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70章 大军围城

世子稳重点 第970章 大军围城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70章大军围城

刘泽宁很幸运,在他生命即将终结的最后一刻,等到了皇城司的赵歙。

或许是老天垂怜,不忍见忠臣陨落,天道无情,终究给人留了一线生机。

下邑县仍然很乱,当地的厢军和乡军团练都出动了,从各地调集来的数万人马围住了两座县城,但只是围城,并未攻城。

不是他们不敢,而是朝廷有令。

应天官场如此糜烂的情况下,官家和朝堂已经不能相信本地官府和厢军了,平定民变由汴京殿前司兵马接手,狄谘率领的禁军兵马已在路上飞驰。

下邑和楚丘两县被乱民占领,没等朝廷兵马镇压,他们的内部已经乱了。

民变是冲动的选择,冲动之后终究是要恢复冷静的。

人一旦冷静下来后,便被自己冲动的行为感到后悔,尤其是冲动之下竟然干出了造反的事,乱民都是普通百姓,谁能不害怕?

占了两座县城,已经是倒反天罡了,面对城外数万厢军和乡军的围城,城内的乱民惶恐不安。

故意煽动蛊惑百姓,发起民变的豪强地主,不知何时竟失踪了,城内群龙无首,乱民们没有主张,于是商量推选一位首领来领导大家。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没有人肯当这个首领,被人提到名字就倒地撒泼,打死也不肯,抽签抓阉也不干,有人索性直接开骂,说自己不过是个看热闹的,无辜被你们裹挟入城,我本是清白良善顺民.—

这些乱民尽管不识字,也不懂什麽大道理,但基本的王法他们还是知道一点的。

至少他们知道,自己乾的是造反的事,如果当了这群人的首领,或许暂时手中有权,无限风光,可一旦被朝廷军队破城,这个首领就是被诛九族的下场。

不干,这首领打死也不干。

过不了几日,朝廷军队破城,自己还可以解释是被无辜裹挟,当了首领可就连辩解的理由都没有了。

没人幻想过成功,这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时代不同了,听说朝廷军队装备了一种名叫「火器」的东西,这种武器无坚不摧,宋军就是靠它把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大宋从此扬眉吐气。

穷凶极恶的辽军在火器之下都走不了几个回合,他们这群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乱民算老几?能挨得了几发?

他们甚至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靠的是锄头,铁耙这些农具占领的县城。

赵歙领看皇城司暗部的属下,在距离下邑县不远的山神庙,将高烧昏迷的刘泽宁悄悄地接走,路上简单治疗后,紧急送往汴京。

而此刻的应天府城内,韩忠彦的马车已经到了。

随同韩忠彦一起来的,还有千名殿前马军司的禁军骑队,他们手执火器,骑马紧紧护侍在韩忠彦周围。

迎接韩忠彦的南京留守李淮站在城外,看这场面和架势,心中不由沉到了谷底。

京中文官出巡地方,官职再大,朝廷也不可能派千名骑队护卫。

韩忠彦是监察大夫,论品阶与当朝宰相相当,可他也没这个资格,这种排场除非官家出巡才有。

可这次韩忠彦偏偏带了这麽多人来,说明什麽?

说明官家和朝廷对应天府官场起了疑心,从而有了戒心。

李淮领着应天府官员,面不改色地站在城门外,朝韩忠彦躬身行礼。

韩忠彦眯眼打量看李淮,将他的模样深深记在心里,然后点了点头。

「李留守免礼,本官奉旨巡察南京,所为何事,想必你清楚吧?」韩忠彦淡淡地道。

李淮躬身道:「是,下官请罪,下官万死,南京辖下下邑县民变,是下官之罪。」

韩忠彦语气渐冷:「下邑楚丘两县被乱民所据,此事不必着急,朝廷已派禁军平息,乱民归降就在这两日,本官要知道这场民变是如何发生的,它为何会发生,希望李留守能给本官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淮小心地道:「下官在送往汴京的奏疏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韩忠彦眯着眼,缓缓道:「李留守的意思,是监察府的刘泽宁激起的民变?」

李淮垂头默不出声,但他的沉默已经回答了一切。

韩忠彦再扫视其他的应天府官员,见他们也垂头不语,显然默认了这个说法。

韩忠彦不由冷冷一笑,道:「是非曲直,终有定论。朝廷禁军兵马已对下邑楚丘形成合围,民变即将平息,事情的真相也将水落石出。」

李淮忍不住道:「韩大夫的意思,是不相信下官和应天府官员所说?您不能因为刘泽宁是监察府的官员,便存偏包庇之心,未免有失公正。」

韩忠彦点头:「『公正』要有理有据,不能因为你的一道奏疏就什麽都信了吧?本官此来,就是查实证据,这也是官家的意思。」

二人刚见面,场面便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李淮深吸了口气,不再谈这个话题,恭敬地请韩忠彦入城。

韩忠彦却摆了摆手:「本官住在城外禁军大营,有事可来大营面议。」

李淮有些吃惊,脸色愈发难看。

连城都不入,显然韩忠彦对他的戒心很深,现在李淮已能确定,他送去汴京的奏疏说服力并不高,官家和朝廷已经起了疑心。

「李留守,还有一事,也是官家的旨意,半个时辰内,请将应天府及辖下七县的户籍,人丁,田亩,财赋等帐簿准备好,本官的随行文吏要查看。」

李淮和应天府官员悚然一惊,面色苍白地看着他。

没等李淮反应,韩忠彦已转过身,对着一名随行护侍的禁军指挥沉声道:「烦请将军遣五百将士入府衙,督促官员将一应帐簿取来,半个时辰内必须全部办妥。」

说完韩忠彦再次深深地看了李淮一眼,正要转身离去时,却见一骑快马飞驰而来。

韩忠彦停下了脚步,眯眼看着来骑。

骑士在韩忠彦面前停下,下马抱拳道:

「禀韩大夫,皇城司传来急报,他们已在下邑县城西北十里外的山神庙找到了刘泽宁,他还活着,只是高烧昏迷,人已紧急送往汴京。」

此言一出,只听身后扑通几声,几名应天府官员竟无法控制地瘫软在地,脸色惨白且绝望,努力想要站起来,却发现浑身已没了力气。

李淮也吓得快瘫软了,这个消息对他和应天府官员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刘泽宁居然没死?

民变发生之时,数百人围攻他和数十名禁军,那样的情势下,他怎麽可能没死?

李淮也绝望了,此刻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大势已去。

韩忠彦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他的眼中闪过几分惊喜,看着李淮苍白的脸色,授须缓缓道:「李留守,记得你的奏疏里说,刘泽宁当场死在乱民拳脚之下?」

李淮讷讷不能言。

韩忠彦冷笑道:「本官说过,是非曲直,终有定论,忠奸自有天鉴。」

「下邑县的民变究竟是何原因,真相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你我安心等着吧。」

下邑县城外已是一片兵荒马乱,县城里的乱民早已混乱不堪。

两万馀乱民占据县城后,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带头的首领,更没有统一调度的粮草,根本没人管吃喝,乱民们于是分成了两派。

一派变得穷凶极恶,在城内大肆纵火抢掠,这些人变成了真正的叛军。

另一派却是纯粹是投降派,趁着没人注意,纷纷从城墙上往外爬,悄悄地爬下城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悄无声息地回到家乡,假装什麽都没发生。

短短两日内,下邑县的乱民已少了一万来人,这些人算是比较理智的,知道后果何其严重,不惜冒着掉落城墙摔成残疾的风险,逃出了这座城池。

县城的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

乱民占领县城的第三日,城外来了一支兵马,密密麻麻足有数万人。

这支兵马装备精良,将士们披甲戴盔,人人手执火器,列出整齐的阵型,从四个方向将下邑县城团团围住。

为首的将领神情冷峻,目光平静地注视着下邑县的城墙,以及城墙下那扇单薄得可怜的城门。

县城的城墙其实是颇为简陋的,大多是泥土夯实而建,更何况下邑县深处大宋内地基本没遭受过战火洗礼,在城防这方面更是形同虚设。

为首的将领正是狄咨,赵孝骞亲自委任他来平息民变。

随着两万汴京殿前司兵马的到来,下邑县城里的乱民更慌了,看着城外阵列整齐,旌旗飞扬的朝廷正规精锐,城内的乱民们惊慌失措。

许多人不顾危险,拼命地攀爬城墙,试图逃出城外,更多人则放下了充当武器的农具,蹲在城墙根下,整座城池的乱民,竟没有丝毫的抵抗意志。

面对狄谘魔下这支精锐的禁军,乱民们再不知天高地厚,也很清楚这根本不是自己能抵抗的。

放弃抵抗,或许朝廷仍会治罪,运气好说不定能活命,毕竟法不责众。

但若是拿起武器抵抗,那就真会定性为叛军了,朝廷杀你没商量。

大军围城,没有丝毫耽搁,当两万禁军对下邑县形成合围后,立马挥手,将士们推出一门红衣大炮。

在乱民们惊恐的注视下,红衣大炮的炮口径自瞄准了那扇单薄可怜的城门,引线点燃,轰地一声巨响,城门被破开了一个大洞。

随着城门被破开,乱民们仅剩的一丝侥幸念头终于彻底被掐灭了。

几名禁军骑士骑马围着城墙外飞驰,一边策马奔跑,一边厉声大吼。

「城内的乱民听着,朝廷王师至矣,将军令尔等马上出城投降,半个时辰后若仍有不愿出城者,朝廷视为叛贼,立斩不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