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5章 家人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5章 家人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5章家人(第1/2页)

却说那王小仙怼了王安石,被他下了逐客令撵走,自以为今天这一关他是过了,不由得也是开心得很,就连走起路来都没忍住蹦蹦跳跳地。

【那个王安石,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吧?我这么怼他,相当于是从根子上就否认了王安石的理想,他这种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人,又怎么可能还会喜欢我呢?】

殊不知,王小仙对王安石的了解还是太少,他将王安石当做是理想主义者,其实是错的离谱的。

他上辈子只是一个相声演员,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至多能称得上是个爱好者,喝点酒之后和朋友吹牛,亦或者是在网上键政偶尔用点历史资料倒是还行,真要说历史细节,那其实就差的远了。

他知道王安石变法最终是失败了,也知道后世对王安石变法的争议很大,而且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辩奸论则说他是“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历史上争议如此巨大的人物也不多,他一个相声演员也不知道谁说的有道理,这是多少个历史学家,宋史学家都吵不明白的事儿,他自然也不敢说自己就懂。

但大抵上却是知道,好像历朝历代那么多人黑王安石,包括现代的王安石黑,都能挑得出王安石变法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好像也都是在说政策本身不好,从没有人说过王安石的人品有什么问题的。

这么大的官连个侍妾都没有,坚持一夫一妻,光是这一点似乎就已经超过大多数的现代人了,说实在的,他要是有机会能当大官,十之**他也会忍不住纳妾。

又不是不合法。

所以王小仙很自然的就得出一个结论:王安石变法或许在执行层面确实是出了一些问题,但王安石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他对变法那么坚持,那肯定是个理想主义者。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家里,发现了一首忧心土地兼并的诗,那他直接了当的告诉他,土地兼并是不可能抑制得了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王安石已经破防了?

殊不知这就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历史上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反而加剧了土地兼并的,保守派以此为理由攻击王安石时,王安石曾说:秦朝吞并六国都管不了土地兼并的事儿,咱们大宋这么弱,又怎么可能管得住呢?都是咱们大宋的子民,咱们凭什么不让富户兼并土地?

很难说王安石内心深处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的,但却至少说明王安石对于土地兼并这事儿心里其实是有数的。

写一首诗词来感慨民生之艰,特意骂一骂土地兼并,并不耽误他在变法时放纵土地兼并,至少是承认,土地兼并是他实行变法时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并且并不认为这个代价无法承受。

王小仙刚才给他讲了一大堆土地兼并无法抑制,堵不如疏,莫不如放弃抑制土地兼并转而将错就错发展商业的道理,其实非但没让王安石破防,反而是正说到他心坎上来了。

之所以下了逐客令,不是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而是已经确定了王小仙在想法上可堪一用,已经开始调查王小仙的人品经历了。

而这些,王小仙都是不知道的,很高兴的就一路回了家。

“阿兄回来了啊,阿兄快坐下来歇息,我给你拿茶,怎的今天回来的这么晚?”

远远的,都还没到家呢,便见自家妹子王小蝶跑出了巷口迎接,一见到他回来了,立刻就眉开眼笑,又蹦又跳的跑了过来,拽着他的手就不肯撒开。

“怎的跑出这么远来迎我?”说着,他还将那被王小蝶死死抓住的手给抽了出来:“你现在也是大姑娘了,拉拉扯扯的多不好看。”

王小蝶今年虚岁也已经十六岁了,在宋代差不多也快到了要嫁人的年纪,虽谈不上什么倾国倾城之貌,但底子本身还是不差的,再加上从小到大家里宠爱,虽没过过什么富贵人家的日子,却也至少营养充足,给养得皮肤白皙,面色红润。

这其实在北宋的平民家庭里就算是不容易了,至少在城南,称得上是最好看的几个美女之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章家人(第2/2页)

“咱们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你妹子我整日里也是抛头露面,这个时候跟我自家兄长又何必讲那么多的礼数?听来喝茶的客人说,你今天可威风了,把那潘家的恶蛟都给戏弄了一番呢,这不是担心你么,所以才出来迎你。”

“哦,你们已经知道了?”

说话间二人转进巷子,远远的就闻到了属于他们家的独特茶香和豆子香,一面杏黄色的招子正在迎风招展。

这位置距离秦淮河畔并不算远,用竹子搭了一个茶棚,长得几乎有七八间房那么大,杉木柜台上摆满青了瓷碗,络绎往来的客人却是几乎从不断绝,生意好得不得了的一个茶摊,便是他的家了。

暮色里父亲正用沙哑的喉咙说着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评书,见王小仙回来,立时就停了下来连忙上前:“是大郎回来了?听说你今日做了好大的事?”

“呀,是大郎回来了啊。”

“好大郎,咱听说你今天做的事了,做的可真好啊。”

王小仙上前与这些客人们一一打了招呼,他现在是九品官身,大人物的眼里是小官,但在这些街坊邻居们的眼里,却也已经是很大的大人物了。

他们家是开茶水铺为生计的,倒也不是江宁县的本地人,是王小仙被分配到了江宁当官,一大家子才跟着王小仙来的。

好在王小仙毕竟是个穿越者,虽不懂什么理科知识,但刷短视频的时候曾见过有人讲解如何炒茶,便将这炒茶之法给带了过来,成为了他们家的独门秘法。

也不图用这手段赚什么大钱,养活了全家生活,较比寻常平民小康了一点而已。

北宋时在南方地区本来也是有泡茶的,只是这个时代炒茶还没有开始流行,泡茶普遍还是苦涩,他们家的炒茶味道甘醇,喝起来又比点茶方便,价格也还算便宜,父亲老王也能讲几段王小仙教的评书,再加上王小仙本人大小也是个官员,特意来他们家喝茶讨好的也不少。

因此这茶摊虽小,生意倒是非常不错,客人们见到王小仙也都会说上几句阿谀之词。

王小仙也不摆架子,回家后跟家人招呼了一下,便套上了套袖帮忙一同干起了活儿来。

他们家这茶摊,妹妹王小蝶负责炒茶,泡茶,制作茶点,母亲负责在前边收账,招呼客人,父亲老王负责在前边讲评书,和客人聊天,出面迎来送往。

就只有一个弟弟,名叫王小虎,很少帮家里的忙,而是整日在里屋闭门苦读,一心想要和王小仙一样考上明经。

“哥,你回来啦,听人说,你今日是被观文公所解围?”

王小仙撸胳膊挽袖子,正打算帮一帮手,弟弟王小虎便闻着音儿出来了,手上还拿着一本已经旧损了的诗经,神情上却满是羡慕,眼珠子都在微微发亮。

“观文公?哦,王安石,你对他很了解?”

王小仙也是后反应过来,王安石是观文殿学士,这个称呼平时很少有人用的,若不是对王安石极是熟悉,可能都不会知道,更何况这是私下兄弟俩对话,这称呼用的怪不伦不类的。

“观文公名动天下,乃是得孟子真传者,如何能够不知?辞翰林学士诏五次,古之管宁也不过如此啊。”

王小仙闻言给他翻了一个白眼,轻轻地弹了他一个脑瓜崩。

“在家不用功温书,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倒是关心,你要考的是明经,不是进士,关注这些事情干嘛?又都是从哪听来的?”

说着,王小仙一把夺过他手中的诗经。

“还读毛诗?这东西还有什么用处?都跟你说了,现在明经都要考春秋议政了,你要是想考得上,必须得学春秋,史记,还要兼采孟子、荀子,以及汉儒注疏,唉~,你崇拜王安石?自己的屁股坐在哪都分不清了么?

若非是他,欧阳修,这些搞什么古文运动的混蛋,你又何苦都这么大了,还在家中蹉跎呢?早就该考上明经上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