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83章 撤军休整

世子稳重点 第483章 撤军休整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83章撤军休整

苏轼活着归来,龙卫营的任务完成。

将苏轼接回大营后,赵孝骞当即下令加快行军,尽快撤离。

行军三日后,赵孝骞率部回到了拒马河南岸的飞狐兵马司。

宋辽两国好像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但事实上又好像哪里不一样了。

更不一样的是大宋。

这次营救苏轼的行动,是大宋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完美配合,大宋自立国以来,配合如此完美默契的,仅只这一次。

同时辽国也深刻感受到大宋外交上的改变,那就是越来越强硬了。

无论苏轼还是张嵘,两位使臣在辽国上京的表现,都可以说是霸气无比,再加上龙卫营在军事上的威镊,偏偏辽国还不能拿他们怎麽样。

国势就是这样,今日拱一步,明日再拱一步,步步为营。

一个国家需要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超越,最后还需要一场诛心的胜利,那麽这个国家就可以被定义为强盛了。

强汉,盛唐,莫不如此。

而大宋,正走在这条路上。

回到拒马河南岸,赵孝骞下令全军休整,但不准扰民。

这里原本是辽国的国土,被龙卫营占了以后便是大宋的了,既然是大宋的,

那麽境内所有的百姓子民也是大宋的,赵孝骞下过军令,越过国境随便将士们祸祸,但本国的百姓绝对不准有任何冒犯。

将士们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清点战利品。

这次北渡拒马河,对辽国进行军事威,虽然没打什麽像样的大仗,但并没有耽误龙卫营将土发财。

北渡之后属于辽国领土,从拒马河到析津府,数百里的土地上,辽国的村庄堡寨和部落都倒了大霉,照例被龙卫营洗劫了一遍。

将士们清点着抢掠来的财物,飞狐兵马司附近的商人忙活起来了,他们负责兑换将士们抢来的牛羊,皮货,药材,将它们兑换成银子。

将士们将兑到的银子托了信差,送回各自的家乡。

明明是肃杀庄穆的军营,附近却人来人往,搞得像一座大型的集市似的,各种讨价还价,各种欢声笑语。

赵孝骞和苏轼一身便装,并肩走在大营外,将士们见到赵孝骞,纷纷行礼,

那恭敬的礼数和态度显然发自内心。

赵孝骞含笑点头,叮嘱将士们不要倚仗武力跟商人闹得不愉快,不可恃强凌弱。

将士们纷纷笑着答应,猛拍商人的肩膀,勾肩搭背表示我们和商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商人愁眉苦脸被勾着肩膀,还不得不陪笑。

「真好,一片欣欣向荣,这地方很快会发展起来,变成一个繁华的边境集市,甚至是城池。」赵孝骞笑语喃喃。

苏轼一直静静地观察将士们和商人谈生意,双方争得面红耳赤,铢必较为了几文钱的差价差点动手打起来,谈拢后很快又拥抱大笑,亲密无间。

良久,苏轼皱眉道:「贤弟魔下的龙卫营显然是一支精锐,大宋王师无可及也,为何此时却不像军队,反而像一支商队?将士们卖的是什麽?」

「卖战利品,有些笨重不方便携带的东西,自然是要卖掉换钱的,比如牛羊,皮货这些。」赵孝骞解释道。

苏轼不解道:「战利品不该是充公麽?」

赵孝骞笑了:「在龙卫营,战利品不必充公,谁抢到就是谁的,如果袍泽们争执不下,那就平分。」

「抢的是辽人?」

「没错,大军越境,所经之地,无论村庄堡寨部落,皆可抢掠杀戮,这是我当初定下的规矩。」

苏轼吃了一惊,这种规矩简直闻所未闻,难怪当初宋夏之战后,朝中常有御史参劾,说赵孝骞领兵无方,纵兵抢掠,而且军纪涣散,常有杀戮境外平民之举。

原来这些不是御史造谣,不是扳倒赵孝骞的藉口,特麽的全都是真话。

苏轼惊道:「这—岂非违背了圣贤仁义之道?」

赵孝骞笑:「大哥,战争啊,你居然讲仁义?往年辽人有实力的时候,他们越境对我大宋村庄农户做了什麽,你难道不知?」

「我不过是把辽人做过的事,原样还到他们身上而已,真定府辖下九县,这些年天灾**,辽人抢掠,九个县人口只剩了十六万馀,这笔帐怎麽算?难道指望我原谅辽人吗?」

苏轼仍有些不敢置信:「将士们若随意杀平民,难道不会助长他们的戾气,变得更加残暴,更泯火人性吗?」

赵孝骞摇头:「不,大宋目前的情况,需要一支暴戾的善战之兵,大宋积弱太久,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这人被欺负了只能忍气吞声,已渐渐失去了男儿汉的血性。」

「长久下去,他的性格将会被扭曲,跟宫里的宦官一样,那玩意儿跟被割了似的,一辈子被人欺负死,你愿意见到这样的大宋吗?」

「所以,我需要一支充满了戾气的军队,他们要用杀戮来激起血性,再用这种血性在战场上杀敌人,学会不妥协,不动摇,纵死而不逃,有了这股血性,

这个国家才有救。」

苏轼闭眼,进士出身的他,自幼精读圣贤书,圣贤经义里的仁义之道他张嘴就来,但赵孝骞今日跟他说的这些,无疑动摇了他的三观,他需要时间消化一下。

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想不通没关系,反正你不用上战场,不过在龙卫营里做客,你最好还是别提什麽仁义之道,这里是军队,面对的是拿着刀枪的敌人,我们现在的状态是战争。」

「敌人杀来时,你总不能站在阵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吧?」

苏轼白了他一眼:「好好的道理,非要说得这麽不正经吗?」

「我就这德行,子瞻先生也不像是太正经的人呀」赵孝骞露出一抹坏笑,凑近低声道:「你在辽国上京待了半年舍不得回来,老实说,睡了辽国多少千金闺秀,多少青楼花魁?」

苏轼老脸一红,正色道:「绝无此事!」

赵孝骞一脸关怀之色:「子瞻先生年已花甲,你这身子骨—?忙得过来吗?

正好,我帅帐里有一堆珍贵补药,百年的山参都不少,回头弄点给你补补。」

苏轼凛然道:「老夫岂会用这种东西,你太看不起人了!」

「不要算了!」

刚转身,苏轼便拽住了他的衣袖,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

「.——老夫有个朋友,身子比较虚,我代他要几支山参。」

「我懂,朋友嘛———」赵孝骞笑得很恶劣。

苏轼老脸愈发挂不住了,正要发火,却见赵孝骞突然伸手,逮住一个打从身前路过的将土。

「手里拿的啥?给我看看。」赵孝骞一副盗匪打劫的语气。

这名将士很年轻,约莫才十七八岁,面对赵孝骞的打劫也不害怕,笑嘻嘻地双手捧上两根长毛的棍状物。

赵孝骞和苏轼俩脑袋凑到一起细细打量。

「这是个啥?」赵孝骞凑近,闻了闻,有股腥臊味儿,

冷不丁递到苏轼嘴边,赵孝骞热情邀请:「舔一下,试试味道。」

苏轼也是有点憎,或许对赵孝骞太过信任,嘴比脑子反应快,下意识就伸舌头舔了一下,然后呸了一声,显然味道不大好。

年轻的将士笑嘻嘻地为他们解惑:「禀殿下,这是我军北渡后,小人从辽人村庄抢来的大补之物。」

「啥?」

「牛鞭。小人打算拿它们跟商人换点钱。」

苏轼的老脸立马黑了,张嘴伸舌,想吐却吐不出来。

赵孝骞却两眼一亮:「咳,我有个朋友——·嗯。」

顿了顿,突然察觉我跟一个小兵解释啥?

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银子扔给小兵,赵孝骞言简意:「东西我要了,滚!」

小兵大喜,躬身行礼后欢天喜地飞快跑远。

赵孝骞捧着两根牛鞭,脑海里闪过牛鞭的九种做法,九种!

转身却见苏轼面色铁青,弯腰欲吐而不吐,表情特别挣扎。

拍了拍他的肩,赵孝骞嘲笑道:「子瞻先生当年被贬岭南黔琼之地,什麽蛇啊昆虫啊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吃过,区区两根牛鞭你吐啥?」

苏轼脸色铁青道:「老夫是吃过各种东西,但牛鞭——老夫没吃过生的!」

「刚才你要老夫舔那一下,是故意的还是存心的?」

赵孝骞举起牛鞭:「烤着吃还是炖着吃?」

「烤。」苏轼不假思索道。

「叫上你那位体虚的朋友?」

「滚!」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两个喜欢美食的人凑在一起,可谓是志投意合,当然,也少不了激烈的争执两人对美食既热爱又挑剔,人一旦挑剔,就很容易走极端。

烤牛鞭倒是简单,主要是熊掌的做法,赵孝骞和苏轼因为做法的分歧差点大打出手。

赵孝骞认为蒸熊掌比较妥当,苏轼却觉得必须炖了。

赵孝骞说,我给你脸了是吧,熊掌是我的。

苏轼说,那是你给我留的,说话要算话,我说咋做就咋做。

赵孝骞说,来人,把熊掌扔出去喂狗,大家都别吃了。

苏轼说,—————-听你的,蒸。子安贤弟对不起,刚才愚兄说话太大声了,没吓着你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