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53章 双喜临门庭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53章 双喜临门庭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6 10:46:4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荣国府,东路院。

夏太太当堂听说这等消息,心中也是一片惊骇,心想那贾琮当真能为惊世,洪福齐天。

前些日子不仅中了头榜会元,而且还被皇帝升了官职,这才过去多少时间,居然又得了一甲进士。

这等桩桩占尽风光,事事独占鳌头,真是闻所未闻,模样还生的世间少有,怪不得女儿只见他几面,就这般神魂颠倒……

夏太太心中暗自庆幸,好在今日是两家定亲之喜,按照风俗,男女成亲之前,不得相见,所以今日女儿才没来贾府。

不然要是遇到这等情形,以女儿对贾琮的迷恋,只怕当场要失态生事……

夏太太虽心中思虑,脸面上的热络,却是半点都不少。

笑道:「进士及第,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天大的荣耀,当真要恭喜贾老爷了。

都中盛传,府上威远伯,文武双全,少年才俊,今日亲耳所闻,果然名不虚传。

我倒是常常听说,威远伯从小在贾家二房养大,他能有今日荣耀,必是贾老爷自小悉心教导之功。」

夏太太人精一般的人物,平时和王夫人闲谈,多少听出些二房和贾琮的牵联,方才贾政听了贾琮及第喜讯,又是这般由衷欢喜。

哪里看不出贾政的心思,自然是顺着杆子说好话,花花轿子抬得极为妥帖。

贾政听了夏太太的话语,心中颇为受用,也觉得这位亲家算个明白人。

抚须笑道:「琮哥儿自小天资颇高,读书刻苦,贾家子弟中无人可比,向来最得我心,我对他从小也最为关顾。

但他能有今日成就,却是得了静庵公的悉心教诲,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当真是半点不错。」

夏太太是个生意人,金万两最清楚,静庵公是什麽,却没听说过,猜想必定是贾琮的读书师傅之类。

此时贾政思绪有些漂移,突然想着贾琮有今日之功,和拜得名师有极大关系。

要是自己的宝玉,也能得静庵公教导,说不定也会有前程……

只是这话连他自己都有些不信,不说宝玉能不能成事,要让文宗学圣收个四书都背不通的弟子,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年贾琮可是中了雍州院试案首,才被静庵公收入门墙,可知这位老文宗眼界有多高了。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宝玉,大喜之日,脸上还带着不称心的古怪表情,当真不知所谓,立刻心中有些羞耻,将宝玉拜师的想法掐灭。

不管如何,荣国出了贾琮这样的子弟,不仅靠举业发迹,进士及第,还名入一甲榜眼,当年宁国一脉贾敬都远远不如。

想到这一桩得意之事,一时之间对儿子宝玉的失望,都被掩盖了过去。

此时,东西两府方向,陆续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想来是因贾琮进士及第,两府正在燃放爆竹庆贺。

贾政一脸喜色,探春也是笑意盈盈,唯独王夫人脸色强忍不悦。

夏太太在旁冷眼旁观,愈发将二房和贾琮的关系,看得清晰通透。

贾政笑着对探春说道:「探丫头,今日是宝玉大喜,亲家莅临,我和太太不便走动。

琮哥儿如此大喜,两府肯定要忙碌,一应待客筹备需要谋划,明日必定有贺客上门。

进士及第之后,宫中必有传胪大礼,这两日他可不得闲,这里有我和太太在就成,你去东府帮琮哥儿一起操持俗事。」

探春听了心中欢喜,说道:「老爷想的周到,我这就过去,帮三哥哥和二姐姐一起操持。」

一旁的夏太太看到这场景,心中也惊讶,外头传言果然半点没错,这贾老爷对贾琮十分看重,当真视同己出,对亲儿子宝玉也不过如此。

今天是宝玉定亲的喜日子,他听说贾琮进士及第,看他那副欢喜劲头,就像自己中了进士一样。

他自己忙着儿子定亲之事,一时无法脱身,便派自己女儿帮贾琮操持俗务,这份亲密可是不同一般。

这位三姑娘听了贾琮中了进士,那副欢喜的样子,怎麽都不像是对待隔房的堂兄,就像是对自己亲哥一般。

夏太太心中感叹,怪不得人常说,不入其门,难知其事。

这贾琮对贾老爷和三姑娘来说,那就是亲儿子和亲哥,这份亲近非比寻常。

按这麽算计,那宝玉和贾琮可不是更亲近……

夏太太看清人家家门底细,心中愈发有些得意,自己女儿看上贾琮,双方的名望地位,那是万万般配不上。

到底还是自己瞧得准,宝玉虽然没有功名事业,可他摊上这样的父亲和妹子,生生就有了一座大靠山。

自己女儿嫁给宝玉,不仅抬升了夏家门第,而且以后一进门,就有大树好乘凉,这桩亲事当真实惠得厉害。

夏太太想清楚这些,言语愈发和蔼客气,又说了些贾老爷慧眼识珠,贾家一门才俊的好话。

贾政听了自然十分受用,王夫人却脸色发僵,因她自己都觉得,满门才俊好像算不上自己的宝玉……

……

荣国府,荣庆堂。

宝玉和夏姑娘互换庚帖的定亲之喜,按照常理,贾母如此宠爱宝玉,多半要亲自去东路院观礼热闹。

但贾母实在不得其便,因今日还是贾琮登榜及第的大喜之日,两个孙子喜事赶到一起,贾母实在分身乏术。

虽然多年的私心宠爱,即便到了如今,贾母心中最宠依然是宝玉。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心里怎麽宠爱都好,如今贾琮是贾家承爵人,皇命钦定的贾家之主。

不管是于公于私,贾母已不敢像往年那样,无忌表露对宝玉的宠爱,对贾琮的无视漠然,不然世人的唾沫能淹死她。

要说贾琮今日皇榜钦定进士及第,相比偏门子宝玉庚帖定亲之礼,竟然还不如其重,贾母都要置若罔闻,世人公理定会教她分清楚……

所以,她今天须留在荣庆堂,等待贾琮进士及第的消息,不然里外脸面就不好看了。

贾母也做了一辈子国公诰命,家门形势又怎麽会看不清楚,如今奉养她日日高乐,可不是宝玉,而是贾琮……

这天上午,贾母一人在荣庆堂,颇有些烦闷,甚至坐立不安,平日孙女们都来请安闲话,今日却一个都没过来。

贾母心中清楚,她那些孙女儿都和贾琮亲近,必定都东府等贾琮及第的消息,她心中也不太在意。

如今她只是想着,今日是宝玉定亲之日,自己却不得其便过去,心中多少有些焦急。

想着孙子宝玉今日该是何等形状,必定是一身华服,春风得意,俊俏喜人。

且宝玉最喜生得清俊的女儿家,他知自己娶了美貌出众的夏姑娘,心中必定十分乐意……

贾母心中正想着有些出神,脸上还露出笑意,突然外头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将她吓了大跳,关于宝玉的那些思绪,一哆嗦便跑的无影无踪。

一旁的鸳鸯安慰道:「老太太不要害怕,是东府那边在放爆竹,多半是三爷的喜事到了,我出去瞧瞧便清楚了。」

鸳鸯刚出去一会,那爆竹声变得越来越响亮,似乎要把天都掀开一样,贾母住了大半辈子西府,听出连西府都开始燃放爆竹。

鸳鸯满脸喜色跑进堂中,笑道:「老太太,我刚出门呢,就遇上二姑娘的丫鬟绣橘,她说三爷进士及第,中了一甲榜眼,老太太大喜啊。」

贾母即便满脑子勋贵门第,一贯不在意读书科举之事,但也知一甲进士是极了不得的,全天下三年才出来三个,自己孙子当真能为通天了。

她连忙笑道:「好,好,当真是天大喜事,我荣国府也有进士支撑门户了!」

……

没过一会儿,迎春丶黛玉丶湘云丶惜春等姊妹各自进入堂中,来向贾母报喜,又过去片刻时间,探春也从东路院赶来。

贾母听到外头爆竹震天,热闹非常,身边围着一众孙女,个个言语欣喜,人人笑颜如花,让一向喜欢高乐的她,心中也受用起来。

连惦念宝玉定亲的心情,也暂时被她放下……

贾母又问迎春:「琮哥儿怎麽不见过来?」

迎春笑道:「琮弟本来要亲自给老太太报喜,因刚接了宫中圣旨,明日入宫奉迎传胪大典。

宫里的钦差刚走,礼部的官员接着便到,因琮弟是一甲进士,明日传胪大典上有格外规矩,礼部的官员正在教授礼数,所以不得过来。」

贾母笑道:「这宫中大典,荣耀之事,自然要慎重,让他忙自己的就是,只我们娘们说话就成。」

随着外头爆竹声连绵不绝,如今身孕沉重,有日子不走动的王熙凤,也让抬了滑竿进入堂中,

她一进入荣庆堂,便向贾母道喜,她比迎春等姊妹老道,话语热络灵巧,更是将贾母逗得开心。

贾母又说道:「凤丫头,这会琮哥儿金榜题名,这几日各家老亲祝客,只怕会不少。」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说的极是,这会琮兄弟进士及第,可比上次会榜头名,还要风光三分。

武勋之门,多少年都没听说,谁家能进士及第,且还是一甲榜眼,那些武将勋门,只怕羡慕的眼珠子要冒血。

老太太你就瞧着吧,这几日两府门槛都要被人踩烂,都中那些高门老封君,都要羡慕死老太太了。」

贾母被王熙凤逗得大乐,想到下面几日,荣国府必定宾客盈门,光彩荣耀无极,多少老亲内眷,都要入堂和自己道贺。

她想到这等高乐风光派头,心中不禁颇为受用。

说道:「今日当真好日子,双喜临门,宝玉定亲,琮哥儿进士及第,家门蒸蒸日上,不过如此。」

王熙凤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好笑,老太太毕竟还是最宠宝玉,瞧着又说起糊涂话。

琮老三进士及第,自然是家门荣耀,势头看涨,宝玉不过娶个商户之女,这算哪门子蒸蒸日上,这俩事也好相提并论……

贾母又说道:「家中也许多年没办过喜事,这会子宝玉办喜事,可要好好热闹热闹。

凤丫头,如今你是长房长嫂,家里小辈都是你领头,宝玉也是你看着长大。

他的亲事你也要花些心思,帮衬着操办体面,也好给家里招招喜气。」

贾母这话说的和暖热络,听着不过是关心孙子的亲事,但话音刚落,堂中气氛似乎微微一凝,又似乎并无异样。

在场之人,除了史湘云活泼舒朗,不拘小节,惜春年幼懵懂,人情不通,其他就没有一个是糊涂人。

不说王熙凤丶黛玉丶探春等人精**达,即便迎春性子柔顺温和,但一位棋力精湛的女子,更不会是糊涂人,不然如何将偌大东府打理妥妥当当。

她们都听出贾母这是话中有话,按说如今大房承爵,继承家业,二房已迁居东路院,两房虽未完全切割,却已形同各立门户。

宝玉的婚事自有王夫人操办筹谋,怎麽也缆不到王熙凤头上……

王熙凤听了贾母这话,更是心里明镜一般,老太太这是话中有话,让自己帮着操持,不就是让公中拨银,把宝玉的亲事办得体面。

按理说虽长房承袭爵位家业,但老一辈都还在,宝玉的亲事西府公中拨银,也在常理之中。

王熙凤心中明白,只要自己一提那两千两的事,老太太心中必定不满意。

今日可是琮老三及第的大喜日子,要是因为此事,生了嫌隙,败了兴致,岂不是给他招晦气,怎麽也要改日捯饬扯淡此事。

总要另外找个由头,打岔搅合话头,省得老太太追根究底下去……

王熙凤笑道:「如今宝玉只是定亲,不知成亲的日子,老太太和二太太可挑好日子?」

贾母笑道:「宝玉也刚过了十五生日,还是再养一养,眼下又是暑热,再过几月不是秋乾物躁,便是大雪连天,都不算融和之期。

我和宝玉娘商量过,日子最好选在明年开春,那才是暖阳生发之时,正宜婚配。」

王熙凤笑道:「那还有半年时间,倒也还宽裕,宝兄弟的亲事,我这做嫂子的,自然是要尽力的,不过老太太说今日双喜临门,却有些不对。

依我看三喜临门才是,另外一喜虽算在明日,不过日子挨得近,也可算得上三喜之数。」

贾母见王熙凤岔开话题,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我倒是老糊涂了,一时没想到还有一喜。」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怎麽就忘记了,琮兄弟和宝兄弟都满了舞象之年,按着家里的规矩,要行纳房之礼,老太太选的吉日,便是明日二十五。」

……

王熙凤这话一说,黛玉丶探春丶湘云等人都脸色微红,相视窃笑。

唯独迎春脸色如常,睁着双秋水明眸,细听王熙凤和贾母说下文。

她们都出身豪门世家,自小见惯父兄妻妾成群,对这种家门规矩,早已司空见惯,毫不在意。

因是豪门内宅寻常事,所以王熙凤开口便说,也不避讳家中姊妹。

黛玉等已过豆蔻之年,听了这种事情,下意识有些羞怯,不过仅此而已。

至于迎春是贾琮的长姐,如今替贾琮料理一应家事,很在意兄弟长育琐事,心中也无私情暗念,自然更不会在意。

只是,站在贾母身边的鸳鸯,神情微微有些失落,眼神飘荡,不知想些什麽……

贾母见王熙凤一下岔开话题,让自己不能便利说下去,心中有些不顺。

但王熙凤言语灵巧,转移话题毫无痕迹,且宝玉大婚尚早,确也不用急于一时。

况且王熙凤所说之事,也算是一桩要紧事情,贾母也不好牵扯话题不放。

笑道:「我老糊涂了,竟一时想不起这事,要说当初时间挑得真巧,恰好赶上宝玉定亲次日,倒是宝玉的好兆头。」

王熙凤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暗笑,老太太还真老糊涂了,虽说如今对琮老三比以往看重许多。

但是骨子里还是不知孰轻孰重,依旧一味偏宠宝玉,就这麽一个日子,先想到就是宝玉的好兆头。

她难道就没想到,今日还是琮兄弟进士及第之日,这日子就挑的不巧,难道就不是更好的兆头?

旁人那个看不出,她这两个孙子天差地别,一个是黄金,一个就是烂铜。

可偏偏老太太心中最挂念,最宠爱疼惜之人,始终还是宝玉。

这老人家要是偏歪了心眼,当真没有道理可讲,九头牛你也拔不回来,而且年纪越大越厉害。

贾母笑道:「要说挑中的那几个丫头,都是家里拔尖的,我也很喜欢,明日家里必定热闹的,我们挑个好时辰,把礼数给办了。

宝玉眼看就要成家大婚,倒也罢了。

只是琮哥儿孝期在身,只怕要有好几年耽搁,正是一年大似一年。

他房里多几个可心之人,更是要紧之事,说不定还能早些给家里开枝散叶……」

王熙凤听了贾母的话,想着贾琮选的人物,倒确实十分拔尖。

只是自己姑妈给宝玉选的人,就是陶罐子里晃泥浆水,混不混鬼才知道呢……(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