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9章 王安石收徒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19章 王安石收徒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19章王安石收徒(第1/2页)

“我听说,介白将此秘法传授给了县衙的一众胥吏衙役,开了一个工坊专门制茶,每天都要卖几千斤么?得利甚丰吧。”

“还好吧,也就卖这半个多月,而且大概率,是只能吃这一年的,我猜测明年新茶上来的时候,我这秘法应该也就秘不住了,一定会有其他的竞争对手,到时候还能赚多少钱,那就不好说了。”

“听说你在这其中分毫未取?”

“我去了不就成了贪污了么?”

王安石闻言连连点头,更是越看王小仙,就觉得越是满意。

突然道:“若是由我来主持变法,必将改革科举,彻底废掉明经科,介白可有什么想法可以建议我的么?”

王小仙先是皱眉,毕竟明经科如果被废掉了,小虎岂不是就没机会了么?

“我家小虎,可还有时间么?”

王安石摇头:“若是要和你一样考明经,你应该是没机会了。”

王小仙好奇地看着王安石,道:“莫不是已经有了消息,王公明白一旦丁忧结束,就可以拜相变法了么?”

王安石闻言,笑而不语。

毕竟正常守孝是要守二十七个月的,有这二十七个月的守孝时间,王小虎怎么着,也应该还有一届可以考才对的。

王安石这么说,分明就是恐怕没有这二十七个月需要守了。

事实上王安石还真的已经得着信儿了,只是不太方便说而已。

当朝新君,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神宗了,经过了包括自己老师在内的一堆重臣推荐,他自己也特意研究过王安石的学说之后,对王安石已经是颇为推崇了,早在几天之前,就已经有了第一道旨意下来,要王安石回京面圣了。

这位宋神宗,刚刚登基,就已经是迫不及待的要和王安石成双成对,去和熙宁变法组合了。

只是王安石毕竟是在丁忧期间,回信婉拒了。

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新君的第二封夺请诏令应该就要到了,王安石还没有想好他是第二波就答应,还是再等一波。

夺请么,总不能皇帝一请,就马上脱了孝服进京,显得多不好看,一般怎么着也得来上那么两三次,才能交代得过去:娘啊,不是我不守您,实在是至尊一再催促,不可不从,忠孝两难全啊。

当然,这只是不出意外的话,夺情旨意只下一次,你装逼我就不请了的情况,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新君毕竟是新君,谁知道他是不是神经病呢?

因此王安石此时对自己进京拜相,至少已经有了九成的把握,但毕竟也才九成么,所以也就没有往外说。

王小仙只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这一对君臣搞出了好大的事端,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变法,哪个具体的时间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肯定是熙宁年间,要不怎么会叫熙宁变法呢?

而眼下是志平四年,英宗皇帝刚死,还是在沿用英宗的年号,也就是说最快也得是明年,明年应该就是熙宁元年,但王安石变法到底是熙宁元年还是熙宁二年,三年,他是不知道的。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王小仙虽然知道王安石变法,却是不知道王安石要取消明经科的,他只记得王安石变法中有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这都是高中历史课本里有写的,其他的变法细节,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过的历史爱好者,谁又会记得呢?

换言之,他弟弟从小到大备考了十几年,突然连考试都不考了?

瞅着他仍然是一副很和蔼可亲的,仿佛只是在说一件小事的模样,王小仙却是头一次的,不是为了刺激他,而是真的对他感到生气。

【你知不知道你轻飘飘的一句明经无用,对我们这种家庭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又知不知道这大宋天下,到底还有多少人是和小虎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章王安石收徒(第2/2页)

说什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至多是宋初的时候才有机会的事,宋初时的那些宰相们也确实是不乏有出身贫寒者,可是现在呢?还有么?

进士科越来越难,难到说白了几乎就已经不给平民百姓机会了,想当进士,要么你得有个好爹,要么你得有个好师父。

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你要想有个好师父,你也得先有一个好爹。

说白了虽然在北宋确实是有很多的大儒在讲经讲学,可这玩意就跟后世美国的推荐信制度也差不多,那种学是谁都能上的么?就比如二程在洛阳搞的所谓洛学,这是北宋眼下最火热的所谓“民间学术”组织了。

可他们为什么非得在洛阳搞呢?不就是因为洛阳是大宋的老干部退休养老基地么?这学术组织真的民间么?

“您是观文殿大学士,板上钉钉的相公,我不过是一个明经出身的九品小官,又能建议什么呢?国朝大事,肉食者谋之,无外乎是汉唐儒林回来了而已,历史上反反复复多少次了,又有什么好稀罕的呢?

只是汉唐的儒林门阀世家,尚有杜预,谢玄,裴行俭这等文武双全之流,就是不知咱们大宋如今走了回头路,养出来的是不是都如韩琦这般的……君子?”

这话其实就纯是发泄情绪了,毕竟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而毫无疑问的,眼下这大山是真砸在他们家了。

“小仙,你,你好好跟人家王公说话,你,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老爹在一旁道。

王小仙没有理他,依然是气呼呼地瞪着王安石,他才不怕这位执拗相公呢。

王安石却没有生气,而是继续道:“你说得也是有道理的,只是明经确实无用,因此我打算,在废除明经的同时,完善三学制度,也即是太学,府学,县学,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增加拨款,让有志之士,都可以拜得名师,有机会去一搏进士,而不是只能去考明经。”

“同时,你说我断绝贫民子弟的进身之阶?我打算在取消了明经科的同时,大幅度的增加明算,明法两科的录取人数,将这两科的录取人数都增加到两百人以上,如此,可算公平?”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明法明算,总比明经更加容易,对于朝廷而言,明法明算也确实是比明经更加有用,而真正需要高屋建瓴的高官,则由更加优秀的进士负责引领。”

“我也承认,即便我扩大三学的规模,普通的寻常人家也很难进得去,但普通人家和寒门子弟,通过明算明法,也能改变出身,做个八品,九品的小官还是可以的,如此再去培养孩子,一个八品九品的小官,进县学,总是没问题的吧?若是确实有天赋,进而进了府学,难道还是没有机会去考进士么?”

“世无无瑕疵之法,介白以为,老夫此法可还有什么缺陷么?你怨我取消了明经,害你弟白费了十数年的苦读,可以你现在的家庭,难道不应该去求进士么?”

一旁,王小虎十分高兴地说:“王公,您的意思是说,我如果能进府学的话,是有机会考上进士的?”

王安石:“当然,小虎,你才学其实不错,只是缺少一些见识而已,我打算在丁忧期间在江宁创建荆公书院,你若是不嫌弃,老夫可以对你亲自教导。”

“徒儿拜见师父”

这王小虎也是个给杆就上的性子,王安石的意思明明只是说收他为学生,而不是弟子,其实应该是叫老师更合适的。

也不知他是怕王安石后悔了还是如何,竟是突然起身,噗通一下就跪了下去,乓乓乓不等任何人阻拦,就快速地叩了三个响头,而王安石见状,则是捋须而笑,完全没有反对。

王小仙:“…………”

【什么情况!小虎,都拜师王安石了?那……我靠,那我呢?我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