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32章 大宋尚还有真正的风骨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32章 大宋尚还有真正的风骨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32章大宋尚还有真正的风骨(第1/2页)

却说这吕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下巴下边蓄着一捋细细的山羊须,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是包拯徒弟的原因,王小仙竟觉得他看上去好像,还有点显黑。

此人乃是江南东路六州监察御史,差遣则是江宁清田使,奉旨核查江南东路,尤其是江宁府官田流失,特赐尚方宝剑。

御史么,从来都是位低而权重,平日里人家面对知府也不虚的,更何况所谓的位卑也看跟谁比,再怎么位卑,那也是正八品的干部,比王小仙这个正九品还是大的。

见到王小仙穿着官服出来,却是反而主动朝着王小仙拱手行礼:“官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王介白,王主簿了吧,本官吕景,见过王公。”

他本人却是也没穿官服,而是只穿了一件玄色的短褂,身后却是还跟着两个人,一个身穿布衣,看起来三十多岁,手脚粗大,另一个,则他干脆就认识,乃是上元县的主簿张楷。

王小仙连忙还礼:“区区主簿,当不得一个公字,您敢这么说,我都不敢听,上官若是不弃,便唤我表字介白便可。”

吕景点头,道:“我表字子明,介白兄若是不弃,唤我一声子明兄便是。”

“子明兄,请,来人啊,给子明兄,还有这两位奉茶。”说着,王小仙还看了他身后两人一眼。

吕景主动介绍道:“这位是周宁,其父周大,上元县人,只因拒卖祖上淤田,被富家仆役殴杀,多年来,周宁一直反复上诉,意欲为其父讨回公道,曾因咆哮公堂入狱,乃是一地道苦主,自己便收集了许多证据,可为介白兄所用。

这一位是张主簿,想来介白兄一定是认识的,其人如今已经是弃暗投明,主动找到了我来自首,愿拿出江宁县的原始田册,以及他自己受贿的账本,上面有富绍庭亲信签收的三千贯费用。”

王小仙闻言自然是大喜过望,瞅向张楷:“你也弃暗投明了?这倒是稀罕”

张楷苦笑:“我与富家分赃不均,被人威胁要杀我全家,只得如此,拼死一搏了。”

“哦~,原来如此。”也就是说这是污点证人了。

这可真是刚要打瞌睡就有人来送枕头,王小仙也是万万想不到,他所干的这个事,居然也是道上不孤,也是有同路人的。

看起来,人家查的可是比自己要早得多,也详细得多了。

“子明兄,是包公的学生?”

“对,我是皇祐五年进士,三甲第七名,至和二年在合肥县担任主簿时,雪冤狱一十三起,合肥是老师家乡,便因此注意到我,举荐我进了御史台,家妻包氏,也正是老师的侄女。”

王小仙:“原来如此,真是名师出高徒啊,包公不愧有我大宋青天之名,有子明兄在,包公之志,也算是有所传承了。”

吕景:“不敢言继承二字,他日九泉之下再见老师,不让他失望斥责,便已是心满意足了,先师任职江宁知府时,便已经察觉富绍春在江南为恶,曾杖毙其爪牙三人。”

“只是当时正值江南水灾,老师的主要精力都忙于赈灾上,任期又短,实在也是来不及将此案查得详实了,再加上他与富相同朝为官,而仁宗皇帝又……哎~,总之,也是没来得及查得实此案的。”

“也正是因此,此案一直都是老师心中的一块大石,故,特意举荐了我做这江南东路巡查御史,就是希望我能替他将此案收尾,还江南东路这数百万的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王小仙:“原来如此,包公为人,着实是让人钦佩,只恨无缘铿锵一面,当为此生憾事矣。”

吕景:“老师曾在府衙东墙设‘冤鼓石’(现南京夫子庙仍有遗存),特邀农户告冤,在下抵挡江宁首日,便从那冤鼓石的缝隙之中,找到了一十七封血书供状,皆是状告他富绍春的。”

“去岁元府君清查账目,终于找到了这四十万贯的亏空,本以为可以替百姓伸冤昭雪,却不料……哎~”

王小仙:“从去年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元府君都放弃了,子明兄一介八品,一直在追查此案么?”

“不错,先师遗志,百万江南百姓民脂民膏,不敢有丝毫懈怠。”

“子明兄真豪杰也,还请受我一礼。”

吕景却是连忙礼了回来,道:“我也只是敢查而已,却是远不如介白兄,您才是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又实有此能力,若非是你,凭我,是不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大宋尚还有真正的风骨(第2/2页)

这两个人,一个九品一个八品,却是互相之间礼起来没完没了,好一阵的磨磨唧唧。

好不容易两个人重新坐了下来,王小仙道:“我听说当朝御史中丞冯京乃是富绍庭的岳父,此案与他本人又是脱不开干系的,子明兄身为御史,彻查此案之时,那冯京老贼,没有对你进行掣肘,为难么?”

说话间却是丝毫没有客气,已经直接称他为冯京老贼了。

这不说还好,一说,吕景的眼眶都红了,拿出账本,和一本厚厚的扎子道:

“富绍庭作恶的罪证,其实我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这封血书,乃是我找了受害人的家属所写,至少有七条人命,乃是他侵占良田时所残害,这血书是这七家人联名所写,皆愿作为人证指控富贼。”

“这账册则是张主簿弃暗投明,交给我的上元县真正田册,还有贿赂账簿。”

“只是我上书弹劾的奏疏,却被冯中丞给扣了下来,多次督促亦是无果,还将我派去了巡查歙州茶税,这一来一回,耽搁了时间,更是多次宴请与我,暗示冯富一家,他本人还是文彦博文相公的女婿,软硬兼施,逼我就范。”

“是啊~,我都忘了他还是文彦博的女婿,再加上一个张相公,这一桩案子,居然牵扯到朝堂上足足三位相公,子明兄在这三位相公的压力之下,仍能坚持为民请命,真乃我大宋之脊梁也。”

“唉~”

吕景也是个七尺男儿,听王小仙这么一说,眼泪珠子却是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一个八品小官,面对三位宰相一位顶头直属上司的御史中丞的压力,以及这背后数不清还有多少的权贵,鬼知道这份坚持的背后,有着多少的心酸。

自己是一心求死故意在作。

而此人,却真的只是为了风骨了。

事实上历史上这一桩案子之所以可以大白于天下,也是多亏了这个吕景,此人是想办法绕过了冯京,偷偷藏在漕船里进京,走的银台面圣,

面圣的时候突然脱下衣服,露出里襟里用血书所写的弹劾奏章,画押着冤民手印,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喊了一句:“陛下若斩冯京、富绍庭,江南百万生民可活!若斩臣,请以臣头谢权贵!”

这才逼得朝廷不得不彻查此案。

不过他本人却是被冯京的手下以“妄测圣意,离间君臣”的罪名弹劾,被贬为了雷州参军,其后更是被反复折腾,两年后就死了,并落了个“叛臣”的名号,具体死因和叛臣的原因皆为史书所删减,不得而知。

一直到后来司马光拜相,熙宁变法都结束了,才为他平反昭雪,其史料在两宋时曾被有意大量删除,还是南宋朱熹坚持记录才得以保留,骸骨葬于北邙山,墓碑仅刻宋故监察御史吕公讳景之墓几个字,无谥号无生平。

反倒是生了这么个好儿子的富弼,配享太庙,谥号文忠,以庆历君子的形象流于正史,成为被许多后人敬仰的一代名相。

更讽刺的是,富绍庭本人后复重新启用,一直做到泉州知州,卒于绍圣二年,享寿六十,谥号“康靖”,乃取温良乐之意,那些被侵占的田产也大部分得以保留成为富家的“义庄”。

而这件事最终记录在《神宗实录》,用于修宋史的时候,简化成了一句:“绍庭在江南,悉垦荒田以增税赋,为小民所谤”。

如果不是续资治通鉴里提了此事一句,朱熹更是坚持在三朝名臣言行录里说什么也要将这一笔留下,这位真正为民请命的好官就只剩下一句小人诽谤了。

然而北宋的魅力也是恰恰就在于此,宋仁宗以宽仁治国,固然留下了富弼,韩琦这样许许多多的伪君子,却是也确实留下了包拯,范仲淹,司马光这样的真君子。

正是因为有包拯作为老师的教导,才有了吕景的坚持,要知道这一案可是新旧两党斗争的核心之一,司马光这位旧党领袖却是在拜相之后第一时间就为其平反,追赠龙图阁学士,有范祖禹这种颠倒是非黑白的史官,也有朱熹说什么也要留下此事记载的坚持。

这就是大宋,也就是这块土地,什么时候都有像富绍庭这样的人,北宋之亡就是因为这些人,历朝历代天下之亡也都是在于这些人,然而每一次亡国灭种之时总有能够力挽狂澜之人,使民族得以传承延续,也正是因为有吕景这样的人。

这就是大宋。

既有士大夫的贪鄙,也不乏士大夫的风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