如铁。

“内蒙古,乌兰察布。回去。”

林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终于要揭开最初的谜了吗?”

“不只是揭开。”晨曦抚摸着琴箱上的冰火图腾,目光深远,“是要告诉他们??我们回来了。带着你们教会我们的语言,带着你们未曾说完的故事。”

车子加速,冲入前方隧道。

黑暗一瞬间吞没一切。

而在遥远的乌兰察布草原深处,一座废弃的地宫之下,某块封存千年的石板微微震颤,表面浮现出一道裂痕。

仿佛,有什么正在苏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