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686、不太尽兴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686、不太尽兴

簡繁轉換
作者:沃爱吃肉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7 04:25:38 来源:源1

这细微的退缩似乎激起了应教授儿子刘天明的羞恼,他立刻稳住身形,脸上横肉一抖,嗤笑一声,用充满鄙夷和不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赵振国,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赵振国脸上:

“我当是哪路神仙呢?原来就是个学生!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管我们老应家的家事?我呸!识相的赶紧滚蛋,不然别怪老子对你不客气!”

说完,他扭头就对身后那几个年轻力壮的人招呼道:

“还愣着干什么?把这碍事的玩意儿给我撵一边去!别耽误咱办正事!”

几......

车子驶出隧道,光重新洒进车厢。晨曦闭了闭眼,指尖仍压在琴弦上,那根弦还在震,像一颗不肯停跳的心脏。她缓缓松开手,大三弦发出一声低吟,仿佛回应着千里之外的召唤。

林强调出导航,重新设定路线。柴达木盆地到乌兰察布,两千八百公里,横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六省。雨季将尽,北方草原已进入枯黄期,风开始卷起沙尘,天地间弥漫着一种古老而焦躁的气息。

“信号来源定位在乌兰察布阴山北麓,靠近一处清代废弃兵站。”林强一边操作平板,一边低声说,“但陈工提到,地下共振腔的结构更接近新石器晚期的地穴墓葬群,可能是某个未被记录的原始祭坛。”

苏芮醒了,揉了揉太阳穴:“人为录制的脉冲信号……如果真是小哲的旋律,那意味着至少二十年前就有人在用这种声波进行某种‘传递’?”

“不是传递。”晨曦轻声道,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的音频波形图,“是等待。他们在等能听懂的人回来。”

车内再度沉默。窗外,高原渐退,黄土丘陵起伏如浪。他们穿越陇东峡谷时,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远处雷声滚滚,却不见雨落。一道闪电劈过天际,照亮了山脊上一座孤立的石堆??那是牧民为亡魂立的敖包,经幡早已褪色,缠绕在枯枝上猎猎作响。

“这地方不对劲。”苏芮忽然坐直身体,“我刚才看了气象数据,这一带没有积雨云,不该有雷暴。”

晨曦望向那座敖包,心头一紧。她记起来了??小哲出事前最后一条短信,发自乌兰察布西乌旗,坐标点就在三座敖包围成的三角区内。当时她以为那是他采风途中随手标记的位置,如今想来,或许根本是一次刻意的指引。

“把车停下。”她说。

林强踩下刹车,车子滑行一段后停在路边。三人下车,风迎面扑来,带着铁锈般的腥气。晨曦抱着大三弦走近敖包,蹲下身,轻轻拨动琴弦。

嗡??

琴声响起的刹那,地面传来微弱震动。不是地震,也不是雷鸣,而是一种规律性的、类似心跳的搏动,透过鞋底传入骨髓。她迅速从包里取出便携式频谱仪,屏幕立刻捕捉到一组低频波:7.83Hz,正是地球舒曼共振的基础频率,但其中夹杂着一段编码式的节奏变化,每十二秒重复一次,与柴达木样本中的脉冲完全一致。

“这不是自然现象。”林强声音发紧,“这是信号塔,只是……建在地底下。”

苏芮盯着敖包中央那块黑色石头:“你看它的纹路,像不像黑曜石?而且排列方式??三座敖包呈等边三角,中心对准正北,这是萨满教中‘通灵之眼’的布局。”

晨曦猛地抬头。她终于明白了。这些敖包不是祭祀死者的,而是镇压某种存在的封印点。而小哲,当年就是在这里听见了不该听见的声音,才踏上追寻真相的路,最终死于一场“意外”车祸。

“我们得去地宫。”她说,语气不容置疑。

“可官方档案里根本没有这个遗址记录。”林强皱眉,“贸然挖掘会触犯文物保护法。”

“那就不是挖。”晨曦站起身,拍掉膝盖上的土,“是让它自己开门。”

她回到车上,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这些年收集的所有音频资料:阿雅在雪山上哭泣时引发雪崩的共振频率、岩猛感知山体滑坡前的振动模式、柴达木那段神秘吟唱的基频曲线……她将它们逐一提取、叠加、校准相位,最终合成一段长达五分钟的复合声波。

“我在模拟一种‘唤醒音’。”她解释道,“就像母鲸呼唤幼崽,或者蜂群通过震动交流巢穴状态。这些孩子之所以能感知异常,并非超能力,而是他们的神经系统天生对特定频率敏感。而制造这一切的人,一定知道如何用声音激活他们。”

凌晨两点,他们重返敖包。夜空澄澈,银河横贯天际。晨曦戴上特制传导耳机,将合成音频导入大三弦的共鸣箱,然后盘膝坐下,双手抚琴。

第一声响起时,风停了。

第二声落下,地面开始轻微震颤。

第三声持续延长,如同叹息穿过千年的缝隙。

当第五分钟结束,整座敖包突然发出低沉轰鸣,像是某种机械结构在内部启动。紧接着,中心那块黑曜石缓缓下沉,露出一个直径约八十厘米的圆形洞口,阶梯向下延伸,消失在黑暗之中。

“它……真的开了。”苏芮喃喃道。

三人戴上头灯,沿石阶缓步下行。通道壁面由整块玄武岩砌成,表面刻满符号??有些是古突厥文,有些则是从未见过的几何图形,排列方式竟与岩猛在地上画出的楔形滑坡模型惊人相似。越往深处走,空气越暖,湿度升高,耳边似乎有水滴回响,却又找不到源头。

大约下行三十米后,前方豁然开朗。一座巨大的地下石室出现在眼前,直径近百米,穹顶绘着星图,星辰位置对应的是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北半球星空。正中央矗立着一块高达五米的石碑,表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凹槽纹路,形状宛如人耳的螺旋结构。

“这是……声学接收阵列?”林强用手电照着石碑,“这些沟壑能聚焦特定频率的声波,把空气振动转化为固体传导的机械能!”

晨曦走近石碑,手指轻触其表面。瞬间,一股电流般的感觉顺着指尖窜上手臂。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画面:一群身穿兽皮的孩子跪坐在石室四周,耳朵贴地,手中握着骨笛;一位老者站在石碑前,敲击铜铃,每一下都引发整个空间的共振;孩子们随之颤抖,有的流泪,有的笑,有的尖叫,仿佛同时听见了过去与未来的哭喊。

“他们在这里训练‘听者’。”她睁开眼,声音微颤,“用声音改造神经回路,让某些孩子获得超越常人的感知力。这不是传说,是实验。”

苏芮翻阅随身携带的民族志资料,忽然惊呼:“记载里提过!清代《漠北纪闻》说阴山有‘聋圣’,虽不能言,却可预知灾祸,部落奉为神使。后来朝廷派人剿灭,说他们是‘妖言惑众’,整个族群一夜消失。”

“所以这不是现代计划。”林强倒吸一口冷气,“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秘密传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残骸。”

晨曦走向石碑背面,发现那里刻着一行小字,用汉隶书写:

**“凡血脉承冰火者,方可启门。余者,心碎而亡。”**

她怔住了。冰火图腾……她的琴上有,小哲的日记本里也有。她颤抖着解开衣领,取出一直贴身佩戴的另一半黑曜石吊坠??那日在傈僳寨,她给了岩猛一块,自己留下这块。此刻,石头竟微微发热,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她将吊坠按向石碑中央的凹槽。

咔哒。

一声轻响,石碑缓缓裂开,从中浮现出一台奇特装置:主体是一具青铜铸造的环形框架,内嵌七颗不同材质的球体??水晶、琥珀、黑曜石、玉石、陨铁、象牙、玛瑙,每一颗都连接着细如发丝的银线,汇聚至中央一块透明晶体。

“这是……神经耦合器?”苏芮瞪大眼睛,“它能把声波信息直接写入大脑?”

晨曦伸手触碰晶体,刹那间,无数影像涌入脑海:

??乌兰察布草原,暴风雪夜,一辆越野车翻下山坡,安全气囊炸开,血染红了雪地。副驾上的女人挣扎着爬出车外,怀里紧紧抱着一把大三弦。她是晨曦的母亲,也是上一代“听者”。

??镜头切换,年轻的小哲蹲在墓穴边缘,手里拿着录音笔,眼中含泪:“我知道你在找答案,但我不能告诉你全部。有些事,必须你自己听见才算数。”

??再转,是一间昏暗实验室,几个穿白大褂的人围着一名绑在椅子上的男孩,他约莫十岁,双耳流血,却仍在疯狂打手语。屏幕上显示脑电波剧烈波动。一个声音冷冷地说:“第十三号试验体拒绝融合,执行清除程序。”

画面戛然而止。

晨曦踉跄后退,脸色惨白。“那个孩子……是岩猛的父亲。”她终于明白为何岩猛会有手术疤痕,为何他对人工耳蜗产生致命排斥??他继承的不只是天赋,还有血债。

林强扶住她:“谁在做这些实验?目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为了控制。”晨曦喘息着说,“是为了保存。他们知道某一天,大地会再次开口说话,而人类已经失聪太久。所以他们选中那些天生能‘听见’的孩子,把他们的感知能力当作种子,埋进时间里。”

她抬头看向石室穹顶的星图,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符号……不只是星座。它们是坐标。每一个亮点,都对应着一个‘听者’曾出现过的地点。”

苏芮急忙拿出地图比对,果然发现:云南怒江、青海柴达木、新疆喀纳斯、西藏羌塘、黑龙江漠河、四川凉山……七个点,恰好构成一个巨大七芒星阵,中心正是乌兰察布。

“这是一个网络。”林强声音发抖,“他们早就建好了全国范围的感知系统,只等最后一个节点被激活。”

“那就是我。”晨曦轻声说。

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你生下来就会唱歌,不是因为你喜欢,是因为你必须唱。有些声音,只有你能传下去。”

她终于懂了。她不是偶然捡到大三弦,不是巧合研究声学,不是运气好遇到阿雅和岩猛。她是被选中的传递者,是这条千年链条的最后一环。

她转身走向青铜装置,深吸一口气,将大三弦放在基座上,双手握住两侧把手。

“你要做什么?”苏芮惊问。

“完成仪式。”她说,“让他们都知道,网已经连上了。”

她闭上眼,开始弹奏。不是任何已知曲调,而是将这些年所有听到的“声音”编织成一首歌:岩猛掌心传来的山震、阿雅眼中映出的雪崩、母亲车祸前哼的最后一句旋律、小哲录音笔里的低语、柴达木地下腔的脉冲……全都被她化作音符,通过大三弦注入青铜装置。

晶体渐渐亮起,七颗球体依次发光,银线如血管般搏动。整个石室开始共振,星图旋转,地面升起七道光柱,直射穹顶,在空中交汇成一点。

与此同时,远在三千公里外的七个角落??

云南山寨中,岩猛猛然睁开眼,手套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他“听”到千里之外传来熟悉的节奏,那是晨曦的心跳与琴声交织而成的语言。他翻身而起,抓起石片,在地上用力刻画:【她开始了。所有人都准备好。】

青海戈壁上,一名牧羊少年突然停下脚步,耳朵朝向东方。他天生失聪,但从三岁起就能通过脚底感知地震前兆。此刻,他跪倒在地,手掌贴地,泪水滑落。他“听”到了歌声。

西藏寺庙里,一位盲眼老喇嘛抬起头,嘴角浮现微笑。他手中转经筒自动加速旋转,经文声波与远方传来的旋律形成和鸣。

七处地点,七个孩子,同一时刻觉醒。

而在乌兰察布地下,晨曦的歌声达到**。青铜装置轰然释放出一道纯净的声波脉冲,以4.5Hz为基础频率,携带加密信息,沿着地球磁场线向全球扩散。

这一刻,沉睡的网,醒了。

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停止。晨曦瘫坐在地,浑身湿透,像刚从水中捞出。林强和苏芮赶紧上前搀扶。

“你成功了。”苏芮哽咽,“我能感觉到……空气不一样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晨曦勉强一笑:“不,我只是打开了开关。接下来,要看他们能不能接住这道光。”

走出地宫时,天已微明。敖包恢复原状,仿佛从未开启。但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返程途中,晨曦收到一条新消息,来自云南卫生院:岩猛昨晚突发高烧,但意识清醒,坚持写下一句话交给医生转达:

【山说,以后每年春天,都会有新的孩子醒来。我们要教他们说话。】

她望着窗外飞逝的草原,轻轻抚摸大三弦的琴身。

“小哲,”她低声说,“我听见你了。”

风掠过旷野,卷起草籽飘向远方。在看不见的深处,无数细微的震动正悄然传递,如同大地的心跳,缓慢而坚定地唤醒沉睡的灵魂。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