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7章 乾阳点三甲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7章 乾阳点三甲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627章乾阳点三甲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一,大周宫城,文华殿。

清晨,旭日东升,云颢似锦,大周宫城广阔,被万道霞光影映,殿宇迭嶂,恢弘富丽,宛如天上宫阙。

王士伦丶陈默丶徐亮雄等三位主考官,带着十多名同考官,进入文华殿东阁。

守护殿试墨卷一夜的掌卷官,将三百多份殿试答卷,移交给阅卷官,清点无误。

掌卷官在移交殿试墨卷之前,将会试排名前十八位贡士墨卷,在盖弥封关防前提下,事先从墨卷中抽取,移交主考官优先评阅。

春闱大比的最终之局,殿试墨卷评阅也就此开始。

其馀三百份殿试墨卷,由十八位同考官阅卷,要在二天内完成阅卷,并确定三百名贡士入甲名次,时间非常紧促。

三位主考官拿到前十八名考生的殿试墨卷,会仔细进行阅卷,确定答卷水准与会试排名匹配,再上呈皇帝御览。

但有时会试前十八名考生,其殿试答卷也可能出现纰漏,或是水准平庸,或言辞出现犯忌。

只要出现这类情况,不合格的殿试答卷,就会从前十八名中抽取,用其他优异殿试答卷作为替补。

这样倒霉的情形,并不太多见,学子凡排入会试前十八名,本身才学都不同凡俗,极少会在殿试失手。

在东阁东面的厢房之中,三名主考官分阅十八份殿试墨卷,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常常会相互探讨一番。

此时,陈默拿到其中一份墨卷,只是看了几行文章,便忍不住叹道:「好字,真是好字,淳雅凝练,隽秀神飞,大家气度。」

王士伦饶有兴致走到陈默身后,端详几眼他手中的墨卷,笑道:「的确是好字,比起重华初见,愈发老辣端丽,已入宗匠之境。」

陈默笑道:「原来王大人也好书法之道,目光敏锐,只是看几眼,便能分辨其火候高低。」

一旁正在阅卷的徐亮雄,听了两人的话,心中有些迷惑。

因殿试墨卷虽也弥封姓名,加盖关防印章,但却不誊写易书,所以每一张殿试墨卷,都是考生自己的字迹。

凡是能进入殿试的学子,都是十馀年笔墨苦读之功,殿试墨卷发现书法出众者,是十分平常之事。

但王士伦和陈默都是当今大家,学养深厚,见多识广,那位考生墨卷书法如此了得,竟能被这两人评为宗匠之境?

徐亮雄也好奇的过来观看,他只是看了一眼那份殿试墨卷,也已忍不住叫好起来。

问道:「王大人和陈大人见字欣喜,难道认得是那位考生的书法?」

陈默淡淡一笑,试卷都是弥封名字,怎麽可能知道是哪考生,老夫要好好读一读这份答卷。

以后开榜之后,也好按图索骥,知晓这位考生姓名,这等出众的书法,老夫卖这张老脸,也要求一幅字来鉴赏。」

徐亮雄听了此话,微微一愣,方才他明明听到两人的言辞,其中有重华初见之时,愈发端丽老辣之语。

听着怎麽都像是认字识人,可是这位陈大人却矢口否认,不过徐亮雄也是沉浸官场之人,心中也不觉得奇怪。

殿试阅卷,事关重大,不管是王士伦,还是陈默,都是官场老饕,这种要紧关头,不愿留下丝毫话柄,也在情理之中。

……

王士伦所言重华初见,是当初永安帝六十五大寿,各部官衙主官入重华宫贺寿,发生的一件轶事。

当时永安帝在宫中摆设寿宴,与拜寿群臣饮酒谈乐。

期间永安帝曾向几位喜爱书法的重臣,展示那副珍爱的《般若心经》书法卷轴,以为彼此评鉴交流。

这几位重臣之中就有王士伦和陈默。

当年徐亮雄只是一名户部郎中,还未晋升左侍郎,远不是官衙主官,自然没有入重华宫贺寿的尊荣。

所以,王士伦和陈默笑言重华初见之时,他自然是茫然无知……

……

不过,徐亮雄对此事也不在意,一心评阅手中的墨卷,斟酌字句,撰写评语。

会试排名前十八名的贡士,他们的殿试墨卷才会越过同考官,直接由主考官评阅。

主考官评阅之后,会上呈皇帝御览,并从中遴选出一甲三名,以及二甲前十五名。

这些名列前茅的骄子,都是本次春闱大比,天下学子中最璀璨的光华。

由此可知,这十八份殿试墨卷,具备与众不同的份量。

每个主考官各自分到其中六份,数量着实不多,如果这六份墨卷经主考点评,最终被皇帝点入一甲,甚至被点中状元。

对于经手阅卷的主考官,可是极大的荣耀和机缘。

科举名入一甲者,只要不出现官场意外,积累数十年之功,基本都能位极人臣,这对于主考座师是绝佳的人脉根基。

王士伦和陈默,他们都已是六部魁首,精明老辣之人,或许不会太在意这种荣耀。

但徐亮雄正当年富力强,去年刚上位户部左侍郎,正是仕途勃发炙热之时,他对这等主考名望,可是看得极重的。

所以,他自然没心思理会,王士伦和陈默的言辞隐晦小事,而是全神贯注评阅手头六份墨卷。

……

不提徐亮雄心思筹谋,陈默又欣赏几眼手中墨卷书法,便开始凝神浏览起墨卷的内容。

只是看了开头两段,一双看似昏花老眼,目光渐渐亮起,甚至透出一股深藏的锐意。

他两个手指持续轻敲桌面,这是他心情激荡时的习惯动作,却没像方才那样发出惊叹之音。

他只是将那份墨卷仔细浏览两遍,提笔斟酌片刻,才洋洋洒洒写下十几字评语。

坐在不远处的王士伦,将陈墨评阅墨卷的神情,都一一看在眼里,脸色生出一丝微笑,显得有些意味深长。

……

三大主考官,只评阅十八份殿试墨卷,而且都是上策论,口诵佳篇,颇有些坐而论道的潇洒。

但十八位同考官就没那麽惬意,他们要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百多篇殿试策论评阅,排出大致的名次,时间紧迫,事务繁重。

因此文化殿东阁之中,同考官们都在认真评阅墨卷,不敢有丝毫怠慢松懈。

唯独作为同考官之一的孙守正,虽也在评阅墨卷,却有些心神不定,眼神游移左右。

此刻他心中像点着一把火,心思那里是在评卷之上,而是筹谋做另外一件大事。

只是他作为会试同考官,殿试之后事务紧凑,竟让他半点抽不出身子。

他不过是个从七品御史,权柄狭小,许多事情无法逾越自主,身不由己。

昨夜他彻夜不眠,满腔热血灼烧,心中踌躇满志,辗转反侧不宁。

可是一到天亮,便有礼部官吏上门传信,有车马护送入宫阅卷,难道他能说自己不去吗?

而殿试墨卷批阅,需整整两日时间,十八名同考阅卷官,必须吃住在文化殿东阁,门外由禁军把守,不得离开半步。

二日阅卷之后,三百名贡士上榜名次基本确定,这对孙守正来说,真是莫大的煎熬和讽刺。

但是,眼前宫禁森严,面对其他同考官,还有三位主考官,他不敢轻举妄动。

事关重大,如一位主考官涉嫌,其他两位主考官是否也有牵扯,这种事谁也说不准。

孙守正性子清正执拗,但不是一个愚钝之人,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能一击而中,自己就要万劫不复……

……

文华殿殿试阅卷第一天,似乎波澜不惊。

主考官仔细点评十八份首卷,斟酌优异,衡量高下。

同考官们争分夺秒,尽快评定三百份墨卷,其中少不得为了墨卷高下,据理力争几句。

随着日升日落,浓重夜幕再一次笼罩皇城。

三大主考官完成十八份首卷点评,确定大致名次,等待皇帝最后点选,他们也开始巡视同考官评卷事宜。

十八位同考官依旧事务繁重,评卷容易,排次却耗心力,夜里他们要挑灯夜战,明日一早依旧难以松懈。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二日,乾阳殿。

嘉昭帝上完早朝,返回乾阳殿,便看到王士伦丶陈默丶徐亮雄等三大主考官,都已经在殿中等候。

一同入殿的还有本次殿试掌卷官两人丶弥封官两人。

另有三个内侍手中各捧几份试卷,站在殿试执事官之后,十八份首卷经评阅,已分成上中下三等。

十八人大致名次排列,对比会试排名,虽有小同,也有大异,总之出现一定偏差,这也在常理之中。

等到嘉昭帝在御案就坐,王士伦上前说道:「启奏圣上,本次春闱前十八人殿试墨卷,都已完成评阅。

其中两人因策论答题欠佳,已由后列之人抽选替换,暂定十七丶十八位,请圣上御览点选。」

王士伦话音刚落,三位内侍分别上前,将分为三等的墨卷上呈至御案。

嘉昭帝的目光,停留在最左侧的墨卷上,那是三大主考官评定,名列一等的六份墨卷。

只要不出现意外,头甲三名会在这六份墨卷中产生。

皇帝在那六份墨卷中翻阅,看到其中一份墨卷,书法精到,隽秀流丽,卓绝不凡,看着十分眼熟,皇帝嘴角微微牵动。

凝声说道:「赐座,拆除弥封关防!」

九五至尊点阅殿试墨卷,自然没有弥封糊名的道理,皇权至高,乾坤朗朗,不容半点阴蔽。

郭霖命殿中内侍,给三位主考官摆桌赐座。

在场掌卷官和弥封官上前,共同检查墨卷弥封关防,是否完好无损,确定无虞之后,弥封官当着殿中君臣,拆除试卷弥封。

嘉昭帝看向那份书法卓绝的墨卷吗,上面所写的考生名字,果然就是贾琮,他嘴角生出丝不易觉察的笑意。

有些兴致盎然拿过那份墨卷,仔细浏览起来……

……

弥封官将拆除的弥封封条,一共十八份,交给三大主考官,上面写着墨卷编号,以及对应考生名字籍贯。

因皇帝浏览前十八位墨卷,点选名次之时,需要三大主考官参与磋商,自然要让他们知道考生名字身份。

三大主考官都是才学高绝之人,虽不至于人人过目不忘,但记性却是极好。

他们只要看到弥封编号和姓名,就能联想起自己评阅的对应文章。

等到看清弥封上的姓名,他们各人脸上神情各一,或意外丶或迷惑丶甚至隐含惊喜……

……

御座之上,嘉昭帝仔细阅手中墨卷。

当他读道:何为仁者,正溯之气,忠正之情,严慎之举,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

心中微微震撼,只觉得字字句句,似乎都映入心底。

眼神中生出向往沉思之色,口中微微默念:谢名去望之勇,扶摇天下之心,勿为妇人之善,勿为庸者之忍……

他想起当年以奇绝之机,登上九五之位,朝野逆流,蠢蠢欲动,污名谤语,极尽能事,血戾之后,最终一举平定。

想要逞扶摇天下之心,必定要有谢名去望之勇,妇人之仁,糜费之情,只会成为大业的阻碍!

贾琮不过舞象之年,阅历有限,但心智深明之处,似乎深受点拨,参悟世情,已颇具老辣,名师出高徒,柳静庵果然了得!

嘉昭帝压下心中震撼,继续阅览下文。

他能感觉随着文意深入,贾琮誊录的书法字迹,银钩铁画,愈发气势俨然,如聆音罄之悠扬,如传天宇之雷鸣。

「故善治天下者,不恃有操驭天下之术,而恃有治省吾心之道。不徒有勤勉殷政之德,而贵有忘情利天下之心。」

嘉昭帝心中如闻钟鼓,不由得微微凛然……

当他读道:由是而至,尧舜禹三代之丰功伟烈,不难见于陛下治年矣……

刚刚被激荡起的心绪,一下又缓缓回落,不难见于陛下治年,他回想文意,心中生出少许向往之意……

……

此时,三大主考官赐座,都等着嘉昭帝御览过墨卷,之后才好发话磋商点选之事。

三人见皇帝只是拿了第一份墨卷,竟然读得手不释卷,眼神神情变幻不定,明显是被文意所撼动。

三人心中都生惊讶,其中王士伦身为阁臣,又兼领六部主官,他已不是第一次担任会试主考。

以往嘉昭帝点阅墨卷,都是一目十行,读完卷子知其优劣高低,也就罢了。

第一次见到皇帝浏览墨卷,竟然能读得如此动容,到底那位考生文章如此了得?

他们三人不禁都默默回忆,自己评阅的墨卷之中,那几位的考生文章锦绣……

……

嘉昭帝似乎并没意识到,自己第一次读殿试墨卷,竟读得如此专注,花费的时间如此长久……

此时,他读道文章的论策之言:

夫大吏之恶,其位愈尊,其害愈大,其害愈大,而人愈不敢言。或避之而走,或私欲胁从,吏治败坏之始。

惟任不畏强御之臣,营设精炼专任之司,出力而排之,行汉世惩贪之法,宋人禁锢贪吏之制,彼又何而为耶?

除吏之蠹,去民之害,杀一二人,而天下皆生,是天下之至仁也。

嘉昭帝心中平生一股肃杀之气,往日他对军权紊乱旁落丶军伍枉法贪弊等事,心中多生嫉妒,心中也早有一番筹算。

贾琮的澄清吏治之法,让他读来有种怦然而动,隐隐丝丝相扣,让生出几分默契之感……

嘉昭帝读完贾琮的墨卷,心中思绪扰动,一时有些难以平静。

他将贾琮的墨卷放下,开始浏览其他墨卷。

这次浏览速度快了许多,除少数几份稍微仔细些,大多数墨卷如同走马观花,阅读十分迅捷。

……

等到嘉昭帝放下最后一份墨卷,说道:「此次各位爱卿阅卷选才,颇具成效。

本次前十八位贡士墨卷,策论颇有章法气度,应答撰文之人,皆为才华卓然之辈。

其中贾琮的策论,立意高远,文气纵横,催人心魄,实策之法,鞭辟入里,可谓深醒之言,让朕读之颇有感触。」

嘉昭帝这话一说,吏部尚书陈默脸生喜意,说道:「启奏圣上,方才破除弥封,臣才知道贾琮的墨卷是臣评阅。

臣读其墨卷,便与圣上同感,在臣所评六份墨卷之中,贾琮的策论当为第一!

贾琮在糊名誊卷之下,被点今科头名会元,文华才情超绝同伦,策论恣意纵横,令人耳目一新,更能令圣上首肯。

臣以为贾琮之才,已具夺魁天下之资,臣请圣上斟酌裁断,钦点贾琮为今科头名状元。」

陈默此言一出,乾阳殿中每一个人,都心神波动,夺魁天下,头名状元,对任何人都是惊名望,不得不让人动容。

王士伦听了陈默之言,目光微微波动,但却并不动声色。

徐亮雄听了陈默之言,心中却一片焦急,他没想到陈默居然有这等运气,刚巧让他批阅到会元贾琮的墨卷。

如果圣上听取陈默奏言,点了贾琮为今科状元,那一甲三名,就会去掉一人。

王士伦是内阁大臣,兼领六部首官,一向得圣上重用,他点评的六份墨卷,圣上必定十分看重。

三位主考官之中,自己官职名望最低,又是临时拉来充数。。

如果圣上从王士伦阅卷之中,点选了一甲另外两人,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到时自己评阅墨卷,无一人入一甲,颗粒无收,这人可就丢大了……

此时,嘉昭帝看了眼徐亮雄,目光转到神色淡然的王士伦。

问道:「王爱卿,陈爱卿谏言点贾琮为状元,你以为如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