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954章 京畿巡察

世子稳重点 第954章 京畿巡察

簡繁轉換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04:45:12 来源:源1

第954章京畿巡察

朝臣们纷至沓来,登门拜访,赵颢强挤着笑脸招待,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夸他深明大义,夸他为大宋社稷舍小家,为大家,赵颢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话都是好话,可赵颢总听看不对味儿。

怎麽听都像是在骂人。

赵孝骞推行的方田均税法,本就惹人恨,如今传闻都说赵颢主动上交田产,他同样也惹人恨,这些登门夸他的人夸得越狠,他就觉得人家骂得越脏。

应付了大半天后,赵颢终于受不了了,下令闭门谢客,一个都不见。

然后赵颢回了王府后院,在后院的一座假山下方指挥下人挖土搬砖,开始搞基建。

书房的密室被败家子发现了,赵颢很没有安全感,于是决定火速转移密室,在假山下方重新挖一个,把王府所有值钱的玩意儿全部转移到新地方。

虽说自己就一个儿子,将来王府所有的一切都要留给儿子,但—赵颢现在不愿给。

天气越来越寒冷,转眼已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

鹅毛般的雪片而下,天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开封府位于中原腹地,这里是一片平坦广的平原,寒流入侵之下,城池没有山脉遮挡,入冬后更觉寒冷刺骨。

如此恶劣的天气,赵孝骞为了体恤朝臣,下旨将三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不过政事堂和监察府依旧繁忙,他们基本没有休沐日,因为最近推行方田均税法,顶着天下官员豪强的唾沫星子强硬执行的新政,遇到的阻碍自然也不小,政事堂和监察府最近几日都快忙疯了。

方田均税法,首先从京畿地区推行下去,然后慢慢辐射整个大宋。

这是赵孝骞和政事堂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任何新政的施行,首先要小范围地试一试,从中总结错漏和经验,然后再慢慢推广。

大宋的京畿地区仍然在中原腹地,属于后世的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少部分地区。

政事堂只管将新政颁行到地方,然后处理地方呈报上来的各种事件,迅速做出批示。

最忙的却要数监察府了。

监察府官员是要下放到各个地方,亲眼监察地方官员执行新政的情况,然后现场做出处置。

这麽寒冷的天气,冒着鹅毛大雪,离开汴京后在大雪覆盖的直道上购而行,说来实在是辛苦。

崎岖泥泞的直道上,一辆马车正在漫天大雪中艰难前行。

马车是普通的单辕单马蓝篷,周围还跟看一支不到百人的骑队,骑队将士皆是汴京殿前司所属,他们披戴铠甲,低垂着头,顶风冒雪而行。

狭窄的马车内,一名年轻的官员正端坐在内,车内生着一炉炭火,随着马车的摇晃,炭火明暗闪炼,但车内依然寒冷刺骨。

官员的侧面坐着一名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中年人,相比年轻官员瑟缩的模样,中年人倒是没那麽冷,只是安静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册子。

年轻官员名叫刘泽宁,是监察府新任的京畿东路巡察使。

刘泽宁是绍圣二年的新科进士,高中进士后的这两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翰林院当编撰,负责修史。

绍圣三年,刘泽宁在修本朝神宗实录时,查阅起居郎的记录,发现里面有一条清楚地记看,神宗拨钱二百一十四万贯,充入内帑,购天下珍奇玉石以娱己。

刘泽宁完整无缺地将这条记录写进了神宗实录里,然而就是因为这条记录捅破了天。

很明显,这条记录对神宗的身后名声是很不利的,这种行径几乎是昏君所为了。

于是刘泽宁捅了马蜂窝,将这条记录写进史书后,首先是政事堂宰相找他谈话,然后是向太后召见,最后被赵煦亲自召见,和颜悦色地问他能否把这条记录删去。

刘泽宁高中进士时很年轻,才二十四岁,正是热血沸腾满腔正义的年纪,面对赵煦的请求,刘泽宁非常头铁,义正严词地表示一字不改。

幸好赵煦算是个比较仁厚的帝王,对臣子甚是尊重,性格没那麽强势,见刘泽宁梗着脖子语气坚定地表示不改,赵煦也拿他没办法,最后此事作罢,刘泽宁写进史书里的这一条,最后果然也没改。

不过此事过后,刘泽宁的仕途大受影响,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被边缘化了,史书不让他修了,把他扔进了昭文馆当校书郎,相当于让他当了个图书馆管理员,啥权力都没有。

如果没有意外的好运的话,刘泽宁这辈子的仕途大约便到此为止了。

幸好刘泽宁的运气不差。

今年靖康元年,朝廷新设监察府,府院扩编,监察左丞李清臣亲自找到了刘泽宁,一番相谈后,李清臣请刘泽宁入监察府任职。

于是刘泽宁便从校书郎调任为监察官员,而且直接升为正五品京畿东路巡察使,负责监察京畿东路诸州府县官员,风闻言听,有直奏官家之权。

想当监察官员并没有想像中那麽容易,首先人选任用方面,监察府从汴京数千名官员里挑选,优选之人先看人品和官声,再考察性格,最后还要接受监察府各种明里暗里的考验。

幸好刘泽宁品行过硬,监察府对他的一系列考验他都挺过来了。

其中最艰难的莫过于权力,钱财和美色的考验,据说考验的内容是皇城司的人出的题,他们会在自已放松心情,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猝不及防地开始。

比如有人突然找到他的家里,悄悄在他家前堂堆满了钱财,然后告诉他,只要将来当上监察官员后,对某人行个方便,甚至都不需要他担任何风险,这堆积如山的钱财便完全属于他了。

比如友人邀他进青楼,酒至半酣之时,绝色倾城的花魁娘子附在他耳边,软语温香地恳求他帮忙给某某官署打个招呼,捞个人出来等等。

刘泽宁不是圣人,但他有自己坚守的底线,而且为人非常正直,不然当初赵煦请他修改史书,他也不会断然拒绝。

皇帝的面子他都可以不给,别的诱惑自然很难让他妥协。

所以刘泽宁安然通过了监察府的考察,直到最后李清臣含笑告诉他,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监察府针对他设下的关卡,其中任何一道关卡里,但凡他犹豫了,答应了,那麽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进监察府。

刘泽宁知道后恍然大悟,然后不觉冷汗潜潜。

李清臣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如果刘泽宁没抗住这些诱惑,那麽他这辈子不仅进不了监察府,就连他如今的校书郎官职恐怕也保不住。

或许只能当个末品的寄禄官,一辈子守看那点饿不死的微薄俸禄庸碌终生。

支撑他通过这些猝不及防考验的,是他个人多年未变的正直人品。

而这,便是监察府选人的关键条件。

刘泽宁通过考验后,监察府首官韩忠彦亲自签下任命文书,将他任为京畿东路巡察使,从此以后,刘泽宁便成为正式的监察官员。

不过刘泽宁很清楚,哪怕是进了监察府,他也不能高枕无忧。

监察府对属下官员的考验,是终生制的。

也就是说,没准哪天突然又有考验来了,这种考验让人分辨不清真假,而且一环套一环,除非人品真的过硬,不然品行不端,性格不坚定的监察官员很难通过。

此刻的刘泽宁坐在摇晃的马车里,他瑟缩着肩膀,双手都快插进面前的炭炉里了。

旁边的中年人倒是没那麽怕冷,看着刘泽宁的模样,中年人呵呵一笑。

「读书人真是——-你们除了读书,难道平日不熬练一下身体的吗?身子这麽弱,别到时候差事没办成,人却活活冻死了。」

刘泽宁一滞,抬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这个说话不好听,没遮拦的中年人,跟他不是一个系统,人家是皇城司属官,名叫「

赵信」。

据说这位赵信当年跟随过官家,在宋辽交战那两年里,赵信也曾为官家立过不少功劳。

后来官家登基,封赏天下,赵信原本应该晋升调任的,可这家伙不知是不是脑子进了水,听甄庆说要把他调出皇城司,也许要去地方上当个知县,赵信急得跳了起来。

人在皇城司正堂房梁上悬了绳子,气急败坏地威胁甄庆,若要把他赶出皇城司,他就死给甄庆看。

明明当知县是个肥差,论品阶的话,比赵信如今在皇城司的品阶高了两级,怎麽说都不算亏待他,偏偏赵信死活不答应。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确实有了感情,死活舍不得离开。

赵信宁愿放弃这数十年难遇一次的升官机会,也不愿离开皇城司,甄庆拿他没办法,想到赵信曾经跟随官家,甄庆便将此事上奏赵孝骞。

赵孝骞听后不置可否,赵信毕竟是当年的老部下,人家死活不愿离开皇城司,赵孝骞还是要尊重他的意愿。

于是赵孝骞特意下旨,赵信留在皇城司,仍旧当他的勾押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