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69章 大兴岭北!国家战略大计!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69章 大兴岭北!国家战略大计!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69章大兴岭北!国家战略大计!(第1/2页)

庆功宴的喧嚣尚未散尽,奉天殿西侧的暖阁里已燃起新的炭火。

老朱卸下了龙袍上的玉带,只穿着件素色便袍,手里转着那枚刚缴获的蒙古汗印;太子标坐在下首,正对着一幅岭北舆图细细勾勒;朱高炽则捧着一杯热茶,听着太子标与老朱商议后续章程。

“草原的威胁算是暂时剪除了,”朱标率先开口,指尖点在舆图上的和林旧城,“脱古思帖木儿与也速迭儿被擒,黄金家族的气焰已灭,现在该把心思全放在岭北了。高炽规划的那些商路、榷场,得尽快落地——我的意思是,朝廷从明年起,把三成的漕粮、五成的铁器配额,都往岭北倾斜。”

他抬眼看向老朱,语气恳切:“不能再让岭北当‘输血包’了。得让它自己能造血,自己能挥拳。粮草要自足,不能总指望关内转运;贸易要生财,用茶叶、盐铁换草原的牛羊、皮毛,让榷场的税银能养住驻军;铁骑要镇场,十二座烽燧得配齐兵马,谁敢闹事就敢打回去。这三样环环相扣,才能让岭北真正立住脚。”

老朱“嗯”了一声,将汗印往桌上一搁:“标儿说得在理。打下来的地盘,守不住就是白搭。当年徐达拿下元大都,要是早早经营,何至于让北元残部苟延残喘这么久?”

他看向朱高炽,“炽儿,你在和林定的章程,细化得怎么样了?”

“回皇爷爷,”朱高炽放下茶盏,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商路的驿站、榷场的税目都已拟好,只是缺一样——民心。”

“民心?”朱标有些疑惑,“朝廷出粮出铁,派军护送,还怕没人去?”

“不是怕没人去,是怕人去了不安心,是怕关内人觉得去岭北是‘发配’,不是‘建功’。”

朱高炽翻开册子,指着其中一页,“皇爷爷,大哥,岭北这地方,在百姓眼里是蛮荒之地,苦寒之所。咱们得改改这印象。”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通政使司不是管着天下奏章、民间舆情吗?让他们动起来——把建设岭北写成故事,编成活本,让说书先生在茶楼里讲,让戏班子在戏台上演。就说这是开天辟地的壮举,是历代中原王朝都没做到的大事,去岭北拓荒的是英雄,去经商的是豪杰。”

“还要引用一些历史名人,比如投笔从戎的班超,靠着三十六人纵横西域,让西域五十余国归附汉朝,那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气,就得让百姓知道;还有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借吐蕃之兵横扫中天竺,凭一人之力扬我华夏声威,这等胆识最该大书特书。”

“再往前数,张骞出使西域,被困匈奴十余年仍持节不失,终开丝绸之路,让中原的丝绸茶叶远播异域;傅介子孤身刺楼兰,仅凭一把匕首震慑西域诸国,让蛮夷不敢轻视大汉;陈汤矫诏发兵,斩郅支单于于康居,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听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还有唐朝的郭元振,在西域经营十余年,恩威并施让突厥、吐蕃不敢妄动;明朝开国的冯胜,西征河西走廊,将嘉峪关纳入版图,为丝绸之路筑牢屏障。这些与外邦蛮夷打交道的英雄豪杰,有的凭智谋,有的靠勇力,有的以忠诚,共同点都是敢走出中原,敢与异域交锋,敢为家国拓土开疆。”

“把他们的故事编进话本,写进告示,让说书先生讲得唾沫横飞,让学童们背得滚瓜烂熟。告诉百姓,去岭北拓荒不是去受苦,是像班超一样建功立业;去草原经商不是去冒险,是像张骞一样打通商路。让他们觉得,能踏上岭北的土地,能与草原部落打交道,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是在续写这些英雄的故事——当年英雄们做到的,今日的大明子民一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9章大兴岭北!国家战略大计!(第2/2页)

老朱的眼睛亮了:“你是想让天下人觉得,去岭北是荣耀?”

“正是!”朱高炽点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要是去岭北能被写进地方志,能让官府给家里挂‘拓荒英雄’的牌匾,哪怕苦点累点,也有人愿意去。通政使司要天天喊,月月讲,让老百姓觉得,不去岭北看看,都算不得真汉子。”

朱标抚掌道:“这法子好!光靠朝廷强推不行,得让百姓自己愿意去。只是光有虚名还不够,得有实利。”

“丧标说得是。”朱高炽接着道,“对去拓荒的子民,朝廷要给实实在在的好处:分田,每亩地给十年免税期;发耕牛,每户一头,不够的发农具;路上的粮草,朝廷全包,按批次派军护送,保证安全抵达。到了岭北,住的帐篷、过冬的棉衣,都由榷场统一发放。”

他看向老朱:“至于商贾,更得给甜头。他们去岭北经商,关内的商税全免,只在榷场交三成关税。要是能带动十个以上的商户同去,还能授予‘冠带小吏’的身份,见了地方官不用下跪。皇爷爷您想,江南的茶商、山西的盐商,见了这好处,能不动心?”

朱标补充道:“还得加几条。拓荒的百姓要是能在三年内亩产超过一石,家里子弟可优先入军户,免徭役;商贾的货物在运输途中若遇劫掠,朝廷照价赔偿,还派军帮他们追讨。另外,岭北的学堂、医馆,也得同步建起来——让人能安家,才能留住人。”

老朱听着听着,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

他拿起汗印,在手里掂了掂,忽然笑道:“好啊,你们两个一唱一和,倒把老夫的心思都说到了。标儿主政稳当,高炽敢想敢干,这岭北的事,就按你们说的办!”

他看向朱高炽:“通政使司那边,你去打招呼。让他们把调子定高些,就说‘大明拓土岭北,功盖汉唐’,怎么提气怎么来。”

随后又对朱标道,“漕粮、铁器的配额,你明日就让户部拟文,后日早朝我就批。”

“儿臣遵旨!”

“孙儿遵旨!”

暖阁里的炭火越烧越旺,映得三人脸上都泛着红光。

老朱看着两个后辈,忽然觉得腰杆都直了些——当年打天下时,他只想着推翻暴元,让百姓有口饭吃;如今儿子、孙子却在谋划着如何经营草原,如何让大明的疆域真正长治久安。

“高炽,”老朱忽然道,“你那个中军都督府的差事,可得给朕当好。岭北的铁骑,得牢牢攥在手里。谁敢破坏商路,谁敢欺负去拓荒的百姓,不用请示,直接打!”

朱高炽起身躬身:“孙儿明白。商路通,民心聚;铁骑硬,江山稳。这三样,孙儿拼了命也会护好。”

朱标看着小胖墩,眼中满是欣慰:“有你在,我也能松口气。将来岭北建成了,咱们就从那里出兵,把西域也纳入版图,让丝绸之路从头通到尾。”

老朱哈哈大笑:“好个‘从头通到尾’!朕等着那一天。”

“到时候,朕要在和林建一座比南京还气派的宫殿,朕要让岭北恢复曾经的荣光,让那些草原部落看看,什么叫天朝上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