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84章 休战归城

世子稳重点 第484章 休战归城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84章休战归城

食材太珍贵,身份尊贵如赵孝骞苏轼者,也不得不争执一下。

仅有一只熊掌,怎麽吃它就成了问题。

当赵孝骞说把熊掌扔出去喂狗时,苏轼不得不妥协了。

以苏轼对赵孝骞的了解,这货若横了心,是真会把它扔出去喂狗的,人家就这德行,只要能解气,他不在乎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但苏轼舍不得啊。

多麽珍贵的熊掌,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家,错过今日,这辈子多半是没机会再吃了,妥协就妥协吧,能吃进嘴里就算。

大营帅帐前的空地上,陈守等人支起了一只炭炉,炭火烧得正旺。

熊掌去皮,用黄酒花椒八角腌制过后,整只放进蒸笼。

赵孝骞和苏轼蹲在炭炉前,两人眼巴巴地盯着红旺的炉火,不时咽了咽唾沫,活像两个等着善人施粥的流民草寇。

「子安啊,蒸出来的熊掌若味道不对,你罪过大了———.」苏轼直到此刻还是一脸意难平。

他认为赵孝骞浪费了珍贵的食材,蒸出来的熊掌绝对没有炖熊掌好吃。

这辈子大概率只能吃一次的东西,苏轼不得不慎重对待。

赵孝骞立马道:「若是蒸出来的不好吃,子瞻先生就别吃了,整只留给我如何?」

「不得行!」苏轼不假思索地道:「难吃也要吃,我认了,但绝不能少我一口。」

「放心吧,我的手艺你还信不过?」

「信不过,除非你说『儿豁」—·

「不。」

熊掌肉质紧,上蒸的时间必须更久,才能将肉蒸烂。

足足蒸了一个多时辰,蒸笼四周已弥漫出浓浓的肉香,赵孝骞和苏轼面露喜色,互相交换了一记行家老饕的专业眼神。

成了。

揭开蒸笼,端出瓷盘,上面的熊掌已快蒸得不成形状,显然已烂透了。

「真香!」苏轼欣然大笑。

将熊掌端进帅帐,二人相对坐下,赵孝骞又命陈守弄来一壶酒。

二人挟箸下手,夹起一筷烂乎乎的肉送进嘴里,然后,二人的脸上仿佛被灯光师打上了白光,整个人布灵布灵的。

肉质肥美多汁,入口即化,腌制过后的熊掌已去除了腥腹味,一口下去如同吸进了琼浆,带着几分猪骨髓的肉香。

苏轼陶醉地闭上眼,满足地叹息。

「此生无憾矣!」苏轼喃喃道。

不知为何,突然感动得想哭,也不知什麽事令他想哭。

苏轼在闭眼品鉴熊掌的味道时,赵孝骞终究还是比较实在。

他不发表一句评价,只是埋头苦吃,味味苏轼睁开眼后不由大惊失色,熊掌竟已被赵孝骞吃了三分之一。

「竖子住手!—住嘴!」苏轼抄起筷子就抢。

二人再次争执起来,你一口我一口,你比我多吃一口,这一轮你先歇一歇——.

很神奇,食物一旦被争抢,哪怕是坨屎,都会瞬间被抢光。

片刻之后,整只熊掌被二人一扫而空,就连盘子里的汁液也被苏轼舔得乾乾净净。

擦了擦泛着油光的嘴,苏轼突然眼眶一红,哽咽起来。

「如此美味珍,此生仅此一回,老夫再也吃不上了,悲从中来,呜呼哀哉!」

赵孝骞愣然:「你得绝症了?」

「熊掌难得,恐难再有,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应该只有这一次大快朵颐的机会了吧。」

赵孝骞更愣然:「就这?」

「不然呢?」

赵孝骞扭头:「陈守进来!」

陈守掀帘而入。

「这几日有空派几队人马,带足弹药,在附近的山林里找一找,想办法给我打一头熊来,能办到吗?」

陈守抱拳:「能办到,末将这就集结禁军兵马。」

陈守退出帅帐,苏轼一脸然地看着他,

赵孝骞摊手:「想吃熊掌,就是这麽简单。」

「子瞻先生,这里是军队,军队从来不缺吃货,更不缺杀才,打头熊而已,

多大个事儿,只要附近有熊,一定难逃毒手。」

「子瞻先生就洗乾净屁股等着吃熊掌吧。

说得容易,确实容易,宋军拥有火器,又是成群结队,打一头熊并不难。

难的是机缘,是如何发现熊。

大营里等了几日,苏轼还是没等到。

看着苏轼越来越失望的面容,赵孝骞也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只好温言安慰,

并且表示亲手给苏轼做一道名菜「东坡肉」。

苏轼这下就不是失望,而是惊恐了,态度坚决地表示绝对不吃,而且强烈要求赵孝骞改名。

赵孝骞打死也不改。

开玩笑,华夏传了一千年的传统名菜,菜名怎能说改就改?

维护传统是华夏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

又过了几日,不知不觉已是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有了几分炎意,人们身上的衣裳也渐渐单薄起来。

苏轼等不了熊掌了,他要回汴京了。

毕竟出使辽国半年,总归要回汴京交差的,不然留在龙卫营里名不正言不顺,每天蹭吃蹭喝,还跟提供食物的金主爸爸吵架,再待下去人家就该嫌弃了。

听说苏轼要走,赵孝骞有点不舍,当即表示要送他到真定城。

苏轼感动坏了,子安贤弟纵已是郡王之尊,仍如此重情重义,此地距离真定城四百馀里,他亦不辞辛苦,亲自相送。

男人之间的友情到了如此地步,又共同经历过生死,还有啥可说的,生死至交不过如此罢了。

感动的苏轼默默流了一阵眼泪,难得痛快地答应了赵孝骞的非分要求,—

给他再写几幅字,亲笔落款留跋。

也不知赵孝骞要他那麽多字画作甚,苏轼不理解,但尊重。

第二天上午,赵孝骞擂鼓聚将,交代了军中的一些事务后,便带着苏轼和陈守等禁军出发了。

宋辽之间最近风波不断,当然,风波都是赵孝骞先挑起来的。

宋军几番越境,与辽军大小规模交战多次。有了几次胜利打底,辽军如今也不敢轻易挑起战争了,赵孝骞判断,最近数月,飞狐兵马司应该不会再有战事,

辽军没那胆子。

既然无事,赵孝骞当然不是安安分分待在大营里的人,借着苏轼回汴京的由头,赵孝骞亲自送到真定城。

主要是想真定城里的仁婆娘了。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如拉丝好。

种建中和众将送赵孝骞和苏轼到大营辕门外,众人一脸不甘不愿。

虽说最近应该不会有战事,但郡王殿下终究是一军主帅。

这位主帅咋老想着往外跑呢?几方将士你都不管了?

赵孝骞当然不想管了,没打仗时候,我跟几万糙汉子待在一起干嘛?还要管你们操练,管你们吃喝拉撒,我爹都没这麽管过我,我凭啥管你们?

与苏轼一同上路,带上四百多名禁军护送,赵孝骞出营时比苏轼还迫不及待,仿佛逃出缅北电诈园区的被噶了腰子的残缺人质。

出了大营往南,赵孝骞心情极佳,想到真定城里的仁婆娘,浑身便禁不住地火热滚烫。

脑子想着什麽,嘴上便忍不住说了出来。

赵孝骞一路与苏轼聊天,聊的都是风花雪月和女人。

主要是女人。

在文豪面前聊风花雪月容易露怯,人家聊得兴起便冒出一段即兴的诗词,赵孝骞实在干不过。

聊女人的话题可就丰富了,这个领域赵孝骞有着绝对的发言权。

越聊越兴起,一旁的苏轼脸色却越听越黑,

终于,苏轼幽幽地道:「老夫知道了,你根本就不是送我,你是想回真定城睡你的女人,送我只是你的藉口———」

「这里到真定城,我绝对全程相陪,男儿大丈夫,不要看别人说了什麽,要看别人做了什麽,你就说送没送吧。」

苏轼一想,好像确实有道理.

可还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行人赶路的速度很快,路上全是策马奔腾,苏轼这把老骨头都快颠散架了。

赵孝骞不管那些,他赶回城有事,事关赵家楚王一脉子嗣传承的大事。

三五日后,一行人终于赶到了真定城。

仰望不算巍峨,反而略显破败的城门,赵孝骞由衷地呼了口气,随即扭头望向苏轼,在马背上抱拳。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子瞻先生一路—」

苏轼惊地看着他,听着语气不大对,急忙打断他:「都快进城了,这时候你跟我告别?」

「为了睡你家婆娘,你连一顿饭都不管我了吗?天都快黑了,你让我过城而不入继续赶路?」

赵孝骞赫然惊醒,汕汕一笑:「完全没那意思,子瞻先生误会了,走,咱们进城,今夜好酒好菜款待。」

苏轼愈发幽怨,他已肯定了,赵孝骞就是那意思。

战争,果然泯灭了他的人性。

策马行至城门,守城的是邵靖魔下的厢军,大多是认识赵孝骞的。

见赵孝骞等人骑马而来,城门值守的厢军将士认出了他,纷纷惊喜地执戟行礼,自觉地让出一条道。

苏轼默默地看着将士们恭敬且喜悦的表情,活了大半辈子,将士们的表情是真是假,他自然一眼能分辨。

「子安贤弟,无论龙卫营还是真定府,你都很受将士们拥戴呀。」苏轼叹道。

赵孝骞笑了笑:「都是当兵吃粮的苦哈哈儿,我知道他们要什麽,于是就给什麽,将士们自然认同我。」

「朝堂上喊什麽忠君报国的口号,那是士大夫干的事儿,在这里,当兵就是吃粮领兵,不缺他们吃,不拖欠他们的兵饷,你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比喊任何口号都管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