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52章 荣盛入一甲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52章 荣盛入一甲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6 10:46: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神京,礼部南院东墙。

当殿试次榜贴出,在数百观榜贡士之中,掀起一阵喧哗。

但其中激烈程度,比起会试张榜之时,看榜举子或欣喜若狂,或捶胸顿足,或痛哭流涕等大喜大悲状,完全大相径庭。

超过半数的贡士,都在次榜找到自己名字,除了少数人因跌入三甲而失落,大部分贡士都神情欢愉,谈笑风生,相互庆贺,气氛很是热络。

对于大部分读书人,金榜题名已是举业巅峰,光宗耀祖之事,一心独占鳌头,独领一时风骚,毕竟只是其中极少数人。

等到次榜引动的鼓噪稍许平息,殿试首榜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登上高梯的差役贴在东墙高处。

相比方才次榜贴出,观榜众贡士云淡风轻,弹冠相庆,和睦欢欣,殿试首榜的出现,几乎在瞬间点燃炙热的浪潮。

历来殿试不黩落,没列名次榜的贡士,自己就登上首榜二甲,甚至一甲之荣,许多尚未上榜贡士,迫不及待在首榜寻找自己的名字。

但几乎所有列名次榜之人,包括不少列名首榜的贡士,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都看向首榜最左侧的一甲之名。

殿试一甲三人,乃是科举取仕的典范,天下士林众望之归。

名列一甲,更是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之事,自然要吸引所有贡士的关注。

等到众人看清一甲三人之名,看榜人群之中立刻偌大波澜,几乎所有人都议论纷纷。

「今科春闱,变故不断,主考失职鬻题,舞弊横生,本以为清正已偏,没想朝廷有此气象,贵庶同列,重塑清明……」

「青州张文旭是何人?」

「张文旭乃青州有名才子,嘉昭十三年青州恩科乡试解元,今科会试榜单名列第四,本就是夺魁天下热门人物。」

「时也命也,如不是春闱闹出舞弊大案,会榜第三林兆和牵联其中,会榜第二邹辉殿试失利,会元贾琮身份特殊,易惹非议,那会有今日之局面……」

「此事关键之处,不仅在张文旭也是举业鼎盛之人,更因他出身平庶之家,不像有人贵勋官爵隆重,朝廷藉此人导正舞弊阴霾,以示科举公允。」

「王兄所言有理,本届春闱再也经不起风波和非议,如此才可息事宁人,和光同尘……」

「威远伯贾琮倒是可惜,只差一步就可三元及第,不言全无古人,只怕后无来者,必会光耀青史……」

「贾琮荣盛已极,常人早已无法望其项背,一个状元之名,对旁人乃天高地厚,对他来说不过锦上添花,甚至过犹不及……」

「赵兄所言甚是,如此说来,不过是贾琮有状元之资,朝廷考量大局,行谢名去望之举,张文旭倒是洪福齐天,泼天的运气,呵呵……」

对于许多在场贡士,一甲之名,既在意料之中,又是出乎意外,许多人已放下上榜的兴奋,心中燃起熊熊八卦之火,指点江山,吐沫横飞,乐在其中。

人群之中,有人故作高明,有人感叹惋惜,有人调侃挖苦。

当然也有首当其冲之人,脸带尴尬苦笑,一边接受周围人道贺,一边听着阴阳怪气。

明明大魁天下的是他,最受人追捧,最引人注目,最让人扼腕叹息,却是另有其人,他倒成了名不副其实的陪衬……

……

当殿试首榜张贴之后,贾琮早已走下马车,忍不住走到看榜人群。

他清楚看到首榜左侧第一列,清楚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嘉昭十五年五月初十策试天下贡士贾琮等三百零五人……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张文旭,青州临淄人;第二名,贾琮,雍州神京人;第三名陈启瑞,粤州宜山人。

等到贾琮看清榜单上的名字,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晨风当面,清凉透心,身上月白银竹纹长袍微微拂动,心中充满平和的安定和满足。

自从下场春闱以来,不管是得中会元,还是如今名列榜眼,都已远超出他原有预期。

他立于当下之时,相比周围之人,更具旁观的明晰和冷静,他从没狂妄到热血沸腾,觉得以一人之力,就可力压天下俊才。

即便真的可以力压,也不用一定做出形式,使得举世皆知,暗生隐患,只为满足可怜的自矜自恋之心,他又不是贾宝玉……

每个人能走到当下位置,不论成败,都是许多因素交汇造就,不仅取决于个人才器,还在于时运,更在于形势大局。

他能走到这种程度,立身安命,经世实用,已经绰绰有馀,就像方才有贡士议论之言:过犹不及。

……

此时,看榜的不少贡士,都察觉到贾琮也来看榜,他们在殿试都有一面之缘,许多人都主动上前向他道贺。

彼此之间,言语热络,眼神仰慕,同年之情,溢于言表。

连贵为状元的张文旭,探花陈启瑞,都各自上前向贾琮道贺。

虽然没有夺魁天下之名,似乎反让贾琮官爵名望的光辉,愈发熠熠生辉,让贡士们对他生出莫名的亲和与向心力。

如果刚才得中状元的是他,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只怕是未必的……

此时,人群中有两人走到贾琮面前,一人脸色蜡黄,微有病容,另一人却是在旁搀扶,他们身后跟着两个仆从,抬着一驾滑竿。

贾琮见到此人,正是林兆和,他脸色微微一震,说道:「林兄,你怎麽也来了,身体可已康复。」

林兆和虽然身体不济,神情依然透着从容,微笑说道:「劳威远伯动问,不过是皮肉之伤,花些时日调养,便能痊愈。

在下惭愧,蒙朝廷洗清嫌疑,有幸名列金榜,此乃人生大事,自然要前来看榜。

伯爷高义,名望卓着,同伦敬仰,兆和心知肚明,特来恭贺伯爷登榜眼之荣。」

周围的贡士看到林兆和,心中都多有唏嘘,今科举人之中,林兆和的名望原本不下于贾琮丶张文旭丶邹辉等人。

可惜林兆和时运不济,因为好友吴梁之祸,牵连到会试舞弊大案。

方才许多人都在二甲末流,看到林兆和的名字,以林兆和的才华名望,即便不能名入一甲,入二甲前列甚至首名,都不在话下。

会出现如今惨澹的结局,必定是朝廷考虑到他名声受损,为避免本次科举再遭非议,便随意将他打入二甲末流。

按照官场常规,二甲末流之人,已注定与翰林之资失之交臂,一生仕途前程,已经十分有限。

如果林兆和不是遇上这种变故,多半是能入一甲,加上贾琮身份特殊,只怕连状元都会是林兆和,那里有青州张文旭的事。

贡士之中有人唏嘘林兆和的不幸,自然也会更加吐槽张文旭洪福齐天,怜人无恨人有,人之常情罢了……

虽然在场几位贡士,对林兆和对贾琮说什麽心知肚明,话语有些突兀,多少有些迷惑,但也听过就忘,不会太放在心上。

但是贾琮却定听出林兆和话音之中,隐含的感激之情,因眼下人多口杂,有些话不好明说罢了。

他拖着伤病之体,还要特意走下滑竿,让人搀扶步行向自己道贺,感念之诚,显而易见。

多半是当日自己请托杨宏斌之事,或自己在宫中恰逢其会,为他说了公允开脱之言,对他脱身洗冤起了要紧作用。

林兆和能从大理寺全身而退,他从韦观繇或杨宏斌口中,得知这些信息,自然并不奇怪。

……

此时,一位东府小厮快步跑来,说道:「伯爷,宫里来了钦差到府传旨,大小姐派我来传信,请伯爷回府接旨。」

贾琮仔细一想,多少也猜出宫中传旨的内容。

对上来到府的几位贡士说道:「各位同年,今日皆为登榜之荣,按照朝廷春闱惯例要举行传胪大典。

各位返回住处,多半能收到官府传信,你我同年容后再见。」

在场贡士听了此言,心中都欣喜雀跃,他们都是举业卓越之人,自然都知道传胪大典之事。

春闱殿试定榜之后,朝廷会在皇极殿对名列三甲之人,举行传胪唱名之礼,一甲三人会当庭封官,名入翰林,荣耀无比。

但是二甲和三甲之人,却没有一甲这般荣宠夺目,他们须经过朝考之后,翰林院监察考证,才能获得进入翰林院的资格。

虽说通过朝考获得翰林之资,但是朝考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和形式,因为朝考也需要具备前提。

只有名列二甲前列之人,通过朝考才有机会入翰林院,大周官制定律,京都六部及各衙三品以上,内阁勋臣待选,非翰林不选。

整个翰林院官员设有定额,不是任何三甲进士都进入,遵循宁缺毋滥,彰显身份清贵。

因此,列甲靠后之人,即便去参加朝考,入翰林的机会等于无。

嘉昭帝将名声受污的林兆和,打入二甲末流,按照大周官制常规,就等同决断他的翰林之资,以免生出非议。

贾琮和在场同年告辞之后,登上马车匆匆回府,车轮滚滚,卷起烟尘,透着严正从容之气,在场不少贡士不由自主,驻足目送。

此刻,不少人都想到一问题,贾琮已官居正五品,可是即便头名状元,朝廷封官也不过从六品翰林修撰。

不管贾琮是不是状元,他注定都是传胪大典之上,光彩耀眼的异数……

……

伯爵府,外院正堂。

贾琮从礼部南院赶回府内,见堂中侧坐一位宫中内侍,在那里饮茶静候,正是乾阳宫六品值守太监袁竞。

贾琮笑道:「贾琮今日去礼部看榜,让袁公公久等,失礼之处勿怪。」

袁竞笑道:「威远伯客气,咱家出宫之时,已闻听喜讯,特来向伯爷宣诏。」

贾琮连忙让管家摆上香案,袁竞展开圣旨念道:

「国之伦才,以臻世无遗珠,文华高登,不负圣贤纶音,鳌头独占,鸿誉士林殷望,不特海内虔尊,抑亦社稷倚重。」

「朕感举业荣盛,君臣相祝殷殷,谨宣皇榜首甲,雍州神京贾琮,五月二十五日,辰时入皇极殿,奉迎传胪大典,唱名拜官,以彰荣耀。」

袁竞宣读过圣旨,笑道:「短短数载之内,威远伯光彩耀目,绵延不断,应接不暇,着实让咱家大开眼界,钦佩之至。」

贾琮寒暄说道:「袁公公太过誉,劳烦到府宣诏,还请留下盘桓片刻,让贾琮一尽礼数。」

袁竞微笑说道:「多谢伯爷盛情,只是还有圣旨宣诏,可不敢耽搁。」

贾琮问道:「据我所知殿试贡士三百馀人,都需要参加传胪大典,公公这传诏……」

袁竞笑道:「威远伯乃是新科进士,不知其理,也在常理,贡士虽有三百馀,能得到圣上传召之荣,不过一甲三人耳。

二甲三甲贡士,皆有礼部衙差,依各人录名住址传信罢了。」

贾琮送走袁竞,便连忙返回内院,还没走到自己院门口,便看到迎春丶黛玉等姊妹已迎了出来,笑意盈盈,满脸喜气。

方才贾琮去外院正堂接旨,英莲和晴雯早把喜讯传回内院。

姊妹们人人向贾琮道喜,史湘云欣喜之馀,似乎有些不足,说道:「三哥哥已得了解元丶会元,要能再得状元,岂不是更美了。」

黛玉笑道:「你这人好生贪心,这是让三哥哥把天下好处都占了,三哥哥才十五岁,三元及第,实在太惊世骇俗。

俗话常说,月有圆缺,事有荣衰,过犹不及,反而不美,三哥哥眼下这般,便也是最好。」

迎春笑道:「林妹妹这话,正合我心,琮弟双爵贵勋,朝廷正官,双元登科,风光荣耀,早已冠盖同伦。

进士及第,仕途通达,已经足够,那些虚名,有与没有,都不打紧。」

湘云莞尔笑道:「二姐姐只要说起自己兄弟,什麽都是最好,除了三哥哥之外,她什麽都不放眼里,有与没有,都不打紧。」

众人听了这话,都不由发笑,仔细想来,湘云说的真是半点没错……

姊妹们围着贾琮说说笑笑,一起便往他院子而去,迎春让丫鬟绣橘去荣庆堂报喜,又让人向外院传信,燃放烟花爆竹庆贺。

……

荣国府,东路院,外院正堂。

贾家二房和桂花夏家本日定亲,两家事先皆排定吉时,这里辰时一刻,王夫人便安排官媒,将宝玉的男命庚帖送往夏家,示为求亲。

等到巳时一刻,夏家请官媒送来夏金桂女命庚帖,作为回帖,以全两家定亲之礼。

贾收到女方庚帖之后,王夫人又下帖宴请夏太太,两家共贺秦晋之喜。

正堂之中气氛喜庆,夏太太本为寡居,但如今两家已成亲家,又是首亲之日,倒也不用避讳。

贾政和王夫人都是一身新衣,陪着夏太太在堂中说话,宝玉和探春皆在一旁陪坐。

探春穿淡蓝折枝梅花刺绣圆领袍,纤腰扶柳,秀雅俏丽,云鬓如墨,颊晕幽香,头上精致红宝凤钗,光华闪动。

虽然她只是陪坐,几乎没有说话,但神情气韵,文采精华,娇艳英媚,甚为动人,给堂中平添璨然丽色。

坐在探春左首的宝玉,是为今日主角,一身华贵红艳,也算夺人眼目。

他今日缘订佳人,本该意气风发,却眼帘低垂,神思不属,多少有些魂不守舍。

贾政一边和夏太太寒暄几句,以尽两家姻亲之意,目光偶尔掠过堂一对儿女。

探春神采灿灿,芳华夺目,宝玉却神魂游荡,七魄不归,让他不禁皱眉,不过今日亲家在堂,他不好发作罢了,不然必定要训斥的……

……

东路院黑油大门,侍书坐东府马车匆匆赶来,下车后快步进了院子,对身边路过丫鬟仆妇,视若不见,只是匆匆赶往内院,小脸跑得通红。

等到走到正堂门口,才慢下脚步,乖巧的侧身进入堂中,贾政和王夫人都不在意,但探春看到侍书,美眸却是一亮。

探春离开东府之时,就留下侍书探听消息,如今见她进来,必定是已得了贾琮上榜的消息。

侍书见了自己姑娘神色,连忙走到探春身边,附耳把贾琮得中一甲的消息说了。

即便此刻正当宝玉大喜,堂中尚有长辈贵客,探春依旧喜动颜色,难掩欢欣。

此时,外院一个婆子进来,说道:「老爷的小厮从东府过来,说是得了要紧消息,但因有女客在堂,不便入内,让我来传信。

他说东府那边得了消息,琮三爷进士及第,高中一甲榜眼,特来告知老爷。」

那婆子话音刚落,满堂俱惊,探春已笑颜逐开,愈发俏美动人,贾政惊喜交加,生出满脸笑容。

贾政笑道:「没想到今日双喜临门,琮哥儿名入一甲,这等举业华彩,贾家自金陵开府,百多年从未有之文华盛事。」

王夫人听了这话,几乎用尽全力才绷紧脸皮,以免做出脸色,让夏太太察觉而丢了脸面,心中却如同吃了堆苍蝇一般恶心。

今日是宝玉定亲大喜,原本多好的一件事,东府那小子偏今日中劳什子狗屁榜眼,生生抢走宝玉的风头喜兆,真是命中的魔星!

宝玉听到贾琮又来闹事,脸色一片苍白,原本今日定亲,生生斩断他多年奢望幻想,心中已极不情愿。

贾琮偏巧赶在今日,弄这禄蠹酸腐之事,劳什子一甲,狗屁榜眼,也值得这般得意炫耀,这要生生呕死自己这清白之人。

自己妹妹探春竟这般欢喜,可见林妹妹等姊妹,必定也更被那人哄骗,从此愈发泥足深陷。

宝玉想到这些,心中热血沸腾,悲愤交加,满腹癫狂痛哭之念,已要呼之欲出……(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