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07章 确立秩序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07章 确立秩序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07章确立秩序(第1/2页)

李纯知道他们说的有些言不由衷,也不戳破,说道:

“天下大势,走向统一才是王道,以前华夏和周边的各个民族征战不休,双方都是损失很大,现在走到一起,共同向外发展才是更好的出路。”

赤德金才十七八岁,头脑比较简单,没什么心机,直接说道:

“我们吐蕃人向来自由惯了,原本过得很好,前几年被唐朝分成几个小国,现在唐朝又派兵攻打,没感觉成为襄人好在哪里。”

李纯听了有些不悦,就说道:

“吐蕃原本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带,后来穷兵黩武,不断向外扩张,甚至还夺取我大唐的陇右和安西四镇,朕自然要派兵征讨。若不是尚比尼和扎日勒前来请求,朕连襄人的身份都不想给吐蕃,按照你们吐蕃的传统,成王败寇,大唐完全可以把你们吐蕃人全部抓来为奴,甚至连你也可以被编入奴籍!”

听到李纯话语中带着威势,赤德金被镇住了,生怕被抓去为奴,不敢吭气了。

此时,牟异寻开口说道:

“陛下所言不虚,按照我们南诏人的传统,战败民族也是抓去为奴,大唐不念旧怨,给了我们南诏人足够的照顾,我们能够成为襄人,地位高于境外的夷人,说明大唐还是看重我们的,我等应该心怀感恩。”

李纯依然带着一些情绪,说道:

“自古以来,凡是战胜民族,无不残酷压榨战败民族,你们几个民族加起来也不是我华夏民族民族的对手,就算是把你们都当做夷人来压迫,你们又有什么反抗之力?朕已经尽最大努力照顾你们各族,甚至引起内部一些人的非议,认为对你们迁就太多。你们各族强大时,就抢掠、压迫我们汉人,我们强大了就要优待你们,这是什么道理?”

这时一直不说话的藤原义孝赶忙说道:

“陛下息怒,按照我们扶桑人的传统,也是仰慕强者、轻视弱者,我等感觉陛下对待战败的各族已经仁至义尽,自古胜败有别,陛下能够把我们划为襄人,只给了很少的限制,已经很好了,我们愿意追随陛下,共同向外发展。”

听到这些,李纯的情绪稍微缓解了一下,说道:

“从广义上讲,华夏和周边各族,就像一个大号版的战国时代。战国时期,华夏各国也是杀得你死我活,后面秦汉统一天下,才有了华夏民族的大发展。如果华夏民族继续和周围的民族继续争斗,我们将永远限制在这个圈子里,走不出去。我们要目光放远,世界那么大,我们华襄两族应该携手向外发展,这样华襄两族才能获得更多的权益。”

这时,藤原义满也被说动了,问道:“陛下所说的向外发展,意味着我们扶桑人也可以参与征服战争,也能跟着享受权益?”

李纯道:“估计你们也知道了,朝廷已经在契胡、骆瓯、僚越三大族群组建襄人部队,未来他们将跟随唐军参与第一波远征,打下来的地方实行华襄共治。后面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征服活动,你们扶桑人肯定会参与。”

崇德义明说:“可惜我们回鹘人没有机会参加,没法享受这个权益。”

李纯道:“对外的征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四个羁縻地区民族刚转为襄族,先注重内部的发展,只要你们能够忠于大唐,后面会有你们出力的机会。”

金敬熙说:“陛下看重我们各个襄族,我等心怀感激,敝人有个疑惑,华夏民族征服夷人地区也可以利用当地人来协助治理,为何选中我们几个襄族?”

李纯道:“可能你们对外面的世界所知不多,在更远的地方有很多不同的民族,他们有的蓝眼金发,有的皮肤黝黑,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也不相同,跟我们华夏民族差异性很大,只能依靠单纯的武力征服,心理上的隔阂很大,当地愿意归降的人都是墙头草,利用他们协助治理根本不稳定。相反,几个襄族跟我们华夏民族差异性小,久经汉文化的熏陶,有很多相通之处,心理上距离更近,朕更相信你们。”

藤原义孝突然感慨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们扶桑人跟华夏人、新罗人都是黄皮肤黑眼睛,外貌、语言、信仰都非常相似,这些年来却不断的相互厮杀,产生了极大的内耗。我们扶桑人愿意追随华族去征服治理夷人,向外获取权益。”

李纯道:“朕曾经做过一个梦,在东方各族争斗时,西方的罗刹族杀过来,打败东方各族,东方各族受到了残酷的压迫。所以朕决心联合东方各族往西征服,横扫世界。朝廷的华襄分权方案早就发出去了,基本上是华襄各半,不会亏待你们襄族。”

藤原义满说:“敝人也知道朝廷的方案,算是给各个襄族很大的权益了,有人说是华族吃肉,襄族喝汤,我觉得应该是华族吃大块肉,襄族吃小块肉,作为被征服的民族,各个襄族也知足了。”

李纯对藤原兄弟的话很满意,说道:

“既然你们的民族都改成襄族了,你们这些人的姓氏该改的也要改,朝廷会给你们一个妥善的安置。这样吧,朕封你们七人为外事部从四品的参赞,算是破例使用,你们和妻妾原则上留在夏原,但是你们的子女以后可以按照意愿,留在夏原也好,以后出去到夷人地区发展也好,各随心愿。”

元稹说:“按照朝廷的规定,襄人不得任职超过七品,虽然你们身份特殊,但这也是皇帝莫大的照顾,你等还不谢恩?”

七人赶紧一起面向李纯叩拜,感谢李纯的恩赏。

李纯道:“不管以前华族与襄族、还是各襄族之间有什么恩怨,就此了结,以后华襄联合,共同征服夷人,开创属于我们的新时代。今天朕与你们开诚布公,聊了很久,朕也乏了,今天的召见结束。”

在元稹看来,今天的召见正式确立了一个秩序,那就是以后以华夏为尊,几个襄族只能跟着华族干,后面华族带着这些襄族出去打江山,逐步征服世界上的其他族群。

朝廷下旨组建襄人部队,准备第一波远征的事宜,涉及到契胡、僚越、骆瓯三个族群,与此相关的官员都开始忙碌起来,安桂道巡抚安文远成了这些官员中最忙的人。

安文远原本是川蜀道一个州的刺史,后面为了发展跑去黔滇道任布政使,跟着柳宗元为了黔滇道的建设出了不少力,特别是在修建道路上被朝廷多次褒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7章确立秩序(第2/2页)

安文远在黔滇道布政使任上刚干满四年,摊上原安桂道巡抚李师道出事,在柳宗元的大力推荐下,安文远在元和十四年下半年接任安桂道巡抚一职。

安文远在前半年忙于配合朝廷在安桂道的反腐行动,重新调配官员,摆平李师道留下的烂摊子,工作刚步入正轨,就遇到了朝廷发动襄人配合远征的事。

安桂道约200万人,其中汉人约占一半,其余的各个少数民族均被划到襄人中的骆瓯族群,全部纳入了参加第一波次参加远征的行列。

同样参加第一波远征的契胡族群属于两个道,僚越族群则属于五六个道,而骆瓯族群则全部在安桂道,不仅要组建11个襄人团,还要组建大量的民兵营,还要考虑襄人官员以后在夷人地区的配备,安文远为了这些事忙的不可开交。

自从朝廷下旨组建训练襄人团和民兵营,安桂道的华襄各族就开始群情激扬起来,议论着朝廷即将展开的征服行动,还有以后在夷人地区享受什么样的权益。

华襄两族的男青年则是憧憬着加入军队,在远征中立下军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华族青年积极应征进入镇南军,襄族青年则争相参加襄人部队。

骆瓯族群位于西南地区,古来被称为蛮夷之地,隋唐以后不断有内地的汉人迁移过来,才逐渐开发起来。

元和五年以后,朝廷削平藩镇,开始大规模开发边疆地区,鼓励汉人到边疆地区垦荒。随着北方大量的汉人来到安桂道,很多荒地得到开垦,商贸业、采矿业也跟着发展起来,安桂道的经济逐渐兴旺起来。

骆瓯族群和汉人一样,也属于农耕民族,生活习惯和语言与汉人虽有差别,但是差异性不大,而且自秦汉以来,骆瓯族群都是被汉人政权统治,与汉人的融合的较好。骆瓯族群吃苦耐劳,勇敢善战,颇有一股蛮劲,是华族远征的理想搭档。

安文远自来到安桂道以后,严格贯彻朝廷的民族政策,华襄两族都珍惜难得的发展时机,在各行各业打拼谋生,争取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安文远看着不少华襄健儿踏入军营,训练成一个个能打仗的士兵,心里倍感欣慰,也希望他们代表安桂人,出去打开一片新天地。

训练襄人部队的事,有军事部调人过来帮助,具体则由道的都统具体操办,自己只是忙一些大事,还算好些,安文远想的更多的是骆瓯族群以后的发展问题。

按照朝廷的规划,以后征服夷人地区后,襄人官员带着襄人百姓逐步要到夷人地区发展,在那边帮助朝廷治理夷人。

本来按照安文远的想法,骆瓯族群可以就近往中南半岛发展,那里临近安桂道,各方面的条件也更好些,没想到朝廷初步的计划是让骆瓯族群往南洋方向发展。

南洋群岛相对远一些,发展的程度也差一些,听说有些偏远海岛还是原始部族状态,后来听说中南半岛由僚越族群过去,安文远也就理解朝廷的深意了。

为了掌握南洋群岛的情况,安文远派人从往南洋做生意的商队那里打探消息,得知那边就是比安桂道更热一些,也是吃稻米,总体来说还算适合骆瓯族群。

后面朝廷又发布了一些鼓励政策,襄人到夷人地区会有很多好处,骆瓯族群很多人也开始心动了。

随着政策的清晰,襄人到夷人地区拥有很多特权,赋税只有夷人的一半,而且领(县)以下完全就是襄人自己说的算,有些骆瓯族群就想第一批过去,可以选择好的地方,还可以谋个一官半职。

骆瓯族群有些文化的人,都跑到襄人县令或其他县官那里拜帖,求得到了新地方可以得到好的公职,那些县官也需要有自己的班底,双方互相接洽,逐步形成了好几个小圈子。

安文远算了一下,朝廷在安桂道训练11个襄人团,也就意味着会在南洋群岛组建11个郡,按照每个郡8个领来算,那就需要近90个县级机构。

每个县的公职人员起码百余人,还有民兵营的三百人,再加上家属,还有教育、经商、垦荒的人员,每个领估计要迁移上千人过去,在加上路、郡两级要迁移的人员,安桂道第一波估计要迁移20万人过去,占了全道襄人的两成。

安桂道12个州,大概有50来个襄人占多数的县,90个领加上州一级的公职人员,是目前襄人公职队伍的两倍,特别是未来要担任管领的官员,以后都是安桂道来推荐,安文远让各州物色合适的人选,道里面再把关筛选一番,争取把能干的人推荐上去。

让安文远生气的是,居然还有一些襄人官员不愿去南洋,当初朝廷保留这些襄人官员,就是为了后面可以直接把他们派去夷人地区,如果襄人官员不去,还怎么落实华襄共治?

安文远也是恼了,声称凡是不愿去夷人地区的襄人官员,到时一律罢免、削职为民,道、州两级重新选拔。

安文远觉得,在唐朝的地面上,还是华族来主导,不怕襄族官员不配合,县令不愿去,自有县监、县丞愿意去,实在不行就让县尉、县判过去,升官的事从来不缺人。

看到安文远强硬起来,那些襄人官员也不敢再提不去了,转而求着想去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

襄人官员们经过仔细对比认为,吕宋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条件相对好些,比较愿意去,菲律宾群岛南部、加里曼丹岛、苏威拉西岛、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则相对落后,不太愿意去。

安文远非常吃惊,这些人怎么情报那么灵,居然知道的那么详细,看来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每个人都非常用心。

安文远认为,南洋群岛还没打下来,这些人就想着找好位置,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只能安抚各个襄人官员,尽量征询个人意见,到时给他们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官员们不安分,普通襄人百姓也开始有了异动,不少骆瓯人互相串联,打算第一批去南洋群岛,争取占个好位置。

特别是那些襄人官员的家属,有人参加襄人部队的家庭,都计划着等朝廷征服南洋群岛以后,就跟着去南洋。

还有骆瓯人提前放出风来,说后面要去南洋群岛,要提前卖自己的房屋土地,周围的汉人过去打听价格,结果只是噱头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