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青梅煮酒(科举) > 52、第 52 章

青梅煮酒(科举) 52、第 52 章

簡繁轉換
作者:吾栖春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5:23 来源:源1

王苍回南溪县渔娘知道,几日后王苍静悄悄离开南溪渔娘并不知,直到八月中旬,芸娘知道她在清溪村,专门坐车过来找她玩时,渔娘才知道王苍已走了十日了。

“我哥这次去,明年秋天乡试后才会回来,今年过年家中只有我和我娘,一想就冷清。”

“不会吧,你小叔一家子儿女呢,你们过年不一起?”

“小叔也有一家人,我娘又是寡居,我哥不在家,我小叔要避着些,不好来我家。”

“你小婶和堂姐呢?一家子骨肉都在,道也不用如此避嫌。”

“快别提了,我堂姐开始留意亲事了,最近都不怎么出门。我小婶跟我娘因为堂姐的亲事也有些不高兴。”

渔娘吃惊:“不会吧,我记得你堂姐只比你大一岁多,满打满算今年也才十四岁,怎么现在就要说亲了?”

“还不是我小婶婶,她想把我堂姐说给他娘家侄子,我小叔不答应,两人吵起来了。我娘去劝了一道,叫我小婶别着急,就算要说亲,等明年秋天也使得,我小婶就不高兴了,说我娘插手管她家事,手未免伸的太长了。”

王苍的小叔叫王灿,王灿当初跟大哥王一家迁居南溪县时还未说亲。在南溪县安定后,王给弟弟说了与白水村接壤的南山村一姓李的地主之女。

实话实说,王家比李家好出不知道多少倍去,王灿当初低娶南山村地主之女为妻,肯定有现实的考量。

如今十多年过去,王家在白水村扎根了,王家又出了王苍这个能读书的后辈,李氏娘家那边难免有和王家加强关系的想法。

“唉,堂姐可是我小婶的亲闺女,以我们王家的家底,就算不高嫁,选一户县里有些家财的人家也使得,我小婶偏要把我堂姐说给她娘家侄子。”

“你家吵了这一回,你堂姐还嫁不嫁给李家?”

“我小叔不同意,小婶做不了主,现在就这么拖着。我堂姐近来也不出门,也不去她娘舅家走动,就在家写字绣花。”

芸娘知道,李家的表哥堂姐一个都没看上。

“你也别为你堂姐着急,且拖着吧,等明年你哥中举,你们堂姐妹的婚事都好说了。”

“能考中举人自然好,我就是担心我哥。听说东山书院里多的是纨绔子弟,我真怕我哥去了那儿被人欺负。”说起她哥,芸娘也愁。

芸娘又是叹气又是拉渔娘的胳膊:“好姐姐,我问我娘东山书院的事我娘不耐烦告诉我,你肯定知道,你跟我说说吧。”

“你今儿来清溪村找我,说想我是假,来问我这事儿是真吧。

芸娘靠过来额头蹭蹭渔娘肩膀:“梅姐姐告诉我嘛。”

渔娘无奈:“我知道的也不多,不过东山书院确实不如叙州府学简单,但你也别担心,你哥聪明,这些事他自会处理好。再说了,贺家大哥也在东山书院读书,你哥跟贺家大哥相熟,多少有个照应。”

“梅姐姐说得也是哦。”

渔娘拉着她起身:“既然都来了,也别跟我在屋里坐着了,我带你去,若是运气好抓到鱼了,中午做一顿酸菜鱼吃。”

“我喜欢吃藿香鱼。”

“要是抓到两条,一条酸菜鱼,一条藿香鱼。

芸娘追问:“若是只抓到一条呢?”

“那就是酸菜鱼。

“不能吃藿香鱼?”

渔娘冷漠拒绝:“不行,我抓的,必须先做我爱吃的。”

芸娘笑着扑过去:“好哇,梅姐姐竟不怜爱于我,看我怎么报仇。”

渔娘利索跳开往屋外跑,芸娘笑哈哈地追出去,两人一前一后跑出老远了,没一个人记得拿上鱼篓子。

还是阿青阿朱体贴,一个拿鱼篓子,一个拿鱼耙子,赶忙撵了过去。

芸娘的奶妈子觉得小姐这般往外跑很不成体统,忙追上去阻拦,却被小林氏拦住了。

“这位妈妈,我家小姐自会照看好你家小娘子,大热天儿的,您就别劳累了,我叫丫头带你去后院歇歇脚吧。

“这怎么行,小姐若是在外磕碰着,我一个做下人的哪里担得起这个责任。”

“您家小娘子来我家,你们家夫人定是同意过的,真磕碰着算我家的小姐的责任,推不到你身上。

“就是,妈妈别着急。”

“都知道你们王家规矩严,可你家小娘子好不容易出来玩一回,这位妈妈你就别扫兴了。”

“今最后厨房送来半桶泥鳅,一会儿料理出半锅香辣泥鳅出来,正正好下酒,妈妈也去吃一回。”

小林氏嘴皮子利索,院子里的小丫头也是会说话的,半推半拉把人请到后院去。

过了会儿,小丫头小橘回来禀报:“那奶妈妈不肯吃酒,李管事做的点心倒是愿意吃,就一会儿工夫,一气儿吃了半盘子。”

“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她愿意吃就叫她吃,只别叫她打扰了小姐们的雅兴。”

“哎,您说的正是呢。

说话的功夫,渔娘和芸娘已经到了河边桥上,阿青和阿朱两人也跟了上来,顿时,下耙子的下耙子,撒网的撒网,甩着竹竿搅动河水撵鱼的撵鱼。

“正是水稻抽穗拔茎的时候,河水放田里去了,河水不深才好抓鱼。”

“可不是么,要换成上月涨山水的时候,河水淹到了桥面上,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半天不见人从水里冒出来,岸边的人都吓死了,哪里还记得抓鱼。”

正说着闲话,阿青突觉得鱼耙子直往下沉,她忙叫起来:“大鱼撞过来了,快过来帮我捞耙子。”

“我来我来。”

芸娘兴冲冲地跑过去,跟阿青一块儿握着竹耙子顺着岸边往上拉,芸娘惊喜:“我感觉到鱼在耙子里头撞了。”

“快快快!快拉起来,别叫鱼跑了。”

阿朱提着鱼篓也跑过去,等鱼耙子拉出水面,阿朱眼疾手快,一下抓住大鱼的鳃提起来,鱼再也挣扎不开。

鱼猛甩尾,水溅得到处都是,刚凑过来的小丫头连忙笑着躲开。

“这条鱼真肥!”

“得有四五斤吧!”

“快下耙子,咱们再捞一捞,若是有多的,主子们吃酸菜鱼,咱们也吃。”

“正巧了,昨日管事去城里买肉回来,天气热放不住肉,昨晚厨娘们炸了一锅猪油,用猪油烧鱼吃,那叫一个香。”

小丫头们叽叽喳喳说着鱼的吃法,芸娘凑过去跟人絮叨上了,她觉得鲜鱼还是藿香做法好吃。

渔娘没过去凑热闹,她发现河边的草窝子里有个泥洞,她猜里头肯定有东西,不是泥鳅就是螃蟹。

她折了根柳条在洞口骚扰,戳戳,搞来搞去,真从洞里吊出来一只大螃蟹,渔娘正高兴,螃蟹突然松开大钳,哐当一下掉河里。

哎呀,可惜了。

“渔娘快来,我们又捞了一条鱼,你瞧,有两三斤呢。”

渔娘抬头一看,嚯,芸娘的裙摆脏兮兮的湿透了,袖子撸起来,脸颊上粘着草叶子,看着跟野丫头一模一样。

“又抓到了?今日运气这么好?”渔娘凑过去瞧。

阿青拉耙子拉累了,把耙子交给阿朱,她笑道:“咱们不算运气最好的。或许是上月涨水的缘故,叫外头长江和南溪里的大鱼跑过来了,听村里人说,上月有人跳到河里洗澡,抓到一条十多斤的大鱼。”

“抓抓抓,赶紧抓,等下月秋收完,大伙儿都来河里捞鱼,就轮不到咱们了。”

捞鱼捞得热火朝天,前头运气好,后面就差了些,最后捞了五六条鱼回去,大的那条五斤左右,小的不到一斤。

够吃了,也就罢了。

小丫头走在前头跑得快,等渔娘和芸娘回去,渔娘屋里准备了两桶热水,芸娘和渔娘洗漱一番后,换了身干净衣裳。

芸娘高兴地长舒一口气:“痛快,梅姐姐,过几日我还来。”

“我家要在村里住到秋收后,你想来随时可以。”

“秋收后?那是不是要在村里住到十月去?”

“差不多吧,我先生看了黄历,又听村里有经验的老人说,今年秋老虎猛得很,差不多要热到十月去。”

芸娘满心欢喜:“好极了,那我还能再来清溪村好几回。”

知道主子们今日想吃鱼,管事吩咐人赶早骑马去县里买了一桶鱼回来,中午做了一鱼几吃,从主子到下人都吃了个痛快。

孙平爱吃鱼,下课后跑去饭厅,伺候的小厮已经在摆饭了。

温子乔和孙允落后一步,他们到时孙平已经在桌边等着他们了。

温子乔笑道:“落座吃饭吧,早些吃完一会儿还可歇息一会儿。”

天气炎热,午时后不睡一会儿,下午读书精神头就不太好。

孙平笑着坐下,不着急盛饭,先吃鱼。

孙允也坐下,看着桌上的菜。孙允家日子过得不差,不过跟浔大伯和梅家比不了,今日他们三个人吃饭,桌子摆了五菜一汤,十分丰盛。

梅家明面上只有些地和书铺,没想到家底这么厚实。

温子乔道:“今儿做了青瓜鸡蛋汤,这汤味道清爽又好喝,孙兄赶紧尝尝。”

“多谢温兄。”

这几月来,孙允跟温子乔处得不错,又经常一桌吃饭,两人比普通友人关系亲近些,有些话也能说一说的。

“明年四月院试,温兄打算什么时候回保宁府准备?”

“今年过年肯定不回去了,等到来年三月下旬再回去备考,正合适。”温子乔笑问:“孙兄打算什么时候走?“

“三月中旬吧。”

孙允其实想过年时就家去,在家读书到四月院试,可他又怕自己学识不够考不上,所以才把回去的时间延后。

温子乔沉声道:“明年秋日的乡试我没把握,春天的院试我必须一举得中。”

否则,他不仅对不起自己这两年多读书的辛苦,也对不起梅家人的看重,和先生对他的教导。

孙允何尝不是如此,他千里迢迢跟浔大伯来南溪县读书,若是读不出个名堂来,他也无颜见家里人。

“吃吧,吃了赶紧去歇息。”

温子乔和孙允两人吃饭速度快了起来,孙平不着急,一粥一饭他都吃得津津有味。

浔大伯教他,不要着急长大,该读书时就好好读书,吃饭就好好吃饭,不管几岁的年纪,日子过就过去了,再无法重来,要珍惜。

整个八月都在热浪中过去,芸娘中间又来了两回,渔娘和芸娘去山上捡菌子,还陪李晓月去了一趟白云观。

八月底,师娘的针灸扎完了,身子大好,李晓月出发去益州府找她师父张老神医,林氏吩咐管事亲自送她去。

今年天气炎热,以至于田里的水稻比往年早了些日子就熟了。九月里稻田一片金黄,村里人都松了口气,灾害都度过去了,总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算不得丰收,但也不差了,日子还能好好过下去。

开镰那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动了起来,割稻子的,抬木桶的,挑稻谷的,村里一派热闹景象。

这几日正巧是贺文嘉放假的日子,他从府学赶回来,家去跟爹娘吃了顿饭,昨晚上就骑马来了清溪村。

今早用了早食,贺文嘉被梅长湖提去田里干活儿,渔娘也跟去瞧热闹。

摆开架势刚干了一会儿活,村里来远客了。

梅家的管家认识领头的人,连忙跑去田里禀报老爷:“知府大人来了。”

“田知府来了?只有他一个人?”

梅长湖想问,是不是罗县令也来了。

“罗县令没来,田知府和他身边那个管事我认得。除了田知府和管事外,还有一个身穿短袍的老爷,带着两个十来岁的公子,还有十个骑马的护卫。”

“来了这么多人?”没长湖有些惊讶。

“正是,小的见田知府对那位穿短打的老爷十分客气,只怕那人身份不凡。”

也是,若是平常身份也不会随身带着这么多护卫。

田知府去年来,也只带着管事而已。

梅长湖蹲河边洗洗手,又把脚上的泥洗了,也不穿鞋,就这般打着赤脚去接待知府大人。

梅长湖走了两步,突然回头道:“天儿热,渔娘看一会儿就回去。”

“哎。’

贺文嘉想问我呢?话还没出口,梅长湖轻哼:“二郎年轻力壮,今日就多出些力气,至少打四五谷子出来才好。”

贺文嘉乖巧地点头答应。

梅长湖走后,贺文嘉可怜巴巴地看渔娘,渔娘安慰他:“五谷子也不多,你努努力,很快就有了。

“我手疼,胳膊痒。”都是被稻禾叶割的,贺文嘉忍不住抓了抓胳膊。

这时候打谷子是字面意义上的打谷子,先割下来的稻禾,再握着稻谷跟儿,使劲儿往木桶里摔打,把稻穗上的谷子摔打进木桶里,是个重体力活儿。

渔娘端来水给他冲刷胳膊,小声道:“你先干着,一会儿我叫人偷偷往你的木桶里装谷子。”

贺文嘉又不干:“算了,我还是自己来吧,这点事不值得撒谎。”

渔娘笑了,她就知道他不会答应。

“贺文嘉,你中午想吃什么?”

“吃什么都行,今天家里来了贵客,肯定有好食吃。

贺文嘉光脚踩在水田里,挽着裤腿和袖子,双手握着一把稻禾,挥舞着新鲜割下来的稻禾,枝头的稻穗猛地砸向木桶内壁,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稻谷落进桶里。

渔娘抬起头,一大片广阔的稻田,四处回荡着的都是沉闷摔打稻禾的声响,眼前更是一阵又一阵噼里啪啦收获的声音,听得真叫人高兴。

“渴了。”

渔娘亲自端水喂他,又给他擦汗。

贺文嘉冲渔娘笑,扭头又去稻田里干起活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