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49章 如臂使指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第49章 如臂使指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儿慢慢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1 14:59:45 来源:源1

第49章如臂使指(第1/2页)

“青龙张口,吸千年污秽,云头翻转,吐作万里佛田啊。”

堤坝上,眼看着密密麻麻的民夫以一种极高的热情纷纷挽着裤腿下河挖泥,王雱却是情不自禁地感慨连连,顺手还做了一首小诗。

“介白兄真乃天下无双之大才,我不如他远矣。”一边说着,王雱将一颗杨梅吃进了嘴里。

“那是,我哥是了不起的大才,从小我就知道,他是个盖世英雄。”

一旁,王小蝶从食盒里拿出了一大壶果茶,和几个杯子,依次倒了,道:“雱哥哥,来树荫下避一避吧,尝尝我做的这个杨梅茶,和堤上不一样,是我哥特意教我新做的。”

“哦?杨梅茶么?你们家制茶之法真的都是介白兄所创么?介白兄他怎么会的这么多?”

说着,王雱也不客气,拿起茶杯便一饮而尽,却是眼珠子都亮了:“好喝,真好喝,茶香和果香居然都能做到如此浓郁,你们家这茶艺居然还藏着这么一手?”

王小蝶笑道:“不是藏了一手,而是单纯的成本较高,不好做,做了也不好卖罢了,这是冰萃的果茶,要用得到冰。”

“用冰?”

“用冰块将炒茶和捣碎的杨梅放到一块,放到井口等阴凉的地方,让冰慢慢融化,得到的果茶,品质就可以上升一大截,尤其是现在天气炎热,饮之更佳,不过冰块贵么,平日里,便是我们家的人,轻易也是不喝这东西的。”

说着,王小蝶还微微红起了脸。

这冰当然是硝石制的,这方法还是王小仙上辈子看穿越小说的时候看到的,忘了是哪一本了,甚至还想过靠这玩意发家致富呢。

万万没有想到,北宋中期的硝石制冰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东京城十一所制冰所用的都是硝石制冰,江宁这边,甚至可以说是东京以外的其他地方始终没有推广开来,完全是因为硝石这玩意比较贵。

他上辈子看那穿越小说,把硝石的价格给忽略了,这玩意纯度高的要两百文左右一斤,纯度低的劣硝也得七八十文一斤,而且这玩意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损耗,制冰三次之后就得补硝,

王小仙计算过,这玩意要是大批量制作且可以确保销路畅通的话,一百斤冰大概需要三贯钱左右的成本,稍微制作规模小一点,成本就有五贯左右。

夏天卖冰,损耗能吓死个人,按一半来折算,一百斤冰的成本很可能就是十贯左右了,一斤冰也就是一百文钱。

成本。

这要是卖的话不得卖二百啊?折算成现代物价的话,一斤冰块,差不多五百来块钱。

买得起倒是买得起,可谁真舍得买啊?

即使王小仙他们家已经是小康之家了,而且自己家就会做,可以将每一斤冰块控制在一百文左右的成本上,但平日里,平日里他们全家,包括王小仙在内根本舍不得喝的,二十多年了这冰果茶他总共也就只做过两次而已。

结果这死丫头现在制了拿来招待王雱的时候倒是一点也看不出心疼来了。

“蝶妹你看,数万劳工,居然被安排的如此有序,如此徭役之事,百姓却居然都如此的踊跃,夯土,清淤,效率竟然都能如此之高,短短三四天的功夫,如今这菱湖却居然已经换上了这番模样,介白兄大才也,当真是国之大才呀。”

此时,距离那一日王小仙的激情演讲,已经过去四天的时间了,菱湖工程也早已经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疲惫的喜悦。

王雱看得分明,眼下这些民夫的积极踊跃,绝不只是因为王小仙干活儿给田那么简单的事情。

事实上大宋搞徭役,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军事项目上搞徭役,也是会给钱的,东京城的徭役,尤其是河工,很多时候钱财也并不都是必须要从富户的身上勒,朝廷也是出过钱的,用劳作来换取积分,用积分来换取良田,实话实说也并不真的是什么开天辟地发明创举,这一招早在汉朝时就有了,大宋又怎么可能没用过呢?

然而眼前这菱湖疏浚的工程,效率之高,恐怕却已经是大宋开国百年之冠了,反正王雱是从没听说过大宋搞过这么大的工程,居然会这么有效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章如臂使指(第2/2页)

“其一,这是因为江宁的百姓,对介白兄信任的缘故,要知道历朝历代,大型水利设施,都是检验一个地方官威望的最好方式,老百姓只有信你,才会听你的安排,如若不然,便是许诺再多的好处,下边的百姓又怎会有不犹豫的道理呢?”

“介白兄并非一府主官,甚至他压根就不是府官,更甚至于据我所知他在江宁县上任,也不过才一个多月而已,却居然能让整个江宁府的上上下下,都对其产生了如此莫大的信任,古往今来,除了介白兄之外,还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

“其次,便是手下的胥吏清廉干练,整个工程的规划,是依托江宁府全府的胥吏所做,其实,介白兄毕竟只是一介主簿,甚至还只是县里的主簿,然而除了江宁县吏之外,其余四县胥吏,及府吏上下,竟全都对介白兄唯命是从,而且通过我这几天的观察来看,基本保持了清廉。”

“实是难以想象,介白兄上任不足一月,居然在整个江宁府,拥有了如此大的能量和信任,竟能使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共做如此大事。”

一边说着,王雱也一边是感叹连连。

从上到下,无论官、吏、役、民、无论富户还是平民,几万人,甚至加上后勤和亲眷可能有十几万人聚在一块,居然还能够上下同欲,这在大宋,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几乎都是一个奇迹,除了佩服,王雱现在对王小仙也没有什么别的情绪了。

然而事实上如此效率,就连王小仙自己其实也都是懵的,这件事顺利的似乎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那上元县,句容县下边的县吏,他有好多连见都没见过,彼此之间更是完全没有任何的从属关系,元绛只是一封调令,居然就成了他的手下,而且对他言听计从。

完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知道即使是元绛本人来使唤这些胥吏,也是绝对使不了这么顺手的。

而胥吏以下,所有的富户豪强都在带头,踊跃参加,竟然对他所作出的分工分配没有丝毫的意见,而那些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借助胥吏和富户们共同织造的这一张行政大网,只要是他下达的命令,下边居然真的都会近乎于百分之百的执行,没有丝毫怨言。

更搞的是,他还收了本地富户们交的所谓役钱,居然足足有十六万贯,当然,并不全是现铜,有些是用的银锭,有些用的丝绸。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十六万贯的钱现在被他拿在手里,却是居然还没什么地方花了,除了做了些公园,水坝之类的设计,以及为工人们提供免费的热水泡茶,以及管饭之外,他竟也想不到这些钱还能怎么个花法了。

原本他计划四十几天才能够初见成效的大工程,现在来看,百姓的热情若是能够一直这般的保持下去,二十天,乃至半个月,未必就不能初步做好啊。

毕竟这个工程的本质还是挺简单的,抽泥运泥填泥而已,就是累,但确实是一点都不难的,更不是什么细致活儿。

只能说,王小仙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些北宋的老百姓了。

老百姓可能确实是还不够了解王小仙,但王小仙冒着自己杀头的风险,在做一件对全江宁府都有好处的事情,这一点其实就连普通的百姓也都是知道的。

工程做工更是都是自愿的,至少来的这些人,总是对王小仙所做之事是有一个概念的,华夏文明毕竟还是一个集体主义文明的,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信赖王小仙,不如严格的执行王小仙的命令呢?

“官人,官人,不,不,不好了官人。”

王小仙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却见江宁府的孔书记老吕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官人,快,你快跑,陈判官他疯了,他,他,他居然签发了剿匪令,经刑名司压印,这个时候只怕是已经送到了江南东路兵马钤辖曹修的手上,曹修,曹修这人素来贪鄙狠辣,谁知道他有没有在富绍庭的那些田产中插上了一手?

若是他当真要出,不出三日,其麾下两千六百名禁军,便可直抵菱湖来抓你,官人,你快跑啊!你的事落在文官手里尤还有三分活路,若是落在这等兵匪手中,万万是十死无生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