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马伏山纪事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将门之风

马伏山纪事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将门之风

簡繁轉換
作者:美知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24 04:21:19 来源:源1

第一百七十五章将门之风(第1/2页)

真没有想到,王将军来军部遗址,第一个看见的居然是半个多世纪前与自己同吃同睡的冉从军。他也参加过红军,只因没有文化,身体偏差,正当我们行军打仗时,他在老家养病,便跟地方上做一些打杂的事务。他现在也是享受了老红军待遇,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只有一个幺女婿负责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此时,女婿去赶场为老人买药买一些生活必须品去了,平时除了下地种菜,让老人能够吃到新鲜蔬菜,主要工作就是陪护老人。

将军叫勤务兵从屋子里搬出了几条木凳,让大家坐下来歇息。冉从军老人听了王将军几十年的经历,还讲了冉家大院几十年发生的故事。这大院被文物管理所经过了多次维护与加固,成为了本地有名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来此参观考察的不少。老人经常跟他们讲解革命历史,激发游客更加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这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冉从军老人给来者讲得很起劲,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老人邀请王将军一行,就在这里吃午饭,可将军说,这么大一路人,增加麻烦,还是回去吃,算了,以后再来看老哥。

原计划参观了冉家大院后,沿三塆岩上马伏山参观白莲教古战场遗址,可这里停留得太久,就只有先回安子坪吃午饭后再说下步活动了。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冉从军老哥。不虚此行。

正当王将军计划上马伏山游览之事,机要秘书收到了紧急电报;军情紧急速回。军令如山倒。这不容将军在家乡耽误,只得立即启程回军营。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处于保密,他不能透露半个字。

就这样,王将军快速地收拾了行李,挥手告别了父老乡亲,象急行军一样回到了场镇,乘专车回部队。这是王将军第一次荣归故里,没有尽兴休假探亲,开始了革命工作。

我问二哥,他在老家亲眼见着王将军没有,他说看见了,那是唯一次近距离见着将军。当时,他在安子坪老院子里跟老乡们理发。因为没有亲戚关系,也就只好看一眼,而没有一起相处。

后来王将军的几个侄儿侄女都先后到了王将军所属部队服兵役。有一个最小的侄女叫王丹,与我是小学同学,成绩很一般,基本就是中偏下,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跟他哥子们到了部队,给王将军家里帮忙,带孙子,做些后勤工作,到了十六岁,就参军了。直到后来复员转业到老家,安排到县城百货公司坐门市,我去店面窗口逛市场,突然听到有个姑娘喊我的名字,我才知道王丹成了大姑娘,也开始在地方工作了。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总算看见一个马伏山的同学,还是女同学在县城端上了铁饭碗。我们就在柜台边聊起来,重点是关心她这几年是如何走过来的。还问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去向。故人重逢,别有一番趣味。我们正聊得正酣时,有一个男子来跟她送午饭了,我认识,他是王丹的大哥,曾经在马伏山老学校代课,教过我们班上的体育课。他认识我,我当然认识他,也亲切地喊了他王老师。他勉强地答应了,但有些不高兴。并说了一句:你们同学相见,不容易,但是,丹丹刚回来工作,不能因为私人聊天耽误了工作,所以要注意私聊时间。我听懂了王老师说的话,于是立即说了句:好的,老同学,以后再聊,我先走了。王丹感到过意不去,脸色变成了桃红色。

我在城里转悠,下午临近下班时,还是不服气,还要找王丹老同学了解一下,王老师对我这个老乡为什么那么不友好。是不是对我以前有什么过节,有什么对不住他地方。再次来到百货公司大超市,王丹都在拖地板,准备下班回家。

王丹下班,叫我边走边聊。她住在大哥家,还有十几分钟的距离。他大哥前几年就在王将军的部队汽车连学会了开车,回到地方也是安排在县百货公司车队,负责货物运输,也结婚了。嫂子是百货公司的服务员,比王丹大十几岁,儿子都有一岁多,平时王丹住在一起,还可以帮助嫂子看孩子,做点家务。大哥知道幺妹对家务这一套,是行家。王丹还有一个强项,就喜欢笑。可谓笑口常开。王丹住在大哥家里,为哥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这个,王丹心里清楚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五章将门之风(第2/2页)

王丹一回到汉城,还没有上班,她大哥大嫂的同事熟人就跟她介绍男朋友,大多都是城里工作的。偶有乡下工作的老师和医生,都被大哥大嫂拒绝了。她有王将军这个背景,好些人都希望攀到这个高枝。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加上王将军是什么人啦,好多人不了解。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老革命老军人老红军,要是有人想在他那里说走后门,叫他跟地方托关系讲人情办私事,门儿都没有,还要被批评教育一顿,把政治课上得足足的,把脑洗得明明白白的。这就是一个老革命的高贵品质。

老将军就是要求各位亲人要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凭本事工作,不要躺在前辈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坐享其成。王将军还有一个大侄女一直在马伏村小学代课,因为考试上不起,后来就下岗做了个体户,与丈夫一起在县城车站旁边开了个小餐馆维持生计,凭自己的本事创业。这是我亲眼所见。

还有一个侄儿一直在乡上的文化站电影院放电影,后来电影院不景气,他就做起汽车运输生意,维持一家生活。也是靠自己本事吃饭,我非常敬佩他们。

再说一个人,他是王将军条件最差的侄儿,名叫王玉,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一个二级残疾的瘸子,因为腿脚不方便,常驻马伏山老家,连街上都很少去。他一人在家照顾年老的父母,无缘无悔。可谓身残志坚的榜样。在家种田,养猪牛,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还与本村一个姑娘结婚生子,一男一女都靠上大学,凭考试,找到了城里的正式工作,真让马伏山人佩服。

在县城的大街上漫步。从百货公司超市回王丹的大哥家门口,一路上,我从女同学王丹那里了解了许多关于王家的事。她所讲的,与我们马伏山里所传说的,猜测的,相产太大,甚而面目全非。老家那些人总觉得王将军作为一个正部级高官,对王家可以做到很多很多,比如安排工作,晋升职务等等。可王将军没有一个侄儿当官,都是一般职务,一般工作,还有半数以上的都没有找到工作,有个体经营者,有务农一生的。就说我那老同学吧,虽然当时在县城,还是县级企业,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百货公司解体了。王丹同学和她百货公司负责采购业务的丈夫同时下岗,做起了个体商人,摆摊创业。我还在她那处在农贸市场大门口里的门市见到她后,刻意为了照顾她的生意,为孩子买过几次玩具呢。此时的王丹再不是那么年轻漂亮,笑容满面,而是头发花白,额头上布满皱纹的老太婆了。实话说,我一看见她,差点认不出来,认为那时的王丹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可是,她一喊我的名字,我就听出她那略带北方普通话尾音的喊声,我就认定那一定是王丹。

我跟她再次攀谈起来,不是上次在百货公司那样的干净舒适宽敞明亮的环境中,而是换作了杂乱吵闹嘈杂的市场里,有时还有些听不清楚说的什么。门市旁边还有卖鸡杀鸡,卖肉卖菜的,还有推板板车的,时有一股臭气袭来,这让王丹早已习惯了,适应了这样乱哄哄的环境了。

王丹问我现在哪里上班,我毫不隐藏地说实话了。她话外之意略带后悔地说道:老同学,还是你们有文化的好,至少不会失业嘛,你看我们两口子在经商行业工作,说失业就失业,东奔西跑的,最后才找了个门市,在这复杂的农贸市场里租个门市,早出晚归的,一天就被拴在这里,走个厕所都不方便,卖玩具,门市租金贵,利润薄,一个月下来就挣点工资,难哪!

我安慰老同学:条条蛇都咬人。做什么都有难处,只是隔行如隔山,不了解罢了。比如,你当个体户,自己说了算,没有领导管你,至少不会因为工作挨批评,是不是?

老同学却说:你说这个,我承认。再说,你们工作的地方干干净净的,比我们市场好看些,还有就是没有还有周末,还有节假日啊,你看我一天,过春节就是最忙的时候,有时连饭都顾上安安心心吃一顿。

我再次安慰她说:你忙不正是表示生意好嘛,你说是不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