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八零文艺妇女 > 33、买房的好时代

八零文艺妇女 33、买房的好时代

簡繁轉換
作者:木头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21:52:19 来源:源1

时代的浪潮,个人无法逆转,李稻花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很多的人,有更少的遗憾。

《一方屋檐》,两个家庭,一个自知分房无望,家中人员众多,不得已买下一套房子。

另一家到处跑关系,送礼,请人吃饭,每次分房子,总是差一点,差一点.......仿佛稍微努力,就能够到这一点儿。

靠着贷款买完房子的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还房贷,每天都要精打细算,不敢多花一点钱,生怕还不上贷款,房财两空。

因为这套房子,全家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都是埋怨不应该买房子的,买了房子,单位是绝对不会给他们分房子的。

他们平白少了单位分的房子和买房子的钱,就连原本决定买房子的曾方,都有几次怀疑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

没买房子的孟家也不好过,挣的钱很多都被拿来关系,有次,买的罐头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去送,就被家里的孩子偷吃的时候不小心打破。

家里又是大吵一架,孩子们也是又怕又伤心,又碰上房东涨房租,全家只能搬到更破更小更远的地方去,这也使得两家意外成了邻居。

孟家住的房子,合租户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孟家坚定不移的住着。

从单位蒸蒸日上,到无法适应改革开放最终无奈倒闭,两家人的工作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同样的没有工作,一个要挣钱还房贷,一个要挣钱交房租。

孟家租的房子,已经是城里最便宜的房子,再想便宜,那就要到农村去,更找不到工作,再加上他们户口也不在农村。

“以后真的都要自己买房了吗?”他们家,是李稻花挣钱,她不想住在狭小的单位楼里,才买的房子。

至少,欧阳远认为李稻花买房子,就是为了住的舒服,包括后来买的那套四合院。

被迫买房,背上房贷,一辈子为了房子挣钱,这是他没想过的事情,毕竟,他家分有房子,代代相传。

“房改已经开始了,房屋商品化以后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单位都不分房子。”她可是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

21世纪之后出生的人,对他们来说,单位分房子,才是天方夜谭,这么好的单位,那不得磕一个。

“这篇小说,我准备投到人民文学去。”

“啊?这么突然?”

人民文学属于独一档的刊物,真正的全国性主流刊物。

“这篇小说,只有人民文学能压住,而且,这小说跟人民文学也很契合。”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的,那么房改,就是大家都不愿意碰的,尤其是普通工人。

虽然知道总有分手的一天,但是当李稻花告诉梁宁,新小说要发布在人民文学的时候,梁宁还是一阵失落。

“理解,理解,不过我们北平文学的大门也一直会为你敞开,欢迎你回来看看。”

李稻花也算是有名的作者,她的首部短篇小说,《李幺妹下岗记》也被提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当她的新小说发过来的时候,也极受重视。

“以前就知道,稻花老师是改革文学的急先锋,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

人民文学近几年一直想转变风格,人民文学复刊之后,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对人民文学来说就是个试探,目前看起来效果良好,涌现出不少改革文学作者。

李稻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她的稿子一直都没有往人民文学投。

这次看到李稻花的新小说,文字比之前凝练不少,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有逻辑可循,合情合理。

其中最满意的,当数提到的房改问题,上面要求宣传,让老百姓逐渐接受房改,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宣传。

作者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围绕着房改进行写作,不知道房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无法想象后续的结果,自然也就没办法写出合情合理的小说,也就不会被人民群众接受。

之前李稻花的改革文学被批判为空想文学,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她写的太过虚无缥缈,不符合实际,完全就是自己瞎想的。

直到有了真实案例,才证实李稻花的改革不是空想。

现在的《一方屋檐》也是这样,王蒙看着,总觉得不买房的孟家,他仿佛见到过无数次。

每次单位分房子前后,整个单位人心浮动,吵吵闹闹,不管是分到还是分不到,总是有话说。

可买了房子的曾家,他是一个都没见过,为什么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全家一定就开心吗?用十年的时间,供出来一套房子,真的值得吗?以后的工资真的会涨吗?

《一方屋檐》里的很多观念,都太过先进,因为是从81年写起的,李稻花在文里合理结合了改革开放。

并且大胆猜测,物价以后会上涨,工资以后也会上涨,提前购买的房子,需要还的房贷,在工资上涨,房贷不变的情况下,房子的价格其实是降低了。

所以这个时候,贷款买房,比全款买房要划算,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工作问题……………

李稻花每抛出一个对未来的设定都会有相对应的解析,以证明自己言之有物。

“这个稻花老师,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啊。”

作品的水平是有的,就看他们敢不敢发表,这篇小说发表出去,被骂是绝对的,不止是李稻花,连带着发表这篇小说的刊物也会被一起批判。

会刊登这篇小说,那就代表着,刊物释放出来的信号,再怎么免责声明,也无法阻挡大家的想法。

“登。”

1981年五月,李稻花的新小说,《一屋檐》,在人民文学静悄悄的发表了,没有宣传,也没有突出介绍。

就像是个普普通通的月刊,刊登了一篇普普通通的小说。

“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屁!劝人买房,天打雷劈!我倒要看看,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写的。

像往常一样看《人民文学》的马长安,不知不觉看到《一屋檐》,又不知不觉把它看完了。

看完才反应过来,这小说是让大家赶快买房子啊。

他家就一直在等着分房子,他进单位十年了,他们是个大厂,他又不是技术工种,再加上他为人老实,不会走后门,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轮到他分房子。

家里人不是没埋怨过,也不是没张罗着走后门,就是他自己抹不开面子。

“稻花?稻花!”稻花这个笔名,在这一年可是相当的火,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她的名字。

她的小说,马长安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看过不少,都是拍案叫绝,尤其是其中的可操作性,简直绝了。

可惜他们厂长是个老古董,死活不愿意改革,说那是骗人的事,他们这样的厂子改革就完了,改革是小厂子要做的事。

这让不少厂里的员工都气愤不已,多少小工厂,靠着改革,越办越红火,还拿到了海外订单,他们厂呢,还是半死不活的。

去年厂里又没有建新房子,也就不会给大家分房子,大家还要继续等。

本来觉得,《一方屋檐》就是在瞎胡扯的马长安,在看到作者是李稻花的时候,突然觉得合理很多呢。

仔细想想,曾方的厂子不就跟他们厂差不多,不思进取,暮气沉沉。

曾方所在的厂子最后倒闭了,马长安觉得,他们厂要是不改革,迟早也要倒闭。

呀,那要是倒闭了,他不就更不可能分到房子了………………马长安忧心忡忡。

如果今年,厂里还不建房子,不给大家分房子,那,就去买房吧……………

马长安有些犹豫地想,他管不住工厂改不改革,自己家还是能管住的。

家里跟工厂是差不多的,也要用心经营才能过得更好。

“放屁,纯粹是放屁,我一直都觉得,这个李稻花是欺世盗名之辈,她之前写的小说都是这什么玩意啊?

什么改革文学,我看就是糊弄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董郁只是晕倒了,不是死了,治好病,他重新投入到战斗中,现在他跟李稻花是真正的你死我亡,不可能和解。

董郁有房子,是单位分的,所以他不担心房子问题,对于房改自然也不关注。

但是他学聪明了,枪打出头鸟,他就是上次出头太快导致被李稻花集火,这次,他要悄悄地批判,打枪的不要。

他料想,李稻花这次是自己作死,都不用他号召人,自然有无数的人出来反驳她。

很快,第一批看到《一屋檐》,并且写好稿子的人开始质疑李稻花。

他们认为,李稻花是自己挣到了钱,买了房子,于是想要拖更多的人下水。

理解李稻花的人很少,质疑李稻花的人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两篇抨击李稻花的文章。

“他们总是这样,抓不到重点,抨击我这个有什么用啊,过几天就打你们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