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807章谁赞同,谁反对?
朱翊钧没指望在场的官员能解答出来,毕竟这些学问非常超前。
虽然这些年不断地培养新学才子,给他们灌输新的思想。但科技可以从无到有,跨越式发展;人的思想却不能。
尤其是经受了上千年儒学薰陶影响的大明主流思想,要想跨越式发展,绝对没有那麽简单。
各大学培养出来的新学学子们,应该有人能回答得出来。
但是在座的一百多位资政,都是旧时代走过来的人。他们前半生苦读四书五经,这才博得出仕的机会。
他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已经是十几万大明官吏中头脑灵活丶容易接受新思想,或身段柔软的佼佼者。
但是要让他们固化数十年的思想,一下子转换过来,没有那麽简单。
不过朱翊钧还抱有几分幻想,幻想着在座的这一百多位大明的栋梁柱石,能有一位站出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真要是有这样的人站出来,自己这十几年的心血算是有所收获,也标志着大明文官集团被自己引上一条甩开过去糟粕丶迈向崭新未来的道路。
朱翊钧的目光在潘应龙和王一鹗脸上停了一会,只看到了羞愧和不安。
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朱翊钧还是对他们笑了笑,递过去鼓励和安慰的眼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潘应龙和王一鹗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再强求就过于苛刻了。
朱翊钧目光在其他大臣脸上扫过,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正准备开口自己回答,突然听到海瑞那浓重海南口音的独特说话声。
「你小子举手作甚?」
朱翊钧闻声看去,原来海瑞对着左边笔录席一位秘书郎在说话。
他不过二十多岁,长相英武俊朗,穿着一身绿袍官服。
那人正举起右手,并开口答道:「回海公的话,学生斗胆想回答皇上的问题。」
「你小子可真是胆大包天,这里坐满了资政重臣,无一人敢回答皇上的问题,你一个小小的书吏居然能回答得上?怕不是胡言乱语丶妄揣圣意。」
海瑞一边呵斥着年轻书吏,一边悄悄瞄着朱翊钧。
「你叫什麽名字?」朱翊钧问道。
年轻书吏连忙起身,叉手长揖:「回皇上的话,微臣名叫赵士祯,字常吉,现为通政司机要局书记员。」
「你学过新学?」
「微臣万历三年毕业于万历大学财经学院国民经济专业,参加万历三年秋闱得中,先在户部观政,后来因为字写得好,被选入通政司机要局为书记员
微臣在万历大学就读时,研读过皇上的着作《政治经济学》,略有心得。」
朱翊钧笑了,「《政治经济学》,很枯燥的,想不到你也能读得进去。」
「回皇上的话,微臣自小好杂学,图新鲜,初始爱好机械,苦学了数学。
隆庆二年游学京师时,曾斗胆向太仆寺进献枪炮改良图十份,不想被贻笑大方,方知我大明科技已经一日千里。
微臣知耻而后勇,得海公指点推荐,改报万历大学财经学院,得以考中进读,研修国计民生的经济学问。」
朱翊钧看向海瑞。
海公,果真跟你有关系啊。
海瑞坦然一笑,「回禀皇上,那日也是巧了,老臣刚从都察院坐班回家,路过一家脚店,肚子饥饿,囊中幸得皇上救济,有几枚银币在跳,就一时忍不住拐进去打牙祭。
正巧赵常吉在邻桌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老臣的伴当舒友良是个按捺不住的人,心生好奇,凑过去问原委。
赵常吉倒也坦荡,把在太仆寺被拒的事说得一清二楚。
舒友良看了他的图纸,便开口劝他,说他因为爱好机械,居然自学了数学和物理,能想出火铳火炮改良之法,还画出这般草图,看来是比一般公学学子还要学得好。
虽然学机械不行,可你还是朝廷急需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完全可以改行,再学一门新显学。
西边不亮东边亮!
当时赵常吉问舒友良,改哪一行?舒友良答道,现在经济学最火热,学好了可利国益民,经世济民,也有一番大作为。
而且新时代的经济学跟此前的经学不同,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你正好可以去进学钻研。
老臣见赵常吉实属人才难得,就推荐他参加金台学院招录考试,结果真考中了。」
海瑞侃侃而谈,简略把他与赵士祯的渊源说了一遍。
也就他德高望重,在如此庄重的会议上说不相干的闲话,没人出声阻止。
朱翊钧欣然地点点头,「赵常吉,那你回答朕的那个问题。」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赵士祯。
他要是回答得不对,皇上肯定不会把他怎麽样,还会勉励他一番。
但在场的重臣们都在宦海浮沉了数十年,心里都知道,如果答错了,赵士祯的前途就全完了。
皇上不会追责他,只会忘记他,但以后没人会提拔他。
赵士祯似乎也意识到这点,喉结上下抖动了几下,声音有些颤抖。
「微臣回皇上的话,微臣认为经过皇上和张相从隆庆元年开始的生产力改造,已经初步解决了新旧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新生产力已经势不可挡,扶摇直上!
大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涌现出新的矛盾。微臣认为,当下大明最主要的矛盾是新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丶文化意识丶社会关系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矛盾上,也就是大明生产力已经焕然一新,经济突飞猛进,可上层建筑为主的生产关系发展得太慢,完全跟不上。」
赵士祯巴拉巴拉一通说,说得众臣或目瞪口呆,或眉头直挑,或神情凝重。
大家都看着这头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子。
朱翊钧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意,突然开口问道:「赵常吉,你原籍何处?」
赵士祯还在等待皇上的裁定,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回答,符合《政治经济学》里的原理和论述,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皇上说自己对,就是对,说不对,那谁来了都是错的。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居然问自己家乡是哪里。
赵士祯愣了几秒钟,连忙答道:「回皇上的话,微臣原籍浙江温州乐清县。」
「温州?嗯,是个好地方。
南宋年间,你们温州出了一位大学问家,总结和开创了一派学说。
赵常吉,你知道吗?」
「回皇上的话,微臣知道,是南宋水心先生(叶适)开创的永嘉学派。」
「嗯,永嘉学派。该学派提倡唯物主义,『物之所在,道则在焉。』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
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农商一体,强国富民
朕在编写《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分配关系时,引用过水心先生着作中的一些真知灼见。」
朱翊钧环视了一圈会场,目光在众臣的脸上扫过。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朕的问题,只要认真研读过《政治经济学》这本书,很容易就回答得出来。而这本书,朕曾经把它列为官员必读书本之一。
看样子你们还是学习得不到位啊。」
张居正四位资政大学士站起来,其他诸位资政学士也跟着站起来,面向朱翊钧,叉手长揖道。
「臣等有负皇上重望,惶恐不安,还请皇上治罪。」
朱翊钧挥挥手,「好了,都坐下,坐下!」
众人面面相觑,看到张居正四人都率先坐下,于是也纷纷跟着坐下。
「朕知道,在座的都是大明栋梁柱石,身居要职,每日要处理的政务不知几繁。还要学习新的诏书政令,新的知识,忙得很,时间确实不够用。
隆庆年间,朕还是太子,受父皇重托,料理国事,那时还能坚持定期举行学习班,给诸大臣上课。
只是千头万绪,要教的知识太多,或者教过的知识太杂,学过后没有方法学以致用,很多人很快就忘到脑后。
朕不怪你们,责任的根源还在朕身上。不过发现了问题,我们后面就解决问题。
等会议开完,我们回京,一起去万历大学财经学院和法政学院,花上几天时间,好好学习,查遗补漏,以后定期学习要作为定制!
磨刀不误砍柴工!」
朱翊钧说完,指着赵士祯,「赵常吉,坐下。曾三省,会议继续下一项。」
「遵旨。」
曾省吾宣布道:「现在会议第二项,请资政大学士丶御史中丞赵贞吉赵公,给大家宣读《关于中枢和地方部分官署以及部分官员调整方案的报告》。」
赵贞吉拿着一迭文稿,开始宣读起来。
「皇上,诸位同僚,本官奉皇上之命,代表资政局向诸位做《.调整方案的报告》,内容如下。
御史台分拆为都察院和司理院.成立中央监察院,以及直管各省按察司.
按察司分拆后设按察使丶副使.专司地方监察,受都察院和该省巡抚双重领导巡按督查局并入按察司.
律政院改为宪议院」
御史台和按察司改制方案,大部分如海瑞提议的,只是做了部分微调。
「以上就是中枢和地方部分官署的调整方案。现在是部分官员调整方案
接受资政大学士丶御史中丞赵贞吉的辞呈,改授宪议左大夫.」
赵贞吉丶曹邦辅丶霍冀丶卢镗丶郭乾等人以辞职方式致仕,改授宪议左右大夫,在宪议院退而不闲。
「海瑞加资政大学士,授御史中丞,兼大理寺正卿。」
御史中丞管着都察院,第一副手是左都御史,副手是三位右都御史。朱翊钧还让海瑞把大理寺正卿也兼起来,指导独立出去的司理院完善。
「潘应龙加资政学士,授吏部尚书;王一鹗加资政学士,授刑部尚书;蔡茂春加资政学士,授江苏巡抚;杨凤鸣加资政学士,授太常寺正卿;李三江加资政学士丶授太府寺正卿.」
其馀的任命也跟资政局会议上讨论决定的一样,其中多了一项。
「梁梦龙加朝议大夫,授右戎政使,兼东征经略总督,节制艮巽洲陆海军,巡抚夏商等州」
把梁梦龙派去艮洲?
这个任命有些出乎人意料。
梁梦龙是第一任海军局都事,大明新海军可以说是他一手打造的。
现在皇上把他派到艮巽洲开疆拓土,好封爵授勋,回来又可以大用了。
当初胡宗宪丶谭纶都是这样,现在王一鹗丶徐渭也是如此。
派去的地方越远越艰苦,说明皇上越器重他,前途越是远大。
不过艮洲有些远,一去一回就是一年,梁梦龙被派去总督那里,少说也得三五年才能回来。
群臣们更关注的是其他官员调整。
赵贞吉念完后,摘下眼镜,「方案宣读完毕,现在大家可以对此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
皇上摆明了是先把组织架构和人事问题解决,再来讨论其它事宜。
现在官制和官员调整方案读完了,谁赞同,谁反对?
你们开口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