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大治之始
一个被祸害得千疮百孔的地方,需要的是大治。
自古以来,大治必先免赋,其次均田,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让百姓们休养生息,商人们放心经营,这个地方才能彻底活过来。
所以,免赋是关键,百姓暂时没了负担,才能安心耕种生产,华夏民族的坚韧与毅力,是全世界最强的。
只要朝廷让百姓们喘口气,他们就能迅速恢复元气,为了自己的日子而踏实工作,数千年以来都是如此。
现在赵孝骞要做的就是让百姓们喘口气。
汴京朝堂还在争论新政和旧法,赵孝骞不管那麽多,无论新政还是旧法,总之这三年内,我真定府的百姓不准向他们收一文钱的税。
至于如何让赵煦和朝堂答应给真定府免赋,很简单,赵孝骞把真定府的现状据实上奏,尤其强调真定府农户们的凄惨情况,以及辖下九县总共才十六万多口人的现实。
数据是最真实且最直观的,汴京的大佬们看到这些数据,如果还要坚持对真定府百姓徵税,首先就把自己置于「不仁」的位置上,这顶帽子大佬们可戴不起,太坏名声了,赵煦更不敢戴。
「道德绑架」不是什麽好词儿,但赵孝骞这次用在汴京大佬们身上,相信会很有用,大佬们不被绑架都不行。
李清臣按照赵孝骞的吩咐,写下了请免赋税的奏疏,吹乾了墨迹后,恭敬地双手捧给赵孝骞,神情不知何时却清朗了许多。
看着赵孝骞的眼神灼热且钦佩,原本被降职的失落感此刻荡然无存。
李清臣突然觉得,能在这位年轻的都公手下当判官,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从这两道奏疏上,李清臣已能看到真定府死而复生的生机,以及这位郡公隐藏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的仁慈之心。
「为生民立命」,这句话太高尚,太遥远,只能作为读书人的一种几乎不太可能实现的理想。
可这位赵都公却在脚踏实地地做着,
他从未高喊过任何口号,也从来不慷慨激昂地发表什麽忠君报国,爱民如子之类的言论。
可他做的事,却是实实在在的给辖下的百姓寻得生机,让他们活下去,如果可以的话,活得好一点。
「郡公高义,今日方知,下官敬佩,愿从此在郡公靡下效劳,下官也很想看看,若干年后的真定府,是何等的模样。」李清臣突然真切地说道。
赵孝骞警了他一眼,淡淡地笑了:「这就纳头便拜了?老李啊,别给我戴高帽子,我不是什麽坏人,但也不是什麽好人,你把我架得再高,我想下来时,也会麻溜溜地滚下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李清臣笑道:「好人坏人,皆是凡俗中人,凡事凭心而为,便是一个真实的人。郡公在下官眼里,就是真实的人,喜怒哀乐,贪嗔痴妄皆俱,活得像圣人那般清高寡淡,未免无趣。」
赵孝骞哈哈大笑:「不错,老李,你也是个真实的人,我在任真定府的日子,靠你多多辅佐了,丑话说在前面,政务方面,我就是个甩手掌柜,只负责拿出章程,具体的事情还需要你来做。」
李清臣躬身一礼:「下官愿效劳。」
「刘谦谅等人正被皇城司审问,接下来要做的,是查缉辖下九县的知县,官吏和地主豪强,百姓们被祸害成这样,我不信那些知县和官吏们是清白的。」赵孝骞冷笑。
「这件事皇城司会去查,你要做的是将犯官名下的田产归纳抄没,重新分给辖下的百姓,离开春不远了,官府还得给百姓们分发粮种,不可耽误了春耕。」
「犯官们这些年的不法收入兴许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笔钱咱们截留下来,
就不交给朝廷了,回头我想个理由糊弄过去—.」
「这笔钱目前就用于给辖下九县的农户们分发粮种和农具,还有就是,在真定府衙的旁边建起东西两市,修商铺,鼓励商贾与辽国通商。」
「让人四处宣传一下,就说真定府欢迎各地商人来此定居,做买卖,重点宣传真定府的商人三年免赋。」
事情很多很繁杂,但李清臣还是欣然领命。
不知为何,李清臣的人生突然有了目标,相比这两年浑浑噩噩的与真定府官员们斗心眼儿,现在的他尽管更辛苦,但做事却更有动力了。
两道奏疏派快马飞赴汴京。
其中一道是清洗真定府官场,另一道是请免真定府三年农商赋税。
赵孝骞做事真的很炸裂,两道奏疏都是能够引起汴京朝堂震惊的存在。
真定府说是边境,但其实距离汴京不算太远,快马三日可至。
奏疏递上去了,赵孝骞在等着赵煦回复的同时,自己也没闲着。
刘谦谅等犯官被拿获后,在皇城司惨无人道的审问下,招认得痛痛快快,招完了还想招。
这些年所犯的事都已落在供状上,案子算是板上钉钉了,再无翻身的可能。
还有就是,刘谦谅等人背后的靠山他们也交代出来了。
靠山不止一人,其中包括政事堂的一位参知政事,户部和吏部两位侍郎,还有一位枢密院的都承旨。
这些涉事的官员背后,还包罗了汴京皇室宗亲,商业巨贾,甚至江南的几位大地主。
这是一张非常扎实严密的网,网上的每一根线纵横交错,涉及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宗亲,民间财主,地主等等。
当刘谦谅等人痛快招认后,赵孝骞看着皇城司送来的供状,饶是他身份尊贵,地位不凡,看着这份名单也忍不住眼皮直跳。
这特麽是捅了马蜂窝了呀。
手握着这份名单,赵孝骞都感到有些烫手。
难怪刘谦谅张岚等人在真定府行事如此猖狂,他们背后的靠山确实强大,难怪李清臣多次上疏参劾真定府官员,奏疏到了汴京都被拦堵下来。
真定府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群人的靠山又强大,在这里为官,人性中的罪恶黑暗确实会无限放大。
盯着这份名单,赵孝骞思虑许久,提笔将政事堂的那位参知政事,以及枢密院的那位都承旨两人的名字缓缓划去,其馀的名字则一字不改。
案子很巨大,但真定府经不起折腾,事情到了六部这个层次就够了。
若真将政事堂和枢密院的重臣问罪,不仅汴京朝堂会掀起惊涛巨浪,同时真定府也会成为各方大佬重点关注的地方,以后赵孝骞想为真定府争取点什麽好政策,恐怕将会阻碍重重。
人在官场,怎麽可能做到除恶务尽,善恶分明?
朝堂本就是个灰色的地方,能站在朝堂上的人,其实善恶是非的界限已没那麽清晰,最看重的还是「利弊」二字。
赵孝骞也不能免俗,只不过他衡量的利弊无关个人,而是为了治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