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41章 组合拳!文臣缙绅被打傻了!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41章 组合拳!文臣缙绅被打傻了!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5 来源:源1

第441章组合拳!文臣缙绅被打傻了!(第1/2页)

这哪里是仓促应对?分明是一场精心布局的反杀!

先是用藩王改封海外这招,顺着他们“宗室当守边疆”的话头,反手将内地藩王尽数遣往海外,既堵住了他们借“礼制”发难的嘴,又冠冕堂皇地推进了削藩大计,让他们想反驳都找不到立足点。

紧接着,不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立刻抛出科举舞弊案,这记重拳更是精准狠辣,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们这些江南士绅安身立命的根基——对科举取士的话语权。

江南士绅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靠的不就是世代积累的文脉、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势力?

科举是他们输送人才、垄断权力的命脉,如今被撕开一个大口子,爆出主考官徇私、南北失衡的丑闻,等于直接动摇了他们的根基。

这两记重拳,来得又快又狠,环环相扣,打得他们措手不及,毫无还手之力。

想辩解藩王改封不妥?皇帝是“应你们之请”;想遮掩科举舞弊?都察院已经拿出了铁证。

进退两难之间,他们才惊觉,自己早已掉进了老朱挖好的陷阱,每一步挣扎,都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

詹徽浑身发抖,看着龙椅上那个看似平静的帝王,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天威难测”。

他们以为拿捏住了皇帝“重礼制”、“惜名声”的软肋,却没料到,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开国之君,最擅长的就是将别人的武器抢过来,反手捅进对方的心脏。

刘三吾更是面如死灰,花白的胡须黏在颤抖的嘴唇上——他终于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文臣魁首”身份,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不过是随时可以被碾碎的尘埃。

这场博弈,他们从一开始就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刘三吾,”朱元璋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寒风,刮过奉天殿的金砖地,带着刺骨的寒意,“你是本次科举主考,掌阅卷之权,如今闹出这南北失衡的局面,还被查出偏袒之嫌,此事你有何话说?”

刘三吾浑身一颤,“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撞在坚硬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花白的头颅深深埋下,老泪纵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沾湿了身前的地面:“陛下,臣……臣绝无徇私之意啊!臣阅卷时,皆是依文章优劣定等第,只是北方举子的学问确实……确实不如南方士子扎实,臣也是依理而行,不敢有半分偏私……”

“笑话!”不等刘三吾说完,韩宜可便厉声驳斥,声音响彻大殿,“臣这里有北方举子的原卷,字字珠玑,论经世致用之策,论家国天下之思,皆有独到之处,哪里不如南方士子?刘大人这般说辞,莫非是觉得北方历经战乱,便再无可用之才?莫非是觉得北方数百万生民,都不配为我大明效力?”

他上前一步,将答卷重重顿在地上,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当年随陛下平定天下,收复燕云、横扫中原的功臣,多是北方子弟!如今北方士子寒窗苦读,盼着能为国效力,你却以‘学问不如’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这不是偏见是什么?这不是堵死北方士子的上升之路是什么?刘三吾,你身为士林魁首,竟说出这等偏颇之言,对得起天下士子的期盼吗?对得起陛下‘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的初衷吗?”

韩宜可的话如连珠炮般掷出,每一句都直指要害。

北方官员纷纷附和,怒视着跪在地上的刘三吾,而南方官员则大多低头不语,连先前想为刘三吾辩解的人,此刻也哑口无言——韩宜可的话戳中了最关键的痛处:科举不公,伤的是北方士子的心,更是动摇了大明南北一体的根基。

刘三吾被驳斥得张口结舌,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他知道,“北方无才”这四个字,已经彻底将他钉在了偏袒的耻辱柱上。

随后韩宜可便从卷宗中取出几封准备好的答卷,双手捧着高高举起。

这些卷子早已被都察院仔细誊抄过,墨迹清晰,字迹工整——既有被主考官刻意黜落的北方举子答卷,文章立论扎实,论据翔实,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经世致用的锐气;也有被刻意选入的南方举子答卷,不仅文辞晦涩,论点牵强,甚至还有几处明显的典故误用,字里行间满是酸腐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1章组合拳!文臣缙绅被打傻了!(第2/2页)

两相对比,优劣立判,连外行人都能看出其中的不公。

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扫过那几封答卷,眉头微蹙,却并未像众人预想的那般勃然大怒。

他只是缓缓抬手,沉声道:“把这些卷子传下去,让满朝文武都看看,我大明的抡才大典,到底被他们办成了什么样子!”

太监们依令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答卷,先呈给太子朱标过目,而后按品级高低,依次传递给殿内官员。

北方出身的官员接过北方举子的答卷,越看越是愤慨——这般好文章,怎么就落榜了?

再看那南方举子的答卷,更是气得咬牙:“这等水平也能中进士?简直是辱没斯文!”

南方官员则大多面色尴尬,尤其是与刘三吾交好的几位,看着那漏洞百出的南方答卷,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当众扇了耳光。

更有年轻官员拿着两份答卷反复比对,低声议论:“同样是策论‘边防要务’,北士这份直指军屯弊端,提出‘以商养军’的法子,与胖殿下先前的主张不谋而合;南士这份却空谈‘以德怀柔’,连边军粮草短缺的实情都避而不谈,这等见识,怎配为官?”

答卷在人群中传递,每过一人,殿内的议论声便高涨一分,看向刘三吾、詹徽的眼神也愈发不善。

原本还心存侥幸的文臣们,此刻再无辩驳的余地——白纸黑字摆在眼前,优劣悬殊到让人无法睁眼说瞎话。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并未多言。

可所有人都明白,这份沉默比雷霆之怒更让人胆寒。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泄愤,而是让满朝文武亲眼见证这场舞弊的荒唐,让天下人都知道,江南士绅如何借着科举之名,行垄断之实。

当答卷传回龙案前时,殿内早已鸦雀无声,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刘三吾、詹徽瘫在地上,汗水浸透了朝服,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们知道,这些被传阅的答卷,就是钉死他们的最后一根钉子。

老朱最恨江南士绅垄断话语权,想到刘三吾方才的话语,怒火瞬间爆发:“好一个‘北方无才’!当年随朕打天下的功臣,多半出自北方,难道他们都是草包不成?刘三吾,你身为文臣魁首,竟如此偏私,视朝廷法度为无物,该当何罪!”

詹徽见势不妙,也慌忙跪倒:“陛下,臣复核名单时虽有疏漏,却绝无舞弊之举,恳请陛下明察!”

“明察?”朱元璋冷笑一声,“都察院查得铁证如山,你还敢狡辩?詹徽,你吏部掌管官员考核,却纵容同乡结党,排挤北方士子,你这个吏部侍郎,是不想当了!”

殿内的文武百官吓得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出声。

他们看着跪在地上的刘三吾和詹徽,再看看龙椅上怒不可遏的皇帝,终于意识到,这场看似针对朱高炽的风波,早已演变成皇帝对江南士绅集团的清算。

朱高炽站在队列中,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知道,老朱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科举舞弊案一查,必然会牵扯出更多江南士绅,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将遭到重创;而藩王改封海外,则彻底瓦解了文臣借“礼制”发难的可能。

双管齐下,既能巩固皇权,又能为他扫清障碍,这步棋,老朱走得又稳又狠。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两人,又扫过那些神色惶恐的江南官员,语气冰冷如铁:“将刘三吾、詹徽打入天牢,听候发落!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凡牵涉其中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旨意一下,满朝臣服。

奉天殿内,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却驱不散那股肃杀之气。

詹徽、刘三吾被锦衣卫拖下去时,脸上已满是绝望——他们终于明白,算计皇帝和他看重的皇孙,需要付出何等惨痛的代价。

而这场风波,注定要改变大明的朝堂格局,让那些潜藏的势力,在皇权的雷霆之怒下,无处遁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