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64章 当问何罪

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64章 当问何罪

簡繁轉換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1 02:19:20 来源:源1

第64章当问何罪(第1/2页)

李祺深吸一口气,拢在袖口中的拳头紧紧握起,对于他而言,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永乐朝的底层政治逻辑将由他所构建,而这必将影响未来的大明无数年!

“殿下,建文忠臣之中,诸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些罪魁祸首,自然该杀,诸如铁铉、盛庸、平安等人,但凡要为建文效忠殉难者,便遂了他们的意!

但既要杀人,却又不能让天下人认为忠正之臣有此悲惨下场,那便要只诛杀其一人,而不牵连其族,然后立建文忠臣死节碑录。”

朱棣眼中一亮,然后就听到李祺又道:“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定然有人会举家赴难,且若是将效忠于建文的全杀了,岂不是愈发显的殿下残暴?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祺先前所问的问题——

殿下可否想好了要用何等面目、何等身份去面对天下人的质疑和攻讦。

若殿下持身以正,则建文诸臣为邪!

方才臣嘲讽晋朝以孝治天下,因为天下皆知,司马家以臣子之身,当街弑杀了皇帝。

直到数百年后的唐朝,亦有诗人感慨:三世深谋启帝基,可怜孀妇与孤儿。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明君万古悲。

司马家不敢谈忠之一字,因为纵然登上了皇位,可这皇位来的不正。

方才殿下与高阳郡王欲要动刀兵,是因为殿下您自己从内心深处就认为自己做的是错事!

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反贼,而反贼是注定是要遭遇天下人唾弃的。

您暴怒的杀死那些批评您的人,您的刀挥舞的越是锋利,就越说明心虚!”

朱高煦这下是真的笑不出来了,这话他都不敢说,其他人更是紧紧的低着头,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

朱棣的拳头握起,却没说什么,他已经明白了李祺的意思,有些事藏着掖着,只会是一笔糊涂账,摊开了说反而好一点。

李祺话根本没停,接着道:“按照历史上那些皇帝的做法,无非就是先将反对者杀光,然后给自己的功臣多多封赏,最后再修改史书,说先帝本来就想要让自己继位,只是因为被奸臣所害矫诏,才失去了皇位。”

李祺是如此肆无忌惮的展露着锋芒与智慧,这是在洪武朝几乎从未有过的。

首先是因为朱棣和朱元璋不同,其次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和朱棣有一段蜜月期,而等到朱棣开始忌惮他的时候,他就要死了。

朱棣面上虽不显,可心中却剧震,因为他真的准备这么干,等成为皇帝之后,就修改太祖实录,说父皇本来就中意自己继位,可现在被李祺这么一说,他心中顿时有点别扭。

“那些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有什么用处呢?

那些太过久远的混乱时期,祺便不提。

宋史中说宋太祖赵匡胤是病逝的,可谁不知道是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加害。

宋朝三百多年的社稷,是赵光义湮灭的历史真相不够多,还是他的权力不够大?

为什么还不能隐瞒这些事,因为天下人雪亮的眼睛在看着!

所以改史有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4章当问何罪(第2/2页)

没用!

只是徒然的让天下人发笑,继而讥讽,你看那皇帝,不过是篡位而来,掩耳盗铃,还让天下人谈什么忠义仁孝!”

朱棣一直挺直的腰瞬间塌软了下去,一直紧紧握着的拳头也松了开来,他不得不承认,李祺说的非常对,改史真的只能欺骗自己而已,根本就没人会信,日后还只会引人嘲讽,乃至于对皇帝失去敬意。

他嘶哑着声音道:“妹夫既然这样说,想必是有更好解决的办法了?”

李祺向着朱棣拱手躬身行礼,这郑重的举动让众人皆是一惊,不自觉的就都坐直了身子。

刚才李祺说那些石破天惊之语都随性而言,现在这是要说什么,竟然会这么郑重。

“祺认为殿下根本就不必如此心虚,赵光义怎么能够和您相提并论,他深受兄长大恩,却不思回报,反而谋害宋太祖,转而又迫害宋太祖之子,为人所诟病岂不是正说明天下人心之正吗?

祺请问殿下,唐太宗亦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而登极,他可有错吗?”

“自然没错!”

朱棣立刻高声道,李世民是他的偶像,“太宗开国,功勋卓著,却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忌惮,身陷死地,若是不经玄武门,怕是反而要死在二贼手中,贞观之世,亦是见不到了。”

“正是如此!”

李祺颔首笑道:“当时的唐人是这么想的,千百年后的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这便是天下人心的力量!

所以唐太宗敢让大臣在史书上直接写出他亲手射杀了他的亲哥哥,因为他坚信自己做的没有错!

周公诛管、蔡,太宗杀兄弟,这都是为了天下

殿下,您是先皇临终前事实上的嫡长子,本就负有维系宗家之责,靖难之事,您又有何错呢?

难道要枯坐北平而待死吗?违背了先皇之命和遗志的是建文,不是您!”

朱棣噌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李祺还是第一个说他靖难没错的人,其他人就算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心中怕也是会认为做的是错事吧?

甚至就连他自己,午夜梦回之时,都恐惧于自己所做之事。

“可建文是皇帝……”

朱棣说出了这句话,他紧紧的盯着李祺,他需要更多的心灵力量去支撑他虚弱的内心。

李祺!

本王知道你是天下最富盛名的大儒,来告诉本王,也告诉天下人,本王没做错。

李祺没有让他失望,他大声的说道:“汤放桀,武王伐纣,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朱棣从来没觉得孟子这么顺眼过。

说完这句话,李祺再次踏前一步,他身上有股厉声道:“殿下若要天下清平,就绝不能让自己的身上背负反贼、弑君的名声!

否则天下的道德风气必乱!

唯有堂堂正正的行天下王道,才能使大明长治久安。

以祺之见,当于皇宫大内,召集百官、士子、京城耆老,而后执建文诸臣,问天下之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