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91章 至亲可杀

世子稳重点 第491章 至亲可杀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91章至亲可杀

皇太孙被俘,他本人都已平静地接受了现实,耻辱感肯定是有的,不过面对宋军和赵孝骞时的无可奈何,被俘只能是被俘,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而已。

对这件事最痛心疾首的,自然是耶律洪基。

他是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大户人家世代积累的家底,突然冒出一个败家子,偏偏这个败家子还是家族里的独苗,能怎麽办?

耶律洪基看着耶律延禧也是这种感觉。

「该死的人都死了麽?」耶律洪基问道。

这话他问的是耶律淳。

真相被挖乾净后,耶律洪基已经知道耶律淳曾经有过灭口的举动。

当初兵败之后,耶律淳领数十骑逃回飞狐兵马司,后来从战场上陆陆续续逃回了两三千辽军。

耶律淳对飞狐兵马司的官员坚称这两三千辽军是宋人乔装,于是调动了兵马司的大军对这两三千人进行的围剿,一个都没跑,全杀乾净了。

这场杀够狠,够毒辣。

但站在耶律洪基等权贵的立场,他反而认为耶律淳做得对。

皇太孙被俘的事,在辽国只能成为永久的秘密,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情,哪怕有可能知情的人,也要杀乾净。

耶律淳脸颊高肿,闻言挣扎着跪伏于地道:「都杀了,就连臣身边那数十个亲卫,事后也处置乾净了,除了臣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此事。」

耶律洪基盯着耶律淳的眼神依旧阴鹭,缓缓道:「日后还需注意大辽朝野间的风声,但凡有任何关于皇太孙曾经被俘的言论,必须追查到底,诛杀全族。」

「是!」耶律淳心中亦大喜。

他知道耶律洪基既然说出这句话,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

耶律洪基的底线,是不能废耶律延禧,这是无奈的选择。

其他姓耶律的都是宗亲,唯有耶律延禧是他的亲孙子。

被俘之事若传出去,就算耶律洪基不愿废皇太孙,其他的宗亲也会联合起来逼宫,逼他从宗亲中另选储君,这是耶律洪基绝对不能接受的。

狂扇耳光也是体力活,耶律洪基有些累了,朝耶律淳疲惫地挥了挥手,令他退下。

耶律延禧被留了下来,心情志芯地跪在耶律洪基面前。

耶律洪基冷着脸,阖目沉思。

良久,耶律洪基缓缓道:「此事暂时被掩盖下去了,只要大辽没有议论,便可无事,至于日后宋国那边知情者传出此事,不必理会,一律以谣言离间解释。」

「孙儿知道了。」耶律延禧老老实实地道。

耶律洪基又道:「耶律淳此人,可用,但不可长用。在你即位之前,需要他辅佐,制衡宗亲,但在你即位之后,寻个由头马上杀了他!」

耶律延禧一惊,脸色又变得苍白起来。

耶律洪基眼中露出杀机,缓缓道:「你被俘一事,靠他营救才脱困,但他,

也是知情者,留他必成祸患,明白朕的意思吗?」

耶律延禧点头:「孙儿明白,谨记于心。」

看着耶律延禧那一脸不争气的模样,耶律洪基又想起他被俘的丑闻,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顿时又怒火方丈。

啪的一记耳光扇过去,耶律洪基冷冷道:「滚!」

真定城。

苏轼终于要告辞回京了。

这几日在赵孝骞府上蹭吃蹭喝,苏轼简直如同生活在天堂一般,主要是各种吃。

赵孝骞烹饪的手法令苏轼大开眼界,这几日着实吃了不少新奇的东西,煎炸炒炖各种风味,苏轼人都胖了三斤。

真定城门外,赵孝骞与苏轼依依惜别,二人脸上都露出不舍之色。

「贤弟为国成边,辛苦劳顿,今日一别,你我不知何日再见—」苏轼黯然道。

赵孝骞喜欢相逢,不喜欢离别,这种场面总叫人心里发堵。

「子瞻先生,我的父母妻妾皆在汴京,用不了多久我会回汴京的,报效家国总要有个限度,你不能指望我为了家国社稷连父母都不要了吧,放心,你我很快会再见的。」

苏轼仍黯然道:「你回汴京,老夫却不知放任何地为官——」

「不出意外的话,你应该会留在汴京,我给官家送了奏疏,上面说的可都是你的好话,回汴京后只要你自己不作死,不掺和新旧党之争,应该没人会针对你。」

抬头看了看天色,赵孝骞道:「天色不早,子瞻先生再不上路,今日又要多留一晚了·....」

苏轼点头,抬脚就往城门内走去:「老夫勉为其难,多留一晚便是,今晚吃什麽?」

赵孝骞眼皮一跳,一把拽住苏轼:「你——-还是走吧,我快养不起你了。」

有时候对这种吃货老登,赵孝骞都感到很无力。

苏轼的嘴比他还刁钻,不仅挑食,而且专挑贵的食材,稍微便宜点的他还看不上。

赖在真定城这几日,苏轼迟迟不肯上路回京,原因竟是在等龙卫营将士猎熊掌。

而龙卫营将土果然也没让他失望,·—确实没猎到。

无奈之下,苏轼才不得不启程。

看看,这是大文豪干的事儿。

半请半催,终于将苏轼送上马车,苏轼不死心地掀开车帘,赵孝骞似乎知道他要说什麽,急忙道:「待我魔下将士猎得熊掌,定为子瞻先生留两只。」

苏轼满意地一笑,伸出两根手指重点强调:「..—前掌!」

「好的,前掌。」赵孝骞微笑。

心里不以为然,偏就给他留两只后掌,考验一下吃货的功力。

二人道别,马车启行,一支大约百人的禁军队伍跟随护送。

这支百人队伍是陈守的魔下,赵孝骞必须保证苏轼回京的安全,虽说已是大宋境内,但很难说辽人会不会在路上设下埋伏,毕竟苏轼活着可是重重打了耶律洪基的脸。

送走了苏轼,赵孝骞回到城内郡王府。

李清臣却已等在门外,见赵孝骞骑马归来,李清臣急忙上前。

「苏学士都走了,你不会还来蹭吃的吧?」赵孝骞语气不善。

这几日李清臣打着跟苏轼讨论文学的旗号,每天频繁出入郡王府,却根本没聊什麽文学,反而是到了饭点便眼巴巴地盯着王府厨房方向,幸福地揣测今日郡王府吃啥·—.·

大约是郡王府的饭菜实在太可口了,李清臣吃上了瘾,赶都赶不走。

有时候赵孝骞真的很想报警·

「苏学士咋不多住几日,下官与他谈论诗词文章颇为投契,受益良多,还想与他多谈论几日呢—..」李清臣遗憾地咂嘴。

赵孝骞冷眼警着他,你这模样像是谈论诗词文章的样子麽?口水都特麽快流下来了。

随即李清臣晒然一笑,道:「无妨,殿下也是名满天下的「赵半阙』,下官日后经常与殿下谈论诗词文章,必然也受益——

赵孝骞冷冷道:「不管饭。」

李清臣立马道:「那算了,下官公务繁忙——

「来人,送客!」

「慢!慢着!」李清臣急忙道:「下官今日有正事。」

「说。」

「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韩维,汴京户部侍郎王垣,二人已在真定城馆驿等候多日,欲拜见郡王殿下。」

赵孝骞皱眉:「转运使韩维,户部侍郎王垣?不熟,不想见。你帮我接待一下便是。」

李清臣苦笑道:「殿下不能不见啊,这二位可是汴京所遣,身负皇命的。」

「他俩来真定府干啥?」

「殿下和魔下将士不是打下四百多里的疆土麽,朝廷诸公商议后,决定在真定府以北,拒马河以南这四百多里的土地上设立新县,同时勘定丈量耕地,迁徙农户和流民等诸事宜。」

赵孝骞有点不耐:「他俩办好自己的差事便是,见我干啥?」

李清臣苦笑道:「官场迎来送往,皆是人情世故,殿下作为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见一见他们总归也是应当应分的吧?」

赵孝骞叹气,这偏远的边城居然也要讲人情世故,没活路了。

「你就跟他们说,说本郡王不善与人交际,天性内向,而且脸皮奇薄,出门都跳窗,不好意思走门」赵孝骞一本正经地道。

李清臣愣然睁大了眼:「殿下,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麽?」

不善交际,天性内向,还神特麽「脸皮奇薄」

赵孝骞叹了口气,烦躁地挥手:「见吧见吧!今晚府上设宴,他们但凡稍有良知,就不能空手而来。」

李清臣喜不自胜,别的不说,今晚他又能蹭上一顿美食了。

黄昏时分,有客登门。

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韩维,户部侍郎王垣相携而至,来到郡王府外。

赵孝骞没有亲自迎接,二人的身份和官阶,没资格让郡王殿下亲自出门相迎。

李清臣把自己当成了半个主人,将二人领进郡王府正堂。

三人入堂后,下人奉上茶水点心,三人聊了一阵,赵孝骞作为主角和主人,

这才姗姗而来。

入堂后,三人急忙起身见礼,赵孝骞含笑颌首招呼。

转运使韩维大约四十多岁,在大宋时期,转运使可是实权官职,而且权力不小,最初在唐朝末年,朝廷为了分割制衡各地藩镇节度使的权力,才设立了转运使一职。

从官名来看,似乎转运使只管漕河陆路运输等事宜,可实际上转运使却是当地的行政大员,举凡军政民生等诸事,转运使皆可过问。

如果实在不明白转运使究竟有多大的权力,不妨想想唐朝末年设立这个官职的初衷,人家是为了跟手握重兵的藩镇节度使打擂台的,就问你牛不牛逼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