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两百四十七章 请出长孙皇后《女则》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两百四十七章 请出长孙皇后《女则》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大明宫。

紫宸殿内,武后召集亲信,韦承庆、豆卢钦望、苗神客等北门学士齐列。

正商讨如何让太子顶罪,却又不动摇太子的地位。

太子是国之储君,不是随随便便背黑锅的,何况是此次大灾祸民,更要在史书里留一笔。

正常情况下担上这个责任,太子之位就很难坐下去了,因为民怨沸腾,百官也难服。

偏偏这次,百官十分清楚真相,太子比谁都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百官之口又甚于防什么?

这十分难操作,武后却已经考虑清楚:“我大唐以孝治国,太子恪尽孝义,自承罪责,然此次灾情,真正祸源在地方无能,吏治败坏,你们要明察!”

大唐可太孝了,李世民对李渊纯孝,李治对李世民纯孝,现在到了太子这边,不孝不行。

关键是众臣听懂了武后不仅要甩锅太子,还连消带打,转移矛盾, 甚至插手地方官吏,安排自己的亲信, 不禁有喜有忧。

苗神客提醒道:“天后, 太子的平粜策无错, 地方郡县官员不济灾民,确要严惩, 然严惩之余,更需备足粮草,缓解灾情, 稳定民心,这要韦氏配合。”

韦承庆脸色微变,但想想关内根基,也上前简明扼要的道:“韦氏愿全力配合!”

武后露出温和笑意:“韦侍郎忠心可鉴,好!”

韦承庆心头一喜, 付出总算要有回报了。

等韦氏入阁, 多出几任宰相, 此次灾情损失的不仅能全部补足, 更可力压其他高门。。

指不定能取代昔日长孙无忌的地位,在关陇集团中说一不二。

他瞟了一眼御幄上昏睡的李治,垂下头去,掩饰住火热的目光。

正当殿内君臣相得,其乐融融之际,高太监小跑着奔了进来,低声禀告。

武后猛然起身, 脸色一瞬间变得铁青:“反了!反了!他们竟敢逼宫?”

殿内臣子惊愕, 随着殿外正式禀报, 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以尚书右仆射戴至德为首,百官于皇城外请罪。

殿内臣子先是愣住, 然后脸色逐渐发白。

苗神客最先反应过来, 颤声道:“天后, 此事万万不可论作逼宫!”

这件事的形式与逼宫没什么区别, 但由于是自请其罪,任由圣人发落, 却大有缓和余地。

关键是, 躺在御幄上的那位会怎么想,李治可是十分爱惜名声,最看重史书会怎么写他的。

武后也意识到这一点,她不在乎史书怎么写,却不能让李治搭上被群臣逼宫的恶名。

她的权力来自于李治, 李治不能死,或多或少又有清醒的时间,等醒来时怎么说?

“陛下,你被万民痛骂,被百官逼宫了呢!”

李治咯的一下抽过去。

然后再也醒不过来,外面那些就假戏真做了。

韦承庆想到自己就是百官口中的作祟奸人,心头大乱,上前一步道:“天后,赶紧让太子殿下出面吧!”

武后冷冷看了他一眼,断然道:“群臣失仪,情有可原,传雍王,让他出面安抚群臣,不得有误!”

太子的身份兼顾君臣。

她是要让太子以君的身份认错,但现在百官认罪在先,太子接着认错,那也是以臣的身份认错。

最终责任还要回到她身上不说,太子还能收买人心,万万不行!

此时此刻,太子就得老老实实待在少阳院内,一步都休想出去!

韦承庆想了想才反应过来,顿时泱泱退下。

武后处置果断,一道旨意下去,雍王李贤领命。

过了许久,才传来消息:“百官入皇城,百姓也已散去!”

暂时安抚住了。

武后面无表情,殿内臣子松了口气。

苗神客上前一步,谏言道:“天后,趁着民怨平复,得速速放粮,安定关内,抚慰民心!”

武后俯视臣子:“豆卢钦望,你家久住长安,可资助多少米粮?”

豆卢钦望怔住,倒是韦承庆讨好道:“我韦氏对天后一片忠诚,家中可出粮救济长安百姓。”

韦氏的势力在关内根基,长安城内也有几座府邸,但也就是寻常住宿,里面储存了一些粮食,放就放出去。

豆卢钦望斜了他一眼,俯首道:“禀天后,我府上也有米粮,愿救灾济民,只可惜是杯水车薪,不比韦侍郎家大业大,除了赈灾外,还能做到更多……”

韦承庆皱了皱眉,也醒悟过来。

高门士族倒不是单纯吝啬于这次的赈灾,而是不愿意开这个口子,害怕朝廷向他们索求更多。

毕竟这些世家占据了太多的社会资源,赈灾时让他们放粮,那国家出了其他事情,是不是要从他们身上进一步割肉?

所以豆卢钦望一口咬死,韦承庆此时也后悔,立刻闭上嘴。

武后心知肚明,她要团结这群心腹,所以淡淡道:“此事不合制度,还是罢了!”

豆卢钦望和韦承庆松了一口气,齐声道:“谢天后!”

苗神客欲言又止,暗暗叹了口气。

北门学士出身寒门,属于智囊,出出主意还行,真正依仗的力量,还得是这些大族,现在只能靠边站。

偏偏接下来武后的目光看向他们:“如何赈灾,你们可有良策?”

苗神客抿起嘴,涩声道:“禀天后,我等无能,暂无良策。”

武后不置可否,顿了顿道:“既然戴仆射请罪,百官多有附从,此事就交予他们,长安米粮不济,可带民出关就食,以缓局势!”

殿内臣子面色微变。

你这不是赈灾,依旧是要转移矛盾啊,这得死多少人!

武后却深恨戴至德,此人相位本来就不保,此次一闹,还能博得一个青史美名,在她看来想都别想。

奸人作祟,不查民情,指桑骂槐谁呢?

武后又道:“百官请罪,必有缘由,灾情当前,不可不查!豆卢钦望,你身为内卫阁领,此事就交给你了!”

豆卢钦望知道她要打击报复,暗暗叫苦,但刚刚武后不让他家放粮,此时就得跟上:“是,臣定竭尽全力!”

武后又道:“将御史大夫尹中言唤来,此次御史台大有失察之过,我给他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梅花内卫一出,御史台近来蔫了不少,百官请罪,则是个很好的借口,让御史台名正言顺的查一查,撸下去一批人,才好由她的亲信补上,不听话的人下去,拥护她当天后的上来。

眼见武后见招拆招,丝毫不乱,殿内臣子也不禁拜服,深感跟对了人。

直到去通报的内侍回到殿内,面露惊惧的拜下:“禀天后,尹大夫……尹大夫来不了了……”

武后眼睛微微一眯。

不用多言,高太监立刻将内侍拖了下去,仔细询问后面色也变了。

他定了定神,凑到武后耳边轻声道:“禀天后,郝侍郎去了御史台,将文德皇后的《女则》拿了出来。”

……

“文德皇后,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当为后世皇后之楷模!”

“今武氏乱政,德行岂可为后,我等应向圣人请命,废去武氏皇后之位!”

御史台中,郝处俊摊开三十卷书,指着上面一段段话,作为理论依据。

郝处俊是宰相许圉师外甥,外甥女是李白的第一任妻子。

他是坚定的反天后党,历史上就反对武后,不过死得早,武后也没能拿他怎么样,但后来他孙子被污蔑谋反,武则天将他孙子分尸,还将全家人的尸骨都掘出来了,其中就包括郝处俊的尸骨。

不用小本本,也能把一笔笔账记得清清楚楚,敢得罪她,别给她逮到机会。

现在郝处俊还精神得很,宰相出手,非同凡响,戴至德领百官请罪,平民怨,以求灾情速速平复,郝处俊紧随其后,直指此次**的源头,要趁机废后。

起初听得郝处俊的话,尹中言等御史脸色青白交加,脑海中横竖都写满了上官仪三个字,但听着听着,也不禁佩服起来。

郝处俊把《女则》研究透彻,甚至举一反三。

《女则》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收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编辑成册,加以自省的私人书籍。

本是日录性质,长孙氏病逝后被宫婢翻出,李世民大为悲痛,将之公示与众,以为纪念。

而文德皇后虽然给后人的印象是贤淑温良,但她绝不是后世提倡的那种三从四德。

长孙氏在玄武门之变,也是亲自出面,为上下鼓舞士气的女子。

唐朝的女子风气就是这般,独立自强,注重自身才识和技艺。

所以长孙氏的《女则》大致记录的,是妻子如何合理的辅佐夫郎。

放到宫内,也就是皇后如何辅佐君王。

这下好了,专业对口。

郝处俊熟读《女则》,就是要从先皇后身上找到理论依据,再根据如今的事实,一击毙命。

他某些想法还和武后不谋而合,看着尹中言道:“武后失德,贪势计私,为祸国家,御史台之责正在于此,而梅花内卫也有扰乱朝纲之势,还望尹大夫随我一起向圣人谏言,清浊还清,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尹中言听到梅花内卫,目光顿时凌厉起来,再看看手中的皇后教导手册,咬了咬牙:“好!我们入宫面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