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51、第 51 章

青梅煮酒(科举) 51、第 51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张大娘子家去第二天,南溪县下了一场暴雨,南山上的山洪冲刷而下,清溪河河水暴涨,有一处地势较矮处决口,河水冲进稻田。

好在雨很快停了,梅家的管事又抢修的及时,河水只冲坏了半亩田。

林氏担心不已,雨停后叫小厮回村里问问情况,再回来报。

小厮骑马去,下午就回来了,说村里无事,老爷都好,林氏这才放下心来。

“又是炎热又是洪水的,今年日子太难熬了。”林氏忍不住道。

“娘,日子不就是这样嘛,好一日一日的,哪能事事都如咱们所愿。”来到这个世上渔娘就知道,靠天吃饭就是这么残酷。

“唉,前几年日子太好过了,连年丰收,我都忘了老天爷脾性不定了。”

林妈妈端来一壶茶并两样小点心,笑着道:“夫人和小姐别愁了,左右咱们梅家也不靠清溪村那几块地过日子,碰上歉收的年份也没什么要紧,咱们家总不会饿肚子。”

林氏幽幽地道:“咱们家不会饿肚子,村里人其他人家就不知道了。”

“主子,咱们家对清溪村已经够仁至义尽了,非亲非故的,又不是族亲,您看哪家买地的老爷会给村里建学堂?就说王家吧,王家在白水村买了那么多地,可见他们给村里建学堂了?”

“奴婢说句扎心的话吧,这天底下比清溪村过得差的人家多了去了。叙州府这边多山多水,就算碰上灾荒了,也能去山里找食。这要是在西北那些地方,灾荒年间别说水了,连草根都没得吃。”

林妈妈笑道:“夫人,您出生得晚,等你知事了,林家已经举家搬去京城了,所以您不知。叫奴婢说,早前夫人祖父还在边疆从军之时,边疆的百姓过得那才叫惨。’

林家呀,祖上三代都是从军的人,到林氏父亲这一代时,前朝末年时,林氏的爹才找关系进京当了个从五品武官。

林妈妈是林家的家生子,后来陪林氏出嫁才来的梅家,前朝灭亡了,这才又从京城到淮安,又来了叙州府南溪县。

林妈妈小时候跟着林家主子是在西北边疆见过的,那地方人命不值钱,那些百姓过得还不如军营里养的畜生。

“罢了,不说这些,派去益州府的管事可有信送回来?”

林妈妈知道夫人问的是去益州府请老神医的事,她道:“还没收到消息,可能路上有耽搁,估计再有三五日就能送信回来了。”

还没等三五日,第二天管事就回来了,还请回来了张老神医,并一个小徒弟。

“梅小姐,我来看你了。

“晓月!”

李晓月还是顶着她的道姑头,看到渔娘,她笑着跑过来,激动道:“好久不见了,梅小姐长高了。”

渔娘笑道:“好久不见,你也长高了。”

李晓月咧嘴笑,双手捏了捏自己的腰身:“去了益州府后,每日吃得好,我不仅长高了,身上还长肉了。”

渔娘拉着李晓月站到一旁说话,管事上前禀道:“小的见过夫人,见过小姐,这就是益州府来的张老神医。”

林氏忙请张老神医坐,又吩咐人上茶,林氏语气尊敬道:“辛苦张老神医跑一趟了,能请到您给我师嫂瞧病,是我师嫂的福气。’

张老神医十分自在地坐下,摸着胡须道:“无妨,你们和晓月这丫头有旧,我算她半个师父,林夫人不用如此客气。”

渔娘惊讶地看向晓月,她去瑞鹤堂干活,还给自己找了个这么厉害的师傅?厉害啊!

李晓月笑眯着眼,她其实不算很厉害啦!

认真说起来,就算益州府是个繁华之地,但是医家这个行当里有名的药铺和大夫互相都是认识的,平日里互相交流病案,许多人还是老相识。

瑞鹤堂是益州府里数一数二的大药铺,他们跟张老神医自然是认识的,甚至还有旧。

上月,张老神医刚回益州府,被益州大户人家,杨家人请去瞧病。因得病的是女眷,张老神医不好细看患病处,后头把脉后,又要在病人身上行针,张老神医问瑞鹤堂有没有认识的女医,瑞鹤堂就把李晓月荐去了。

张老神医指点李晓月给病人行针时,他发现李晓月这丫头年纪不大,医术却很好,除了开方上有些欠缺,把脉、认穴位、医理等哪里都好,于是动了想收李晓月为徒的心思。

张老神医去瑞鹤堂问李晓月的情况,得知她的师父已逝,她师父还是曾经的前朝医女,后从京城到南溪县,落到白云观当道士。

李道长于李晓月来说,亦师亦母,张老神医想收李晓月为徒,必须去南溪县一趟,刚好碰上梅家人来请,李晓月又认识,张老神医才肯来南溪县一趟。

“我这次来,除了给你家瞧病,还想请你们引荐一番,我想去白云观祭拜晓月的师傅,拜见晓月的其他师叔。”

“张老神医客气了,应该的。”

这才刚到,不着急瞧病,林氏叫管家把张老神医请去客房休息。

随后,林氏使唤人去孙家:“林妈妈亲自去一趟,告诉师兄和师嫂,就说张老神医来了,请他们下午来家里。”

“奴婢记下了。”

渔娘拉着李晓月坐:“收徒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明白你们的医家的事,你拜了李道长为师,还能再拜其他人为师?”

李晓月点头:“可以的,我师父以前说过,学医之人不可有门户之见,需取长补短集各家之长,这样才能学好医,当个好大夫。”

一般情况下,学医之人愿意拜师,师父却有可能出于门户之见,不愿收已经拜过师的徒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看门功夫教给其他人。

张老神医看得开,他今年八十多岁了,一生收徒十几个。

到他这个年岁,垂垂老矣,身体和心力都跟不上,原本已经绝了收徒的心思,可他碰到李晓月这孩子,一点就通,不用他如何费心教导就能带出一个好大夫,他就想最后再收一个徒弟。

“瑞鹤堂的老掌柜是张老神医的师侄,今年已六十岁了,我若是拜张老神医为师,我以后得喊老掌柜师兄,老掌柜的孙子,瑞鹤堂现在的掌柜,得喊我一声师祖奶。”

渔娘闻言大笑,林氏忍不住也笑了两声:“胡闹,你若真拜老神医为师了,不可用辈分去压人家。

“我就说说嘛。”

“行了,张老神医去歇息了,你也去歇着吧,一会儿我叫人去白云观送消息,过两日天气若好,你们再去白云观。”

张老神医这么大岁数了,爬山几个时辰可不是闹着玩的,林氏还要安排人准备好滑竿,到时候抬老神医上山。

“不用啦,他老人家现在还会亲自去山上采药,走山路对他来说不难。”

“不管他难不难的,我们都要准备着,这是我们的心意。”

下午,孙浔于氏夫妻俩来梅家,张老神医垂目给予氏把脉,他把完脉后,又叫李晓月来。

李晓月把完脉后,又是写病案又是开方子,渔娘凑过去瞧,这方子比以往李道长开的方子多了两味药。

李晓月解释道:“之前于夫人脉象有些阴虚火旺,不宜用杜仲和菟丝子,如今脉象变了,添上这两味强筋骨、补肾壮阳的药,对于夫人的身子有好处。”

张老神医含笑点头:“方子开得不错,针方可有想法?”

李晓月写了个针灸方出来,张老神医改了几个穴位,又教导李晓月为何要如此改动,李晓月听了半晌,终于明白地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

开完方子,张老神医道:“晓月的针灸掌握得不错,于夫人若是没意见,就叫晓月给你针灸吧。”

于氏笑着点点头:“麻烦李大夫了。”

李晓月受宠若惊:“不麻烦,不麻烦的。

张老神医:“于夫人的体弱之症乃是后天得的,这些年仔细调养着也算不错,老夫给你用针方拔出体内阴气,又用中药生发你体内阳气,若想好得快些,你每日最好多出门走动走动。也不用走多久,每日走到你觉得累了,就可以歇下了。”

“多谢张老神医指点。

家中来了远客,梅长湖从清溪村回来见客,过两日等张老神医要去白云观,梅长湖也亲自陪着去。

渔娘也陪着去了。

上次进山还是春天时,今日才能,山里草木葱茏,一派繁盛景象。

若是仔细看,还能看到几日前山中暴雨冲刷的痕迹。

进山后,李晓月特别快活,跑起来就跟山里的野兔子似的,她拉着渔娘跑,渔娘哪里跑得动,最后被李晓月拉着往上走。

张老神医身子骨果真是好,上山的路不轻松,他不紧不慢的,愣是自己爬上去了,梅家准备的抬人的滑杆没用上。

梅家提前派人送了信,一行人到白云观时,李道长的师姐,李晓月的师叔亲自到山门口迎接。

“师叔,我回来啦。”

李晓月跑到孙道长跟前,孙道长笑着摸摸她脑袋:“我们晓月长高了。”

李晓月乖乖地蹭蹭师叔的手掌:“我长高了,医术还变好了,张老神医想收我为徒呢。

李晓月语气难掩得意,孙道长看向张老神医,笑着对他道:“辛苦张老神医跑一趟,快到里面请。”

张老神医面色红润,他道:“先不忙,带我去给晓月的师父上炷香再说。”

听到他这般说,孙道长脸上的笑意真挚了许多。

“那咱们先去后山?”

“嗯,先去后山祭拜。”

张老神医是有诚意之人,孙道长又是个宠爱师侄的,开头开得好,等祭拜完李道长,后头商量李晓月拜师之事就格外顺利。

晓月要学人家的看家本事,叫声师父不打紧。白云观里各色拜师的东西都齐备,孙道长提出,不如就在白云观拜师。

双方没有意见,梅长湖一家和孙浔当见证人,见证晓月拜师张老神医。

这时候,渔娘才知道,张老神医名为张寿。

八十多岁的年纪还能爬山,真对得起他的名字,确实长寿。

拜师之后,在白云观用了顿素斋,他们就要下山去了。李晓月要给予氏每日针灸,也留不得。

孙道长拉着她的手送到山门前:“好好学本事,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啦,师叔,回头我还来。”

张老神医来南溪县就是为了收徒,收徒的事情既已办好,他惦记着家里的药材,下山后在梅家歇了一晚,随后就回益州府了。

于氏需要针灸一个月,李晓月暂时留了下来,等到一个月后再去益州府。

张老神医走后没几日,天儿又热起来,两家人商量后,搬去清溪村避暑。

去了清溪村后,这可方便李晓月了,早上给予氏针灸完,她不嫌累还能跑一趟白云观,隔日早上再赶回来。

渔娘偶尔也会去山里捡菌子,若是不去,就在家陪娘和师娘说说话,或是去先生那边听课,或是整理自己的游记,每日可做的事情多得很。

七月底,渔娘的《青云志》下册刊印出售,叙州府学外语的三思书铺又热闹起来。

庶民状元张青云原配病死被扔出去,他再娶官家女为妻,好不得意。不过两年后,张青云夫妻俩得病,久治不愈,暗中流传着张青云原配前来索命。

后头,张青云贪污之事被告发,张青云庭上受杖昏死过去,半夜时,半梦半醒间,他恍惚看到了他之前的妻子。

他的妻还是那般温柔,他满身病痛无法下地时,还会温柔地给他喂药。

喂药?张青云感受到活人的温度,彻底清醒过来。他的妻子脸色狰狞地按住他,把药往他肚子里灌,还不许他吐出来。

“这是你的温柔贤良的尚书家小姐给我准备的药,今日就给你喝了吧。

张青云挣扎不过,等到天亮时,七窍流血死在牢中。

张青云死后第二日,那位丧夫的尚书小姐回了娘家,几日后死在房中,也是七窍流血而死。

张青云的原配远走他乡,就如同抛开了前尘俗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话本的结局叫府学内的读书人们惊怒,却叫后宅里的小娘子们高兴不已。

好极了,负心汉就该不得好死!

月底正是考完试放假的时候,从先生到学子们,又都不关心考试结果了,为着《青云志》吵闹不休,甚至有人跑去三思书铺守门,叫三思书铺告诉他们江湖浪人姓甚名谁,他们要去找江湖浪人,替天下读书人讨个公道。

贺文嘉喜滋滋地看热闹不着急回去,等到七月二十八,王苍收拾行装要回去时,贺文嘉才与他同路。

贺文嘉看到王家的三架大马车:“东西都搬走了?”

“搬走了,以后大概不会来了。”

“院子你打算卖了?”

“留着吧,以后族中或许有其他亲戚要来府学读书,到时候可以借给他们住。”

“唉,咱们从小一块儿读书,算起来也有十年了,这下你走了,以后每月来回南溪县和府学,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也就一年,明年这时候,我们该在益州府相见。”

益州府乃省城,乡试就在益州府贡院内。

“好,明年益州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