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0章 王小仙不拜师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20章 王小仙不拜师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20章王小仙不拜师(第1/2页)

只能说,一切都是意外,又其实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王小仙总觉得王小虎笨,至少是很弱,绝对做不了策论,所以至少短期之内绝对考不上进士,但其实这是一种哥哥对傻弟弟很深的误解。

事实上王小虎基本已经具备了考取传统明经的能力,相比于进士,差的也就是见识而已,明经和进士的最大区别也就在于见识,

然而王小虎作为王小仙的弟弟从小到大其实一直都是王小仙在辅导他学习,自然也是很容易就被王小仙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

之所以感觉上和进士还差了好多,其一是在于他不太会做文章,对历届考题也不熟,因为王小仙从没想过让他考进士,自然也没给他看过历届考题,但其实只要让他看一看历届考题,以及历届的一甲文章,其实写文章学起来真的也不算难。

北宋科举,尤其是欧阳修改革之后的科举是重策论而轻经义的,文章的格式,引用的典故,还真就不是最重要的,说白了,编都行。

据说苏轼考试的时候所引用的典故欧阳修就不知道是出自何处,但这依然不影响他在文章上给了苏轼第二名的好成绩。

说白了你引用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典故,这和编一个典故能有多大区别?

之所以汉唐以及先秦时期会留下那么多的成语故事,那么多典故,很可能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北宋考生在考试的时候编的。

这玩意和华某顿砍樱桃树,牛顿被苹果砸,爱迪生巧用镜子反光救母,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不及格,瓦特烧热水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假典故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其二是在于不了解朝廷的政治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流程,这也是绝大多数明经和进士的根本区别。

然而这在王安石看来却也着实不是什么大事,在他身边跟一段时间,自然也就会了,更何况王小仙还是九品主簿,相当于是政策执行的底层了。

其实其三,在王安石看来才是明经想要成为进士,最最关键的一点:独特而且有用的政治见解。

说起来虚,但其实这是很实在的,因为在老王看来其实绝大多数能够考上进士的,这一方面做的也不怎么好,或者说是远远的不够好。

王安石本身就是改革派,亦或者说这位中年大叔骨子里的底色其实是个激进青年,并不喜欢太保守,萧规曹随的文章,

在他看来大多数的进士所写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变着法的给上边唱赞歌,亦或者只是单纯的从仁德等方面说一些绝对正确的废话罢了。

缺少思想,也就没有灵魂。

而王小虎由于是王小仙教出来的,在老王看来他前两条虽然确实有所不足,但追赶起来也不是多大的事儿,这王小虎今年还不到二十,连表字都还没取呢,有的是时间去学习。

唯独这最后一条,独特的政治见解,在王安石与他交谈沟通之后,却是居然还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这少年腹中有物啊!甚至有些观点连他都觉得很受启发,将来变法的时候可以借鉴。

这,在王安石看来就已经有了做他学生的资格。

本来,他这一次来主要是想收王小仙作为亲传弟子的,不成想居然还有了意外收获,先收了他的弟弟王小虎。

弟弟都如此了得,更何况是兄长了呢?

再看这王小仙的时候,王安石也是一样越看,越觉得无比满意了。

王小仙则是真的懵了。

却见自家的父母,一个劲的对王安石在千恩万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是母亲高兴得眼泪都流下来了,他则是脑瓜子都嗡嗡。

【坏了,既然王小虎做了他的徒弟,那么在外人看来,至少在江宁城这些人看来,我岂不是也成了他王安石的人了?我岂不是也是有了靠山了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章王小仙不拜师(第2/2页)

再说其实稍微多想一点就一定知道,王安石肯收王小虎,一定是因为他王小仙的缘故,不然呢?王小虎他何德何能呢?

至于说拒绝?

怎么拒绝?没看老爹老娘高兴的一副快要发心脏病的样子么?王小虎本来就有点要考进士的心思,现如今有了拜师王安石的机会,人家王安石也说了他确实是有资格去搏一搏进士。

自己这个做哥哥的还能拦得住么?

他也没什么道理去拦啊,做兄长的,总不能眼瞅着自家亲弟弟走上了一条青云路,为了自己把人给踹下去吧。

【也罢,我既然一心求死,小虎他若是靠上了王安石,将来我死之后,倒也不用再担心家人了,虽说我死会难一点,但王安石现在到底是还没拜相呢,严格来说,甚至他现在其实并无任何官身。】

【那江宁贪墨案牵扯甚广,若是我头铁一点,在官家尚来不及夺情王安石之前,快些将此事查出,将天穹给捅出一个窟窿来,只怕以老王现在的白丁之身,也未必保得住我】

毕竟此案至少涉及到一个参知政事和一个御史中丞,都比老王丁忧之前官大。

这般一想,王小仙倒是也又复轻松了许多,再看自己的一家人,围着王安石父子嘘寒问暖,曲意逢迎,却又发自内心的欢喜的神色。

竟是在心里还升起了一股,壮士去兮不复还,好歹家人先安顿好的欣慰感。

【如此安排,倒是也蛮好】

却见那王安石突然又道:“介白,你有没有想过,也拜在我的门下,做我的弟子呢?”

王小仙:“我?我都已经当官了。”

王安石:“以你的才华,只做个明经官,可惜了,你也有进士之才啊。

你虽已有官身,但我朝亦有锁厅之试,以你的才学,只要在公务之余略有努力,想来这锁厅之试,定可通过,更何况既见介白,老夫才知道原来明经之中,亦有大才,正在研究,如何改善这锁厅之试。”

王小仙:“…………”

好家伙,人家直接掌控规则,可以随便改。

所谓的锁厅之试,就是专门针对明经出身官员的在职考,并不耽误本身工作的情况下,只要有州郡长官的推荐和朝中相关大臣的审批就可以参加的一种特殊科考,和正经的科考考生不一块考,也并不参与科举排名,但考过了之后等同于进士出身。

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在职大学,成人高考。

不过王小仙还是摇头道:“不拜。”

“为何?”

“小虎拜你为师,是因为你能教他学问,他要用这学问考科举,我呢?我都已经做了官了,拜你为师是为了学问,还是攀附?若为攀附,这算不算是结党营私呢?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只要结党,小团体的利益就会凌驾在朝廷,凌驾在百姓之上。”

“可是你只是明经,这锁厅之试……”

“锁厅进士和正经进士是一回事么,有必要跟你学么?不学,我就考不上?”

王安石一时也是无言。

在职成人高考当然也是高考,至少国家也是承认本科学历的,但老实说,确实不是同一回事。

锁厅其实也差不多,能参加锁厅考的,本来就是政绩突出,被朝中大佬看上,因为要破格提拔但没有进士出身的明经,考试成绩又不和正经科考一块排名,挤占名额。

谁会卡锁厅的名额?除了平白恶了举荐其人的大佬,还有什么好处?根本就不用学的。

王安石也着实是没想过王小仙会用这样的理由拒绝他。

却是突然展颜一笑:“也好,我就是看重介白你这般无私刚直的性格,你说得对,你拜我为师,就是结党了,君子朋而不党,介白,君子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