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0章 神术解情窦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0章 神术解情窦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辰时过半,日头渐渐高升,宁荣街开始人气熙攘,街道两侧出现许多车马。

东西两府角门,各家闻听喜讯的宾客,络绎不绝入府道贺。

一应待客之道,两府奴仆早得内院传话提点,又依着往日惯例,显得井井有条。

男客自有管事导引入外院厅堂奉茶,女客不下车马,过角门入内院垂花门下车,由内院婆子丫鬟引入二门内。

贾琮加袭荣国爵之时,各家勋贵故旧虽也上门道贺,但此次上门贺客的情形,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以往贺客大都入荣国府道贺,但此次上门宾客,既有入荣国府道贺,也有不少入伯爵府道贺,显得泾渭分明。

与贾家世交的四王八公丶朝廷故旧丶世交姻亲,因和荣国府是祖辈交情,又因荣国太夫人安居西府。

加之贾琮本就承袭荣国世爵,这些人都是上西府道贺。

各家老勋祝客,除和贾琮有过交往的同辈世子,其中几家家主还亲临道贺。

这几家家主都和贾政同辈,按照寻常礼数,派出子侄上门祝贺,就算尽了勋贵世家情义。

如今却是亲临致贺,礼数上很是持重,其中虽然有贾琮辈份虽低,但是同为勋贵家主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不外乎贾琮武功封爵,如今文华再登巅峰,未来官场上的份量和潜力,愈发不可忽视。

但比起西府的贺客,登临东府的拜客,其中许多人身份官职,比之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琮为官已有数年,他曾在兵部观政,在工部火器司任职,两下金陵断案,又和大理寺丶刑部等官衙来往密切。

这些部衙之中结识的同僚丶知交丶下属等不在少数,这些人得知喜讯,都是直入东府道贺。

他的科举座师礼部尚书郭佑昌丶太常寺少卿郑俨,有过提携之情的兵部尚书顾延魁,都派嫡长子入东府道贺,算得上礼数持重。

工部尚书李德康,因是贾琮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又和贾政颇有渊源,也派子侄拜谒东府道贺。

这四人都是朝廷重臣,手握实权,其中三位还是六部魁首,郑俨更有状元之名,士林名望鼎盛的领袖人物。

他们其中任何一位的身份地位,都和四王八公各门家主,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贾琮的老师柳静庵夫妇,得知他得中今科会元,都是喜不自胜。

因柳静庵几个儿子都在外为官,长孙柳璧也在金陵兵部任主事。

师娘崔氏一贯对贾琮宠爱有加,为了给这佳弟子做排场,派了两个嫡孙,带了许多家礼上门道贺。

柳静庵虽没出现,但以他文宗学圣的超然身份,两个嫡孙携礼上门,对贾琮口称师叔,大礼道贺,声势不下于四大朝堂重臣。

……

等到这日午间,曾和贾琮少年时交好的康顺王丶有过共事之谊的宁王丶有过结交之遇的赵王,各自都派王府长史上门道贺。

这一消息传开,着实对两府来客震撼不小,贾琮虽有爵位在身,但毕竟只是五品正官,加之年轻得过分。

在外人看来贾琮的人脉厚度多半是有限,却没想到今日三位亲王联袂致贺,这排场体面实在太大了些。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贺客之中也有官场精明人,从两府来客的泾渭分明,多少也看出些就里。

三大亲王身份贵重,且不说他们与贾琮的各自渊源,他们派人道贺不入荣国府,而是直入伯爵府,其中自有深意。

不管是悠闲度日,不理外事,以文墨着书为乐的康顺王,还是做事勤勉丶爱惜令名的宁王。

甚至是原先文武全盛,声望卓着,又饱受金陵卫军大案冲击的赵王。

这些皇族子弟,自小生长在权利漩涡之中,没有一个是才智平庸之辈。

他们都深知当今圣上如何登上九五之位,也深知嘉昭帝和四王八公老勋群体,难以消除的隔阂。

他们不约而同入东府道贺,就是向世人证明,他们认可的贾琮,是因辽东平定女真之战,被当今圣上册封的威远伯。

而不是那个承袭荣国府世勋的二等将军,也是在委婉而坚定的彰显,他们深体君心,站在当今圣上这边。

至于顾延魁丶郭佑昌丶郑俨等文官翘楚,他们眼中的贾琮,是那个得到他们提携丶器重丶扶持的文华才子,科场精英。

贾琮也因在文华书道起势,得到当年圣上的关注,因顾延魁举荐任九省统制参赞,才有机缘平定女真。

这些文官大佬和四王八公等世传武勋,天生就存在经纬分明的隔阂。

他们认可的自然也是威远伯贾琮,而不是靠祖宗馀荫封爵的世家子弟。

工部尚书李德康虽和贾琮交情泛泛,但有着同在工部的渊源,他的举动多少有些投机,但也是不离文官范畴。

郭佑昌等文官魁首,他们对于贾琮身份的界定,虽和三大亲王的想法略有不同,其实内里却殊途同归。

因此,贾琮身负双爵,但两个爵位所承载的新旧势力,相互割裂,经纬分明,皆汇聚于他一身,大周朝廷第一怪胎,非他莫属。

……

在这一日,因客人分至东西两府道贺,其中很多人的身份,非贾琮亲自接待不可。

这使得他整日时间疲于奔命,来往于西府荣禧堂和东府宣福堂,连茶水都来不及喝几口,其中辛苦不下于当年在辽东鏖战。

而这些贺客之中,唯有一人显得与众不同,就是贾母娘家侄儿,圣上从龙之臣,忠靖侯史鼎。

他这次带着夫人和长子,亲自上门道贺,礼数十分周到,对于贾琮这个子侄辈,器重交好之意,溢于言表。

他是嘉昭帝的心腹臣子,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皇帝对这年轻臣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器重。

他带着夫人和长子先入荣国府,先拜会自己的嫡亲姑母,又和贾琮在荣禧堂奉茶相谈甚欢。

中午流水宴席之上,忠靖侯也随着世家礼数,与四王八公贺客济济一堂。

只是说过一番客套话,喝过三杯水酒,便告辞离席,去东府看望侄女史湘云。

作为贾琮血缘亲近的长辈,他自然要相陪入东府。

忠靖侯带着贾琮和史湘云,在会芳园徜徉闲聊一番,最后带夫人长子从伯爵府离开贾家。

虽其从出身隶属四王八公,但此番拜访的行为举止,不偏不倚,无缺无漏,不留话柄,颇为了得。

……

荣国府内院,各家勋贵内眷少有缺席,城阳侯徐氏丶泾阳侯张氏丶忠诚伯邹氏丶治国公长房刘氏等都随各家男客到访。

荣庆堂中,满堂贵妇,钗簪光耀,锦衣云萝,富气盈门,贾母也是听了满耳的奉承夸耀之语。

这时后入堂拜谒贾母的贵妇,因听来往宾客的传言,脸带羡慕的和贾母说道,东府那边贵客盈门,比西府还要热闹。

贾母做了一辈子超品诰命,也见过不少大场面,听说东府那边三大王爵丶三位六部魁首上门贺喜,心中也是震惊莫名。

她做了一辈子贵妇,也是通晓来往世故之人,此时心中越发明晰起来。

自己这从小不得宠的孙子,如今虽承袭荣国爵,但自身收拢的人脉声望,比荣国府的浑厚积累,似乎已没有差上多少……

原先贾母还在感叹,贾琮事事出色,自己宠爱的宝玉,相比之下过于悬殊,以后只怕是难了的局面。

如今连这点心思也慢慢淡去,虽贾母最疼爱依旧是宝玉,但心中却清楚,两个孙子不可同日而语,自己再操心也是没用。

……

等到这日日落时分,贾琮还在荣禧堂待客,迎春的丫鬟绣橘过来报信,说是城东皇陵有人来道贺送礼。

贾琮心中微微一动,便跟着绣橘回了东府,等到了丛绿堂,见迎春正坐在那里,一个标致的小丫鬟,正站在那里和迎春回话。

堂上还有个粗使婆子,手上提了一个礼盒,看样板也不是东府之人。

贾琮知道迎春心思,因甄芳青曾和他有过赐婚之约,如不是贾赦突然亡故,两人差点就做了夫妻。

虽然两人姻缘难成,但是毕竟渊源特殊,所以迎春今日待客繁忙,也特意来见这小丫头,是为自己全了礼数。

那小丫鬟甚是伶俐,见到贾琮入堂,便乖巧的给贾琮福身见礼。

贾琮见她很是脸熟,笑道:「你是甄三姑娘的丫鬟,我记得你叫蓓儿。」

那小丫鬟脸上生出笑容,颇为明丽可爱,说道:「伯爷真是好记性,还能记得我这小丫鬟,我在金陵和神京,都见过伯爷。

我们姑娘奉旨受制,不便离开皇陵重地,姑娘知道昨日会试放榜,早派了小厮去看榜,知道伯爷中了头名会元,心中十分高兴。

今日让我带了贺礼,替她向伯爷道贺,其实这份贺礼,姑娘早些日子就备好了,因姑娘说伯爷是必中的。」

迎春见这蓓儿小小年纪,灵巧**,口齿清晰,说话井井有条,忍不住笑着赞道:「真是个聪明的丫头。」

蓓儿从哪婆子手中接过礼盒,轻轻打开,迎春见了里面的贺礼,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贾琮见礼盒中放了一件淡蓝暗纹贡缎圆领长袍,手工十分精细,一条脂玉镶嵌腰带,一根束发玉簪,一双黑面卷头登云靴。

这些礼物并不特别贵重新奇,但却透着一丝异样的平易亲切,反而愈发打动人心。

贾琮微笑说道:「你回去帮我谢谢三姑娘,这些礼物很合我心意,改日我定会去皇陵拜会。」

这时绣橘又进了丛绿堂,手中也提着一个礼盒,迎春对蓓儿笑道:「这些东西是府上常用之物,你替我送给你们姑娘吧。」

蓓儿接了礼物谢过,便带着随身婆子告辞,迎春又让绣橘代她送出府门。

那蓓儿走出堂口没几步,又回头看了贾琮一眼,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贾琮对这伶俐的丫鬟,颇有些好感,笑着走上几步,问道:「你们姑娘还有什麽话要说?」

蓓儿说道:「姑娘交代的事情,我都办妥了,她也没有其他的话交代。

只是有些话,不该我这奴才丫鬟多嘴,姑娘知道也必要训我,我不知……」

贾琮心中微微一动,带着她往游廊上走开几步,离开那随身婆子远远的,笑道:「你有话就说,不用顾忌,现在别人也听不到。」

蓓儿见贾琮言语和煦,阳光下的俊俏笑容,十分明朗好看,会让人什麽都愿意告诉他,她小脸微微一红。

忍不住脱口说道:「姑娘和伯爷的赐婚没成,其实她心里难过,虽然从来不说,但我看得出来。

上次伯爷给姑娘送信,姑娘一直念着伯爷的好处。

这次伯爷身上有大孝,本来不能下场春闱,是姑娘去宫里向太上皇求了恩典……」

蓓儿见贾琮听了这话,脸上神色愕然,她不禁有些慌张。

连忙说道:「我知道我不该多嘴,伯爷可不要说我说的。

下月姑娘就满了守制之期,马上就要返回金陵老家,以后也很难见到伯爷了,伯爷别忘了姑娘的心意……」

蓓儿也觉得自己的话太乱,有些无奈的闭了嘴,向贾琮微微福了一礼,便转身匆匆离开。

贾琮在游廊上独自站了许久,才重新返回西府待客……

……

随着贾琮得中会元消息持续扩散,东西两府数日之内贺客不绝,好在最要紧贵重的客人,基本在首日就莅临。

后面几日虽陆续有客人到访,但都是些寻常亲戚故旧,有些人甚至贾琮都素未谋面,应付也不如头两日辛苦。

等到两府贺客渐渐减少,贾琮便先去洛苍山叩拜师恩,第二日又依科场规矩,先后拜谒会试三大主考官。

之后两府也从贺客如云的风潮之中,渐渐平息下来,重新恢复往日的平静。

贾琮又送了芷芍和邢岫烟去尼牟院,自己也开始每日往返火器工坊。

因工坊传来消息,工匠们摸索后膛枪撞针锻造技艺,已取得了相关进展……

等到芷芍和邢岫烟从尼牟院返回,礼部开始向上榜贡士发出诏令,下月十日为天子殿试策问之期。

这一消息传来,神京城内三百馀名上榜贡士,人人踌躇满志,也令尚未离京的数千落地学子,黯然神伤。

大周殿试承袭前朝惯例,并无黩落之说。

所有参加殿试的贡士,最终依据殿试文章评等,分别名列一丶二丶三甲。

所有会试上榜学子,多年读书求取功名,也就此画上圆满句号。

根据大周科举规制,即便三甲同进士出身,吏部月选也会授予知县之位,品阶虽然不高,也是堂堂一县主官。

……

神京城郊,牟尼院。

庵院正堂之中,香菸渺渺,观音大士立像,衣带舒缓,安详柔美,栩栩如生,一双佛眸微阖,似乎满含慈悲注视众生。

妙玉头带妙常髻,穿月白素袖袄儿,外罩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

她跪在观音像前,神情异样虔诚,从袖中取出一张黄纸,上面写着贾琮的生辰八字。

这是那日芷芍到院中看望修善师太,因得了妙玉事先嘱咐,特地为她带来。

妙玉看着黄纸上的生辰八字,目光微微闪动,又从纤腰丝绦上,取下一块桃木祈福令牌。

拿过紫豪细笔,在桃木令牌之上,用精美的梅花小楷,工整细致写下贾琮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然后将令牌供奉在观音座下神案,左手掐定法诀,右手清击木鱼,明眸微阖,对着那桃木令牌,口中默念经文祷告祈福。

宁静的佛堂之中,清幽稳定的木鱼声,连绵往复,空灵玄妙,合着妙玉呢喃悦耳的诵咒声,透着一股异样的庄严和虔诚。

在缭绕不散的香火烟气之中,妙玉俏美无暇的脸庞,似乎笼罩一层神光,仿佛和那大士立像,隐隐之中恍若神合。

……

安详虔诚的祷告不知延续了多久,直到妙玉从入定中恢复五识,察觉到身边有人。

也不知什麽时候,修善师太已站到她身边,一双眼睛神光内敛,神情慈祥的看着她。

妙玉脸上微微发热,说道:「师傅,每次静慧回来,我和她同榻相谈,她皆气色欣然,眉眼晕喜。

当日在蟠香寺分别,贾琮曾经说过,他会待静慧如珠似宝,他果然是这样做的。

他不仅是静慧的福缘,还几次延请名医为师傅诊治,此番恩义不敢相忘,徒儿正在为他祈福。」

修善师太望着香案上的桃木令牌,神情若有所思,说道:「当年在蟠香寺,为师曾对你说过。

个人自有个人的缘分,青灯古佛是缘,恩义情重也是缘,命里若有,不拒不弃,从天受命,便是大善。」

修善师太说完这话,便对着桃木令牌微微合什,口中念念有词。

妙玉心中回转修善师太的话语,心中思绪婉转,一时难以自己……

半晌之后,她才说道:「当日师傅曾说过,贾琮自从承袭双爵,面相中生出阳煞之气,命数走势隐约出现变数。

师傅说他才情卓绝,异于常人,少年早发,光耀同伦。

舞象之龄,官爵荣盛,气数炙热,位份堪重。

这样的人一旦命数迷离,生格叵测,极易今胜明败,福运崩沮,牵连祸结,大吉便化大凶!

如今他是静慧一生的良人,弟子担心他遭遇劫数,静慧和他生死相随,难免受到牵连。

师傅还说其父贾赦的生辰年月,与他颇为不合,父子命数相驳,隐含难测凶险。

所以弟子……」

……

妙玉见师傅双目湛湛有神,润和通透,神光如照,虽是温和的看着自己,却像是将人看透,心中不由泛起慌乱……

修善师太叹道:「所以你想知道他未来吉凶,这才借为他诵咒祈福令灵牌,让静慧拿来他的生辰八字。」

妙玉俏脸泛起红晕,目光却异常稳定,说道:「请师傅成全。」

修善师太叹道:「玉章虽颇有城府,行事不拘小节,但心术秉正,器品不俗,对你我师徒曾有恩惠,为师也不想他出事。」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说道:「前日我让静悬去了趟贾家祖茔,在贾赦的墓碑上,找到他的生辰八字。

只是我从未见过贾赦,并不知他气韵骨相,但多少能算出一些事。」

修善师太说着话,在妙玉身边蒲团坐下,从袖中取出龟甲丶卦钱丶算筹等物一一排开。

依着贾赦和贾琮的生辰八字,卜卦起灵,右手不断掐指测算,左手在地上摆设算筹,运用秘传先天神数,为贾琮测算命数。

佛堂幽静,时间无声流逝,也不知过去多久。

妙玉见过往日师傅施展数法,都十分快捷便利,可今日花费时间颇多,依旧没停下测算。

并且修善师太蹙眉深思,右手不停掐指测算,脸色变的有些惨白,额头甚至冒出一层细汗。

妙玉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突然,修善师太左手微微一颤,手上灰黑油亮的算筹,啪的一声掉在地上,在宁静佛堂里显得异常刺耳。

佛堂中响起几声剧烈咳嗽,修善师太拿着袖子捂住口鼻,这才止住咳嗽。

只是,等她放下衣袖之时,妙玉脸色一片苍白,因为师傅衣袖上血迹殷红……(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