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473章 得天独厚!内循环与走出去!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473章 得天独厚!内循环与走出去!

簡繁轉換
作者:朕闻上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2 15:59:14 来源:源1

第473章得天独厚!内循环与走出去!(第1/2页)

王敬之心里咯噔一下,刚才还觉得“买滩涂”是疯话,此刻再回想朱高炽的话,忽然品出些味道来。

皇太孙在这儿受苦操练,这位贵人又特意来看滩涂,难不成朝廷真要在上海有大动作?

王敬之连忙整了整官袍,腰弯得更低了,刚才那点疑虑早飞到九霄云外,满脑子都是“得把这事办妥当”——能让两位金枝玉叶盯上的地方,将来定不一般。

“您……您买这些地,到底要做什么?”王敬之忍不住追问。

朱高炽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他:“王县令,你说这上海县,将来最缺的是什么?”

王敬之想了想:“码头小了,停不下大货船;仓库少了,装不下从海外运来的货物……”

“那就把滩涂填起来,建码头,盖仓库。”朱高炽指着账册上的海岸线,“把这些没用的荒地,变成能停靠千料大船的港口,变成能堆下万石货物的栈房。到时候,不光水师的船能停,江南的丝绸、江西的瓷器,都能从这里装船出海;海外的香料、苏木,也能从这里运进内陆。你说,这些地还没用吗?”

王敬之的嘴巴张成了“O”形,手里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了半天,才猛地抬头:“您是说……要在滩涂建港口?”

“不止港口。”朱高炽道,“还要建船厂,建学堂,建商栈。将来的上海,不能只当个小县城,要做大明的海上门户。”

朱雄英在一旁听着,忽然明白过来:“哥是想让这里变成水师的后方?就像岭北的榷场一样?”

“聪明。”朱高炽笑着点头,“岭北是陆上门户,上海就是海上门户。一个通草原,一个通海外,两头都旺起来,大明才能更稳。”

王敬之的额头渗出冷汗,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两位不是来闲逛的。

他连忙捡起账册,拱手道:“大人若真有此意,下官这就去丈量滩涂,统计户数!只是……这买地的银子……”

“我出。”朱高炽道,“你只需把百姓安置好,别让他们觉得吃亏就行。另外,这事要快,等水师的船回来,正好能用新码头。”

王敬之连连应着,转身就要去安排,走了两步又停住,回头看着朱高炽,犹豫着问:“敢问大人尊姓大名?下官也好写文书上报……”

朱高炽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就说是……一个想让上海变热闹的人。”

走出县衙时,夕阳正斜照在码头的帆船上,镀上一层金红。

朱雄英看着那些忙碌的渔民,忽然道:“高炽,我觉得张赫和周德兴说得对,光在学院里练还不够,回头我得跟这些渔民学学怎么看潮汐,怎么辨鱼群——将来建港口,说不定用得上。”

朱高炽挑眉:“不骂他们老东西了?”

“骂!”朱雄英梗着脖子,可嘴角却扬了起来,“等我练完了回去,非得让他们给我敬三杯酒赔罪不可!”

海风再次吹过,带着码头的喧嚣和少年的笑声。

“对了高炽,你就这么看好上海吗?比天津还有前景?”

朱雄英看向朱高炽,他可是心心念念天津城呢!

自当年他与朱高炽发展天津,天津卫的码头就一天天热闹起来,漕粮商船往来不绝,连带着周边的客栈、货栈都多了好几倍。

他听朱高炽说过,将来天津要建成北方最大的漕运枢纽,心里早就把那儿当成了大明北方的“黄金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3章得天独厚!内循环与走出去!(第2/2页)

朱高炽点了点头,道:“同样都是得天独厚的地方,但上海比天津更具备优势。”

他指着远处帆影点点的海面,语气笃定:“天津固然要紧,扼守着幽燕门户,连着运河漕道,能把南方的粮草、物资送到北平、山海关,是内陆与北疆的咽喉。可它终究困在渤海湾里,要想往外走,得绕过大沽口,穿过山东半岛,才能真正驶入大洋。”

“上海不一样。”朱高炽转过身,面朝广阔的东海,“它卡在南北海岸线的正中间,往北去山东、天津,往南到浙江、福建,海路距离差不多,商船在这里中转最省力气——北方的棉花、粮食运到这儿,能接上南方的丝绸、瓷器一起出海;南洋的香料、苏木从这儿登陆,往北运也最顺道。这种居中的位置,天然就是个货物聚散的枢纽,天津偏北,广州偏南,都没这份便利。”

“再看这出海口,长江、黄浦江在这里汇流,内河商船能顺着江往上走,直达苏杭、安庆,把江南的富庶物产全引到这儿来;往外一推就是万里波涛,再没什么海湾、半岛挡着,往南能到福建、广东,再远能抵吕宋、暹罗;往东顺着洋流,能直抵日本、朝鲜;将来若是造了更大的船,甚至能绕过南洋,去看看那些史书里写的‘西洋诸国’。”

“它是大明真正面朝大海的门户,内河外海的优势全占了,不像天津,更多是对着自家的内海,要想往远了去,还得绕路。商船图的就是省时省力,上海这位置,等于天生就长在了黄金水道上,想不兴旺都难。”

他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笑着补充:“再者说,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要运出海,从上海装船最方便,顺江而下就能到,比运到天津再转海节省一半的功夫。你想想,商贾们图省事、图省钱,将来的货船会往哪聚?”

朱雄英皱着眉琢磨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天津是‘内循环’的枢纽,上海是‘走出去’的起点?”

“差不多这个理。”朱高炽点头,“天津能让北方稳下来,上海却能让大明的货走得更远,把外面的银子、香料、象牙换回来。这俩地方都得好好建,但要说往后的风光,上海的天地,怕是比天津更广阔些。”

朱雄英望着那片无垠的海面,忽然想起海军学院里那些关于“远洋航线”的海图。

原来朱高炽盯着这些滩涂,不只是为了建个码头,是想让大明的船,从这里驶向他连名字都叫不全的国度。

“那……等将来上海建好了,我能不能第一个驾船出海?”他忽然问道,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朱高炽哈哈大笑:“你先把张侯爷的训练熬过去再说吧!连掌舵都学不利索,还想驾船闯大洋?”

朱雄英脸一红,却梗着脖子道:“我肯定能学会!到时候让你看看,皇太孙驾着大明的船,能走多远!”

海风卷起两人的笑声,吹向远处的码头。

那里,渔民们正忙着收网,夕阳的金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仿佛已经映出了未来千帆竞发的模样。

朱高炽望着远处的海面,忽然觉得,不管是岭北的草原,还是上海的滩涂,都在等着这些年轻的脚步,踏出一条更宽、更远的路。

而他身边这个曾经喊着要回京的少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责任”这两个字,悄悄放进了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