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52章北上抗辽
没有战前动员,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
赵孝骞带兵的方式简单粗暴,说一千句一万句空洞的口号,还不如实实在在砸给将士们银子。
这年头的军队,若说真心报效家国社稷的,不是没有,但很少。
大宋是募兵制,大多数将士参军的初衷就是为了吃饱饭,领兵饷,养活家人这种功利性满满的军队,你跟他们说报效家国社稷,为国捐躯什麽的口号,
是不是很可笑?
三万将士站在校场上,猎猎风声中,赵孝骞的语声并不大,台下的传令兵负责将赵孝骞的每一句话传到队伍里的每一个人耳朵里。
赵孝骞目光威严,环视校场上的将土,缓缓道:「你们都是汴京上四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军法什麽的,我就不多废话了,有人违反,按军法处置,该打军棍就打军棍,该拖出去斩首就斩首,军法不容情。」
顿了顿,赵孝骞又道:「再说说福利,我不说空话,咱们实在一点。」
「在我魔下,一些规矩想必你们清楚。首先,绝对禁止杀戮抢掠大宋百姓,
违者必斩。」
「其次,越过大宋国境,百无禁忌,抢掠所得,上官分文不取。」
「第三,将领下令时,你们也要一往无前,令行禁止,惧战退怯者斩。」
赵孝骞嘴角一勾:「好了,重要的就是这三点,能做到的话,保证你们有饭吃,有钱花,杀敌够多还能升官,战死了我养你们父母妻儿。」
说完赵孝骞看了看天色,大手一挥:「开拔!」
三万将士纷纷然,他们没想到这位带着浓烈传奇色彩的主帅,对三军将土训话时竟如此简洁利落,而且说的话非常接地气,没有半句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
将士们振奋之馀,不由有些期待。
在这样的主帅魔下杀敌,或许真的很不一样。
莫说普通将土,就连站在队伍前列的诸军将领们也惊呆了,对将士们说这些话,真的合适吗?
按理说不应该是各种忠君报国,各种捐躯成仁什麽的大话吗?
为何这位郡王殿下说的话都如此市偿,就好像带兵出征不是为了杀敌,而是为了赚钱,所以,咱们这次..是北上打工?
诸军将领也是从汴京上三军里挑选出来的,他们自然听说过赵孝骞,这次归于赵孝骞魔下听令,他们还感到很激动,结果今日还没出征,这位郡王殿下就给将领们来了一个震撼。
不凡之人,行不凡之事,或许,这便是赵孝骞和魔下龙卫营数败辽军的根本原因吧。
随着赵孝骞的一声令下,三万将士从大营出发,向北而行。
赵孝骞仍站在高台上,目视着将土们列队鱼贯而出,他的神情一片淡然。
转身四顾,赵孝骞忽然道:「督运官何在?」
一名中年将领站出来抱拳:「末将何云,委为辐重督运官。」
赵孝骞淡淡地道:「粮草情况如何?」
「兵部和户部这几日紧急徵调汴京附近农户民夫,共计万馀人,专司押运粮草军械弹药和申胃,先头三千人昨日辰时已押运五方石粮草出发,于相州等候。」
赵孝骞点头:「粮草切不可耽误,否则后果很严重,官家已有旨意,行军沿途可临时徵调各地城池粮仓,充为军用,你与当地官府将粮草帐目交接清楚,谁敢贪墨克扣将士的口粮,立斩。」
「是!」
何云退下,赵孝骞又一招手:「将火器监打造的这批新枪拿一支来,我试试。」
一名将领上前递给他一支崭新的发枪。
鼓弄这玩意儿赵孝骞是行家,毕竟是他发明的。
仔细检查了一下燧发枪的零件,尤其是枪管的质量,然后取过一颗纸壳弹装膛,举枪随便找了一棵树干瞄准。
一声枪响,白烟袅袅。
硝烟散尽,树干毫发无伤,树枝上栖息的一只倒霉的麻雀却应声倒地。
身后的将领们大声喝彩:「殿下好枪法!」
「百步穿杨!百步穿杨啊!」
赵孝骞呆惬了一会儿,老脸不由一热,这麽厚的脸皮居然也有通红的时候,
很神奇。
该怎麽跟众人解释,我特麽瞄准的根本就不是那只麻雀当然是不解释,莫名其妙立了个神射手的人设,不能崩了。
赵孝骞收枪,一副渊淳岳峙的宗师风范,淡定地将枪还给将领,淡淡地道:「枪不错,没有偷工减料。」
说完赵孝骞走下高台,骑上马,在陈守等禁军的护侍下,跟着队伍出发。
策马刚出了大营,赵孝骞吃了一惊,急忙勒住马儿。
大营外,静静地站着成千上万名百姓,他们穿着不一,有绸衫,有布衣,甚至还有许多平民女子,老人妇孺。
百姓们安静地聚集在大营外,脚不知在等什麽。
见赵孝骞策马出营,眼尖的百姓认出了他,大声道:「郡王殿下出营了!」
话音落,成千上万名百姓纷纷朝赵孝骞跪拜下来。
赵孝骞一惊,急忙下马,起为首的几位老态龙钟的老人。
「这什麽情况?」赵孝骞愣然问道。
老人颤巍巍地握紧了赵孝骞的手,睁着浑浊的眼睛,上下仔细打量着他,
道:「郡王殿下听说大军出征抗辽,是殿下领兵?」
赵孝骞点头:「是我领兵。」
老人笑了:「官家圣明,找对了人,殿下就是辽人的克星。有殿下出手,此战必胜!」
赵孝骞失笑道:「就承老人家吉言,咱们再与辽人战一回。」
老人叹道:「老朽年轻时,也曾入过行伍,在代州跟辽人打过几场,那时咱们的王师——.兵败如山倒啊!」
「老朽以为这辈子已见不到大宋扬眉吐气的一天了,没想到殿下横空出世,
给咱宋人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握着赵孝骞的手愈发用力,老人神情悲苦,语气渐重:「殿下,宋辽这些年,可知我大宋多少好男儿死在辽狗刀下?」
「殿下,今时不同往日,老朽只盼殿下对阵辽人时,下手不要容情,当年的一笔笔血债,就拜托殿下讨还了。」
说着老人后退两步,又朝赵孝骞跪拜下来。
「汴京百姓恭送殿下与将士们北上杀贼,此战必胜,一洗屈辱!百万黎民静候捷报,盼大军凯旋!」
百姓们纷纷跪倒,齐声附和。
赵孝骞扶起老人,抿了抿唇。
环视密密麻麻的百姓,赵孝骞长揖一礼,缓缓道:「这一战,我愿为诸位父老争一个太平年景。」
「必胜!」
大军出征,旌旗蔽日,漫天招展的旗帜下,是密密麻麻的行军队伍。
队伍安静从容地行走,前锋骑兵百里外开道,后军的民夫押运辐重,赵孝骞骑马在中军缓行。
陈守贾实等禁军护侍着赵孝骞,他的身旁还多了一位熟人。
熟人正是萧光敬,此时的他仍是西域胡商的打扮,唇上两撇八字翘胡看起来犹为可笑。
萧光敬本来打算在汴京多游玩几日,但却被赵孝骞强行带走了。
两国即将开战的当口,一个辽国纨居然有闲心游玩,不管他属于哪一头的,都不合时宜,留他在汴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必须带走。
此时的萧光敬骑在马上,眼睛却死死盯着周围将士们挎带的燧发枪,神情颇为意动,看样子对燧发枪很感兴趣。
「宋辽形势扭转,其实就是靠这种火器,对吗?」萧光敬忍不住问道。
赵孝骞想了想,道:「对,但不全对。」
「啥意思?」
「武器确实先进了,但重要的是拿武器的人,大宋百年屈辱,是因为屡战屡败,把军队的精气神打没了。」
「而我摩下的将士们,因为先进的武器打了几场胜仗,精气神回来了,如果有一天他们手里先进的武器不管用了,你信不信,他们凭这一口不屈之气,拿着刀剑照样能打胜仗。」
萧光敬懂了,但好像又没懂。
赵孝骞微笑解释道:「你们辽人一贯看不起宋人,说我们宋人没骨气,没血性,所以这些年频频寇边,动辄杀戮抢掠,肆无忌惮得罪我大宋。」
「其实,我宋人的血性只是在沉睡,它只需要几场胜仗就能唤醒,等到它醒了,辽人就会发现,宋人动起手来是多麽的残暴不仁,戾气深重,以后你会慢慢看到的。」
赵孝骞说话的语气很平静,语速也很缓慢,但萧光敬却不知为何,后背一阵发凉。
「呢,过不了几年,我怕是做不了辽人了,以后我和父亲还有整个萧家,都算是宋人了吧。」萧光敬尴尬地道。
赵孝骞微笑着警了他一眼,道:「只要你和萧家没有歪心思,老实本分做好你们自己的事,将来做了宋人,也能保你全家世代风光。」
萧光敬听出了他话里的警告意味,急忙道:「是是,子安兄放心,前一阵是我和父亲犯了糊涂,保证以后不再犯了,以后踏踏实实为大宋为子安兄做事,绝不再生二心。」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萧兄,大军到了相州,你必须先行一步赶回辽国上京,跟你父亲传个话。」
「子安兄尽管吩咐。」现在的萧光敬已经变得很乖巧了。
「告诉你父亲,宋军接下来不管有任何动作,你父亲都要在辽帝面前一力坚持原来的战略战术不变,这场仗,我需要你父亲的暗中策应,能做到吗?」
萧光敬用力点头:「能!」
「我不信!你发个肠穿肚烂的毒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