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零九章 沈家门

大明不行,我行! 第一百零九章 沈家门

簡繁轉換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0 09:36: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沈家门之名源自于宋,以居民多沈姓而得名,如今已然零落。”

“前朝至元年间,人口已多,称之为岙。”

“不过本朝太祖年间,舟山先由州降县,再由县降乡,又先后隶昌国卫、定海卫,人口渐渐凋零。”

“少时还曾听老人提及,百年前尚有航船来回,渔民售卖海物。”徐渭轻声道:“不过倭寇渐起,建沈家门水寨,虽无大用,但却使得沈家门港渐渐废弃。”

一行人站在半山腰处,遥望海天一色,听着徐渭细细讲述沈家门港的前世今生。

有海风劲拂而来,夹杂着丝丝水汽,让这两日都保持着沉默的唐顺之精神为之一振。

“为何不选定海?”唐顺之有些疑惑陈锐的选择。

所谓的定海,就是后世的舟山镇海,位于主岛,在金塘岛的东侧,乃是宁绍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唐宋舟山唯一的县,翁县所在地,也是之前昌国卫所在地。

“天顺初年,沈家门水寨被裁撤,唯留近海巡哨,但也不过形同虚设。”徐渭细细讲解道:“定海虽地势险要,兵家必争之地,但不及沈家门便利。”

唐顺之转身环顾,径直看向陈锐,“西至大小榭岛,东南乃是普陀,但若有倭寇盘桓,出兵的确便捷,但也易受侵扰。”

陈锐收回了视线,“其一,择海岛立基,首要避风。”

“沈家门背山面海,有黄大岙、岭头山,可挡四面飓风。”

“其二,沈家门港外有马峙数岛为屏障,海道狭长,只要堵住东西两侧,港口难受侵袭。”

唐顺之微微摇头,“其实沈家门最易被侵袭的地点在南侧,距离普陀等数岛太近,若是敌袭,难以约束。”

“水师尚未筹建,堵住东西两侧,是为了使码头不受损,是为了不起海战。”陈锐挑了挑眉头,“若有敌从南侧而来,你以为,他们有几人能生离舟山?”

这等带着强烈信心而霸道的话堵得唐顺之胸口有些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周君佑补充道:“沈家门港四周群山环绕,往内地势略为平坦,但南矮北高,若有倭寇从普陀方向来袭,地势不利,难有作为。”

徐渭又补了句,“作坊、家眷等等都会设在北侧。”

唐顺之沉吟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说不通,仅因此,选故昌国卫所在,不比沈家门差。”

陈锐看向唐顺之的眼神略有些奇特,半响后才道:“足下以为,解海禁通商,朝中可会许?”

唐顺之愣了下,侧头看了眼徐渭和沈束,嘴唇微张,但半响未开口。

陈锐也懒得继续追问,径直道:“鞑靼占大半北地,山西、陕西苦苦支撑,本朝财用源不足两宋,必会许通商,但必不会解海禁。”

唐顺之苦笑点头,这也是他的判断,许通商,是因为朝廷没钱……这是迫于形势。

而不开海禁,这是因为不肯违背祖制……在其他朝代违背祖制是无所谓的,即使明朝这些皇帝也无所谓,但绝不能坐在明面上。

这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锅。

徐渭指了指西南侧,“那边是大小磨山,再过去就是双屿岛了。”

“噢噢!”唐顺之恍然大悟,他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双屿岛之战,“若是许通商,必在左右。”

陈锐点头道:“双屿岛一战后,朱纨命卢镗堵塞港口,走马溪一战后,番商再不会也不敢随意来大明沿海贩货。”

“而遣使者入京请通商的汪直向来是与倭国交易,不可能选闽地沿海,必在舟山。”

唐顺之彻底听懂了,番商自南洋而来,原先是至双屿岛这个东亚最大的海贸交易市场,但双屿岛被攻破后,番商只能在福建、广东一带。

走马溪一战之后,番商绝迹,而汪直是走倭国这条航线的,从距离上来看,只可能在舟山。

唐顺之回想了下昨晚看的地图,迟疑问道:“金塘岛?”

“约莫是吧。”徐渭点点头,“距离原昌国卫太近了,所以我们才会选沈家门。”

看唐顺之还要问,徐渭补充道:“许栋四兄弟、金子老、李光头先后于双屿岛、走马溪被斩首,余下的海商约莫三四股,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汪直。”

唐顺之实在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登时醒悟过来,“汪直难控海商?”

“汪直原先是许栋的管库,双屿岛被攻破后,被余党推为舶主,因禁海不得不远去倭国。”陈锐仔细的解说道:“但为舶主,有上下之别,各个船主拥船数艘或十数艘,听其号令,但并非隶属。”

唐顺之是个一点既透的人物,脱口而道:“若有海商因巨浪船毁人亡,劫掠沿海的话……”

“那自然是大好局面,毁之一旦。”徐渭冷冷道:“说不得,朝中还会再次厉行禁海呢。”

陈锐想了想,又说:“汪直其人,早在十余年前便在闽地、粤地违禁出海,在倭国多有人脉,麾下多有倭人。”

不愿意在昌国卫原在地立基,很大程度上就是考虑到不愿意与或海商或倭寇的群体距离太近……因为敌友不明。

唐顺之在心里这么想着,按照陈锐的说法,若要能海贸持续下去,那么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汪直能完全控制得住手下的海商。

但这近乎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唐顺之对海贸一窍不通,但仅仅从人心来判断都知道不可能。

另一条路是朝廷的水师能扫清包括汪直在内所有的海商,自行掌控海贸。

唐顺之眼角余光扫了扫陈锐,不说福建、广东了,仅仅以浙江沿海而论,最大的一支船队就在定海卫……换句话说,就在陈锐的手中。

“若不能扫清海路,他日宁波援登州,只怕海路不通。”陈锐叹息了声。

虽然现在手上有粮食,也有船队,但并没有足够的人手,这导致陈锐不能将数以千石计的粮食送去登州,也不知道戚继光那边能撑到什么时候。

听到这句话,唐顺之稍觉得有些窘迫,又扫见徐渭投来的讥讽眼神,更是有些脸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