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天狼诀2 > 第一百一十六章残阳如血照铁衣(二)

天狼诀2 第一百一十六章残阳如血照铁衣(二)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12 04:43:35 来源:源1

第一百一十六章残阳如血照铁衣(二)(第1/2页)

“爹......爹怎么了?“晚晴仰着小脸问,她还不懂“殉国“是什么意思,只看到娘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苏氏把晚晴紧紧搂在怀里,泪水打湿了女儿的头发:“晴儿,爹......爹去很远的地方了。“

那天下午,长安城里飘起了细雨。谢长军战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等着迎接将军的灵柩。

三日后,谢长军的灵柩抵达长安。灵柩用玄木制成,上面覆盖着大乾的龙旗。赵武扶着灵柩,一身孝服,形容枯槁。他带回了三百多名士兵,也带回了将军的遗愿——守住雁门关。

圣上亲自出城迎接,对着灵柩行了三鞠躬大礼。他看着灵柩上的龙旗,叹息着说:“谢将军为国捐躯,乃我大乾之幸,也是朕之痛啊。“

葬礼办得很隆重,文武百官都来吊唁。苏氏穿着素服,跪在灵前,眼神空洞。晚晴跪在她身边,手里拿着父亲的令牌,小声地问:“娘,爹什么时候回来?他说要给我买糖人的。“

苏氏摸着女儿的头,泪水无声地滑落:“爹回不来了,他变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呢。“

出殡那天,长安的百姓倾城而出,街道两旁站满了人,哭声震天。谢长军的灵柩缓缓走过朱雀大街,曾经繁华的街道此刻一片肃穆。

赵武捧着将军的牌位,走在灵柩前面。他想起在雁门关的那些日子,想起将军在城楼上望着北方的背影,想起将军最后笑着倒下的样子,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灵柩安葬在长安城外的忠烈祠,那里埋葬着大乾历代为国捐躯的将士。圣上亲自为谢长军题写了墓碑——“大乾忠勇侯谢公长军之墓“。

葬礼结束后,赵武来向苏氏辞行。他要回雁门关,完成将军的遗愿。

“苏夫人,您放心,末将定会守住雁门关,不让北燕踏入中原一步。“赵武对着苏氏深深一揖。

苏氏点点头,递给她一个包裹:“这是我给弟兄们做的棉衣,边关冷,让他们多保重。“

赵武接过包裹,眼眶又红了:“谢夫人。“

他转身离开,走到门口时,晚晴跑过来,把手里的糖人塞给他:“赵叔叔,你把这个带给爹爹好不好?告诉他,晴儿很想他。“

赵武接过糖人,紧紧攥在手里,哽咽着说:“好,叔叔一定带到。“

赵武走后,苏氏带着晚晴搬到了乡下。她不想住在长安,那里有太多关于丈夫的回忆,每一处都让她心痛。

乡下的日子很平静,苏氏种了几亩田,晚晴就在田埂上玩耍。每当夕阳西下,苏氏就会牵着晚晴的手,望着北方的天空。那里,有她的丈夫,有大乾的边关,有无数像丈夫一样守护着家国的将士。

晚晴渐渐长大了,她知道了父亲是个英雄,是为了保护大家才牺牲的。她常常拿着父亲的令牌,坐在门槛上,想象着父亲在边关杀敌的样子。

“娘,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爹爹一样,去守边关。“晚晴仰着小脸说。

苏氏摸了摸女儿的头,眼里含着泪,却笑了:“好,娘等着看我们晴儿当女将军。“

残阳如血,照在忠烈祠的墓碑上,也照在乡下的田埂上。谢长军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像这残阳一样,永远照耀着这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赵武回到雁门关时,正是初秋。

城楼上的箭孔还没修补好,垛口上的血迹已经变成了深褐色。北燕在谢长军死后消停了一阵,但谁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赵将军,粮草不多了。“军需官低着头说,语气里满是无奈。

赵武皱了皱眉:“朝廷的粮草还没到?“

“说是路上遇到了山洪,耽搁了。“

赵武叹了口气,走到垛口边,望着北方的草原。他想起谢长军临死前的样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将军用命换来的粮草,撑不了多久了。

“让弟兄们再勒紧裤腰带,“赵武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去附近的城镇求援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没底。附近的城镇早就被北燕洗劫一空,能有多少余粮?

果然,几天后,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带回的粮草还不够塞牙缝的。士兵们的情绪开始低落,有些甚至开始私下议论,说要放弃雁门关,退回关内。

赵武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召集了所有还能打仗的士兵,站在城楼上,像谢长军曾经做的那样。

“弟兄们,“赵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知道大家苦,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凶狠的北燕。但是,你们还记得谢将军吗?“

士兵们沉默了,一个个低下头,眼里闪过悲伤。

“谢将军为了掩护我们撤退,死在了黑风口。“赵武的声音开始发颤,“他为什么要死?因为他知道,这雁门关不能丢!丢了雁门关,北燕的铁蹄就会踏遍中原,我们的父母妻儿,都会成为他们的刀下亡魂!“

“将军说得对!“一个士兵喊道,“我们跟北燕拼了!“

“对,拼了!“

“为谢将军报仇!“

士兵们的情绪被点燃了,一个个摩拳擦掌,眼里重新燃起了斗志。

赵武看着这一幕,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只要这股气还在,雁门关就守得住。

当天晚上,北燕果然又来夜袭了。这一次,他们的攻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猛烈,像是要一口气拿下雁门关。

赵武站在城楼上,指挥着士兵们抵抗。他想起谢长军教他的战术,声东击西,以逸待劳。虽然兵力悬殊,但他还是硬生生顶住了北燕的进攻。

战斗持续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北燕兵终于退了。城楼上的士兵们累得瘫倒在地,赵武也靠在垛口上,大口喘着气。

他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觉得,这黎明前的黑暗,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号角声。赵武心里一动,爬上垛口望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身影,旗帜飘扬,是大乾的军旗!

“援军!是援军来了!“士兵们欢呼起来,一个个忘记了疲惫,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兵器。

赵武的眼眶也红了,他朝着长安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将军,你看到了吗?援军来了,雁门关守住了。

援军的到来,让雁门关的局势彻底逆转。北燕见势不妙,退回了草原。大乾的军队趁机追击,收复了不少失地。

半年后,雁门关重建完毕,比以前更加坚固。赵武被任命为雁门关守将,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时常会站在谢长军曾经站过的垛口边,望着北方的草原。残阳如血,照在他的铁衣上,也照在城楼下新栽的松柏上。

他知道,谢长军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就像这雁门关一样,永远屹立不倒。这种精神,是大乾的风骨,是将士的魂。

十年后。

晚晴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没有忘记小时候的誓言,央求着母亲,来到了雁门关,成为了一名女兵。

赵武看着眼前这个眉眼酷似谢长军的少女,心里百感交集。他把谢长军的那柄长刀交给了晚晴:“这是你爹的刀,现在传给你。“

晚晴接过刀,刀柄上的温度仿佛还在。她朝着赵武深深一揖:“请赵将军教我杀敌。“

赵武点了点头,开始悉心教导晚晴武艺和兵法。晚晴很聪明,也很刻苦,进步飞快。没过多久,她就成了雁门关有名的女将。

这年秋天,北燕再次南下,攻势比十年前更加猛烈。汗王的儿子继承了汗位,一心想为父亲和蒙烈报仇,发誓要踏平雁门关。

战斗打响的那天,晚晴穿着父亲留下的玄甲,站在城楼上。残阳如血,照在她的铁衣上,映出一片坚毅的光。

“姐妹们,兄弟们,“晚晴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十年前,我爹为了守住雁门关,牺牲了。今天,轮到我们了!我们要让北燕知道,大乾的土地,不是他们能随便践踏的!“

“杀!杀!杀!“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彻云霄。

北燕的狼骑兵冲了上来,晚晴挥舞着父亲的长刀,第一个冲了出去。她的刀法凌厉,招式间颇有谢长军的风范。士兵们在她的带动下,也一个个奋勇杀敌。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晚晴身上添了不少伤口,但她始终没有后退一步。她想起父亲,想起母亲的期盼,想起赵将军的教导,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城楼上时,北燕兵终于退了。他们被打怕了,被这个穿着玄甲的女将,被这雁门关的守军,被这大乾的风骨,彻底打怕了。

晚晴站在垛口边,望着北燕兵撤退的方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举起父亲的长刀,指向北方的草原:“北燕若敢再来,我谢晚晴定不饶他!“

士兵们欢呼起来,声音传遍了整个雁门关。

赵武走到晚晴身边,看着她身上的血迹和坚毅的眼神,欣慰地笑了:“将军,你看到了吗?你的女儿,长大了。“

晚晴转过头,看着赵武,眼里含着泪:“赵叔叔,我爹他......看到了吗?“

赵武点点头,指着天边的残阳:“你看,那残阳如血,照在你的铁衣上,就像你爹在看着你呢。“

晚晴望着残阳,仿佛真的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她握紧了手中的长刀,心里暗暗发誓,要像父亲一样,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让这残阳,永远照耀着大乾的河山。

残阳如血,照在雁门关的城楼上,也照在一代又一代守护着这里的将士身上。他们的精神,就像这残阳一样,永不熄灭,薪火相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六章残阳如血照铁衣(二)(第2/2页)

残阳的余晖刚漫过雁门关的城楼,谢晚晴就听见了熟悉的狼嚎。那声音比十年前更凄厉,像无数把钝刀在刮擦青铜鼎,听得人头皮发麻。她握紧父亲留下的长刀,刀柄上的缠绳被汗水浸得发亮。

“将军,北蛮在关外十里扎营了。“斥候单膝跪地,甲胄上沾着草屑,“这次来的不只是狼骑兵,还有黑水部的重甲步兵,旗号是新汗王脱骨。“

谢晚晴眉头微蹙。黑水部是北蛮最凶悍的部落,据说他们的步兵能顶着重甲冲过箭雨。脱骨这个名字她也听过,是老汗王的侄子,十年前在黑风口被谢长军砍断过小指,一直扬言要血洗雁门关。

“赵叔,“她转身看向身旁的赵武,老将军的背更驼了,鬓角全白,“让弩兵营把新造的三石弩架起来,告诉弟兄们,今晚轮班值夜,谁也不许合眼。“

赵武抚着花白的胡须点头:“晚晴,脱骨这小子阴得很,怕是不只会硬攻。“

话音未落,关外突然传来一阵牛角号声。谢晚晴登上垛口,看见北蛮阵营里推出十几辆木车,车上绑着的竟是附近村镇的百姓,其中还有几个孩童。

“谢晚晴!“一个沙哑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来,带着浓重的口音,“打开城门投降,这些汉人就活命!不然,本汗王把他们一个个钉在旗杆上!“

城楼下的百姓开始哭喊,有个穿红袄的小姑娘挣扎着要扑过来,被北蛮兵用长矛按住。晚晴的指甲掐进掌心,血珠滴在玄甲上,洇出一朵小小的红梅。

“将军,不能开门啊!“士兵们怒吼起来,“那是脱骨的奸计!“

晚晴深吸一口气,扬声道:“脱骨,你敢动百姓一根头发,我就把你们北蛮的俘虏全挂上城楼!“她转身对传令兵道,“去把北蛮俘虏带上来,就在南垛口示众。“

赵武眼睛一亮:“好主意!这叫以牙还牙。“

很快,三十多个北蛮俘虏被押上城楼,一个个五花大绑,吓得瑟瑟发抖。脱骨在关外看见,气得哇哇大叫,却真的没敢动百姓。

夜色降临时,晚晴站在城楼上,望着关外的篝火。赵武端来一碗热汤:“喝口暖暖身子,今晚怕是难熬。“

晚晴接过汤碗,却没喝:“赵叔,你说我爹当年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事?“

“将军当年......“赵武叹了口气,“在黑风口,北蛮把抓到的信使吊在阵前,将军硬是忍着没出兵,最后用计劫了粮草,还救回了两个活口。“

晚晴若有所思:“所以,对付这种人不能心软。“

三更时分,城外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晚晴猛地站起,看见北蛮兵正借着夜色攻城,云梯都架到了东墙。她举起长刀:“跟我来!“

刚冲到东墙,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城头厮杀。是亲兵队长林三郎,那小子左臂中了一箭,还在用弯刀砍断云梯的绳索。

“三郎!“晚晴大喊着掷出长刀,刀光穿透两个北蛮兵的胸膛。

林三郎回头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笑容——那是去年帮她挡箭时被北蛮兵打掉的。“将军放心,小的还能打!“

战斗持续到天明,北蛮兵丢下几百具尸体退了回去。晚晴坐在城楼上包扎伤口,林三郎凑过来,递上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

“这是啥?“晚晴打开一看,是半块麦饼,还带着余温。

“俺娘托人带来的,说将军爱吃这个。“林三郎挠着头,耳朵红得像炭火。

晚晴的心突然一暖。她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总把麦饼塞给她,说吃饱了才有力气长大。她掰了一半递给林三郎:“一起吃。“

就在这时,关内传来马蹄声。一个戴着纱帽的官员被簇拥着过来,看见城楼上的血迹,皱着眉头捂住了鼻子。

“下官是新任监军王大人,“那官员掏出折扇摇了摇,“奉圣上旨意来督查军务,谢将军,你这雁门关也太不像话了,血迹斑斑的,成何体统?“

晚晴握紧了拳头,赵武赶紧打圆场:“王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快请入城歇息。“

王大人瞥了晚晴一眼,阴阳怪气地说:“听说谢将军是女流之辈,如今看来,果然比不得男将沉稳。“

晚晴霍然站起,玄甲摩擦着发出脆响:“王大人要是怕血,现在就可以回长安。但只要晚晴在,这雁门关的血,就得一直热着!“

王大人的到来,比北蛮的狼骑兵更让人心烦。

他每天不是嫌粮草粗劣,就是指责士兵操练喧哗,还总在晚晴面前念叨“女子无才便是德“。最可气的是,他带来的圣旨里说,朝廷要削减雁门关三成军饷,理由是“边境暂安,无需重兵“。

“这不是扯犊子吗?“林三郎气得摔了手里的长枪,“脱骨的大军还在关外,朝廷倒先给咱捅刀子!“

晚晴正在擦拭父亲的长刀,闻言动作一顿:“王大人在哪?“

“在账房里翻账本呢,说要查查咱们是不是克扣了军饷。“

晚晴提着刀就往账房走,赵武想拦都拦不住。

账房里,王大人正拿着算盘打得噼啪响,看见晚晴进来,皮笑肉不笑地说:“谢将军来得正好,下官发现你们上个月的箭支损耗有点多啊,是不是有人中饱私囊了?“

晚晴把刀“哐当“一声剁在桌上,刀身震颤着,映出王大人煞白的脸。“王大人,上个月咱们打退三次偷袭,用了三千支箭,要不要我把箭簇的残骸给你搬来看看?“

王大人咽了口唾沫:“将军何必动怒?下官也是按规矩办事。“

“规矩?“晚晴冷笑,“当年我爹守关时,朝廷从没克扣过军饷。现在换了个女将,你们就觉得好欺负了?“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晚晴出去一看,只见几个士兵正和王大人的亲兵拉扯,地上还躺着个遍体鳞伤的斥候。

“怎么回事?“晚晴厉声问道。

“将军,“斥候挣扎着爬起来,“小的去查北蛮粮草,被王大人的人抓了,说小的擅离职守......“

王大人的亲兵队长梗着脖子喊道:“没有王大人的命令,谁也不许出城关!“

晚晴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王大人的脸:“王大人,按军规,阻挠军情探查者,斩。你说,我该不该斩了你的人?“

王大人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最后一甩袖子:“哼,下官管不了你们军中之事!“

看着王大人落荒而逃的背影,赵武忧心忡忡:“晚晴,他毕竟是监军,闹僵了对咱们没好处。“

晚晴望着关外的方向,眼神凝重:“赵叔,我怀疑王大人和北蛮有勾结。“

“什么?“赵武一惊。

“你想,脱骨怎么知道咱们军饷要削减?怎么知道斥候的行踪?“晚晴压低声音,“我让三郎去查了,王大人的亲兵里,有个是黑水部的细作。“

夜幕降临时,林三郎带来了消息:“将军猜对了!那亲兵昨晚偷偷给关外送了封信,被俺逮了个正着!“

晚晴展开那封用羊血写的信,上面只有几个字:“初七夜,东门。“

“初七就是后天,“赵武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想里应外合!“

晚晴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既然他们想来,咱们就备份大礼。“

初七那天,晚晴故意让东门的守卫换成了老弱病残,还在城楼下摆了几坛劣质烧酒。王大人看在眼里,嘴角的笑就没断过。

深夜,月黑风高。十几个黑影从城墙下的排水道钻进来,领头的正是王大人的亲兵队长。他们刚摸到城门,就听见一声梆子响,四周突然亮起火把,晚晴带着士兵们围了上来。

“王大人,别躲了,出来吧。“晚晴的声音在夜风中回荡。

王大人从阴影里走出来,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你怎么知道......“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晚晴举起那封血信,“脱骨许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连祖宗都忘了?“

王大人突然从怀里掏出把匕首,朝晚晴扑过来:“小贱人,给我去死!“

林三郎眼疾手快,一箭射穿了王大人的手腕。匕首当啷落地,王大人惨叫着被按倒在地。

“把他关起来,等击退北蛮,再押回长安问罪。“晚晴转身对赵武说,“按原计划行事。“

城外,脱骨正带着大军等着东门打开,却听见关内传来一阵喊杀声,紧接着是冲天的火光。他知道不对劲,刚想撤军,就看见无数火箭从城头射下来,点燃了他们身后的粮草。

“中计了!撤退!“脱骨大喊着调转马头,却被迎面而来的骑兵冲散了阵形。那是晚晴早就埋伏好的玄甲营,林三郎一马当先,手里的弯刀劈得北蛮兵人仰马翻。

战斗一直持续到天亮,北蛮兵损失惨重,脱骨带着残部逃回了草原。

站在城楼上,晚晴看着朝阳染红天际,突然觉得这晨光比残阳更刺眼。她想起父亲常说的话:守关不难,难的是防住身后的暗箭。

“将军,“林三郎递过来一面北蛮的狼旗,上面还沾着血迹,“这是俺从脱骨的帅帐里缴获的。“

晚晴接过狼旗,突然用力一撕。旗帜裂成两半,在风中飘散开。

“告诉弟兄们,“她的声音传遍城楼,“只要有我谢晚晴在,雁门关就永远是大乾的门户,谁也别想从这里过去!“

残阳又一次照在城楼上,把谢晚晴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知道,这场仗还没结束,但她已经准备好了,就像父亲当年那样,用热血和生命,守护这片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