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7章 查这事儿,那我岂不是就死定了?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17章 查这事儿,那我岂不是就死定了?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17章查这事儿,那我岂不是就死定了?(第1/2页)

“王主簿,且请坐,阿二,去上茶,王主簿可有表字?”

“字介白”

“介白,好,介者磐石也,白者清正也,好表字,更是好秉性。”

堂堂府君之尊,在大宋也算是封疆大吏了,面对王小仙近乎于挑衅一般的书请,却居然非但不怒,反而摆出了一副如此亲和,礼遇的模样。

这元绛,今年已是六十整岁,头发大半已经花白,身穿一玄色袍子,看上去便好像是一个干瘦干瘦的,脸上皱纹也宛如刀凿斧劈的乡下老农一般。

唯独那一双眼睛,看着却是着实犀利。

此人其实也算是一代名臣,官宦子弟,其祖父元德昭时五代时的吴越宰相,五岁能诗,九岁能文,二十二岁时便高中进士,为官多年,尤其擅长理财和司法,

曾力主推行“盐钞法”,使朝廷岁入增加百万贯,也曾经智破海盗屠商案,被称赞“断狱如神,民畏且爱”,甚至于其身上还有军功,曾经抵御过侬智高。

知兵,明法,善断,善理财,几乎就是个六边形战士,每到一地履职,必以重手整顿吏治,作风强硬,常使下属子民既敬且畏,自然,其人在下属中的名声,也就不算太好。

哪个下属会喜欢一位作风强横的领导呢?

只是此时,王小仙对他几乎是已经都贴脸开大了,这位素来硬朗的府君,却反而是展现出了近乎于礼贤下士一般的宽和。

“介白上任以来,当真是做下了好大的事,便是连我,也听闻过你的名号,正想着哪天有暇召你一见,却不想,你居然找上来了,

清正羡余,花这些钱为百姓修筑堤坝,你可知这两件事,在官场上都是比较犯忌讳的?”

王小仙:“下官只知道上报君王,下恤百姓,不知道什么是忌讳。”

“呵呵呵,这话若是旁人来说,我定当他是在说空话套话,你来说,我却是多少还要信上几分的,你这人,不畏上么?”

“都是为朝廷做事,下官一片公心,谈不上一个畏字。”

“胆子也大”

“坐得正行的直,何所惧之?”

“哈哈哈哈哈,来,用茶。”

说话间,仆役已经将茶碗端了过来,王小仙喝了一口,也是微微诧异:“府君也喝这泡茶?”

“咱们江宁城自己的产业,岂有不支持一番的道理?我听说江宁县今年税制前所未有之清明,大户必缴,小户必不多负,县衙差役胥吏有了这制茶之利,在介白的管束之下,江宁县现在,吏治清明呀。”

“吏治清明,这都是令君的功劳,下官不敢居功。”

“你说你要这钱,是为了修河堤?好端端的,为什么要修河堤呢?”

“江宁河堤,素来险要,且多为土堤,年久失修,许多地方都已经破损了,尤其是燕子矶,三山矶这等险要地段,江水甚急,而堤上树木却几乎已被砍伐殆尽,一旦河堤有失,必是人间惨祸矣。”

“河堤没坏而修,岂不是半点功绩也无?”

“下官所为,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非为功绩。”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介白不贪功,不畏上,只为百姓福祉,好,你若当真是这样的人,清正羡余之事,我便是答应了你又有何不可,

江宁县和江宁府,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你把府库也捐了吧,我看也未尝不可,只是……几千贯钱,乃至几万贯钱,就算让你拿来修河堤,又能修得了多少?”

“本官这里,有一笔大钱,却是不知介石你敢不敢为了江宁府的百姓,动一动这笔钱款了。”

“大钱?什么大钱,有多少。”

“四十万。”

“四十万钱?那就是……四十贯?”

“是四十万,贯。”

“四十万,贯?哪,哪来的这么多钱?”

当即,元绛将去年的江宁府亏空案,原原本本的和王小仙讲了个清楚。

“四十万贯的亏空啊,我将涉事的胥吏羁押,严刑拷打这笔钱款的去向,却被御史弹劾,实不相瞒,我现如今已经不再是江宁知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查这事儿,那我岂不是就死定了?(第2/2页)

去年,便被免了职了,只是先帝到底是怜我老病,赏赐了我一个翰林学士的职衔,现在还赖在江宁府不走,无外乎是此地尚无新官上任而已,当然,也是因为此中亏空实在是太大的缘故,朝中重臣,也无人敢来蹚这趟浑水。”

“怎么样,介石,敢查此案么?你若是能将这四十万贯亏空的去处查出来,将赃款追回来,便是不合法度,拼得这一身官袍不要了,我也定要支持你,用这四十万贯修筑河堤,修建水利,真真正正的,为民造福,如何?敢不敢做此事?”

王小仙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四十万贯的大案子,让他一个区区九品小官来查?

要知道,他们江宁县作为北宋有数的望县,一县之夏税,全折了钱也不过才七万贯出头,一县羡余也不到一万贯而已。

这么多的钱,朝廷这么大方,不查了?

况且元绛因此而被弹劾,也实在是颇没有道理的事,主官,自己查自己的亲信,查出问题来了,反而被弹了个纵容亲信,他本人丢官弃职,那亲信被判了个流放岭南。

问题是他才上任不到一年呀。

这四十万也不是这一年贪的呀。

他那个亲信也才上任一年呀。

一年之前呢?不追究,不让查?

“江宁府在您之前,都有谁,担任过知府之职呢?”

显然,王小仙很快就意识到,元绛被查一定是为前任背了锅,之所以不让他查,很有可能涉及到的大佬已经身居高位,四十万贯不是小钱,此必然是大案,窝案,集团作案,不存在什么区区小吏小官瞒着上官偷偷做的情况。

上面之所以阻拦元绛追查,只怕也是害怕这么大的大案彻底掀开,恶臭熏到朝堂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惹出太大的风波出来。

毕竟政治么,总不能什么都查,万一真查出点什么不该查的可怎么办?

毕竟仁宗皇帝刚死,宽仁的政治风气尚在,英宗朝的政治斗争又已经是过于激烈了,上边不愿意为了“区区四十万贯”而大动干戈,也是有可能的。

那也只好委屈一下这个元绛,由他来背锅了,谁让他就是现任的江宁知府呢?

一下,王小仙就敏锐的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元绛笑着道:“我的前面几任么……张方平张公、叶清臣叶公、包拯包公、冯京冯公,嗯,就这么几位吧,再往前,应该就和此事无关了。”

“嘶~~~”

王小仙也是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方平,当朝参知政事。元绛特意提到是从此人开始,此前不涉,你毫无疑问这位当朝相公很有可能就是一切事情的源头。

叶清臣,早死了,暂且不论。

包拯,这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眼下已经去世了,但是包青天之名已经有了,万一,万一万一,这事儿查出来真跟包拯有哪怕半点关系,这影响的恐怕也不止是这位包黑子自己的清名了,这是啪啪的在打仁宗皇帝,在打所谓的庆历君子的脸啊!

冯京,当朝御史中丞,之所以会有御史弹劾元绛恐怕很难和他脱得开干系,话说北宋查办官员主要靠的就是御史,人家总不可能自己查自己吧,而且他和富弼还有姻亲关系,搞不好查他还能查到富弼的头上去。

除了一个早死,且任期很短的叶清臣,有一个是能查的么?

怪不得,连元绛这样的重臣都查不下去。

那么,既然这是连元绛这样的重臣都查不下去给撸了的大案,他一个区区九品县主簿来查。

这和找死何异?

问题是王小仙就是在找死的啊!

他现在名声在江宁县已经出来了,若是为查此案而死。

这是完全无可争辩的为国而死啊!

当即,王小仙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接了元绛给他的令牌,高高兴兴就查案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