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492章 圈地之请

世子稳重点 第492章 圈地之请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28 11:05: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92章圈地之请

韩维是元丰四年的进土,当年也是参与过新旧党之争的。

这人跟如今的户部尚书蔡京有点像,他的立场与理想无关,只与利益和权力相关,属于典型的政治上的投机者。

新党得势时,韩维果然投身新党阵营,元佑年间新党皆被清理,旧党又得了势,于是韩维果然又转投旧党阵营。

到了如今的绍圣年间,新党再次得势,韩维于是又成了铁骨铮铮的新党一员这货在新旧党之间反覆横跳,至于为何新旧两党没人办了这货,反而让他一路升官至都转运使,原因很多。

传闻他的后台不小,这些年他大肆贿赂,或是将亲生女儿送给大佬做妾等等,各种手段用尽,传闻有几位后台甚至在汴京的政事堂坐席办公,可见这人能量确实不小。

至于另外一位户部侍郎王垣,·—-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户部侍郎,家世背景不详。

赵孝骞走进正堂,满脸笑容与韩维和王垣寒暄了几句,然后下令开席。

精致的菜肴被丫鬟端上来,不仅如此,为了表示尊重贵客,李清臣甚至张罗了歌舞,不知从城里哪家青楼请来的歌舞乐班。

宾主互相敬酒时,丝竹之乐响起,舞们身姿斑入内,跳起了撩人心弦的舞蹈。

李清臣安排得如此隆重,大约也是听说了韩维在朝中的分量,不得不慎重对待。

赵孝骞本有些不以为然,以他的身份,除非是官家赵煦亲至,否则没人有资格能让他如此隆重地招待。

不过既然李清臣已经安排了,赵孝骞也不便驳他的面子,反正招待费用走的是真定府衙的公帐,自己不花钱白歌舞,有啥不满意的?

跟官员喝酒倒没那麽多事,不像那个西夏的使臣李金真,动不动就端起酒杯唱歌,唱的还是超长版,半天不消停。

除了汉人,别的民族喝酒都是载歌载舞,唯有汉人喝酒只知道吹牛逼,以及各种虚假至极的称兄道弟。

酒宴上,当话题只是宾主之间的互相吹捧,说明这顿酒才刚开始热身。

当话题涉及到风花雪月,女人的容貌身材和功夫,说明酒已喝得有点愉快了。

当话题开始谈论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各种指点江山,各种「如果我是大佬,一定怎样怎样」时,说明酒已喝到位了。

当然,如果酒宴上没人哎声,个个眼神空洞,表情发憎,说明这顿酒差不多到散场的时候了。

此时此刻,郡王府正堂上的话题,还只局限于互相吹捧阶段,也就是世俗观念里的刚刚热身。

主要是韩维王垣对赵孝骞的吹捧。

官场中人逢迎阿,用辞也是非常讲究,且绝非无脑吹。

尤其是,赵孝骞的功绩确实值得吹捧,一桩桩一件件,韩维张嘴就来,从当年的宋夏之战,说到如今的两败辽军,歼敌七八万馀,为大宋开疆拓土,宋辽之势攻守易形等等。

韩维如数家珍,如同亲眼所见,搞得赵孝骞都有点迷了,我干这些事时,难不成这货悄咪咪躲在哪个角落偷窥?不然为何说得如此精准?

而一旁的王垣,则语气讨好地捧眼,与韩维一搭一唱,补漏拾遗。

没人能拒绝马屁,赵孝骞也不能免俗,越听越心花怒放,感觉这顿酒宴和歌舞没白请。

人家多懂事,知道给主人提供情绪价值,某马会所的男模都不一定有这份操守。

酒宴渐酣,趁着没喝醉,大家终于说到了正事。

韩维告诉赵孝骞,这次来真定府的不止他和王垣两位官员,事实上还有许多人,包括朝中户部,吏部,工部的官吏,加起来共计百馀官员。

毕竟一个国家要消化四百多里的土地,不是靠几个官员能完成的,这是个大工程,而且旷日持久。

丈量耕地,划分乡镇村庄,设立新县,建城池堡寨等等,只靠韩维和王垣二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件事需要汴京君臣,政事堂,六部的通力配合,更要调动大量的资源人力。

根据朝中预测,这四百馀里的土地,其中可以耕种的土地占三分之一,预计要迁徙三十万左右的农户,才能将耕地开发出来。

这三十万农户,朝廷会从河北东西两路迁徙一部分,但更多的则用于安置大宋的流民难民。

将这些流民安置下来,给他们分配土地,对大宋的统治无疑是件大好事,毕竟能消弹流民群体的不稳定因素。

赵孝骞听得很认真,不时还插嘴问几句。

毕竟是他打下来的土地,朝廷如何消化,他不能不过问,再说他还兼着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这四百馀里的土地将来也是要划归他的治下。

韩维说得很详细,说得差不多后,突然语气一顿,迅速看了一眼赵孝骞神色,小心翼翼地转移了话题。

「还有一事,下官不得不与郡王殿下禀报一声——」

赵孝骞端杯笑道:「你说。」

韩维沉吟片刻,低声道:「土地用来安置流民,但其中一部分—-或许还要分润出去。」

赵孝骞一惬:「『分润」是啥意思?」

韩维笑了笑,道:「四百多里的土地,安置数十万流民足够,除此之外,汴京有许多宗亲权贵官员,大约也对这片土地有心思——.」

赵孝骞恍然,他听懂了。

对土地最执着的,其实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帝王和权贵地主。

他们对土地的渴求简直疯狂,索求无度,贪婪成性,永不满足。

农耕时代最值钱的也是土地,只要有地就能种粮食,粮食就是与金银等价的硬通货,所以,土地即是利益。

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

随着王朝的国祚越长,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导致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

最终生计断绝,官逼民反,改朝换代之后,土地重新得到分配,继而又被权贵地主慢慢蚕食兼并,王朝命运周而复始韩维说的这句话,赵孝骞自然是懂的。

汴京有人看上了这四百馀里土地,想要圈占一部分。

打下来的土地太多,看上这块地的人应该不少,赵孝骞甚至清楚,有资格垂涎这片土地的人,身份都不低,搞不好当朝宰相都悄咪咪地打上了主意。

韩维说这句话,大约也是一种情况通报,坦然地当面告诉赵孝骞,请他行个方便,不要阻拦,不要给汴京的大佬们添堵。

赵孝骞能怎麽办?

他的头够铁,但也没铁到敢跟满朝文武作对。

拦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赵孝骞很明白这个道理,土地就是权贵官员们的钱财。

脑子飞速运转,赵孝骞现在明白韩维王垣今日为何登门拜访,大约这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见赵孝骞沉吟不语,韩维笑道:「郡王殿下亦是官场中人,甚得官家器重,

为大宋立下偌诺大的功绩,朝中诸公亦不是不懂事的人,该有的表示下官一定双手奉上,只求殿下行个方便——

赵孝骞知道他话里所谓「行个方便」的意思,就是装聋作哑,别哎声,更别拦阻,默许汴京的宗亲权贵们的圈地行为。

当然,属于他的好处自然也少不了,这片土地有一部分即将成为他河间郡王的私产。

赵孝骞陷入沉思。

这件事有点复杂,跟侵占大宋农户土地的性质不同,毕竟这是一块无主之地,谁拿到了就是谁的,不存在挤压大宋农户的生存空间。

所以此事的是非善恶,还真不好说,不愿向这片土地伸手的人,自然是正人君子,但伸手的人也不见得是坏人。

迟疑许久,赵孝骞皱起了眉,缓缓问道:「迁徙的农户和流民的土地,能保证吗?」

韩维急忙道:「能保证,政事堂正在做计划,预计会迁进三十方左右的农户,朝廷鼓励农户们开荒,还是给予免赋政策,提供粮种和农具等等。」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既然能保证农户和流民的土地,分配之后如果仍有剩馀—」

话到此处,戛然而止,但言中未尽之意却非常清楚。

意思就是,如果土地有剩馀,我就装聋作哑,让你们圈占一部分。

没办法,人情世故是凡俗之人无法逃避的。

赵孝骞也不能免俗,土地打下来了,该送的人情也要送。

韩维王垣闻言大喜,赵孝骞未说完的话,他们当然听懂了,于是急忙起身长揖行礼。

「多谢郡王殿下玉成此事,下官将会如实禀报汴京各位权贵,请他们记殿下这份人情。」

赵孝骞嗯了一声,意兴索然道:「你们占你们的地,就不必给我留了,我对土地没兴趣。」

韩维一愣,然后仔细咂摸赵孝骞话里的意思。

拒绝土地是啥意思?这世上还能有拒绝白送上门的土地的人?

赵孝骞不占地,别人占地不踏实呀,莫非这位郡王殿下打着别的主意?

二人一时有些无措,反覆琢磨赵孝骞的心思。

赵孝骞却晒然一笑:「二位莫误会,我没别的意思,我的魔下数万儿郎,如果想要土地,随时可得,这次就不必与京中诸位大佬争抢了。」

说着赵孝骞脸色渐渐严肃起来,缓缓道:「前提是,你们必须保证三十方农户和流民分到土地,这个前提如果没做到,可就莫怪我翻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