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 感谢大家用爱发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 感谢大家用爱发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448章安逸的警惕(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第1/2页)

车内的谈话,就这样在一种看似融洽实则各有所思的氛围中进行着,

约莫一刻钟后,车子转入一条名为“珞珈路”的林荫道,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即使冬日落叶,枝干也显得颇为优美。

路上异常安静,与外面的主街恍若两个世界。

这里坐落着几栋风格各异但都颇为考究的独立二层小楼,间距很开,透着一种疏离的静谧。

车子在其中一栋门牌号为“5号”、带有西式拱券门廊和一个小花园的青砖小楼前缓缓停下。

“陈厅长,我们到了。”沈三生率先下车,一边引路一边介绍,“这珞珈路5号,说起来也有些来历。

这原来是民国时期一位财政部高级官员的官邸,设计建造得相当考究,砖木结构,很坚固。

解放后收归公有,省委经过慎重考虑和简单改建,将其作为重要领导干部的住所。

这里环境相对安静,利于您工作和休息,而且周边的安保条件也完全符合标准,请您放心。”

他引着陈朝阳和警卫员走进小楼。

屋内已经被精心打扫布置过,地板打蜡,窗明几净。

客厅宽敞,高顶,保留着壁炉,摆放着沙发、茶几和办公桌;

餐厅里是实木的长餐桌;厨房设施齐全。

“水电、电话都已经接通了。

取暖用的是锅炉,统一供应暖气,比烧煤炉子干净省心得多。”沈三生详细介绍着,

“家具都是配好的,如果款式您不满意,或者还缺什么,随时告诉行政处,他们立即调整补齐。”

他又引着众人上楼看了主卧、次卧和书房。

“这间书房朝南,光线好,也安静,最适合您看书思考。”

最后,沈三生拍了拍手,早已等候在门外小厅里的三位工作人员应声走了进来,两男一女,都穿着整洁的制服。

沈三生介绍道:“陈厅长,组织上考虑到您的工作强度和安危,为您配备了必要的工作人员:

这位是老赵同志,负责炊事,是老同志了,手艺扎实;

这位是小李,负责勤务和卫生;

这位是住所警卫处的周敏同志,负责内勤和部分联络工作。

他们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绝对可靠。您先用着看,有任何不习惯或者需要调整,随时告诉我。”

三人齐声向陈朝阳问好,态度恭敬拘谨。

陈朝阳目光扫过三人,点了点头,对沈三生说:“沈主任考虑得非常周到,感谢省委和办公厅同志们的精心安排。

这房子很好,内勤同志我也没意见,就先这样。给你们添麻烦了。”

“您这是哪里话!为您这样的功臣和领导服务,是我们的分内工作,更是我们的光荣!”沈三生笑容满面,

“那相关的手续和钥匙,我就交给这位王石磊同志?”

“好。”陈朝阳应答。

“好的好的,一切听您安排。”沈三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递给王石磊,又对陈朝阳说:“陈厅长,那您今天先再看看,熟悉一下。我就先告辞了,不打扰您休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8章安逸的警惕(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第2/2页)

送走沈三生,黑色的吉斯轿车无声地滑入夜色。

王石磊和新配备的工作人员开始轻手轻脚地整理物品,熟悉的轻微碰撞声,让陈朝阳心中莫名生出一股踏实感。

陈朝阳没有立刻加入他们,而是独自站在宽敞的客厅中央,缓缓环视四周。

沈三生口中的“考究”确实名副其实。

被打蜡地板反射着柔和的灯光,高大的玻璃窗隔绝了外面的寒意,墙壁粉刷得雪白,锅炉通过管道将稳定均匀的热量输送到每一个房间,干燥而温暖,与他刚刚离开的那个生着煤炉、带着湿寒的临时宿舍已是天壤之别。

他甚至可以想象,每天坐在那间朝南的书房里,阳光洒满书桌,处理文件或撰写讲稿将是何等惬意。

一丝混合着舒适与满足的喜悦,像壁炉里微不可察的热流,悄然掠过他的心间。

这是组织的规定,也是他浴血奋战、用生命付出无数后应得的待遇,他坦然受之。

然而,当他的目光无意识地落在窗外。

借着院灯的光晕,他看到楼下小花园里,冬日翻修过的土地,裸露着深色的泥土。

就这一瞥,那松软肥沃的泥土,便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他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

他的眼前闪回的是另一番景象:抗战胜利以前,火车南下的途中,乃至于他待过近两年的昌平,冬日大雪后,

乡亲们茅草屋的土墙被寒风刮得簌簌掉渣,娃娃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攥着冰冷的窝头,乡亲们用和这窗外一样、却贫瘠得多的泥土,混合着干草,一遍遍修补着四面透风的屋墙……

巨大令人窒息的反差,让他刚刚放松的身躯骤然重新绷紧。

那股短暂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负疚感和不安。

他不是圣徒,也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当他真正站在这栋象征着最高级别待遇和特权的房子里时,他才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他与他曾誓言要服务的绝大多数人民之间,隔着怎样一道巨大、无声的鸿沟。

这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差距。

这是两个世界、两种命运的差距。

一份文件、一个决策从这里发出,可能决定千里之外无数如昌平乡亲那样的人的温饱甚至存亡。

他深吸一口气,江南冬日清冷的空气吸入肺中,却带着一股沉重的铁锈味。

安逸使人堕落,享受必将让他灭亡……

喜悦?不。

这栋安静、舒适、温暖的小楼,在他眼中瞬间变成了一个最前沿的指挥部,一个无声的战场。

这里的每一份舒适,都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必须转化为更高效率的工作、更清醒的头脑、更重大的责任的燃料。

他在这里多享受一刻温暖,就必须想到昌平还有多少人在受冻;

他在这里多用一张信笺,就必须想到国家的纸张多么匮乏;

他在这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对得起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大地上,无数默默付出的人民。

这不是矫情,这是他灵魂深处无法弥合的撕裂感,更是一个高级干部应有、如履薄冰的自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